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调查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人格特征及认知风格与牙科焦虑的关系。方法选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以及认知方式镶嵌图形测验对150名口腔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13名有效样本中,74.3%的患者有牙科焦虑的产生。场依存组牙科焦虑得分(13.041±1.829)显著高于场依存组(9.41±3.16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5.159,P0.01)。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人格问卷中的神经质与牙科焦虑呈显著正相关(r=0.402),内外倾与牙科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302),相关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知风格得分与牙科焦虑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485,P0.01)。回归分析的显示,神经质的人格特征及认知风格对牙科焦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结论口腔门诊患者牙科焦虑的发生比率较高,人格特征及认知风格是影响牙科焦虑的重要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的发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改良Coraho's牙科焦虑量表(Modified dental anxiety scale,MDAS)和自行编制的问卷对2012年1月-2013年10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258名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MDAS分值4~20分,平均(9.28±3.34)分,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患病率为41.86%。既往无牙科治疗史者的牙科焦虑症患病率高于有良好治疗史者(χ~2=0.22,P0.01),女性老年人高于男性老年人(χ~2=6.51,P=0.01),无配偶老年人高于有配偶者(χ~2=11.65,P0.01),文盲者高于非文盲者(χ~2=9.52,P0.01),口腔健康自评为差者高于健康自评良好者(χ~2=33.1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史、性别、文化水平、口腔健康自评是口腔门诊老年患者产生牙科焦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口腔门诊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发病率较高,加强医患交流,提高诊疗技术是消除老年患者牙科焦虑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慢性牙周炎患者牙科焦虑的患病情况及D型人格分布特征,探讨牙科焦虑与D型人格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改良牙科焦虑量表(MDAS)、D型人格量表对临床选取的201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进行施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1例患者中,牙科焦虑症(MDAS≥11分)患病率为37.3%。女性患者的牙科焦虑水平高于男性患者(t=-2.395,P0.05)。D型人格慢性牙周炎患者为83人(41.3%)。相较于非D型人格组患者,D型人格组的患者平时更少定期洗牙(χ~2=6.881,P0.05)。D型人格组患者的MDAS得分与非D型人格组的患者MDAS得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410,P0.01),且D型人格组的患者患牙科焦虑症的比率高于非D型人格组的比率(χ~2=4.336,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MDAS得分与负性情感得分、社交抑制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0,0.231;P0.01)。结论:牙科焦虑在慢性牙周炎患者中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D型人格的患者更易患牙科焦虑症,且焦虑程度高。  相似文献   

4.
汽车驾驶员疲劳综合征与焦虑抑郁情绪及人格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汽车驾驶员疲劳综合征与个体情绪状态及人格特征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疲劳综合征问卷、焦虑自评量表、抑郁状态问卷、EPQ量表测评心理状况,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χ2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292名职业驾驶员中76例(26.0%)存在疲劳综合征症状,女性发生率明显高于男性(χ2=6.028,P0.05);105例(36.0%)存在焦虑情绪,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38.652,P0.05);72例(24.7%)存在抑郁情绪,男、女之间无明显差别(χ2=2.826,P0.05);分析疲劳综合征、焦虑抑郁情绪与EPQ的关系发现,分量表中N分呈正相关关系、抑郁情绪与E分呈正相关关系(r=0.711,P0.05);焦虑、抑郁情绪与P、L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汽车驾驶员易出现焦虑、抑郁情绪,这些情绪与其人格特征有密切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射击、射箭运动员的焦虑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运动员的心理健康干预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问卷(SAS)对上海市射击、射箭中心53名专业运动员进行团体测验调查,并对数据资料进行卡方检验。结果射击、射箭运动员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为26.42%,且射击与射箭运动员的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249,P0.05)。不同性别(χ2=0.014,P0.05)、训练史(χ2=2.144,P0.05)和运动水平运动员(χ2=0.457,P0.05)的焦虑症状检出率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不同年龄运动员(χ2=6.632,P0.05)的检出率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射击、射箭运动员的焦虑症状比较明显,年龄是影响运动员焦虑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多发性创伤(multiple traumas)患者的心理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患者受伤后1周内使用自制的一般情况问卷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急性应激障碍诊断筛查表(ASD Diagnostic Checklist)对632例住院的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调查。结果:在多发性创伤住院患者中有20.7%的人符合急性应激障碍(ASD)的诊断,51.27%的人存在焦虑症状,47.15%的人存在抑郁症状。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在多发性创伤患者中女性焦虑、抑郁及ASD(χ2=4.88,28.06,5.43;P0.05)的发生率高于男性;18~44岁年龄段焦虑、抑郁(χ2=12.92,8.04;P0.05)的发生率高于其他年龄段的多发性创伤患者,年龄对ASD的发生率无显著的差异;婚姻状况对多发性创伤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以及发生ASD(P0.05)的概率影响无显著性的差异;受教育程度为初中及以下的多发性创伤患者抑郁、焦虑的发生概率以及ASD发生的概率高于高中与大专及以上的患者(χ2=7.27,6.25,7.99;P0.05);月收入水平1000元的患者抑郁、焦虑以及ASD的发生率高于1000~3000元和3000元者(χ2=7.23,9.35,6.63;P0.05);受伤方式对多创伤患者出现抑郁、焦虑情绪以及发生ASD的概率影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发性创伤患者大部分存在不良的心理状况,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女性、青年、受教育程度及收入低者。在对多发性创伤患者进行身体治疗的同时,对特殊患者加强心理干预治疗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的检出情况,分析导致抑郁、焦虑症状可能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948名大学生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调查抑郁、焦虑症状,同时获得一般情况,分析统计数据。结果:抑郁症状检出率41.14%,得分为(47.88±12.57),高于普通大学31.50%(33.74±9.06)(χ~2=34.40,t=34.62,P0.01);焦虑症状检出率22.57%,得分为(42.62±9.65),高于普通大学11.02%(30.38±6.74)(t=39.04,χ~2=99.37,P0.01)。经卡方检验,女性、有宗教信仰者、维吾尔族及文科大学生抑郁、焦虑检出率高于男性、无宗教信仰者、其它民族及理科大学生(P0.01);藏族大学生抑郁、焦虑检出率高于汉族大学生(P0.05);蒙古族大学生焦虑检出率高于汉族大学生(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抑郁、焦虑呈正相关(r=0.708,P0.01)。结论:内地少数民族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检出率及得分高于普通大学。女生、有信仰者、维吾尔族、文科大学生是内地民族大学中抑郁、焦虑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共病的影响因素。方法:以我院2015年4月-2017年10月住院治疗的389例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对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进行评估,并根据焦虑抑郁的发生情况分为单纯焦虑抑郁组和焦虑抑郁共病组,对分组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并对影响焦虑抑郁共病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389例患者中共检出焦虑抑郁患者262例,发病率为67.35%,其中单纯焦虑患者73例(27.86%),单纯抑郁患者104例(36.69%),焦虑抑郁共病患者85例(32.44%)。根据评估结果单纯焦虑/抑郁组患者177例,焦虑抑郁共病组患者85例,组间比较焦虑抑郁共病组患者女性(χ~2=8.608,P=0.003)、病程≥5年(χ~2=4.445,P=0.035)、高血压2~3级(χ~2=5.654,P=0.017)以及多次住院(χ~2=4.602,P=0.032)患者相比单纯焦虑/抑郁组患者明显增加;经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OR=2.119,P=0.034)、病程≥5年(OR=2.008,P=0.032)、高血压分级2~3级(OR=2.122,P=0.004)以及多次住院(OR=1.963,P=0.005)均为影响焦虑抑郁共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病程较长、高血压分级较高以及多次住院的高血压患者是焦虑抑郁共病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儿童龋齿牙科焦虑症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2017年7月-2018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就诊的龋齿患儿6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选取在口腔科就诊的健康无龋齿儿童50例作为对照组,应用一般人口学资料调查问卷、改良牙科焦虑量表(DAS)、中文版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量表(ECOHIS)比较两组患儿人口学资料、牙科焦虑程度和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并采用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牙科焦虑程度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①两组儿童在性别、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与填表人关系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改良牙科焦虑问卷表(MDAS)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795,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儿童中文版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影响量表(ECOHIS)中口腔症状领域评分(2.73±0.68)分、口腔功能领域评分(8.04±3.15)分、儿童心理领域评分(4.51±1.63)分、社会关系领域评分(2.96±1.42)分、父母内疚感领域评分(5.15±1.87)分及家庭经济影响领域评分(5.13±1.94)分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710,5.343,10.230,3.645,9.447,9.859;P0.05);④经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检验证实,龋齿患儿牙科焦虑程度与其ECOHIS量表中口腔症状、口腔功能、儿童心理、社会关系、父母内疚感、家庭经济影响各维度呈正相关(r=0.967,0.933,0.968,0.776,0.958,0.996;P0.05)。结论:龋齿患儿牙科焦虑症与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存在相关性,故临床中应重视龋齿患儿的心理干预,以降低牙科焦虑状态,提高口腔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用于围绝经期妇女在牙科治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到我院口腔科门诊就诊的围绝经期妇女20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04)和观察组(n=104)。对照组实施口腔门诊常规治疗操作,观察组联合应用心理干预。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同时比较两组的治疗配合度、不良事件情况及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HAMA评分明显好于治疗前(χ~2=30.654,P0.01),而HAMD评分与治疗前无明显差异。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MA评分和HAMD评分均无明显差异。观察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及满意度都明显好于对照组(χ~2=6.933,36.117;P0.05),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082,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围绝经期妇女在牙科治疗过程中的焦虑症状,使患者配合医师顺利完成治疗,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治疗的满意度,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更易为患者所接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焦虑抑郁状态的识别。方法收集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神经内科门诊3857名患者,通过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评估心理状态。分析有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特点。结果有1684(43.66%)名患者存在焦虑抑郁状态,中年(χ2=107.75,P0.001)、女性(χ2=188.36,P0.001)无业及退休者(χ2=215.31,P0.001)为焦虑抑郁状态的多发人群。1073(63.72%)名焦虑抑郁患者主诉内容超过3项,655(38.90%)名患者主诉内容超过4项。主诉内容以失眠最多,头痛、头晕、肢体无力、发麻次之。1323(78.56%)名患者选择在神经内科药物治疗。结论三级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发生率高,此类患者有其自身临床特点,门诊医生应注意识别,并予以及时转诊和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失语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并研究情欲顺势心理治疗对失语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08月8月--2012年8月来我院住院治疗的83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情欲顺势心理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GSI得分及临床疗效.选取同期来我院治疗的脑卒中无失语患者60例(无失语组)作为对比分析,研究影响失语患者心理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 失语症患者心理障碍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等,其中抑郁和焦虑情绪观察组比无失语组患者更为严重,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t=2.858,2.909;P<0.05);其中脑部双侧病变发生心理障碍的严重程度最高.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对照组为81.7%,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8.171,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GSI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898,P<0.05).结论 脑卒中后失语患者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发生心理障碍的机制与病变部位有关;通过情欲顺势心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与氟哌啶醇肌注控制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5例兴奋激越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片组(研究组)33例和肌肉注射氟哌啶醇组(对照组)32例治疗,研究组给予利培酮口服液治疗(4~6 mg/d),同时给予氯硝西泮口服(2~4 mg/d),对照组给予氟哌啶醇针剂肌肉注射(10~20 mg/d),疗程7d。以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及兴奋激越项目(PANSS-EC)和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有效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60,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研究组PANSS总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27,P<0.05),PANSS-EC评分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7.01,P<0.01);对照组PANSS总分下降有显著性差异(t=2.39,P<0.05),PANSS-EC评分下降有非常显著性差异(t=8.44,P<0.01)。治疗后第7天两组PANSS总分(t=0.63,P>0.05)和PANSS-EC评分(t=1.62,P>0.05)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组肌强直、震颤、静坐不能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利培酮口服液合并氯硝西泮治疗精神分裂症兴奋激越症状的疗效肯定,不良反应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维、汉族广泛性焦虑临床特征及人格特征的差异.方法 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明尼苏达多项人格调查表(MMPI)对维族56例、汉族83例广泛性焦虑患者进行测试.结果 维族组HAMA睡眠障碍因子分、认知障碍因子分明显高于汉族组(t=1.873,P<0.05;t=3.245,P<0.01).MMH测试两组有8个量表T分同时高于70分,6个量表T分同时低于70分,且维族组校正分量表分值(K)低于汉族组(t=2.126,P<0.05),轻躁狂量表分值高于汉族组(t=2.366,P<0.05).结论 民族文化对广泛性焦虑发病规律、临床特征有影响,对人格特征影响很小,不同民族广泛性焦虑具有共同的人格特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的总体幸福感水平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采用总体幸福感量表测查三甲综合医院、三甲精神专科医院和二甲综合医院医务人员的总体幸福感水平;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测查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结果三甲综合医院(t=2.488,P0.05)和精神专科医院(t=2.265,P0.05)女性医务人员的总体幸福感明显高于二甲综合医院;三甲综合医院女性医务人员的90项症状自评量表得分显著高于三甲精神专科医院(强迫:t=3.133,P0.01,人际关系:t=3.296,P0.001,抑郁:t=2.024,P0.05,焦虑:t=3.000,P0.01,敌对:t=4.094,P0.001,恐怖:t=4.165,P0.001,偏执:t=2.759,P0.01,精神病性:t=4.719,P0.001,其它:t=4.052,P0.001)和二甲综合医院(躯体化:t=5.089,P0.001,强迫:t=2.694,P0.01,人际关系:t=2.549,P0.05,焦虑:t=4.614,P0.001,恐怖:t=5.411,P0.001,精神病性:t=4.504,P0.001,其它:t=2.231,P0.05);女性医务人员的总体幸福感与90项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得分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结论医院心理卫生工作的重点是女性医务人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的慢性胃炎患者影响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收集女性患者52例(A组)、男性患者48例(B组),对其一般人口学资料、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应激评定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进行测定和对照。结果 1A组平均年龄较B组高(t=2.83,P0.01),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人数较B组少(χ2=4.83,P0.05),A、B两组在婚姻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00,P0.05);2A组HAMA分值、神经质性人格者、应激量表中社会习惯应激、焦虑因子分、血清IL-6、TNF-α浓度高于B组(P0.05);3B组HAMD分值、应激量表中社会交往、生活事件、抑郁因子分高于A组(P0.05)。结论了解不同性别的慢性胃炎患者的临床特点,有助于患者早期、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抑郁药物艾司西酞普兰对女性老年抑郁症伴焦虑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对77例门诊和住院女性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按照诊疗顺序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决定服用艾司西酞普兰(研究组)和西酞普兰(对照组),研究组39例,对照组38例。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筛选入组患者和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糖脂代谢生化指标和体重指数评定不良事件。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HAMD、HAMA评分在治疗2、4、6、8周均有统计学意义(t=8.75~18.08,P均0.01),研究组治疗1周评分即有统计学意义,HAMD(t=2.52,P0.05)、HAMA(t=5.30,P0.01),对照组治疗1周仅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19,P0.05)。两组间HAMD、HAMA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t=-0.11和0.64,P0.05),治疗1周比较HAMA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18,P0.05)、治疗2、4周比较HAMD评分有统计学意义(t=-2.58和-2.14,P0.05)。TESS统计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23.08%和28.9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药对糖脂代谢和体质量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对女性老年期抑郁症伴焦虑的患者均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艾司西酞普兰对抑郁症状和焦虑症状起效更快。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内镜检查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6例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消化内镜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结果两组被试焦虑值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t=3.415,P〈0.05)。检查期间观察组SBP、HR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性(t=3.745,3.528;P〈0.05),而检查期间两组患者的DBP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大部分患者心理指标为无反应或轻度反应(74.42%),而对照组仅为41.86%,两组差另0有统计学意义(X2=5.287,P〈0.05)。结论消化内镜检查中实施护理干预,可调动患者积极的心理、行为应对能力,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减轻,以提高消化内镜检查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口腔诊室环境对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找出危险因素,提出控制措施。方法以整体抽样的方法,采集广州市82家医院口腔科和口腔诊所消毒检测结果,主要包括空气消毒后取样监测、物体表面消毒后取样监测、无菌消毒液污染取样监测三项指标,探讨口腔诊室环境与消毒效果之间的关系,然后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对影响消毒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空气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的危险因素:医疗用房面积(P〈0.05),有无污染区、清洁区、休息区的划分(P〈0.01),有无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擦桌面(段0.01),消毒液的浓度是否标准(P〈0.05);影响物体表面消毒效果监测结果的危险因素:有无用含氯消毒液拖地、擦桌面(P〈0.01),消毒液更换时间是否正确(P〈0.01);影响无菌消毒液污染监测结果的危险因素:消毒液的浓度是否标准(P〈0.001),消毒液更换时间是否正确(P〈0.05)。结论诊疗用房面积大小、诊疗设备多寡、消毒方式及医院或口腔诊所是否有严格的消毒管理制度直接影响口腔科消毒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