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建立一种模拟失重性骨丢失小鼠尾悬吊模型。方法根据Morey-Holton的大鼠尾悬吊模型,加以改进,以小鼠为模式动物,进行了为期4周的小鼠尾部悬吊实验,并对小鼠的股骨进行HE染色,组织形态学观察和力学性能检测。结果在尾悬吊28 d后小鼠体重(32.11±2.79)g较对照组(37.36±2.44)g下降了14%。组织学观察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尾悬吊小鼠股骨皮质骨内未钙化的骨基质增多,骨基质中的骨细胞较幼稚,成骨细胞少,破骨细胞多而大。股骨力学性能结果显示,尾吊小鼠股骨的刚度(P<0.05)和最大载荷(P<0.001)与对照组有明显的下降。结论尾吊28 d后的小鼠股骨发生了骨丢失,该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失重生物效应的体内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2.
经皮肌肉电刺激对尾部悬吊大鼠骨丢失防护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进一步评估经皮肌肉电刺激(PMES)对尾部悬吊大鼠骨丢失的防护作用.方法 1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自由对照组(Con)4只,尾吊组(TS)7只,尾吊且PMES组(TS PMES)6只.用频率50 Hz且幅度3 mA的电流对右侧臀中肌进行刺激,1 h/d,共26 d.实验结束后测量所有大鼠股骨近端、中段和远端的骨密度(BMD).结果 对于右侧股骨近端BMD,3组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别.对于右侧股骨中段BMD,Con组与其它组都存在显著性差别(P<0.05),而其它2组无显著性差别.对于右侧股骨远端BMD,TS组与其它组都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别(P<0.01),而其它2组无显著性差别.结论 尾部悬吊大鼠股骨骨丢失发生在中段和远端,PMES可以对抗股骨远端的骨质疏松,保持正常的BMD.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液中钙离子浓度作为早期评价骨丢失间接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采用尾悬吊模拟失重性骨丢失为动物模型,悬吊组和对照组各8只3月龄SD雌性大鼠,悬吊时间为3周。大鼠每2 d收集1次尿液;每周麻醉1次称重,并使用骨密度仪测量股骨和胫骨处的骨密度;实验结束大鼠麻醉后动脉取血,分离血清,采用离子敏感电极技术检测尿液和血清中钙离子浓度。分离大鼠右侧股骨和胫骨,烘烤后称量骨干质量和骨灰质量。结果大鼠尾悬吊1周后体重明显下降(P<0.01);尿液中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P<0.001);股骨的骨密度在第2周和第3周有明显下降(P<0.001);股骨骨干和骨灰质量也有明显变化(P<0.05)。结论尿液中钙离子浓度可以作为评价骨丢失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QGKWP)对尾吊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尾吊组(TS)和强骨抗萎方处理组(QGKWP),分别填喂2.5 mL生理盐水或30mg/g中药复方,早晚各1次.每周利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其骨密度.实验28天后,取血清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γ碳氧谷氨酸蛋白(BGLAP)和脱氧吡啶(DPD).同时检测承重骨力学性能、骨干重和骨灰重.免疫组化检测骨Ⅰ型胶原(type Ⅰ collagen),骨钙素(osteocalci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含量.结果 与尾吊组相比,强骨抗萎方组股骨、胫骨和腰椎骨密度显著升高,血清ALP和BGLAP表达增加.QGKWP还能明显升高尾吊大鼠股骨Ⅰ型胶原和骨桥蛋白的表达.结论 强骨抗萎方可部分逆转由尾吊引起的失重效应,在对抗骨丢失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中药复方-强骨抗萎方(QGKWP)对尾吊大鼠骨代谢的影响。方法 21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尾吊组(TS)和强骨抗萎方处理组(QGKWP),分别填喂2.5 mL生理盐水或30mg/g中药复方,早晚各1次。每周利用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检测其骨密度。实验28天后,取血清测定碱性磷酸酶(ALP)、骨碱性磷酸酶(BALP)、骨γ碳氧谷氨酸蛋白(BGLAP)和脱氧吡啶(DPD)。同时检测承重骨力学性能、骨干重和骨灰重。免疫组化检测骨I型胶原(typeⅠcollagen),骨钙素(osteocalcin)和骨桥蛋白(osteopontin)含量。结果与尾吊组相比,强骨抗萎方组股骨、胫骨和腰椎骨密度显著升高,血清ALP和BGLAP表达增加。QGKWP还能明显升高尾吊大鼠股骨I型胶原和骨桥蛋白的表达。结论强骨抗萎方可部分逆转由尾吊引起的失重效应,在对抗骨丢失方面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维生素K对尾悬吊大鼠骨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维生素K对模拟失重大鼠骨质的影响,为失重骨丢失的防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将SD雄性大鼠分为3组,自由对照组(FAC),悬吊对照组(SC),维生素K悬吊组(SVK)(50mg/kg weight/d),每组9只。每天灌胃给药,实验期为21d。观察维生素K对尾悬吊大鼠血清骨钙素(BGP)、骨生物力学、矿盐含量、一氧化氮(NO)含量及碱性碱酸酶(ALP)活性含量的影响。结果 与SC比较,SVK血清总BGP和结合型BGP,股骨和胫骨矿盐含量,股骨生物力学,胫骨ALP活性含量均显著增加;股骨干NO含量明显减少。结论 维生素K可改善尾悬吊大鼠的骨代谢和骨结构,减少骨丢失,提高骨生物力学性能,降低骨折危险度。  相似文献   

7.
后肢去负荷大鼠恢复期股骨矿盐及血清骨钙素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模拟失重恢复期骨质的变化。方法 7周龄大鼠尾吊21d后分别自由活动7天和21天并测定骨矿盐含量。结果 大鼠尾吊21天后股骨矿盐明显丢失,血清骨钙素含量及血磷浓度明显降低;大鼠恢复期第7天矿盐含量和血清骨钙素浓度仍明显低于对照组,但血清钙,磷,镁的浓度明显升高,恢复期第21天所有指标均恢复至对照水平,结论 大鼠后肢去负荷导致的股骨矿盐丢失可在再负荷后逐渐恢复,血清骨钙素可监测骨质的恢复状况。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口服雷奈酸锶(strontium ranelate,SR)与胶原肽(collagen peptides,CP)对尾吊(tail supended,TS)大鼠骨丢失的抑制效应。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平均分为3组:对照组(CN),尾吊模拟微重力组(TS),模拟失重同时给予SR和CP各750 mg/kg灌胃组(SRCP),各组实验期均为28 d。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含量,放射免疫法检测骨钙素(osteocalcin,OC)含量;Micro-CT分析骨微结构;Masson染色观察骨胶原纤维;双能X线(dual 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检测股骨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结果 TS大鼠补充SR和CP显示骨保护作用:抑制TS诱导的血清ALP和OC含量的降低,改善骨微结构;显著抑制TS组大鼠股骨BMD的降低。结论口服SR和CP能明显抑制TS大鼠的骨丢失,从而为微重力环境下骨丢失的防治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跑台运动对废用性骨质疏松的作用以及破骨细胞分化OPG-RANKL-RANK系统在其中的介导作用。方法:6周龄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分为正常对照组、废用模型组、正常恢复组和运动恢复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特殊处理,安静饲养4周后处死;废用模型组尾部悬吊4周后处死;正常恢复组尾部悬吊4周后,安静饲养4周处死;运动恢复组尾部悬吊4周后,跑台训练4周处死。各组大鼠处死后立即进行骨密度(BMD)、骨组织形态计量学、骨组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染色计量、骨代谢以及破骨细胞分化OPG-RANKL-RANK系统相关细胞因子等指标的测试。结果:废用模型组大鼠BMD、骨小梁体积百分比(TBV)、骨小梁宽度(Tb.Wi)、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浓度、骨髓细胞因子OPG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骨小梁间距(Tb.Sp)、胫骨干骺端TRACP-5b平均阳性染色面积百分比(APSAP)、血清Ca2+和TRACP-5b浓度、骨髓细胞因子RANKL、M-CSF、RANK、IL-6和TNF-α基因表达量则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1)。运动恢复组大鼠BMD、TBV、Tb.Wi、血清ALP浓度、骨髓细胞因子OPG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大于正常恢复组(P<0.05或P<0.01),而Tb.Sp、血清Ca2+和TRACP-5b浓度、胫骨干骺端APSAP、骨髓细胞因子RANKL、M-CSF、RANK、IL-6和TNF-α基因表达量均显著小于正常恢复组(P<0.05,P<0.01)。结论:4周的尾部悬吊可导致大鼠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跑台运动可以促进废用性骨质疏松症的恢复,这均与骨髓微环境破骨细胞分化OPG-RANKL-RANK系统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恒  任宁涛  刘宁  李洁  王征  毛克亚  崔赓 《武警医学》2016,27(6):545-549
 目的 分析模拟失重雌、雄性大鼠模型骨密度及骨代谢生化指标和生物力学之间的相关性,与骨折风险建立联系,探讨航天医疗基础工作。方法 3个月龄雌、雄性SD大鼠各20只,按照性别及是否失重分为4组。采用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方法,实验4周后处死SD大鼠,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n, DEXA)测定L4椎体、股骨髁部骨密度,骨组织切片染色,ELISA法检测骨代谢生化标志物:骨碱性磷酸酶(bone alkaline phosphatase,BALP)、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生物力学测试骨强度。结果 悬吊组大鼠较对照组大鼠BMD均显著下降,雌性悬吊组较雄性组下降明显;组织切片悬吊组较对照组骨组织及骨细胞间隙明显增宽,细胞肿胀;BALP、TRAP雄性悬吊组分别较对照组升高3.09和1.72倍,雌性悬吊组分别较对照组升高3.43和2.14倍;悬吊组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N)、最大压缩压力(MPa)、股骨最大抗弯曲载荷(N)悬吊组较对照组显著下降。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BALP、TRAP与椎体最大力学强度Fmax相关性系数r值,雄性组分别为0.985、-0.949、-0.970,雌性组分别为0.908、-0.858、-0.921。结论 失重4周后大鼠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骨小梁结构破坏、力学强度显著下降。雌性大鼠骨质疏松较雄性组明显加重。最大力学强度Fmax与骨密度成正相关,与BALP、TRAP成负相关,未来精准、便捷的骨代谢指标可能成为航天医学预测骨折风险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脉活血灵胶囊对大鼠实验性高脂血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通脉活血灵胶囊对大鼠高脂血症的影响,并探讨其疗效。方法:采用高脂饲料造成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模型。实验组给予药物治疗,测定各组动物血脂、血流变性、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过氧化脂质(MDA) 含量。结果:通脉活血灵胶囊能降低血脂,改善血流变,抑制血小板聚集,明显降低过氧化脂质。结论:通脉活血灵胶囊对实验性大鼠高脂血症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2.
4 h/d站立可防止4周尾部悬吊大鼠比目鱼肌的萎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依据比目鱼肌湿重、不同型肌纤维横截面积及比例与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肌球蛋白重链(mvosin heavy chain,MHC)异构体比例的变化,评价4h/d站立是否可防止模拟失重下比目鱼肌的萎缩。方法雄性SD大鼠18只,按体重配对原则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即对照组(CON),尾部悬吊4周组(TS)及尾部悬吊 4h/d站立组(TS STD4)。4周后,取双侧肾上腺及比目鱼肌(soleus,SOL),称取湿重。左侧SOL行冰冻切片,ATP酶钙钴法染色以观察骨骼肌肌纤维种类及横截面积。右侧SOL行组织匀浆,在70V、40C下,于8%凝胶上电泳28h,考马斯亮蓝染色,用Scion image软件对MHC条带进行光密度容积的测量,得出不同MHC异构体的比例。结果4周模拟失重导致双侧后肢骨骼肌SOL的湿重、Ⅰ型与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Ⅰ型肌纤维比例及MHCI的比例均显著降低(P<0、01或P<0.05)。4h/d间断性站立可完全防止比目鱼肌上述指标的变化,与CON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每日4h站立可完全防止模拟失重大鼠SOL萎缩。  相似文献   

13.
模拟失重大鼠后肢骨ALP、ACP、Ⅰ型胶原及生物力学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观察3周模拟失重对大鼠股骨生物力学特性及碱性磷酸酶(ALP)、酸性磷酸酶(ACP)、胫骨Ⅰ型胶原含量的影响。方法 青年雄性SD大鼠14只按体重配对后随机等分为对照组(CON)和模拟失重组(TS),采用尾部悬吊方法模拟失重,3周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新鲜股骨行三点弯曲法检测生物力学性状,取胫骨特殊化学染色法显示ALP,ACP,免疫组化法检测Ⅰ型胶原变化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模拟失重组大鼠股骨弹性载荷、最大载荷均显著下降(P〈0.01),最大挠度显著增大(P〈0.05)。ALP染色显示TS组着色较对照组明显浅淡。ACP染色结果显示TS组较对照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Ⅰ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显示TS组Ⅰ型胶原含量增加,排列不规则。结论 3周模拟失重使大鼠后肢骨生长受抑,引起大鼠股骨生物力学性能的全面下降,ALP胶原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源性给予江浙蝮蛇毒提取的神经生长因子(s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钳夹模型,局部滴加药物和术后肌注sNGF,通过展爪反射,趾间距,自切及脊髓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评定,观察坐骨神经修复情况。结果 sNGF治疗可使伤后SEP,MEP提早出现,减轻自切,改善后肢运动功能。结论:蛇毒提取的NGF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修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模拟失重下雌、雄性大鼠影像学参数预测骨折风险相关性及性别差异的原因。方法 3月龄雌、雄性SD大鼠40只,按性别及是否失重随机分为4组,4周后,双能X线检测L4椎体、股骨BMD,Micro-CT分析骨小梁结构,生物力学测试力学强度。结果失重4周后,雌性组子宫重量降低47.3%,雄性组精囊重量降低39.5%。失重试验组BMD显著下降,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目(Tb.N)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间隙(Tb.Sp)显著增加;悬吊组椎体的最大压缩载荷(N)、压缩压力(MPa)、抗弯曲载荷(N)较对照组显著下降。BMD、BV/TV、Tb.Th、Tb.N、Tb.Sp与最大力学强度Fmax相关性系数r,雄性组为0.985、0.995、0.948、0.957、-0.990,雌性组为0.908、0.899、0.873、0.852、-0.76。结论失重4周后,不同性别大鼠BMD明显降低,激素水平的影响可能是模拟失重雌性大鼠骨丢失更严重原因之一。骨密度与失重后生物力学的相关性可综合有效地预测失重后的骨折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维生素E(VE)对尾部悬吊大鼠雄性生殖损伤的防护作用。方法 选用性成熟期健康SD雄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尾吊组、VE+尾吊组3组。14d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睾丸重量、形态,精子数量和质量以及血清激素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尾吊组大鼠睾丸重量、精子数量和质量以及血清睾酮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VE可以显著改善这些指标(P〈0.05)。另外,尾吊组大鼠睾丸生精小管萎缩,间质水肿。生精上皮层数减少,细胞排列松散,生精小管腔内的精子数明显减少。VE+尾吊组大鼠睾丸形态结构部分恢复正常,生精小管腔内的精子数量增多。结论 VE对尾部悬吊造成的大鼠雄性生殖损伤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腺组织中miR-375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与胰岛β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加高脂饮食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设空白组、模型组、益气养阴活血方(自拟) 高、中、低剂量治疗组,于治疗8周后处死大鼠。分别测定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光镜下观察胰岛形态学变化,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胰腺组织中miR-375的表达水平。结果 经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后,大鼠的体质量、FBG、2hBG均不同程度降低(P<0.05);HOMA-IR均有所降低,ISI HOMA-β均有所升高(P<0.05);胰岛细胞形态有不同程度改善;胰腺组织中的 miR-375 表达量显著降低,模型组(2.29±0.91),益气养阴活血方低剂量组(0.33±0.21),中剂量组(0.43±0.32),高剂量组(0.48±0.19),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养阴活血方可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其改善的原因可能与胰腺中miR-375表达下调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去负荷对骨质显微结构的影响,并对骨小梁的结构进行定量化评定,探讨去负荷骨局部因子、骨强度及骨量的变化。方法 将SD雄性大鼠分为2组,对照组(FAC)和悬吊组(SC),每组9只,实验期为21d。观察大鼠骨小梁的显微结构,骨中局部因子,骨力学性能及骨量的变化。结果 悬吊组骨小梁结构紊乱,骨小梁面积比(% Tb.Ar)、骨小梁厚度(Tb.Th)、成骨表面(Ob.S)均显著下降,骨小梁间隙(Tb.Sp)显著增加,破骨细胞数(Oc.N)无显著变化;骨中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含量显著下降,一氧化氮(NO)含量显著增加,骨强度、骨密度、骨矿盐含量(BMC)和骨胶原含量减少。结论 去负荷导致骨显微结构退化,骨局部因子含量改变,骨强度和骨量减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模拟失重对离体大鼠肺血管调节功能的影响,旨在探讨模拟失重对肺循环的影响和立位耐力降低的发生机制. 方法采用尾部悬吊(TS)大鼠模拟失重生理效应.24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TS 7 d和TS 14 d共3组.采用离体肺灌流技术,利用Power-lab生理系统记录恒流下大鼠肺循环灌注压的变化,并分别于苯肾上腺素(PE)、乙酰胆碱(Ach)和硝普钠(SNP)药物干预后,观察离体肺血管反应性,并计算出肺血管阻力.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S7 d和TS 14 d大鼠离体肺在恒流灌注下肺动脉压明显降低(F=3.58~20.86,P<0.05或P<0.01),离体大鼠肺动脉血管对PE的收缩反应明显下降,对Ach和SNP的舒张反应明显增强,同时肺血管阻力也相应降低(F=3.56~20.44,P<0.05或P<0.01). 结论尾吊大鼠离体肺血管灌注压降低,血管收缩反应性降低、舒张反应性增强,肺血管阻力减弱,尾吊模拟失重大鼠肺循环血管调节功能减弱,对失重后立位耐力不良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揭示模拟微重力大鼠心血管脱锻炼 (CVD)病理生理学变化 ;探索一氧化氮合酶抑制剂对抗模拟微重力大鼠CVD的效应。方法 - 30° 7d尾部悬吊 (TS 7d)模拟微重力生理效应。Wistar大鼠被随机分成 3组 :自由活动对照组 (CON)、7d尾部悬吊组 (TS 7d)和 7d尾部悬吊后用药组 (TS 7d +L NAME )。头向上倾斜 90°( + 90°HUT) 1 2 0min模拟立位应激时的生理效应 (simulatedorthostatism ,SO)。 1 0 - 6 MN 硝基 L 精氨酸甲酯 (N nitro L argininemethylester ,L NAME)经舌下静脉注射给药。PowerLab生理记录系统检测SO 1 2 0min颈动脉压和肢Ⅱ导心电 ,分析平均动脉压 (MAP)和心率(HR)。结果CON大鼠仅在SO 1 2 0min时出现一次低血压、心动过缓情节 ,TS 7d大鼠出现 7次低血压、心动过缓情节 ,TS 7d +L NAME大鼠仅MAP在SO 1 0min与CON大鼠比显著升高 ,其余参数在平卧位或SO期间与CON大鼠变化无差异。结论TS 7d大鼠出现的CVD与NO产生量增加有关 ,1 0 - 6 ML NAME能较好对抗CVD效应 ,可能与L NAME同NOS结合增加外周血管阻力和中枢交感输出增加有关 ,L NAME对血管周神经和肺循环动脉系统的作用在其中的贡献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