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福建省市售花生及花生制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和黄曲霉毒素G2(AFG2)的污染状况。方法:从福建省九个地区采集花生和花生制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共测定62份花生,40份花生酱,20份花生油。以国家标准规定的黄曲霉毒素B1限值20μg/kg计,超标率分别为17.7%、37.5%和0。4种毒素中AFB1阳性率和平均浓度最高,AFB2、AFG1和AFG2的阳性率和平均浓度依次降低。结论:福建省花生和花生制品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比较普遍,4种毒素中以AFB1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2.
玉米中四种黄曲霉毒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我国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和黄曲霉毒素G1(AFG1)污染的关系。方法用统计方法分析玉米中任意两种毒素污染率、污染浓度的相关性;计算AFB1与总黄曲霉毒素(AFs)的数量关系,分析AFB1在AFs中的构成1结果AFB1检出率最高,AFB1没有单独污染,均伴随AFB1。任两种毒素浓度呈正相关(P=0.000),AFB1、AFB1、AFG1与AFG1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951任两种毒素检出率有相关性(P=0.000),AFB1和AFBz相关性最强1随AFB1浓度区间增高,AFB1检出率增高,AFG1和AFG1检出率先升高后降低;AFB1与AFs浓度比升高,AFs高于4μg/kg时,浓度比超过0.51结论AFB1和AFBz污染密切相关,AFBz伴随AFB1,二者污染率和浓度呈正向变化。当AFB1浓度较高时,对AFG1和AFG1呈现抑制作用1按照AFs限量是AFB1的两倍,当玉米中AFs限量在4μg/kg以上时,同时制定AFB1和AFs限量,与仅制定AFB1限量相比,不增加管理效力。  相似文献   

3.
中国部分地区玉米中4种黄曲霉毒素污染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中国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和黄曲霉毒素G2(AFG2)的污染状况。方法从吉林、河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采集玉米样品,用HPLC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共测定279份玉米,黄曲霉毒素阳性率为75.63%,阳性样品平均浓度为44.04μg/kg,浓度范围0.20~888.30μg/kg。四川、湖北、广西、河南、广东和吉林样品的阳性率依次为90.48%、93.75%、87.50%、36.96%、91.84%和52.17%,平均浓度依次为107.93、70.98、39.65、8.06、3.70和1.15μg/kg。4种毒素中AFB1阳性率和平均浓度最高,分别为74.55%和39.64μg/kg;AFB2、AFG1和AFG2的阳性率和平均浓度依次降低,阳性率分别为58.42%、41.22%和19.71%,平均浓度分别为3.81、3.47和0.51μg/kg。结论玉米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比较普遍;调查的各地样品均有不同程度污染,总体上南方地区高于北方;4种毒素中以AFB1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国花生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和黄曲霉毒素G2(AFG2)的污染状况。方法从吉林省、河南省、湖北省、四川省、广东省和广西自治区采集花生样品,用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共测定197份花生,115份阳性,平均浓度为91.74μg/kg;四川省、吉林省、广东省、广西省、湖北省和河南省样品阳性率依次为53.12%(17/32)、66.67%(22/33)、63.64%(21/33)、61.76%(21/34)、60.00%(21/35)和43.33%(13/30),平均浓度依次为244.96、136.74、94.11、44.30、22.20和0.33μg/kg;4种毒素中AFB1阳性率和平均浓度最高,分别为58.38%和77.77μg/kg;AFB2、AFG1和AFG2的阳性率和平均浓度依次降低。结论花生的黄曲霉毒素污染比较普遍,调查的各地样品均有不同程度污染;4种毒素中以AFB1污染为主。  相似文献   

5.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花生油中的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Aflatoxin)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flavus)和寄生曲霉(A.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最常见的是黄曲霉毒素B1(AFB1),主要存在于霉变的花生、谷物、果仁和大米等食物中,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WTO)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天然存在的一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黄曲霉毒素对人类的危害主要是由于人们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临  相似文献   

6.
游杰  岳亚军  夏伟  陈伟峰  廖庆祥 《现代预防医学》2014,(20):3688-3689,3707
目的了解罗湖区食用油黄曲霉毒素B1(AFB1)污染状况,掌握辖区居民食用油的AFB1暴露水平,评估食用油中AFB1污染导致人群出现健康危害的风险。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采集食用油样品50份,用液质谱联用方法 (LC-MS/MS)检测其中的AFB1含量。结合2008年深圳市居民总膳食调查数据和食用油AFB1含量数据,估计罗湖区居民食用油中AFB1的暴露水平。应用AFB1致肝癌平均危害程度公式对食用油中AFB1对居民可能造成的健康危害进行风险评估。结果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含量平均值为0.79μg/kg,超标率为0.0%。不同场所的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6,P=0.094)。估计膳食暴露摄入量为0.0229μg/d,植物油对于肝癌发病率的贡献为1.489/107人。结论经风险分析发现植物油黄曲霉毒素B1风险较低,总体安全性较好,但是其中花生油黄曲霉毒素含量相对较高,今后应针对花生及其制品进行长期的监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烟台市售食品黄曲霉毒素污染状况及居民膳食来源暴露风险水平。方法 免疫亲和层析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样品中黄曲霉毒素,点评估方法估算人群黄曲霉毒素暴露量。结果 检测的市售食品中AFB1检出率为4.19%(19/453),超标率为0.22%(1/453),均值为0.86 μg/kg。AFB2、AFG1、AFG2和AFM1检出率分别为2.13%(9/423)、1.65%(7/423)、0.95%(4/423)和41.90%(44/105),均值分别为0.29、0.64、0.33和 0.03 μg/kg。食品中存在AFB1、AFB2、AFG1和AFG2多重污染情况。AFB1的检出均值占到黄曲霉毒素(AFB1、AFB2、AFG1和AFG2)均值总和的47.18%。AFB1、AFB2、AFG1、AFG2和AFM1的日膳食暴露量分别为4.326、1.733、3.143、2.423和0.168 ng/(kg·bw·d)。AFB1、AFB2、AFG1、AFG2和AFM1的膳食暴露贡献率分别占到总体的36.69%、14.70%、26.65%、20.55%和1.42%。谷类及其制品的膳食暴露贡献最大,食用植物油的贡献次之。结论 AFB1总体检出率和均值均高于AFB2、AFG1和AFG2,是主要的污染品种。谷类及其制品和食用植物油是主要的AFB1、AFB2、AFG1和AFG2膳食暴露来源。乳制品是主要的AFM1的膳食暴露来源。烟台市居民AFB1和AFM1膳食暴露导致肝癌发病率为0.101/10万人和0.004/10万人。  相似文献   

8.
深圳粮油食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联合污染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可  丘汾  杨梅  梁肇海  周海涛 《卫生研究》2013,42(4):610-614
目的调查分析深圳地区市售粮食和食用油中4种黄曲霉毒素(AFs)的污染状况。方法以分层随机抽样得到的238份粮油食品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亲和层析净化超高效色谱法测定AFB1、AFB2、AFG1和AFG24种黄曲霉毒素含量。结果大米、米制品、小麦粉、玉米粉、食用油中总黄曲霉毒素阳性率分别为35.3%、33.8%、13.9%、46.7%和24.5%。其中定型包装大米AFs阳性率(26.5%)与散装大米AFs阳性率(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P<0.05);长江以北地区出产的大米AFs阳性率(27.3%)与长江以南地区出产的大米AFs阳性率(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57,P<0.05)。米制品、小麦粉和玉米粉仅检出黄曲霉毒素B1和B2。食用油中AFB1、AFB2、AFG1和AFG2阳性率分别为24.5%、24.5%、11.3%和3.8%。AFB1超标率为5.66%,超标样本全部为作坊生产的无牌散装自榨花生油。结论深圳市售大米、食用油存在4种黄曲霉毒素联合污染的状况,污染以黄曲霉毒素B1和B2为主。深圳市售南北两地产大米污染状况有差异,散装包装大米污染状况有差异。  相似文献   

9.
花生油黄曲霉毒素B1的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 ,它对人类及某些动物具有很强的毒性和致癌性 ,其中以黄曲霉毒素B1 (AFB1 )的毒性和致癌性最强。花生是最易受污染的食品之一[1 ] ,由其制取的花生油AFB1 污染情况一直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于 2 0 0 2年 1月至 12月对本地区的花生油进行质量分析 ,结果如下 :1 材料与方法1.1 样品来源 从惠安区域经营花生油的商店和农贸市场抽取样品 168份。1.2 检验方法及评价 检验方法依据食品卫生检验方法理化部分GB T5 0 0 9.2 2 -1996《食品中黄曲霉毒素B1 的测定方法》。评价标准依据中华人…  相似文献   

10.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食用油中黄曲霉毒素B1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黄曲霉毒素(AFT)是一类毒性很大的物质,它主要是黄曲霉产生的代谢产物.是目前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在AFT中,黄曲霉毒素B1(AFB1)的毒性最大,并且含量较多,测定AFB1常用薄层荧光法、高效液相色谱法.前者测定步骤多、费时繁琐;后者则需昂贵仪器难以普及.  相似文献   

11.
上海地区小麦中霉菌毒素的污染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集上海郊县1995年的小麦样品100份.应用薄层层析法检测黄曲霉毒素B1(AFB1),用气相色谱法检测镰刀菌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酸(DON)和雪腐镰刀菌烯酸(NIV)。样品中DON、NIV和AFB1的污染率分别为53.0%、35.0%和45.0%,平均含量分别为280.9μg/kg、103.4μg/kg和0.86μg/kg。有17份样品同时检出AFB1,DON和NIV,可见镰刀菌毒素和黄曲霉毒素可共同污染粮食。本次调查我们还发现小麦中DON和NIV的含量存在相关关系(r=0.55.P<0.01),而AFB1与这两种毒素之间不存在相关关系(r<0.10,P>0.05)。  相似文献   

12.
黄曲霉毒素(Aspergillus flavus toxin,AFT)主要是由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和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目前已分离鉴定出12种,分别是黄曲霉毒素B1、B2、G1、G2、M1、M2、P1、Q1、H1、GM、B2a和毒醇,黄曲霉毒素B1、B2、G1、G2是粮油制品中黄曲霉毒素存在的主要形式[1].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IARC)划定为Ⅰ类致癌物,主要作用于肝脏,在天然污染的食品中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最为多见,其毒性和致癌性也最强[2].  相似文献   

13.
黄曲霉毒素B1暴露水平评估指标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是一种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肿瘤,且发病隐匿,早期诊断困难,全世界每年新发肝癌约62.6万例,死亡59.8万例,其中55%的肝癌分布在中国[1].流行病学研究表明:乙型肝炎病毒(HBV)慢性感染和饮食中摄入黄曲霉毒素(AFT)是中国原发性肝癌(HCC)高发人群的两个主要致病因素.AFT当中致癌性最强且霉变的食物当中普遍存在的是黄曲霉毒素B1(AFB1),长期以来人们只是通过测定摄入食物中的AFB1的污染量和尿液当中AFB1的代谢物,来粗略评估AFB1与肝癌发生的关系,这是远远不够的.研究AFB1体内的代谢过程,了解其致癌机制,建立最适合的暴露评估指标,对于确定高危人群,采取阻断其致癌途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食用植物油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植物油的卫生问题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是当前人们防病和保健的热点问题 ,就当前食用植物油中对人体健康有影响的各因素及对策作综述如下。1 影响人体健康的危害因素1 .1 黄曲霉毒素 (AF)污染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和寄生曲霉产生的一类代谢产物 ,具有较强的毒性和致癌性。目前已分离鉴定出 1 2种以上 ,分为AFB1 与 AFG1 两大类。我国食用植物油卫生标准(GB2 71 6 - 88)规定 ,花生油 AFB1 ≤ 2 0μg/kg,其它植物油≤ 1 0 μg/kg。陈晓玲等 [1 ] 测定桶装纯正花生油和桶装调和油 AFB1 ≤ 5 μg/kg,散装土榨花生油 AFB1<2 …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了解2015—2020年开封市部分市售食品中黄曲霉毒素(AFT)的污染状况,评估居民膳食中AFT的暴露水平及潜在健康风险,为完善开封市食品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开封市9个县、区的超市、农贸市场随机采集谷类及其制品、植物油、坚果及籽类、调味品、乳制品、酒、茶叶、豆及豆制品等食品共738份,采用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对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AFM1)进行检测,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他样品中黄曲霉毒素B1(AFB1)、黄曲霉毒素B2(AFB2)、黄曲霉毒素G1(AFG1)、黄曲霉毒素G2(AFG2)进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评价。采用食物频率法收集开封市居民上述食物消费量,采用简单分布评估和暴露限值( MOE) 法计算膳食中AFB1的暴露水平和致癌风险。结果 738份样品中共有267份样品检出AFT,检出率为36.2 %,总超标率为5.0%。花生中AFT超标率最高,为15.3%。4种AFT(AFB1、AFB2、AFG1、AFG2)中AFB1的检出率最高,为25.7%,花生中AFT及AFB1检出水平最高值最高,分别为43.700 ug/kg、36.400 ug/kg。开封市居民膳食中AFB1总暴露量为12.07 ng/kg BW,谷类及其制品、植物油、坚果类、调味品类、豆与豆制品类及酒类对AFB1的膳食暴露量贡献率分别为9.36%、22.29%、58.32%、6.46%、2.82%及0.99%。居民通过摄入被AFB1污染的食物引起肝癌的风险:0.025例/10万人(谷类及其制品)、0.059例/10万人(植物油)、0.154例/10万人(坚果类)、0.017例/10万人(调味品类)、0.007例/10万人(豆与豆制品类)及0.003例/10万人(酒类)。MOE值由低到高依次为:坚果类、植物油、谷类及其制品、调味品类、豆与豆制品类、酒类。结论 开封市市售食品存在AFT污染情况,坚果类及植物油在控制开封市居民膳食中AFT暴露水平和致癌发病风险中是不可忽视的重点食品,应加大监管及宣传力度,指导群众健康饮食。  相似文献   

16.
黄曲霉毒素B1 (AFB1 )是人类原发性肝癌 (HCC)的主要病因之一 ,发展和应用AFB1 及其体内分子生物标记物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对肝癌高危人群的筛检具有重要意义。人体血清中黄曲霉毒素 白蛋白加合物 (AFB ALB)的测定已应用于人体黄曲霉毒素暴露水平与肝癌的研究 ,本研究旨在建立敏感特异的AFB ALB的测定方法。该方法选择使用Microcon 5 0微型浓缩器使白蛋白快速分离 ,改变了用沉淀和其他分离白蛋白的方法 ,同时由于在同一装置内加入蛋白分解酶消化 ,从而减少了转移操作步骤 ,增加了白蛋白的回收率 ,对消化样品采用竞争性放射免疫测定 (RIA)法进行AFB ALB的测定 ,提高了测定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应用改进的方法对我国江苏启东和广西扶绥两肝癌高发区居民的血样进行了测定 ,表明该地区人群黄曲霉毒素暴露较普遍 ,血清AFB ALB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京市市售花生、玉米及其制品的黄曲霉毒素(aflatoxin,AFT)和伏马菌素B(FumonisinB,FB)的污染水平,就两者的联合污染水平进行探讨。[方法]收集南京市超市和农贸市场的部分花生、玉米及其制品,采用ELISA法测定FB与黄曲霉毒素B(1AFB1)的含量。[结果]超市所采集的19份样品AFB1的检出率为68%,平均含量为0.53μg/kg,FB的检出率为21%,平均含量为0.56mg/kg。农贸市场所采集的49份样品AFB1的检出率为59%,平均含量为6.98μg/kg,FB的检出率为76%,平均含量为9.89mg/kg。所有玉米及其制品样品AFB1和FB的联合污染率为33%,其中超市样品的联合污染率为21%,农贸市场样品的联合污染率为38%。[结论]南京市市售花生、玉米及其制品中存在AFB1和FB的污染,且玉米及其制品存在联合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18.
乳与乳制品中黄曲霉毒素M1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M1(Aflatoxin M1,AFM1)是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后在体内经羟基化形成的代谢产物。1963年Alleroft首先发现,直到1965年才命名为AFM1,它是一种强致癌物质,毒性仅次于AFB1,急性毒性与AFB1相似,WHO将其列为ⅡB类致癌物。AFM1主要存在于动物的乳、肾脏、肝脏、蛋、肉和尿中,其中以乳中最为常见。通常当动物摄入了AFB1污染的食物后,排出AFM1的量为AFB1摄入量的1%~3%。牛奶经过巴氏杀菌后,AFM1几乎不被破坏。本就当前乳与乳制品中AFM1的毒性、检测方法以及控制措施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王萍  周有祥  胡爽  余伟  陈福生 《卫生研究》2008,37(1):98-100
目的黄曲霉毒素B1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方法以甲基丙烯酸为改性剂,苯乙烯为单体,采用无皂乳液聚合法制备了羧化聚苯乙烯微球(CPLP)。以黄曲霉毒B1肟(AFB1O)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连接物(AFB1O-BSA)致敏CPLP,用于黄曲霉毒素B1(AFB1)快速检测。结果制备的AFB1O-BSA致敏CPLP胶乳试剂,最低检出量可达5ng/ml。结论本研究制备的快速检测胶乳,具有微量、简便、快速和特异性强的特点,可用于AFB1的定性和半定量检测,适宜现场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湖北省市售坚果及籽类制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污染状况。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湖北省9个地市州的市售9种坚果及籽类制品中4种黄曲霉毒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采集样品256份,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检出率分别为76.17%、25.00%、62.11%、17.97%,4种毒素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7.393,P0.05),黄曲霉毒素B1的超标率为1.95%,黄曲霉毒素B2、G1、G2因无国家限量标准故不予评价;各地市州之间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773,P0.05);在监测的9类坚果及籽类样品中,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941,P0.05)。结论湖北省坚果及籽类制品中存在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现象,污染以AFB1为主,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并强化日常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