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在急诊科分级分区管理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共收治2540例急诊患者为观察组,实施新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以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共收治2713例急诊患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的病人满意率;医师满意率、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投诉率等评价指标。结果:观察组的病人满意率;医师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缺陷发生率、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投诉率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应用于分级分区管理,可提高医师和患者的满意率,降低医疗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诊优化分诊路径管理措施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400例急诊患者根据入院ID尾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取常规急诊分诊路径管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急诊优化分诊路径管理措施,比较2组护理质量评分、抢救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停留时间、分诊评估时间以及急救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7.50%显著高于对照组90.00%(P0.05)。结论对急诊患者实施急诊优化分诊路径管理措施,能提高护理质量和满意率,降低分诊失误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4R危机管理在ICU压疮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12月ICU收治的82例压疮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性护理;将2014年1~12月的86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4R危机管理。比较两组护理质量、压疮发生率、护患纠纷、投诉率及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压疮发生率、护患纠纷率及投诉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4R危机管理能有效提高ICU护理管理质量,降低压疮事件的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7,(2):389-390
选取2015年1月~6月及2014年7月~12月我院急诊科室收治的各200例患者分别设为观察组合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SDS、SAS评分及对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SDS、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差错率与投诉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为99.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2.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急诊科室进行优质护理服务,有益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减少投诉率和差错率,可作为急诊科室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急诊分诊接诊患者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7年6月我科收治的3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2014年7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诊科分诊接诊;2016年1月~2017年6月急诊科收治的1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引入风险管理,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两组患者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质量满意106例、一般25例、不满意19例,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例、38例、3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风险管理应用于提高急诊分诊接诊护理工作中,提高了患者对急诊科护理服务质量满意度,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有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护患关系,降低医疗纠纷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休克指数联合改良早期预警评分系统(MEWS)在急诊危重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急诊科收治的800例严重创伤病人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0例,对照组病人实施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运用休克指数和MEWS对病人病情进行评估,然后根据评估结果实施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的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的抢救成功率、预检准确率、医生满意率、病人/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病人急诊时间、分诊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诊危重病人联合应用休克指数和MEWS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病人病情,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改善病人预后,提高病人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次分诊模式对急诊患者候诊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1~12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1 35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对照组,采用就诊预检分诊模式。选取该院急诊科2018年1~2月收治的1 140例普通候诊患者为观察组,采用二次分诊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候诊质量(候诊不良事件、漏诊率等),调查两组患者的候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候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漏诊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在候诊环境、人文关怀、候诊服务方面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二次分诊模式能够提高急诊患者的候诊管理质量,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 目的:探究和分析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具体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来我院急诊科进行治疗的急诊患者80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进行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和护理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质量优良率为91.5%,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质量优良率为72.7%,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护理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约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97.0%,对照组患者的总护理满意率为80.7%,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约0.05)结论:采取急诊分诊安全管理,不仅有效提高急诊护理效率,在确保护理质量的同时,增加患者满意度,以此减少医疗纠纷;并且急诊分诊安全管理模式能够大大提高临床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在提高预检分诊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法抽取在我院急诊科收治的病情Ⅲ级以上的患者160例进行统计分析,依据管理方法将2017年1-6月就诊的患者设为观察组(n=80),将2016年1-6月就诊的患者设为对照组(n=80),对2组患者的分诊准确、退换挂号情况、护理满意度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观察组分诊准确率高于对照组(χ2=6.782,P=0.002)、退换挂号率低于对照组(χ2=3.840,P=0.050),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诊患者分级分区管理模式实施能提高预检分诊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首因效应提高急诊患者对检诊分诊护士满意率的效果。方法:2013-01-2013-02急诊科对分诊检诊护士实施首因效应培训,采用自制调查表和本院分诊护士绩效考核表,对比分析2013-03-2013-05和2012-03-2012-05,急诊分诊检诊护士在实施前后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率、患者投诉率和绩效考核成绩。结果:实施首因效应实施前后分诊准确率、患者满意率、分诊护士投诉率和分诊护士绩效考核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因效应可以显著提高急诊护士分诊准确率、急诊患者对检诊分诊护士的满意率,提高绩效考核成绩,同时降低患者的投诉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患者实施急诊优化分诊路径管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将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循环系统疾病中随机抽取的36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n=184,急诊优化分诊路径)和对照组(n=184,常规急诊分诊路径),比较两组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候诊时间、分诊评估时间和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实验组的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满意度、医患矛盾发生率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急诊优化分诊路径管理措施可节省急诊患者抢救时间,进一步改善护理水平,避免医患矛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诊护理流程优化对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1月~2017年1月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急救流程进行抢救;将2017年4月~2018年4月急诊科收治的70例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急诊护理流程优化措施。比较两组急救效率,抢救效果及家属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分诊及评估时间、检查时间、静脉通路开放时间、确诊专职专科或手术治疗治疗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转出急诊科前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护理流程优化缩短了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第一救治时间,提高了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诊护理体系中预检分诊系统的建设对脑中风患者诊治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12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18例作为对照组,采取传统急诊就诊模式诊治;2018年1~7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脑中风患者121例作为研究组,采取急诊预检分诊系统模式诊治。对比两组患者分诊准确率、诊治等待时间、偏瘫发生率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患者高,偏瘫发生率较低,研究组患者的等待时间及诊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急诊护理体系中预检分诊系统的建设可以有效提高患者分诊准确率及护理满意度,大大缩短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及诊治时间,改善脑中风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急救效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急诊科收治的120例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根据病人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急诊护理流程,观察组应用改良急诊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病人急救效率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分诊时间、等待治疗时间及总抢救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溶栓成功率及病人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而病人梗死再发生率、后遗症发生率及护理纠纷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急诊护理流程能有效缩短脑梗死溶栓治疗病人抢救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提高溶栓治疗效果及病人满意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观察组,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将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65例突发群体伤患者作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急救和护理。比较两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和抢救成功率、患者救治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按区分流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且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突发群体伤患者急救中实施一体化急救护理管理可以有效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预检分诊时间及按区分流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救治满意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并探讨急诊分级在基层医院急诊科非创伤性内科病人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5年2月在本院就诊的非创伤性内科病人14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70例。对照组按照传统急诊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由分级护士根据《急诊非创伤病人病情危重程度快速评分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后,将患者进行急诊分级,然后根据不同分级采取不同的急诊护理,对比两种护理方式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经过急诊分级后,平均就诊时间和护送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死亡例数低于对照组,患者满意率和医生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分级系统应用于急诊科非创伤性内科病人护理工作中效果显著,尤其对于基层医院急诊科而言,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在急诊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救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急诊科收治的CIS患者的临床资料,将2018年1月1日~12月31日急诊科收治完成治疗及随访CIS患者121例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将2019年1月1日~12月31日急诊科收治完成治疗及随访CIS患者126例作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分级分区护理模式;记录并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急诊救治用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估]、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急诊救治用时(患者候诊时间、预检分诊至治疗时间、急诊室滞留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随访结束时,两组NIHS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1)。结论:将分级分区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CIS救治中,可缩短急救用时,提高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门诊输液室患者投诉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8月门诊输液患者2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9~12月门诊输液室收治的20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开展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投诉风险值、投诉率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各项风险指标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门诊输液室的管理中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可以有效降低投诉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全程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外伤患者术后并发症中的应用。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84例脑外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早期全程护理干预,干预前后采用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arthel)、Fugl-Meyer运动功能积分法(FMA)对两组患者肢体运动进行评估,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定,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护理纠纷事件率、投诉率及满意率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Barthel、FM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护理纠纷事件率、投诉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物质生活、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全程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外伤患者术后运动功能,能有效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及护理纠纷事件,提高患者满意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探讨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在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择我院急诊科留观室的600例急诊病人,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入院后采用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进行疾病严重程度评估,根据其评估结果实施相应护理,比较两组病人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抢救成功率、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并比较两组病人或家属的心理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结果]组间分诊评估时间、急诊科停留时间、总抢救时间比较,观察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其病死率、各类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其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或家属护理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P0.05),而护理后观察组的各项心理状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组间护理满意度比较,观察组的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护理中应用改良早期预警分级评分系统进行评估,可有效指导急诊护理,提高护理效果,有利于提高急诊科分诊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