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施素华  孔悦  殷婷婷  夏哲远 《中国医药》2013,(11):1661-1661,1664
目的总结厦门快速公交纵火案成批烧伤患者早期救护经验,提高批量患者救治功率。方法对18例烧伤患者中9例危重烧伤患者早期实施救护措施观察抢救。结果9例危重患者全部平稳度过休克期并治愈,抢救成功率为100%。结论医护人员及时实施正确的抢救措施可以有效地预防休克的发生,使患者得以及时救治。  相似文献   

2.
许焕如 《家庭医药》2016,(9):110-111
目的:总结12例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救治的护理过程。方法:2013年8月-2014年12月救治12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予以消毒隔离、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心理护理等方面的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系统的治疗及精心的护理后,成功抢救人感染H7N9禽流感重症患者,提高危重患者生命率的关键结论:10例患者康复出院,2例患者死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总结脑卒中的急诊救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急诊收治的350例脑卒中患者的救治体会。结果 350脑卒中患者中,12例因病情危重在现场抢救无效死亡,338例安全到达医院。安全到达医院的患者,经过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根据Ciasgow评分结果,恢复良好236例,中度残疾54例,严重残疾32例,植物状态6例,死亡10例。结论加强脑卒中急诊救治,可大大降低脑卒中的病死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急诊科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对策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急诊科2012年2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92例,总结分析急诊救治过程中的护理经验。结果 92例患者经过治疗和护理后,显效率为48.91%,有效率为33.70%,无效率为9.78%,病死率为7.61%,总有效率为82.61%。12例患者并发休克,27例发生心力衰竭,28例并发心律失常。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快、病情危重,合理、有效的护理工作,能够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急诊危重心脏病的救治护理,探讨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我病区60例急诊危重心脏病例,采取综合的救治护理措施,观察救治护理结果。结果本组60例患者无1例死亡,经综合救治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及时抢救和处理,观察和判断得当,是急诊危重心脏病救治护理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和探索濒死危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救治要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的82例危重濒死患者临床资料及救治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82例患者中,经急诊手术和监控护理救治,死亡20例,其中,复苏抢救无效死亡9例,术中死亡2例,术后患者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2例,进入专科病房后死亡7例,其余62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对于濒死危重创伤患者,应采取科学的急救救治方案,实施一体化救治,提高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发作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机械通气救治经验。方法对2000年以来湖南邵阳新宁县阳光医院内一科收治的32例急性发作的危重型支气管哮喘患者机械通气救治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2例患者经机械通气治疗后,28例抢救成功,其临床哮喘持续状态缓解,血气分析指标恢复正常,总抢救成功存活率87.5%,4例因合并其他疾病或并发症死亡,28例经机械通气及综合治疗治愈出院。结论早期机械通气治疗危重型哮喘,采用正确的通气模式和药物综合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深静脉置管术在急诊外科多发伤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2例急诊外科多发伤危重患者在抢救中行深静脉置管术(锁骨下静脉或股静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一次性穿刺成功率在98%以上,能够迅速纠正休克或预防休克的发生,且无并发症发生,为多发伤危重患者的进一步救治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提高了急诊外科多发伤危重患者的救治成功率。结论:深静脉置管术只要掌握正确的穿刺技术,对保证急诊外科多发伤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危重新生儿区域性转运对提高危重儿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建立完善盐城市危重新生儿转运网络,对近三年区域性转运542例新生儿救治效果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 542例新生儿得到安全及时转运、专业救治.结论 危重新生儿区域性转运能有效降低危重新生儿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危重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左德翠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7):1060-1061
在颅脑外科患者的救治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气体交换不足是首要考虑的,所以人工气道(是指经鼻或口腔插入气管或气管切开所建立的治疗手段)也是颅脑外科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在使用人工气道的同时,我们应注意它的远期并发症及气道不畅。2002年1月-2005年1月我院颅脑外科患者使用人工气道296例。并发气道不畅1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成人创伤性窒息患者的救治。方法总结12例成人创伤性窒息病例的诊断及治疗经验,对成人创伤性窒息合并肺挫伤、脑损伤等合并伤的诊断、救治进行讨论。结果 12例成人创伤性窒息患者全部诊断明确,救治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结论成人创伤性窒息多有合并伤,救治时早期应用大剂量激素,早期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积极处理合并伤,对患者进行综合救治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创伤性休克患者有效救治措施的要点,为临床提供救治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湘潭县人民医院近3年来收治186例创伤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86例患者存活126例,存活率为67.74%,死亡60例,病死率为32.26%;轻度休克和1h内入院的患者存活率最高(P<0.05)。结论创伤性休克病情危重,而影响其救治效果因素众多,在最佳的时间实施最有效的救治措施能够最大限度的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收治的88例创伤性休克患者,对其急救措施及护理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8例患者中成功得到救治的患者83例,病情危重患者5例,在进行短暂救治后,并发多器官衰竭死亡。结论对创伤性休克患者给予急时、有效的救治及护理措施,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致残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急诊外科以患者急、重为特点,而严重创伤的患者占很大比例。近年来,我院急诊外科共抢救危重患者485例,其中严重创伤62例。由于我们重视创伤患者的抢救工作,为救治患者赢得时间,提高了重伤救治效率和抢救成功率。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临床急救中气管插管的护理体会。方法我院急诊科2008年6月至2011年3月行气管插管的患者28例,对其护理过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气管插管及药物治疗后,痊愈20例,好转6例,死亡2例。结论及时有效的气管插管为危重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救治时间,对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68例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的救治得失进行总结,共同探讨整体化救治措施。方法选择近5年严重烧伤伴吸入性损伤患者,对其死因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本组68例中治愈45例,死亡23例,病死率34%,死于呼吸系统并发症11例,死于全身感染12例。结论肺部并发症和全身感染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伤后及时气管切开、“个体化”补液抗休克是整体化救治的基础。伤后尽快清除烧伤创面坏死组织,异体和自体皮移植是整体化救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床旁经皮穿刺气管置管术(PDT)在临床中应用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实施PDT救治8例危重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患者PDT操作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平均其中30分钟,1例出现并发出血。结论较传统气管切开术,对危重患者实施PDT,耗时短,操作简捷,手术成功率高,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急诊抢救经验和分析抢救失败原因。方法:回顾和分析本院2009年2月~2010年8月急诊死亡病例14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院前死亡91例,占69.1%,经抢救无效24h内死亡56例,占39.1%。结论:建立健全基层与城市的急救网络,加强急救知识培训,提高全民素质,完善救治体系,降低院前死亡率,才能提高急诊危重患者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院前急救的重要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3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院前及院内均给予规范化处理。结果183例患者抢救成功170例。规范化院前急救,较大的提高患者的1周存活率。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病情危重,规范院前抢救、途中转运及院内救治是提高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临床药师在救治危重患者时发挥的作用,笔者深入临床参与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和医师协作救治一例艾司唑仑中毒患者,最终患者经氟马西尼、纳洛酮、醒脑静等催醒药物加营养神经药物及抗感染综合治疗后,病情稳定出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