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研究复发性阴道炎患者淋球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的感染情况。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患者宫颈分泌物中NG,UU,CT的特异性DNA。结果412例阴道炎中检出三种病原体共185例,阳性率为44.9%。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178例,NG,UU,CT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5.67%,61.62%,18.91%。混合感染7例,NG+UU2例,占1.08%,UU+CT5例,占2.70%。结论NG,UU,CT是女性生殖道常见的病原体,应加强门诊筛查。  相似文献   

2.
泌尿生殖道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中6种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状况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对2081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淋球菌(NG)、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单纯疱疹病毒(HSV)、梅毒螺旋体(TP)检测。结果2081份标本中有812份检出病原体,总检出率39.02%;其中CT检出250例(12.01%),UU检出449例(21.58%),NG检出194例(9.32%),HPV检出43例(2.07%),HSV检出48例(2.31%),TP检出15例(0.72%);UU和HPV的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而NG的男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率为20.81%(169/812);21~40岁年龄段患者占总感染人数的81.28%。结论本地区泌尿生殖道疾病患者中UU感染率最高,CT、NG感染率次之;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较严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了解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球菌(NG)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对2367例患者进行UU、CT及NG病原体检测.结果:UU、CT及NG感染率分别为56.6%、8.37%、13.48%.单一病原体的感染率为58.85%,以UU的检出率最高.混合感染率12.33%,以UU NG的检出率最高,而在NG患者中男性高于女性,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感染率UU>NG>CT,而女性NG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男性,男女患病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2016年7月—2017年3月来上海某医院门诊就诊的10 67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 NG)、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 CT)和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的感染分布情况。方法 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0 676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分别或同时进行NG、CT和UU测定。结果 NG、CT和UU 3种病原体总检出率分别为1.47%、7.57%、71.27%,其中合并感染756例。检出率以21~30岁年龄段患者最高。在男性患者的样本中,CT的检出率为10.60%,UU的检出率为33.05%,NG的检出率为32.70%。在女性患者中,UU的检出率居首位,为72.16%,CT检出率为7.51%,NG检出率最低为0.89%。结论 UU和NG的检出率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3种病原体检出的阳性样本数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5.
306名女性性乱者泌尿生殖道3种病原体检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淋病奈瑟菌(NG)、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是泌尿生殖道的3大病原体。为了了解杭州地区女性性乱者感染NG、UU、CT的情况,对306例女性性乱者泌尿生殖道进行NG、UU、CT检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柳州地区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淋球菌(NG)3种主要生殖系统疾病病原体的感染现状,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来我院就诊的47 618例患者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CT、UU及NG 3种病原体,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种病原体中,UU的阳性率最高(61.50%),NG和CT的阳性率均较低(3.29%、10.90%)。在不同性别中,女性患者CT、UU和NG的阳性率均高于男性患者(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均为15~20岁年龄组CT阳性率较高。男性患者各年龄组间UU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女性患者15~20岁年龄组UU阳性率较高。男性高NG阳性感染者主要集中于21~40岁年龄段,女性患者51岁以上年龄组NG阳性率较高。在女性患者中,诊断为生殖系统炎症或不孕症的患者CT、UU、NG的阳性检出率均高于整体的平均检出率,体检、婚检女性人群3种病原体阳性检出率均接近于平均检出率。此外,CT在夏季的阳性检出率最高,而UU和NG各季节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T、UU、NG感染均与生殖系统疾病和不孕症密切相关,应注意个人防护及重视体检,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与生殖道衣原体(CT)、支原体(UU)、淋球菌(NG)病原体感染。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12月本院接诊的女性不孕症患者125例(不孕组),其中输卵管性不孕61例,非输卵管性不孕64例;另选本院产前检查正常孕妇120例(对照组)。均行生殖道CT、UU、NG检测并分析与不孕症关系。结果:不孕组CT、UU、NG、CT+UU、CT+NG感染率(7.2%、31.2%、4.8%、4.0%、3.2%)均高于对照组(P0.05),UU+NG交叉感染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输卵管性不孕女性生殖道CT、UU、NG、CT+UU、CT+NG感染率(13.1%、49.2%、9.8%、8.2%、6.6%)均高于非输卵管性不孕女性(P0.05),UU+NG交叉感染率与非输卵管性不孕组无差异(P0.05)。CT、UU、NG、CT+UU、CT+NG、UU+NG感染与女性输卵管性不孕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女性生殖道CT、UU、NG感染和交叉感染可增加女性不孕症的患病风险,尤其是交叉感染育龄期女性,临床应重视对女性不孕症患者上述指标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和淋球菌(NG)的感染情况。方法对526例白带异常女性按常规取宫颈管分泌物(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史者)或外阴阴道口分泌物(未婚无性生活史者)以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对上述3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总的病原体检出率为41.83%(220/526),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占总患病例数的83.18%,混合感染占16.82%;分病种统计,3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UU34.03%、CT8.94%、NG5.89%。结论UU及CT已超越NG成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且混合感染较严重,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9.
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 沙眼衣原体 淋球菌感染220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探讨女性生殖道解脲支原体 (UU)、沙眼衣原体 (CT)、淋球菌 (NG)感染情况。方法 :对 52 6例白带异常女性按常规取宫颈管分泌物 (已婚或未婚有性生活史者 )或外阴阴道口分泌物 (未婚无性生活史者 )以聚合酶链反应 (PCR)方法对上述 3种病原体进行检测。结果 :总的病原体检出率为 41 .83% (2 2 0 / 52 6) ,其中单一病原体感染占总患病例数的 83.1 8% ,混合感染占 1 6.82 % ;分病种统计 ,3种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 UU 34.0 3%、 CT 8.94%、NG5.89%。结论 :UU及 CT已超越 NG成为女性生殖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 ,且混合感染较严重 ,应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5种性病病原体荧光定量PCR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疑似性病患者5种性传播疾病(STD)病原体感染情况。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FQ-PCR)分别对4627例疑诊STD患者进行解脲支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单纯疱疹病毒(HSV)和乳头瘤病毒(HPV)6/11、16、18型进行检测,统计分析检测结果。结果5种STD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UU(42.2%)、HSV(23.8%)、NG(13.4%)、CT(12.5%)和HPV(9.4%)。除CT检出率为男性高于女性(P<0.05)外,其余病原体均为女性高于男性(P<0.05)。结论5种性病病原体感染率均较高,应加强对STD传播途径和防范措施的宣传和教育。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 PCR技术检测了 16 6例女性性乱者宫颈分泌物中淋球菌 (NG)、人乳头瘤病毒 (HPV)、沙眼衣原体 (CT)、解脲支原体 (UU )四种病原体的感染状况。结果表明 :女性性乱者中 HPV - DNA的阳性率最高 ,为 33.1% ,NG-DNA、 CT- DNA、 U U - DNA的阳性率分别为 2 7.1%、 2 7.1%和 14.5 %。各种病原体之间存在交叉感染 ,该人群的混合感染率为 2 4.1% ,以 NG与 HPV混合感染最多占 2 5 .0 %。经流行病学分析 ,性病感染可能的危险因素为 :性生活初始年龄早(<2 0岁 ) ,性伴数多 (≥ 3)以及流产史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溶脲脲原体(UU)、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2)和弓形体(Tox)感染与不孕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57例不孕症患者,同时采用单对引物PCR和复合PCR对照NG、CT和UU的检测结果,选择有孕育史的77例健康个体作为对照。结果:NG、CT、UU、HSV-2和Tox检出率分别是9.58%、22.08%、33.75%、5.42%和3.75%,NG、CT和UU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重叠感染率为22.29%(35/157)。单对引物PCR和复合PCR检出符合率分别是NG100%、CT91.18%和UU81.13%。结论:NG、CT和UU感染与不孕不育症密切相关,并且不孕症患者可出现多种病原体的重叠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粤东地区人群中4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感染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2004至2008年就诊于本院门诊的4404例疑似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的分泌物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淋病奈瑟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单纯疱疹病毒2型(HSV-Ⅱ)感染状况.结果 在疑似各病原感染的病例中,UU、NG、CT和HSV-Ⅱ的感染率分别是41.90%(864例)、10.70%(72例)、12.90%(192例)和12.90%(24例);1152例阳性病例中,感染多集中在20~40岁年龄之间,占86.55%(997/1152);在感染的性别构成上以女性多见,男女之比为34.38%:65.62%.结论 粤东地区人群中4种常见性传播疾病病原的感染率较高,以UU为主,高危人群以20~40岁女性为主,积极对本地区高危人群开展性传播疾病病原体的筛查可有效降低相关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有生殖道感染症状与体征的已婚育龄妇女中5种性病病原体的感染情况。方法用PCR法对浙江省950例有生殖道感染症状与体征已婚育龄妇女的宫颈分泌物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HPV6.11、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淋病奈瑟菌(NG)检测。结果该组人群的5种性病病原体总阳性率为69.05%(656/950),其中HPV6.11阳性率最高(45.47%),UU阳性率次之(42.95%),CT阳性率为8.50%,HPV16.18阳性率为2.20%,NG阳性率最低(0.32%),单一病原体感染率42%,混合感染率26.94%,性病病原体感染与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P<0.05),年龄差异与性病病原体感染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地区已婚育龄妇女存在不同程度5种性病病原体感染,应高度重视感染的控制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新疆维、汉族孕妇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对围产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07年11月至2008年9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产科住院分娩79例胎膜早破孕妇(观察组)和88例孕足月、无胎膜早破住院待产孕妇(对照组),取其宫颈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培养和沙眼衣原体(胶体金法)检测。结果胎膜早破组维、汉族孕妇UU、CT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胎膜早破组中早产孕妇与足月产孕妇UU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阳性孕妇与CT阴性孕妇1minApgar评分(≤7分)、死胎、畸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UU+复合阳性组和CT-UU-复合阴性组孕妇的死胎、畸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汉族孕妇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感染与胎膜早破相关性不明显,UU感染对早产的胎膜早破有明显影响,妊娠期UU、CT的复合感染与死胎、畸胎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女性不孕与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泸州地区女性不孕患者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感染现状,探讨女性感染UU、CT后与不孕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238例女性不孕者(不孕组)和208例正常生育者(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CT检测。结果:不孕组UU阳性率为36.97%(88/238),CT阳性率为30.25%(72/238),UU+CT阳性率为14.29%(34/238);对照组UU阳性率为13.46%(28/208),CT阳性率为10.58%(22/208),UU+CT阳性率为4.81%(10/208)。不孕组UU、CT和UU+CT的阳性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育期女性生殖道感染UU、CT是导致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不孕妇女常规进行UU、CT检测并及时治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朱芳  陈丽艳  宋雁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7):1045-1046
目的:探讨孕妇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细菌(BV)感染与胎膜早破早产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3月~2010年3月胎膜早破早产孕妇252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正常孕妇1 000例作为对照组,对其生殖道分泌物进行UU、CT、BV检测。结果:胎膜早破早产孕妇UU、CT及BV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孕妇(P<0.01);胎膜早破早产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发病率比例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膜早破早产病因与UU、CT、BV感染关系密切,有必要对妊娠早、中期孕妇进行筛查,针对病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胎膜早破早产对孕妇及围产儿带来的不良后果。  相似文献   

18.
1215例异位妊娠临床症状、治疗方法的现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春荣  GONG Lin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2):3151-3153
目的:了解深圳市异位妊娠的发生情况。方法:以2005年10月~2006年9月在深圳市22家医院确诊的宫外孕患者1215例为研究对象,对其生殖道感染史、人流史、避孕史、临床症状及治疗方法进行现况调查,同时对其中进行保守治疗的155例患者和238例早期终止妊娠者进行宫颈分泌物、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人型支原体培养及淋球菌、加特纳杆菌培养检测比较。结果:异位妊娠与正常妊娠之比为1∶16,与人工流产之比为1∶31,总比为1∶47.8。82.38%的异位妊娠发生在20~35岁,且主要发生在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和无正常职业、从事服务业的人群。病例组中曾患盆腔炎、输卵管炎者及宫颈微生物衣原体、解脲、人型支原体阳性率及淋球菌、加特纳菌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异位妊娠的临床症状以停经、腹痛、阴道出血为主,发生部位以输卵管(93.17%)为主,手术治疗占86.01%。结论:流动人口、文化程度低、无正常职业、从事服务业的人群及生殖道微生物感染为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加强孕前检查、普及性卫生教育、积极防治生殖道感染将有利于降低异位妊娠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泌尿生殖系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不孕不育之间的关系以及UU感染的耐药性。方法:以246例不孕不育妇女为观察组,134例正常生育妇女为对照组,观察两组的CT、UU感染阳性率差异,分析观察组中CT、UU感染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上生殖道炎症、输卵管堵塞情况以及UU感染的耐药性。结果:两组CT、UU及CT、UU混合感染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中CT、UU感染阳性及阴性患者的上生殖道炎症及输卵管堵塞情况经卡方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UU感染药敏分析以多西环素、米诺环素比较敏感,环丙沙星、诺氟沙星耐药现象比较严重。结论:泌尿生殖系CT、UU感染与不孕不育关系密切;药敏试验能很好地指导临床药物使用,能有效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