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目的探讨对脑卒中患者行社区连续性康复干预的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的方法选择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北京市西城区月坛社区脑卒中患者64例作为康复组,选择同期西城区月坛社区以外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4例作为对照组。培训月坛1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社区医生与护士16人,对康复组患者进行康复干预,干预6个月后与未给予社区康复干预的对照组比较,评价康复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康复组和对照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为(76.14±12.48)分和(19.36±14.32)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rthel指数评分干预后康复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2.25±10.22)分和(22.62±9.71)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康复组患者相关健康知识的知晓率,健康行为实施率都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畅通的社区康复信息网络和系统的康复干预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明显提高其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功能恢复的影响因素。方法:将128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50例,对照组78例,再按年龄各组又分高龄组(≥65岁)和低龄组(≤64岁)。康复组加用Bobath手法按摩瘫痪肢体及被动运动手段。评估者实施盲法。结果:康复组和对照组的高、低龄组在治疗30d、半年后与治疗前相应项目评分比较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治疗30d后高龄组的康复组Fugl-Meyer下肢评分(21.13±10.17)分与治疗前(15.32±8.22)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则无此改变,治疗前为(14.36±9.81)分,30d后为(16.97±9.74)分(P>0.05),但半年后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则与康复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是否采用康复手段可影响65岁以上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过程,结果表明高龄脑卒中患者应尽早采用康复手段,对其下肢的运动功能和神经缺损改善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社区家庭康复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于2003/2005期间选择生活在郑州大学医院二院附近社区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脑卒中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45名,随机分为康复组25例和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一般药物治疗相同,康复组进行社区家庭康复干预3个月。对患者瘫痪类型进行康复评估,制定相应康复治疗方案,采取运动功能训练、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同时进行心理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包括患侧肢体各关节的被动运动、健患侧翻身练习、平衡功能训练(包括坐、站平衡训练)、体位转移(床-椅转移,坐-站转移)训练、步态训练(行走、上下楼梯)及腕踝关节背伸的牵张练习。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包括进食、穿衣、个人卫生处理等。心理康复治疗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主要包括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帮助其增强信心、缓解负性情绪、指导和鼓励患者表达情感。干预频率2次/周。干预后运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评定患者认知能力,采用Barthel指数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由同一位医师在康复干预前后测评。结果:45例患者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康复干预前两组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康复干预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56.9±9.89),(49.8±9.87),t=2.413,P<0.05];[(26.6±4.60),(22.9±6.70),t=2.105,P<0.05]。②病程小于6个月的康复组患者康复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病程6~12个月及病程大于12个月患者的Barthel指数,差异有显著意义[(67.6±8.90),(59.1±7.20),t=2.397,P<0.05];[(67.6±8.90),(55.7±8.20),t=2.487,P<0.05]。结论:社区家庭康复能明显提高脑卒中患者的认知能力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6个月内是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的关键时期,及早康复有望使神经功能缺损减少到最小程度。  相似文献   

4.
将60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0例,康复组患者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并为患者制订康复护理计划,进行综合康复护理;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一般临床护理.采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进行护理前后评定.结果治疗后康复组和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67.25±21.62)分和(50.87±16.90)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认为早期给予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4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康复组各70 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康复治疗与一般护理,康复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干预。治疗前和治疗5 周后,分别采用简化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和改良Barthel 指数(MBI)对两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MA和MBI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5 周后康复组FMA和MB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3个月和6个月后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功能(ADL)的影响.方法:将62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成康复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进行对照研究,两组均按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施加早期康复护理功能训练,对照组按神经内科常规护理,对每例患者在入组时、病程3个月、6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测试平衡功能和Barthel指数(MBI)测试ADL能力.结果:康复组3次平衡功能积分分别为(2.73±2.40)分、(8.72±2.00)分、(10.27±2.22)分;MBI分别为(23.63±13.45)分、(67.72±18.80)分、(80.25±16.32)分.对照组平衡功能分别为(3.42±2.88)分、(7.17±2.30)分、(8.40±2.50)分;MBI分别为(24.30±16.18)分、(54.16±17.67)分、(70.68±20.30)分.两组前后比较和组间比较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两组的变化均数比较为康复组6个月后平衡功能和ADL恢复优于对照组(P<0.05).平衡功能和ADL呈正相关(r=0.780).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在卒中单元模式下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将131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常规治疗组(64例)和康复组(67例),其中急性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69例,常规治疗组32例,康复组37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治疗脑卒中的常规药物,康复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病情稳定48 h 开始进行卒中单元的肢体运动功能训练;对两组中诊断为 PSD 的患者给予舍曲林并进行心理疏导.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 d、30 d 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采用改良的 Barthel 指数(M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程度.结果康复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 NDS、MBI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 NDS均有所下降、MBI 有所升高,治疗后14 d、30 d 康复组上述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均P<0.05),以治疗后30 d 更显著〔NDS(分):11.3±7.6比16.2±0.5,MBI :71.4±12.5比53.1±11.7,均 P<0.05〕.两组 PSD患者治疗后 NDS、MBI、抑郁评分(分)均有所改善,治疗前、治疗后14 d 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30 d 康复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NDS :11.3±10.6比18.9±6.1,MBI :61.4±12.8比47.6±11.1,抑郁评分:13.3±0.6比18.1±0.8,均 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 PSD 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功能重建的影响。方法:急性脑卒中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64例,2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及对症支持治疗,康复组同期应用Brunnstrom、Bobath疗法、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通法(PNF)等治疗技术进行康复训练1个月。2组治疗前后均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CNDS)、Brunnstrom分级、改良Barthel指数(MBI)及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法(FMA)等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CN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或0.05),康复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MBI评分、FMA上下肢评分及Brunnstrom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或0.05),康复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早期进行综合康复治疗能减少神经功能损害,提高肢体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将7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与护理,康复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分阶段早期康复护理.4周末对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后,康复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4.4±1.9分及59.3±6.0分;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ADL评分分别为6.9±2.4分及37.8±4.2分,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将7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康复组(38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的神经内科治疗,康复组同时接受早期康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8周评定两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肢体运动功能(FMA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MBI评分).结果 康复组Brunnstrom运动功能分级、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MA评分及MBI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 P<0.05).结论 脑卒中患者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1.
脑卒中偏瘫患者发生单侧空间忽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观察单侧空间忽略(USN)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脑卒中患者93例,均行常规康复治疗。其中USN患者43例,进行纠正USN的治疗者22例作为实验组,未进行纠正USN的治疗者21例作为观察组,无USN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3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前、后采用Banhel指数(BI)对患者进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的评价。结果 3组患者康复治疗后BI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1)。治疗前,实验组和观察组BI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经康复治疗后,观察组患者BI显著低于实验组和对照组(P<0.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USN影响偏瘫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进行相应的纠正USN治疗可使USN患者的ADL能力提高。  相似文献   

12.
背景:多数急性脑卒中患者在综合性医院诊治,但其中有相当部分的患者在发病早期仅局限于药物治疗。目的:探讨综合性医院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并与未进行康复治疗的患者进行比较。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一所市级医院神经科。对象:选择2002-01/2003-08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入选的首发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卒中患者80例,男51例,女29例,年龄(63.42±7.47)岁,随机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方法: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入院后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康复组患者病情稳定后(脑梗死患者在入院后1周内,脑出血患者在入院后2周内)进行康复治疗,包括患肢康复训练(物理治疗或/和作业治疗)、理疗、针灸及心理疏导等。康复训练每天一两次,45min/次;理疗、针灸等1次/d,20min/次。对照组患者仅为临床医师查房时口头叮嘱其自行活动,或家属自行帮其活动。两组急性期脑卒中患者治疗前及出院时心理状况评估采用症状自评量表,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el指数(共10项,每项0~15分不等,满分100分,<60分为不能自理)。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治疗前与其出院时症状自评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80例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出院时康复组经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各症状因子分均得到了明显的改善(P<0.05~0.01),对照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及精神病性等也有明显的改善(P<0.05);康复组经治疗后躯体化、强迫、抑郁、焦虑、恐怖及精神病性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犤(1.55±0.43),(1.80±0.35);(1.48±0.39),(1.68±0.55);(1.54±0.43),(1.83±0.37);(1.32±0.39),(1.56±0.36);(1.46±0.43),(1.66±0.52);(1.12±0.38),(1.35±0.35),(t=2.11~2.24,P<0.05)犦。②两组患者治疗后Barthel指数均有提高(P<0.05~0.01),康复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犤(73.24±4.64),(52.44±2.86),(P<0.05)犦。结论:进行康复治疗和未进行康复患者治疗后症状自评量表中各症状因子分、Barthel指数均有所改善,进行康复治疗患者改善尤为突出。说明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在急性脑卒中患者情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影响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萨提尔家庭治疗模式对农村脑卒中患者自尊水平及家庭关系的影响,以有助于其居家时的日常生活与康复治疗。方法将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实验组患者及家庭运用萨提尔模式进行干预,对照组无干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对两组进行自尊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的测评,比较两组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自尊得分、家庭环境量表各因子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个月后,实验组患者自尊得分(18.2±1.82)分,亲密度(4.00±1.05)分,矛盾性(1.80±0.99)分,对照组得分分别为(14.2±3.32),(3.20±0.92),(3.80±1.06)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74,3.131,7.516;P〈0.01);实验组情感表达、娱乐性、道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家庭环境量表得分(除组织性、控制性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亲密度、情感表达、娱乐性、道德及自尊得分干预后高于干预前,矛盾性、独立性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结论家庭支持对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治疗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家庭关系、提高患者的自尊水平,使家庭成员共同为患者的身、心康复提供全面支持。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状态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1年10月-2012年09月沪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脑卒中后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使用活血化瘀药物及积极治疗并发症等,康复组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通过心理支持疗法、家庭康复护理和放松疗法等护理服务干预12个月,采用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量表)和汉密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进行比较。结果 通过12月实施社区家庭康复护理后,康复组Barthel指数评分和HAMD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服务干预可以缓解脑卒中后患者负面心理,提高患者的战胜疾病信心,减轻抑郁状态,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可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家庭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128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护理,实验组进行家庭护理干预。采用Neugarten生活满意度量表调查患者满意度,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营养指标、肾功能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生活满意度量表评分(20.07±1.39)分,生活满意度指数A量表评分为(17.35±1.04)分,生活满意度指数B量表评分为(18.49±1.10)分,对照组分别为(14.71±0.81),(15.00±0.75),(15.49±0.8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43,2.10,10.30;P〈0.05);干预后实验组尿素氮、肌酐、白蛋白、血红蛋白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能提高社区血液透析患者的生活满意度,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无合并症急性心肌梗死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 )患者 QT间期离散度( QTd)的影响. 方法 113例研究对象前瞻性随机分为早期康复治疗组 (组 1, 54例 )及对照组 (组 2, 59例 ). 2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组 1采用早期康复治疗方案,组 2采用传统康复方案.所有研究对象分别在入院当时 [平均( 9.3± 1.9) h]第 1周末、第 2周末、第 3周末记录标准 12导联心电图. QT 间期的测量从 QRS 波起点至 T波终点,同一导联测量 3个心动周期,取其平均值.不同导联最大减去最小 QT值为 QTd 值. 结果早期康复组入院当时、第 1 周末、第 2 周末、第 3周末 QTd[分别为 (64± 14)ms,(46± 15)ms,(43± 12)ms,(39± 13)ms]与对照组 [分别为 (67± 12)ms,(48± 16)ms,(41± 13)ms,(40± 15)ms]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 t分别为 0.81,0.68,0.85,0.38, P >0.05). 结论无合并症 AMI 患者实行早期康复治疗不影响 QTd 值,因而不影响心肌电稳定性,提示该组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7.
背景脑卒中患者常合并有抑郁、焦虑状态,后者常与特有的人格特征有关,研究这类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助于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实施心理咨询,并采用相应对策以保证康复治疗计划的顺利进行.目的调查心理社会因素和人格特征在脑卒中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影响,为其心理康复的实施提供可行性依据.设计病例-对照研究.单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对象选择2000-01/2001-12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临床心理科就诊的脑卒中康复中的患者78例(脑卒中组),男37例,女41例,平均年龄(61.6±7.2)岁.选择2001-03/06老年大学在读的老年大学生52例作为对照组(除外脑血管疾病病史者),男33例,女19例,平均年龄(62.7±5.4)岁.两组均无阳性精神障碍的个人史.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个性评定量表(EPQ)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调查了78例脑卒中患者,并与无神经缺陷的老年人52例进行对照.主要观察指标两组患者SCL-90,EPQ及SSRS各量表得分.结果脑卒中组SCL-90总分、抑郁、焦虑、强迫、恐怖等因子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卒中组EPQ量表中神经质分[(53.42±9.4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47.42±10.46)分](t=4.050,P<0.01);SSRS主观支持分及支持利用度[(15.68±5.57)分,(5.73±3.14)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9.94±6.61)分,(8.75±2.93)分](t=-2.267,-2.613,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除有抑郁、焦虑及恐怖等精神症状外,不良的个性特征以及缺乏对社会支持的认识和利用,也是影响其康复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文立  何小英 《新医学》2014,(4):262-265
目的:观察在社区康复训练中运用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步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将68例脑卒中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康复训练,实验组在普通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采用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Berg平衡量表(BBS),并用足印步态分析比较两组训练前后步行能力康复效果的差异。结果治疗10周后,两组均获一定疗效。实验组FAC评分为3.37±0.25,高于对照组的3.14±0.44(P<0.05);实验组BBS评分为38.23±2.37,高于对照组的35.45±1.41(P<0.05);两组步长、步宽、步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康复训练中运用渐进式核心肌群训练对恢复脑卒中患者步行稳定性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卒中自我管理对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生活质量及抑郁程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武汉市钢都社区居民中脑卒中患者12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我管理组(简称自管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均自行在家进行居家康复,自行功能锻炼,定期门诊复查,不适时随诊。自管组采用自我管理模式干预,由专家指导,社区医生、治疗师及家属共同对患者进行康复评定,分小组指导、制定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家庭访视流程及社区脑卒中患者小组活动。两组分别于干预前及干预6 个月后采用简式Fugl-Meyer 运动功能评分法(FMA)、改良Barthel 指数(MBI)、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评量表(WHOQOL-100)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FMA上下肢评分、MBI、HAMD和WHOQOL-100 评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6 个月后,自管组FMA上下肢评分、MBI和WHOQOL-100 评分均较干预前及对照组提高(P<0.05),对照组亦有改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自管组HAMD评分较干预前及对照组降低(均P<0.05),对照组亦有下降,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实施脑卒中自我管理能提高社区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且能降低脑卒中患者的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