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鲁国兴 《内科》2007,2(6):902-903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肝脏是伤寒杆菌侵犯的主要靶器官之一,并引起肝功能异常。现将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80例伤寒患者的肝损害情况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全身性疾病,主要作用表现为持续高热、腹痛、脾大、纳差、相对缓脉等一系列症状为主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往往病程长、并发症多,可引起多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3.
头孢哌酮治疗小儿伤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们自1993年2月~1995年6月对头孢哌酮治疗小儿伤寒进行临床研究,比较观察了头孢哌酮与阿米卡星对小儿伤寒的疗效,并对27株伤寒杆菌作了药物敏感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病例选择68例均为住院患儿.经血培养,其中27例检得伤寒杆菌.68例血清肥达反应和伤寒血清特异性抗.IgM 检测均为阳性。患儿随机分为2组,即头孢哌  相似文献   

4.
伤寒是一种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典型临床表现有持续高热、腹痛、便秘或腹泻、肝脾肿大、白细胞低下以及玫瑰疹、相对缓脉。目前临床无典型表现的伤寒13渐增多,以致临床医师容易误诊。为减少误诊,笔者对本院1995年以来收治的22例伤寒误诊病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5.
鼠伤寒杆菌引起的脑膜炎尚未见报道,其引起的鼠伤寒(胃肠炎型)病例近年来在省级医院经常见到,希大家在临床上注意诊治。  相似文献   

6.
320例伤寒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伤寒临床诊断水平和选择合理的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分析了320例伤寒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中115株伤寒杆菌作常用药敏检测.结果极其不规则发热占62.8%,肝脾肿大分别占50.6%和54.4%,嗜酸粒细胞消失占72%.并发症中的肠出血占12%,中毒性肝炎占5.9%,中毒性心肌炎占3.4%.伤寒杆菌对抗菌素的耐药性比十年前明显增加(P<0.01).结论临床经验对伤寒诊断仍具有重要价值.喹诺酮类药物是治疗伤寒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7.
1985年6月至1986年5月我们应用L型细菌培养法从疑诊伤寒患者的血液和骨髓液中检出伤寒杆菌L型(简称L型)11株,并与同年度住院的普通型(即(细菌原型)伤寒11例对比分析如下。资料分析1.病例选择:普通型伤寒11例系指血或骨髓常  相似文献   

8.
伤寒患者肝功能损伤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且目前伤寒的临床表现呈不典型化趋势。传统的五大特征发热、无欲貌、玫瑰疹、相对缓脉、脾肿大等患者不一定都具备 ,而血清转氨酶升高、肝大、黄疸却很常见 ,我科从 1998年 8月 1999年 12月给部分伤寒合并肝损伤患者在抗感染治疗的同时应用还原性谷胱甘肽 (古拉定 ,意大利Laborato rioFarmaceuticoC .T .s .r .l生产 )治疗 ,与对照组相比 ,其肝功能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缩短。资料和方法 一、病例选择 :5 0例患者男 3 2例 ,女 18例 ,年龄 …  相似文献   

9.
90年8—9月,驻地部分街道水源污染,引起伤寒暴发流行,经北京市防疫站噬菌体分型,证明由J_1型伤寒杆菌引起。我院先后收治伤寒患者106例,做了多次心电图检查将资料较完整的40例心电图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0例,男32例,女8例,年龄最小16岁,最大64岁,平均23.21岁。即往健康,否认心脏病史。40  相似文献   

10.
伤寒沙门氏菌耐药性及其耐药质粒的监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对1987~1992年从苏州地区分离的591株伤寒沙门氏菌的耐药监测发现,1987~1988年耐药菌株流行后的4年间,伤寒杆菌对大多数抗生素恢复了敏感性。对耐药菌株进行的质粒检测、结合转移、转化及消除试验证明:伤寒杆菌的多重耐药性系一分子量为98.6Mdal的质粒所介导。对伤寒杆菌耐药性的持续监测,研究阐明其演变及消长规律,为耐药伤寒防治及最终建立对R质粒传递的消除和阻断方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笔者收集肝功损害合并Ec下降或消失141例,其中Ec消失、无肝炎既往史、无输血史、HBsAg阴性38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38例中,男20例,女18例。12~15岁5例,19~38岁21例,40~50岁10例,50岁以上2例。11例符合伤寒付伤寒诊断标准:“O”、  相似文献   

12.
伤寒     
于淑丽  尚衍寅 《山东医药》1999,39(11):38-38
伤寒是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其病理改变主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增生,以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病变最明显。伤寒典型的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与白细胞减少等;肠出血、肠穿孔为其主要并发症。1流行特征8...  相似文献   

13.
伤寒诊断依赖血培养及/或抗体测定(Widal试验)。虽然血培养适用于早期诊断,但至少需要2天时间,且血标本中细菌太少时可产生假阴性结果。如果在伤寒早期血液中存在伤寒杆菌抗原,则可用于更快速的诊断。作者对10例培养确诊的伤寒患者和10例非伤寒发热患者于发病第1周内采集血清,5例伤寒患者4~11天后采取第2次标本,作被动葡萄球菌凝集试验。用伤寒杆菌制备兔抗血清,并用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和甲型副伤寒杆菌吸收,以消除交叉反应性抗体。金黄色葡萄球菌Cowan I株用甲醛和加热稳定后,用伤寒杆菌抗血清致敏。25个血清标本用金黄色葡萄球  相似文献   

14.
黄燕琼  杨桂玲  莫玉莲 《内科》2010,5(6):641-642
目前,异烟肼(INH,H)、利福平(RFP,R),吡嗪酰胺(PLA,Z)是治疗结核病(TB)的三种主要药物,肝损害是这些药物最常见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尤其是合并乙肝、丙肝以及老年患者肝损害较为明显,这一状况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我科2006年6月至2009年6月,共收治抗结核药物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患者29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耐药伤寒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确选择有效的抗伤寒杆菌药物是决定伤寒治疗成败的关键。我院1952~1988年间收治4182例伤寒的治疗情况也能说明这一点。1952~1954年,总共收治伤寒1085例,均采用合霉素治疗,结果75例死亡,病死率为7%;1955~1960年收治1109例,都以氯霉素治疗,死亡11例,病死率为0.9%;1961~1986年收治的1786例中分别使用氯霉素、  相似文献   

16.
我院近三年来收治伤寒性肝炎6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与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治疗后,获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伤寒性肝炎诊断标准:(1)具有伤寒症状;(2)血清肥达氏反应阳性,2~4周内呈2~4倍增长;(3)血或骨髓培养分离出伤寒杆菌;(4)病前无病毒性肝炎史;(5)患病  相似文献   

17.
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在体外对伤寒杆菌具有极好的抗菌活性,由于容易渗入胆道,因此可能是一种治疗慢性伤寒带菌者的有效药物。作者使用本药治疗12例确诊慢性伤寒带菌者,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伤寒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对于伤寒发病机理的研究已取得不少的进展,现综述如下。病原体的作用目前认为,伤寒杆菌的入侵门户是胃肠道,可能是小肠上段。对“志愿者”的研究表明,口服的伤寒杆菌可以在24小时内从粪便中被分离出,但通常在数天内便从粪便中消失。咽喉部曾一度被认为是开始入侵的部位,但这种可能性已被排除,因为“志愿者”雾化吸入伤寒杆菌之后并不发病。伤寒杆菌入侵小肠粘膜上皮的生化机理尚未明了,但其过程可能和细胞的吞噬作用相似。当伤寒杆菌靠近粘膜上皮时,上皮的纤  相似文献   

19.
恙虫病是由立克次体引起的一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常有肾脏、肺脏及心脏损害,而肝功能损害易忽视,本文对65例恙虫病患者的肝功能损伤状况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1997年~2001年住院确诊的恙虫病人65例。其中37例无慢性肝病史,无嗜酒史及食生鱼史,检测前无使用损肝药物史,检查甲~戊型肝炎病毒标志均为阴性,可排除其它原因肝损害,定为单纯组;28例有慢肝病史,定为重叠组。65例均有野外活动  相似文献   

20.
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伤寒的远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伤寒的远期疗效观察山东胶州解放军135医院传染科(266300)林江北京解放军302医院(100039)郭丽施树玉伤寒杆菌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故根治伤寒病人及带菌者,是预防本病的最根本方法。国内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伤寒的远期疗效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