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组织来源,对2例SHL进行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研究。结果,SHL由实性片块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组成。被覆乳头表面、实性区裂隙及血管样腔面为立方细胞;实性区及乳头轴心为形态一致的圆形、多边形胞浆浅染细胞。免疫组化:立方细胞表达CEA、EMA、AE1;而浅染细胞弥漫表达Vimentin、EMA、Syn、NSE、S-100、CgA。SHL可能起源于原始肺上皮细胞,可伴有神经内分泌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2.
程玲瑗 《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3):142-143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对7例SHL患者的标本用HE染色及免疫组化S—P法进行组织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SHL由实性片块区、乳头区、血管瘤样区及硬化区构成,前二者表面被覆立方上皮,间质为浅染的圆形或多边形细胞。免疫组化:上皮AEt/AEhEMA、CEA均为(+),浅染的多边形或圆形细胞VIM弥漫性(+),SYN、NSE、AEt/AE3散在(4-)。结论 SHL在术前诊断困难,误诊率高,确诊主要依靠术后病理诊断。  相似文献   

3.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诊断及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娣  魏中华  邵睿 《吉林医学》2009,30(1):24-25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组成成分及组织起源,提高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综合分析15例SHL临床特点,免疫组化及病理形态学特征。结果:SHL主要由圆形细胞和表面立方细胞两种细胞类型组成,组织结构多样,主要表现为实性区,乳头区,出血区和硬化区四种结构,大部分实性区圆形瘤细胞对上皮抗原(EMA),甲状腺转录因子(TTF-1)及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也有部分圆形瘤细胞对神经元特异性希醇化酶(NSE)、突触素(SYN)、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呈阳性反应,EMA、TTF-1和表面活性蛋白(SP—B)对乳头表面立方细胞呈阳性反应。结论:实性的圆形细胞和乳头表面立方细胞均为SHL的肿瘤细胞,可能起源于原始的未分化的呼吸道上皮。  相似文献   

4.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点及性质,提高对SHL的诊断水平。方法:对12例经手术切除的SHL进行临床和病理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了EMA、SMA、KP-1、vimentin、CgA、S-100和CD34在其石蜡切片中的表达。结果:除CD34阴性外,其余6种抗体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表达。提示此瘤是由上皮和间质及少数神经内分泌细胞等多种成分的混合性炎性增生。其无包膜,生物学行为具有一定的自限性。结论:SHL是炎性假瘤的特殊类型,而非真性肿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平片及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CT与临床资料。结果 SHL表现为胸膜下、肺实质内孤立肿块、边缘光整、密度均匀、偶见钙化、增强表现为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CT尤其薄层及增强扫描有助于SHL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与细支气管肺泡癌(BAC)的鉴别要点。方法通过对19例SHL的病理形态学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阳性表达特点的总结以及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着重从形态学,免疫组化的特点比较SHL与BAC的区别。结果 SHL主要有2种细胞和4种组织形态;表面细胞多表达CK-L,CEA;间质圆形细胞多表达vimentin、ER、PR,部分表达Syn和CgA。BAC,瘤细胞大多cyclinD、14E(eIF4E)阳性表达。结论 SHL的2种细胞和BAC瘤细胞均可能起源于原始呼吸上皮、不完全分化的Ⅱ型肺泡上皮或细支气管上皮细胞,通过各自临床特点、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的表达特征,不难区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考察N-三甲基壳聚糖(TMC)对青藤碱(SH)脂质体体外性质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醚注入法制备SH脂质体(SHL),分别用季铵化程度(DQ)为20%、40%及60%的TMC包衣,再对脂质体的形态、粒径、Zeta电位、包封率及体外透皮动力学特性进行考察。结果与未包衣的SHL比较,TMC包衣SHL的粒径及Zeta电位均随着DQ的增大而增大;TMC包衣后,在体外透皮前期,透皮速率较小,呈现一定的时滞,且DQ越大,时滞越短;时滞后,透皮速率明显高于未包衣的SHL,且DQ越大,透皮速率越大;包衣对SHL的包封率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MC包衣后,SHL的粒径、Zeta电位及体外透皮特性均发生相应的变化,且与TMC的季铵化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8.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9,(5):458-461
目的:分析血常规指标外周血白细胞(WBC)、中性粒细胞(NEUT)、淋巴细胞数(LYM)、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不同听力曲线类型突发性耳聋(SHL)疗效的影响。方法:将92例SHL患者与87例对照组比较。并将SHL患者分型,比较分析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之间血常规指标。结果:①SHL组WBC、NEUT、PLT、NLR和PLR的数值高于对照组(P<0.01),LYM低于对照组(P<0.01);②不同听力曲线类型间SHL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频下降型治疗有效组的WBC、NEUT和NLR低于无效组(P<0.05);③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HL患者发病时WBC、NEUT升高有利于实现疗效(OR=14.757,95%CI:2.498~87.169和OR=6.960,95%CI:1.080~44.868),而PLT和PLR升高则是疗效的消极因素(OR=0.119,95%CI:0.018~0.775和OR=1.016,95%CI:1.002~1.029)。结论:血常规中炎性反应指标与SHL的发病存在相关性,患者发病时血常规中WBC、NEUT、PLT和PLR对预后有一定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7):55-61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的关系及各类型突聋的治疗效果,探讨高频突发性聋患者疗效较差原因。方法对2012年6月~2016年6月151例确诊为SHL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相关分析,对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者听力损失平均阈值与其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及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进行相关性分析;同时将不同类型患者疗效与全国SHL多中心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进行对比。结果全聋型、平坦型、高频下降型SHL患者的听力损失平均阈值与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存在相关性(P0.05)。低频下降型、高频下降型SHL患者的听力损失平均阈值与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存在相关性(P0.05)。高频下降型疗效较差(P0.05)。结论不同类型突发性聋患者治疗方案应不同,疗效较差的高频下降型可考虑联合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临床证据和专家意见,探讨针灸干预突发性耳聋(SHL)的疗效结局及干预层次的临床决策。方法全面收集针灸治疗SHL临床证据,采用RevMan 5.1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获得证据决策。在全国具有针灸专业背景的高级职称临床医师中,通过自填式问卷,实施具有描述性的学术专业横剖的大样本抽样调查。对专家的意见采用模糊综合评判技术进行统计分析,获得专家决策。结果 3组共25项研究显示针灸干预SHL或配合常规西药或配合常规综合疗法在治愈率、总有效率上优于对照组,针灸配合常规西药或综合疗法在改善显效率方面优于单用针灸干预及对照组;获得国内537名针灸专家意见,模糊综合评判结果为针灸干预SHL可获得整体好转的疗效,干预措施以针灸为主。结论针灸干预SHL可获得整体好转的疗效,干预可以针灸治疗为主,配合常规西药或综合疗法,可显著提高平均听力30dB以上。  相似文献   

11.
ABR在突发性耳聋治疗前后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万和 《铁道医学》2001,29(6):416-417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SHL)治疗前后听性脑干反应的变化(ABR)。方法:应用ABR对30例SHL患者进行研究,并对部分病例在治疗后进行了随访。结果:ABR检测阳性率为100%,89%为内耳型(33/37耳),11%表现为混合型(4/37耳)。表明本病主要损害外周段听神经。治疗后随访10例有6例病人随着临床症状好转,ABR波形及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ABR有助于病变定位及评价治疗效果,可全面反映听神经和脑干功能状况,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硬化性血管瘤临床病理分析(附5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素  龚选举  万珍玲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78-1379,1421
目的 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lung,SHL)的临床病理特征,组织来源及免疫组化在诊断中的价值,提高对SHL的认识.方法 总结5例SHL的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SHL主要表现有乳头区,实性细胞区,硬化区,血管瘤样区.乳头表面,裂隙及血管瘤样腔面被覆有立方上皮,实性区及乳头轴心见淡染的园形及多角形细胞.免疫组化显示乳头表面,裂隙及血管瘤样腔面被覆细胞CK和EMA阳性.实性片区及乳头轴心的圆形及多角形细胞Vimenfin及EMA阳性.结论 SHL病理形态有其特征性表现,免疫组化对诊断本病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吴杨  贾晓曼 《华夏医学》2022,35(2):114-118
目的:分析低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SHL)患者应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治疗的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听阈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7例低频下降型SHL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43例给予地塞米松磷酸钠于耳后沟行乳突骨膜下注射治疗,观察组44例给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行耳后沟乳突骨膜下注射治...  相似文献   

14.
肺硬化性血管瘤12例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继木  陈雪梅  潘云 《疑难病杂志》2008,7(10):594-596,F0003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组织起源、病理特征及特异性病理诊断指标。方法对12例SHL组织标本进行甲状腺转录因子-1(TTF-1)、上皮膜抗原(EMA)、CK7、CK20、突触泡蛋白(Syn)、波形蛋白(Vimentin)、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胎盘碱性磷酸酶(PLAP)、嗜铬粒蛋白(CgA)、CD34的SP免疫组织化学法标记,其中10例做电镜观察。结果SHL组织结构多样化,主要表现为实性、乳头状、血管瘤样和硬化4种结构,瘤细胞由表面立方细胞和多角形细胞组成。所有的多角形和表面立方细胞同时表达TTF-1、EMA,电镜下见多角形细胞中有少量电子致密颗粒。结论TTF-1及EMA等免疫标记物对SHL的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SHL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5.
肺硬化性血管瘤(Sclerosing hemangioma of the lung,SHL)是一种较少见的肺部良性肿瘤,国内文献报道仅百余例,刘树库等[1]报道19例肺硬化性血管瘤占同期肺内肿瘤的0.29%(19/6527).但Sugio等[2]在1974~1990年收治的45例肺部良性肿瘤中SHL占22.9%;江山平等[3]报道13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肺部良性肿瘤40例,SHL占10例(25%).表明SHL在肺部良性肿瘤中并非少见.因其在临床上与肺部其它肿瘤易混淆,极少在术前作出准确诊断,绝大多数病例是在手术后依靠病理组织检查才得以明确[1,3].因此,我们认为在临床工作中有必要对SHL的术前诊断加以认识和重视,提高其术前诊断率,减少误诊.现就病理、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结合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37例SHL影像学特征及治疗效果.结果:SHL病变发生部位分别是右肺上叶6例,右肺中叶4例,右肺下叶12例,左肺上叶5例,左肺下叶10例;非手术组随访3年病灶无明显进展,手术组随访1个月~20年未复发.结论:SHL影像学上无特异性,诊断依赖病理检查结果,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临床病理、组织来源及免疫组化特征。方法对5例SHL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用TTF-1、CK7、EMA、AEl/AE3、CK5/6、Vimentin、CD31、CD34、S-100、CgA、Syn、NSE、Calretinin、ER、PR、Ki-67共16种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肿瘤组织主要由乳头状区、实性区、血管瘤样区和硬化区4种组织形态以不同比例混合构成,瘤细胞主要由立方细胞和多角形/圆形细胞组成。2种细胞共同表达TTF-1和EMA,立方细胞表达AEl/AE3和CK7,多角形/圆形细胞表达Vimentin。结论 SHL的组织形态多样,SHL可能起源于多潜能的原始呼吸道上皮细胞,结合多种免疫组化的标记有助于该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双黄连注射液(SHL)是常发类过敏反应的中药注射剂之一,本文以阳性药化合物48/80(C48/80)为参照发现并证明外源性大分子物质是导致类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方法 将C48/80和双黄连注射液(原液)用10 kDa分子筛制备成组分A(富含10 kDa以上大分子物质)和组分B(不含10 kDa以上大分子物质)。将原液、组分A和组分B于豚鼠进行常规被动皮肤类过敏试验和大鼠肺灌流血管通透性检查。结果 C48/80原液中大分子物质占10%以上,SHL的确含有有色的大分子物质。C48/80或SHL的组分A单次静脉注射可导致豚鼠发生严重类过敏反应。C48/80组分A可导致肥大细胞脱颗粒,而SHL的组分A未见该现象。在被动皮肤类过敏试验中,C48/80和SHL的组分A均可导致豚鼠发生明显阳性反应,这种反应均可被色甘酸钠部分对抗。在大鼠肺脏灌流实验中,C48/80和SHL的组分A可明显增加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该作用也可被色甘酸钠对抗。在以上实验中,组分B很少导致阳性反应,如果发生也明显表现轻微。结论 C48/80和SHL中的大分子物质是导致静脉注射发生类过敏反应的重要原因,其机理涉及到血管通透性增加。  相似文献   

19.
郑万和 《现代医学》2001,29(6):416-417
目的探讨突发性耳聋(SHL)治疗前后听性脑干反应的变化(ABR).方法应用ABR对30例SHL患者进行研究,并对部分病例在治疗后进行了随访.结果 ABR检测阳性率为100%,89%为内耳型(33/37耳),11%表现为混合型(4/37耳).表明本病主要损害外周段听神经.治疗后随访10例有6例病人随着临床症状好转,ABR波形及潜伏期均有不同程度改变.结论 ABR有助于病变定位及评价治疗效果,可全面反映听神经和脑干功能状况,对本病的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价值。方法:分析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SHL的CT表现,3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病变呈球形1例,卵圆形、不规则形1例,肿瘤最长径平均约3.1cm。平扫1例密度均匀,2例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1例明显均匀强化,2例呈不均匀的花斑样强化。结论:肺内边缘光整的球形,卵圆形密度均匀结节灶,呈花斑样强化是SHL的较典型征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