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自我催眠疗法在慢性疼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0例患慢性疼痛伴有失眠、焦虑、睡眠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自我催眠疗法。于治疗2~3个月后对两组的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等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干预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我催眠疗法可使慢性疼痛患者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状态等负性情绪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2.
翟军利  许艳  蔡永琴 《中国医药导刊》2009,11(11):1947-1947,1949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抑郁和焦虑的心理状态及心理护理干预对其影响。方法:92名肺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干预组患者在入院期间给与心理护理干预,患者入院时及出院前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抑郁量表(HRSD)进行心理评估,对比两组患者心理评分变化:结果:入院时两组患者HAMA、HRSD评分无明显差别,出院前干预组HAMA为8.1、HRSD为10.2,对照组HAMA12.4,HRSD为16.5,干预组低于对照组。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焦虑及抑郁心理,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3.
王文静  段文超 《安徽医学》2011,(10):1768-177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疗法对乳腺癌患者手术前焦虑、抑郁及生命体征的影响。方法将14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70例,干预组患者术前实施支持性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常规的术前护理,通过心电监护、焦虑量表及抑郁量表进行测量,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及生命体征的变化。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心率及血压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心理干预治疗能够缓解乳腺癌患者术前的心理焦虑和抑郁情绪,生命体征接近平稳,使她们在良好的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对促进术后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对行乳腺癌根治术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前1d对两组患者进行初评,手术日晨再次进行测量.观察指标用Zung焦虑自评表(SAS)进行评估.结果 观察组干预前焦虑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术日晨焦虑评分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心理状态,有利于手术进行和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分娩期初产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初产妇分娩方式选择的影响.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将100例初产妇随机分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0例,对照组常规采用健康教育,干预组实施心理干预,并调查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抑郁状态和对自然分娩自信心状态.结果 干预前两组焦虑、抑郁状态均高于正常,对自然分娩自信心状态低于正常.干预后干预组焦虑、抑郁及选择剖宫产分娩率均低于对照组,对自然分娩自信心提高.结论 通过对初产妇实施心理护理及分娩教育,可以减轻孕妇焦虑抑郁情绪,增强其对自然分娩的信心,促进孕产妇身心健康,有效降低剖宫产率,促进顺产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不孕症患者的心理状态,研究为其应用护理干预的实际效果。方法:回顾2010年07月~2013年06月不孕症患者60例,将其作为本研究中的实验组,选择同时期正常育龄妇女52名,将其作为对照组,借助抑郁自评量表以及焦虑自评量表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实验组心理干预,观察干预效果。结果:①心理状态:实验组患者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②干预效果: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实验组的抑郁评分及焦虑评分均有所下降,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正常育龄期妇女相比,不孕症患者存在十分严重的抑郁心理及焦虑心理,为其进行护理干预后,可有效改善其不良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7.
综合性心理干预在眼外伤治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综合性心理干预在眼外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03名眼外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治疗,研究组合并给予综合性心理干预。用汉密而顿焦虑量表分别对其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进行心理状态测定。结果:治疗前焦虑平均分:研究组为11.09分,对照组为10.94分;治疗后焦虑平均分:研究组为4.11分,对照组为9.67分。研究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对眼外伤患者的心理测定及综合性心理干预,可以解除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对口腔修复病人牙科畏惧症的影响。方法此次调查对象来源于医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接收的进行口腔修复治疗的病人120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加强心理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皆存在较大的焦虑、抑郁反应,经干预后,对照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干预前,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结论对口腔修复病人实施心理护理,可以显著改善其心理状态,降低牙科畏惧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穴位按摩结合情志疗法对高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60例高校心理亚健康学生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穴位按摩结合情志疗法,对照组采用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于干预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2组学生进行评分,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经过4周干预后,2组的SAS,SDS评分均比干预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2组干预方法均能有效地改善高校心理亚健康群体的焦虑、抑郁状态;干预后2组SAS,SD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表明实验组对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的改善作用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按摩结合情志疗法可有效干预高校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系统心理干预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对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呼吸系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焦虑值,并测量左上肢肱动脉血压和心率各两次,计算其变化值.结果 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及收缩压、心率差异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 系统心理干预能显著改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检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1.
杨奕  单文生 《新疆医学》2012,42(9):52-5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介入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方法:将98名拟行冠脉介入治疗的病人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9名,对照组接受常规围手术期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给于认知干预,同时于入院后24h、术前12h和出院前12h3个时点分别进行状态焦虑问卷调查。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前12h焦虑评分接近我国正常人群常模(P>0.05);干预组术前12h、出院前12h焦虑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干预组焦虑评分继续降低(P<0.05)。结论:认知干预可有效缓解冠心病介入患者焦虑状态,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干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患者中的作用.方法 在256例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患者中选取152例自然条件相当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心理干预组,心理干预组在一般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插管前、中、后给予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评定两组的焦虑值(SAS、VAS评分),测定两组病人置管前后30分钟的血压和心率,评估首次和再次置管成功率.结果 干预组置管后30分钟的SAS、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置管后30分钟的血压、脉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首次和再次置管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对急性胰腺炎胃肠减压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能减轻患者的恐惧、焦虑症状,提高插管的成功率和置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高三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以SCL-90和STAI为量化指标,对126例学生进行心理干预,并以246例学生做对照。结果干预组男女状态焦虑及特质焦虑均低于对照组(t=3.997,3.239,P〈0.01;t=2.107,2.496,P〈0.05);干预组抑郁、焦虑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其余8个因素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对高三学生焦虑情绪有较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芳香疗法对医学生本科生睡眠质量的干预效果。方法:将福建省某医科大学120名本科生随机分为对照组(60名)与实验组(60名)。对照组给予基础油干预,实验组给予芳香精油进行干预1周。比较两组学生干预前后的心理状态及睡眠质量。结果:实验组干预后匹兹堡睡眠指数评分(PSQI)、心理状态评分(SAS、SDS)明显低于试验前,但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芳香疗法能否改善医学本科生睡眠质量、焦虑、抑郁情绪还须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不孕症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措施。方法选择2004年2月1日-2006年7月1日在我院生殖内分泌门诊就诊的不孕症患者,符合入组条件且表示能够坚持随访的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两组病人均按要求填写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OS),并进行心理状态评分。观察组40例(失访4例),在其诊治过程中对其进行全程、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40例(失访2例),则顺其自然不进行心理干预,仅给于一般性指导。对干预前及干预三个月后焦虑、抑郁心理状态评分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病人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心理障碍,经全程系统心理干预的观察组其焦虑、抑郁评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系统的心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改善不孕症患者焦虑、抑郁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正念减压训练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分析。方法:纳入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癌症患者100例,并以数字随机方式划分为2组。对照组行一般心理疏导干预,研究组行一般心理疏导干预联合正念减压干预。比较分析两组焦虑抑郁情绪。结果:研究组干预前的焦虑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性(t值=0.0289,P值=0.9771),研究组干预后的焦虑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15.2294,P值=0.0000)。研究组干预前的抑郁情绪评分与对照组无差异性(t值=0.0967,P值=0.9233),研究组干预后的抑郁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t值=13.7088,P值=0.0000)。结论:正念减压训练对癌症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确切。  相似文献   

17.
余永红  陶冶  孙礼艾 《安徽医学》2012,33(11):1545-1547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于脊髓损伤(SCI)患者焦虑与抑郁症状的作用。方法将64例SC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治疗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加针对性心理干预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对干预前后两组患者情绪状态进行评估。结果实施心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缓解SCI患者焦虑与抑郁情绪,改善患者心理健康状态,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系统心理护理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对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呼吸系统患者2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焦虑值,并测量左上肢肱动脉血压和心率各2次,计算其变化值。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及收缩压、心率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系统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检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何萍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9):1124+1134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116例TUR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常规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于干预前、后采用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两组患者的焦虑程度。结果:干预前两组的SAS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干预后观察组的SAS评分显著降低(P<0.001),而对照组患者SAS评分较干预前略有增高,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减轻TURP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对手术的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本文针对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舌咽神经痛行微血管减压术的患者,调查并简要分析了其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评价了患者术前、术后3d以及术后10d的焦虑状况与术后心理护理干预的相关性。方法于术前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针对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护理。而干预组患者在接受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包括正确有效地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加强术前宣教,加强药物治疗指导,寻求亲情支持。在此基础上分别于入组时,术后3d以及术后10d通过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并采用统计学方法对二组调查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结果入组时,二组的SAS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干预组在术后3d以及术后10d的SAS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是干预组术后3d的SAS评分仍然低于对照组的评分;同时二组各自入组时与术后10d的SA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调查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术后10d的SAS分数仍高于手术前,而干预组患者术后10d的分数已经明显低于手术前的分数(P〈0.01)。入组时,干预组和对照组的焦虑发生率基本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术后3d以及手术后10d的调查结果则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加强对患者术前、术后3d乃至10d以内的心理护理能够有效地降低行微血管减压术后焦虑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