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对人孕早期绒毛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活性及其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绒毛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活性采用MTT法进行检测 ,绒毛组织分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和蜕膜组织分泌的催乳素 (PRL )均采用放免法 (RIA )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1)一定浓度范围的Th1型细胞因子IFN γ (10~ 10 0 0ng/ml)和Th2型细胞因子IL 4 (1~ 10ng/ml)对绒毛滋养层细胞活性及其hCG分泌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P <0 0 1)和促进作用 (P <0 0 1) ;(2 )Th1型细胞因子IFN γ低浓度时 (1~ 10ng/ml)对蜕膜细胞活性及PRL分泌有刺激作用 (P <0 0 5 ) ,高浓度时 (10 0~ 10 0 0ng/ml)则有抑制作用 (P <0 0 1) ,Th2型细胞因子IL 4对蜕膜上述功能的调节作用与对绒毛滋养层的调节作用相似。Th1/Th2型细胞因子可能是通过影响绒毛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活性及其内分泌功能而在早期妊娠中起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CD4+CD25+调节性T细胞与母胎耐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正常妊娠时,胎儿作为“半同种移植物”不被母体排斥即母胎免疫耐受机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多年的研究结果表明母胎耐受的建立和维持涉及到多种机制的参与,如:妊娠早期胎儿滋养层细胞MHCI表达与母体子宫NK(uNK)细胞的相互作用、胎盘分泌的白血病抑制因子(LIF)及保护抗体、外周免疫无反应性、  相似文献   

3.
探讨Th1/Th2型细胞因子对人孕早期毛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活性及其内分泌功能的影响。绒毛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活性采用MTT法进行检测。绒毛组织分泌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蜕膜组织分泌的催乳素(PRL)均采用放免法(RIA)进行分析测定。结果:(1)一定浓范围的Th1型细胞因子TNF-γ(10-1000ng/ml)和Th2型细胞因子IL-4(1-10ng/ml)对绒毛滋养层细胞活性及其hCG分泌分别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P<0.01)和促进作用(P<0.01);(2)Th1型细胞因子INF-γ低浓度时(1-10ng/ml)对蜕膜细胞活性及PRL分泌有刺激作用(P<0.05),高浓度时(100-1000ng/ml)则有抑制作用(P<0.01),Th2型细胞因子IL-4对蜕膜上述功能的调节作用与对绒毛膜滋养层的调节作用相似。Th1/Th2型细胞因子可能是通过影响绒毛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活性及其内分泌功能而在早期妊娠中起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
包容胎儿、构成胎盘主要成分的滋养层担负着母胎间物质交换以及产生维持妊娠所必需激素的功能,同时它作为一种免疫屏障保护着胎儿免遭母体的排斥。以前,作者曾对滋养层细胞产生的免疫调节因子作过报道。作者发现由滋养层细胞恶变的绒  相似文献   

5.
细胞因子是机体的免疫细胞和非免疫细胞合成和分泌的多肽类因子 ,调节多种细胞的生理功能 ,在机体的免疫应答、炎症反应、造血功能及生殖过程等各个方面都有作用。正常情况下 ,细胞因子表达和分泌受机体严格调控 ,在病理状态下 ,细胞因子会出现异常表达。正常妊娠中母体能耐受带有 1 2父方遗传基因的半同种异体胎儿 ,依赖免疫系统识别并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 ,直至胎儿娩出。大量研究表明 :胎盘分泌的抑制因子及保护抗体、外周免疫无反应性、滋养层独特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表达 ,补体调节蛋白的表达、母胎界面复杂的激素网络和细胞…  相似文献   

6.
药物流产后子宫刮出物中hPL、PSβ1G及血管的相关抗原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药物流产持续出血时子宫刮出物中胎盘催乳素(hPL)、胎盘特异性糖蛋白(PSβ1G)、胎盘碱性磷酸酶(PALP)和因子Ⅷ相关抗原的分布。方法: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正常药物流产排出组织(正常组:10例)和流产后持续出血而刮宫的刮出组织(出血组:20例)进行了研究。结果:(1)组织病理学:出血组中,刮出物包括子宫内膜、残留蜕膜、残留绒毛和绒毛外滋养层细胞。子宫内膜的腺体和基质发育不同步,有大量白细胞浸润。(2)免疫细胞化学:1)hPL和PSβ1G:正常组中,大部分蜕膜细胞为阴性,其中可见少量阳性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绒毛的滋养层呈阳性。出血组中,子宫内膜和残留蜕膜也为阴性,某些蜕膜中弥散着大量阳性的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残留绒毛的滋养层为弱阳性。2)PALP和因子Ⅷ相关抗原显示血管功能:两组中,蜕膜中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腺体上皮细胞都呈阳性;绒毛的滋养层细胞也呈阳性。结论:出血组的残留蜕膜中血液供应较好,绒毛外滋养层细胞所分泌hPL和PSβ1G能营养蜕膜,这些因素会导致蜕膜残留;而蜕膜残留、子宫内膜不同步发育和白细胞浸润最终导致药物流产后出血。  相似文献   

7.
滋养层细胞膜免疫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滋养层细胞膜的免疫调节作用及TLX与CD46的关系,我们用超声破碎、差速离心制备滋养层细胞膜(StMPM)。经酶学分析、电镜观察、MHC抗原和β_2微球蛋白测定及与标准抗TLX抗体的反应,证实所分离的膜成份纯度、细胞特异性和抗原性。ELISA和FACS竞争抑制试验表明兔抗MCP对兔抗TLX抗体的竞争抑制率为52.3%;兔抗TLX基本上能阻断TRA-2-10、CB-24(均识别CD46)与淋巴细胞的结合。但反之则不然。说明TLX标准抗体能识别CD46以外的抗原。向培养系统中加入StMPM.能特异地、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丝列原诱发的淋巴细胞增殖、IL-2与sIL-2R分泌、IL-2R、HLA-DR的表达;抑制混合淋巴细胞培养、B细胞IgG的分泌、蜕膜NK和蜕膜、外周血LAK的杀伤活性,但对外周血NK无抑制作用。核酸杂交显示对IL-2Ra、TCR-βmRNA转录无显著影响,但能促进PBL、JurkatTGF-βmRNA的转录。从分子水平表明滋养层细胞膜具有广泛的免疫调节作用,为滋养层细胞在母胎免疫中的重要作用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孕卵着床前后母体淋巴细胞活性变化及其与妊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胚胎不会遭受母体的免疫排斥,与胎盘屏障作用,妊娠相关激素和蛋白的免疫抑制作用以及细胞和某些体液因子介导的抑制性免疫调节效应等多种机制有关。然而,在孕卵着床前后,尤其在着床完成之前,上述机制均未发挥有效作用。处于发育最早阶段的微小胚芽是如何逃逸母体免疫系统的攻击的呢?阐明这个问题对于生殖科学的理论研  相似文献   

9.
正母胎界面主要由胎盘、子宫内膜(或蜕膜)和肌层3部分组成,其中胎盘起源于胚胎,子宫蜕膜和肌层属于母体。子宫蜕膜组织免疫细胞与同种半异体胚胎来源的抗原和滋养层细胞直接接触,却不对其产生免疫排斥,这种特殊的免疫耐受是胚胎正常发育的前提~([1])。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巨噬细胞普遍存在于母胎界面,在妊娠的各个阶段,巨噬细胞根  相似文献   

10.
<正>胎盘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plancenta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PMSC)越来越多的用于临床治疗[1]。PMSC免疫调节功能可能与抑制树突状细胞、T细胞、B细胞等多种免疫细胞功能,同时释放多种免疫调控因子相关[2]。其中一些免疫调控因子的分泌受到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信号通路的调控。因此TLR激活剂可能诱导人胎盘胎儿  相似文献   

11.
胎盘在妊娠免疫耐受作用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胎儿携带二分之一父方基因和二分之一母方基因在母体宫内,可视为移入母体内的半异体移植物,但成功妊娠的胎儿却不被母体排斥,这是由于妊娠期的母体存在免疫耐受。其中胎盘的滋养层和底蜕膜上有许多免疫因子可使胎儿得以逃避母体的免疫攻击:胎盘自身的机械性屏障作用也起重要作用;HLA-G,E可抑制妊娠时T细胞及NK细胞的表达;补体调节蛋白可通过干扰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而利于母胎免疫;母体Treg细胞在正常妊娠时的表达量高于非妊娠时的表达量,也参与了母胎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2.
早孕期NK细胞在子宫蜕膜局部大量累积,蜕膜NK(decidual NK,dNK)细胞具有独特表型与功能。有研究显示,dNK细胞在子宫螺旋动脉重铸、局部免疫微环境维持和孕期母体抗病原体感染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具体机制尚未阐明。文章综述近年来dNK细胞在胎盘血管重铸和母-胎免疫耐受方面的新发现。  相似文献   

13.
滋养细胞的有限侵袭对于正常的妊娠至关重要,其侵入机制与肿瘤细胞的转移相似,但与肿瘤细胞不同的是滋养层细胞的侵袭受母体及自身的多种旁分泌和自分泌因子的严格网络级联调控[1,2],要成功地侵入,绒毛外滋养层必须执行大量功能:母体螺旋动脉改建;耐受低氧,增殖、凋亡、分化,黏附并消化细胞外基质,移动并和母体免疫系统相互作用。其中每一种功能都具有错综复杂的控制系统,因此,滋养层的侵入是一个对抗机制精细调控的平衡。  相似文献   

14.
正常生理妊娠类似于同种异体移植,妊娠的维持有赖于母-胎免疫耐受的形成,妊娠失败也多因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所致。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重要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研究证实,该类细胞抑制CD4+CD8+T细胞活化及增殖,它在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诱导移植耐受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1~4],但有关其在人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人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正常生育期妇女黄体期外周血、正常人早孕期外周血及蜕膜淋巴细胞CD4+CD25+T细胞进行了分析研究。1材…  相似文献   

15.
TH1型/TH2型细胞因子对滋养层及蜕膜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辅助T细胞 (TH) 1型 / 2型细胞因子对人绒毛组织及蜕膜组织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应用新鲜绒毛组织和蜕膜组织建立体外分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及催乳素(PRL)的模型。hCG及PRL的分泌水平应用放免法 (RIA)进行分析测定。结果 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 γ)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 (10~ 10 0 0ng/ml)对绒毛组织分泌hCG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P <0 .0 1) ;而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 4 (IL 4 ) (1~ 10ng/ml)则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P <0 .0 1)。TH1型细胞因子IFN γ低浓度时 (1~ 10ng/ml)对蜕膜组织分泌PRL有刺激作用 (P <0 .0 5 ) ,高浓度时 (10 0~10 0 0ng/ml)则有抑制作用 (P <0 .0 1) ;TH2型细胞因子IL 4对PRL分泌的调节作用与对hCG分泌的作用相类似。结论 TH1型 /TH2型细胞因子可能通过影响滋养层及蜕膜内分泌功能而在早期妊娠中起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PD-L1分子与疾病免疫调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PD-LI(曾命名为B7-H1)是迄今发现的B7家族中较新的共刺激分子,与T细胞上的配体(PD-1)结合后可调节T细胞的活化及分化.它通过激活初始T细胞、抑制活化的效应T细胞及调节细胞因子的分泌等而参与多种免疫过程.以PD-L1为靶点的免疫调节与动物器官移植排斥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病毒感染、肿瘤免疫逃逸等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就PD-LI在上述疾病中发生、发展及治疗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Bcl-2和Bax蛋白在人早孕胎盘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Bcl-2和Bax蛋白在人早孕绒毛和蜕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检测Bcl-2和Bax蛋白在孕5~7周绒毛和蜕膜组织细胞中的表达,用真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4.0图像分析软件测定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积分吸光度值。结果Bc1-2蛋白主要分布于孕5~7周绒毛合体滋养层细胞、蜕膜细胞的细胞质和细胞核中,蛋白表达积分吸光度值依次降低,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在孕5~7周绒毛细胞滋养层细胞、合体滋养层细胞中均未见表达;孕6周,Bax蛋白表达于极少部分蜕膜细胞的细胞质中。结论Bc1-2和Bax蛋白在人早孕过程中参与了绒毛滋养层细胞增殖和分化、子宫内膜蜕膜化的过程,在绒毛的发生、发育、胎盘形成和组织结构改建及功能完善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是骨髓细胞的一种异质性群体,对肿瘤发挥着免疫抑制作用。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IL-13、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2(COX2)等相关因子可以调控MDSC的生成、增殖、迁移和活性,并通过多种途径介导MDSC发挥免疫抑制作用。而IL-4、IL-6、IL-10、IL-13等Th2类细胞因子主要参与调控MDSC的产生和活性,促进MDSC的增殖,提高MDSC的抑制功能。如通过诱导MDSC生成精氨酸酶1(Arg1)、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促进T细胞的凋亡,以及MDSC通过产生Th2细胞因子与巨噬细胞之间相互联系,引起促进肿瘤进展的Th2型免疫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人早孕期外周及蜕膜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常生理妊娠类似于同种异体移植,妊娠的维持有赖于母一胎免疫耐受的形成,妊娠失败也多因母体对胚胎的免疫排斥所致。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是一群重要的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T细胞亚群。研究证实,该类细胞抑制 CD4^+CD8^+T细胞活化及增殖,它在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诱导移植耐受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有关其在人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尚缺乏系统研究。为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人母.胎免疫调节中的作用,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对正常生育期妇女黄体期外周血、正常人早孕期外周血及蜕膜淋巴细胞 CD4^+CD25^+T细胞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20.
<正> 单核巨噬细胞既是免疫效应细胞又是免疫调节细胞,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不但吞噬各种病原体、杀伤肿瘤细胞,而且还向T细胞呈递抗原,分泌介素1(IL-1)等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的调节。在免疫调节中,单核巨噬细胞(以下称巨噬细胞,Mφ)辅助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作用可称为免疫正调节作用,此已为人们熟知。但是Mφ在免疫调节中的作用并不仅限于此,国外早就有文献报道Mφ有免疫抑制作用。这一现象近年已在免疫学界引起厂泛的重视。具有抑制活性的Mφ称为抑制性Mφ,为免疫调节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