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2 毫秒
1.
放松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淋巴细胞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放松训练对2型糖尿病患者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5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配人实验组(27例)和对照组(32例)。实验组除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外辅以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照组仅用常规糖尿病药物治疗,两组在治疗前作状态-特质焦虑评定,治疗1个月后再次评定状态焦虑;两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时分别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FN-α)水平。结果: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的IL-6、TFN-α水平无明显差异;实验组治疗后状态焦虑明显下降,对照组下降不明显;状态焦虑的下降程度与放松程度呈正相关,TFN-α浓度与状态焦虑呈正相关,治疗后TNF-α的变化程度与放松程度呈负相关。结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减轻焦虑情绪;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否影响2型糖尿病患者的淋巴细胞因子水平尚不能确定。  相似文献   

2.
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影响的追踪研究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目的:了解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Ⅱ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患者随机分配入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完成实验的有效例数分别为55例和73例。实验组除常规糖现药物治疗外辅以生物反馈放松训练,对照组只给以常规治疗。两组均于治疗前、后不同的时间点测定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餐前后1小时血糖。结果:经治疗1个月后两组的空腹血糖、餐后两小时血糖、平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明显的下降,实验组的下降幅度及速度高于对照组;治疗后实验组的血糖波动明显减小,且保持持续下降的趋势,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在追踪期间,实验组糖代谢的改善与坚持放松练习与否、放松程度有关。结论:生物反馈放松训练能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有效控制血糖波动,坚持放松练习者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 对16例拉米夫定抗病毒治疗有效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动态观察48周,在治疗前、后对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及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观察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 16例患者中,11例治疗持续有效,未发生YMDD变异,5例发生变异。无变异组的慢性乙肝患者,治疗12周时,HLA—DR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48周时,CD80、CD40和CD1a与治疗前比明显提高(P〈0.05)而HLA—DR恢复至治疗前水平。变异组患者。治疗12周时,CD83及HLA—DR降低(P〈0.05);治疗48周时,HLA-DR仍低于治疗前(P〈0.05)。无变异组患者,治疗12周时,CD4^+T细胞、CD8^+T细胞、NK细胞、CD19^+B细胞和CD4^+/CD8^+T细胞比值均无明显变化;48周时,CD4^+T细胞比例增高,NK细胞比例下降(P〈0.05)。而变异组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则无显著改变。结论 拉米夫定治疗持续有效组,DC表面共刺激分子CD80、CD40可随着HBV被长时间有效抑制而得到部分恢复,治疗过程中有DC表面的HLA-DR暂时降低,而后HLA—DR水平恢复和CD1a明显提高,同时外周血CD4^+T细胞比例上升和NK细胞比例下降。而发生YMDD变异组。DC表面HLA—DR呈现持续性降低。  相似文献   

4.
肿瘤病人细胞免疫功能状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172例肿瘤患者和56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表达情况,同时检测肿瘤病人外周血肿瘤标志物CEA水平。结果:肿瘤病人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CD3+细胞)比例较正常人有减少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与正常人相比,CD4+细胞比例均较正常人降低,其中肺癌组和其它组有显著性差异,并且有Th1向Th2的漂移趋势;CD8+细胞则有升高趋势,且在肺癌组、胃癌组和其它组存在显著性差异;与正常人组比较各组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肿瘤病人根据CEA水平分组,CEA升高组较CEA正常组CD4+/CD8+细胞比值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肿瘤患者CD4+T细胞/CD8+T细胞比例的降低可能反映了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T细胞亚群可与肿瘤标志物协同用于了解病人的疾病和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重肌灵片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细胞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60例MG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服用重肌灵片及泼尼松模拟片;对照组服用泼尼松片及重肌灵模拟片,疗程1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重症肌无力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ELISA法测定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细胞因子IFN-γ、IL-4和TGF-B的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CD4^+T细胞百分率、CD4^+/CD8^+比值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CD4^+/CD8^+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CD8^+T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CD8^+T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IFN—γ、IL-4水平降低(P〈0.01),TGF-β水平升高(P〈0.01),而对照组三者水平皆降低。结论:通过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以及IFN-γ、IL-4、TGF-β等细胞因子的分泌,可能是重肌灵片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急性应激对不同特质焦虑新兵的T淋巴细胞亚群及ACTH的影响。方法:状态一特质焦虑问卷(STAI)将新兵分成高、低特质焦虑组各16人。用流式细胞仪及ELISA测定被试基础期(打靶前4d)、应激期(打靶时)、恢复期(打靶后5d)的CD4^+、CCD8^+及ACTH浓度。结果:①高特质组3个时期的CD4^+、CD4^+/CCD8^+比值均低于低特质组。CD8+高于低特质组;高特质组应激期CD4^+显著下降(P〈0.05)、CD4^+/CCD8^+比值与恢复期有显著差异(P〈0.01).而低特质组仅应激期CD4^+定量与恢复期有显著差异(P〈0.01)。②实弹射击前、中、后的ACTH浓度,高特质组变化呈极显著差异(P〈0.001),而低特质组应激期与基础期呈显著差异(P〈0.05)。结论:①急性应激影响新兵的CD4^+、CCD8^+及其比值,其程度与特质焦虑有关。②应激时高特质组ACTH浓度下降显著大于低特质组,且随应激源消除不易恢复。  相似文献   

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感染仔猪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SPF仔猪感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后对猪瘟苗的免疫应答受到抑制的机理。方法: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SPF仔猪感染PRRS病毒BJ-4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结果:外周血CD3^ 、CD4^ 、CD8^ 和SLA-DR^ 表达细胞在感染早期比例下降;感染猪扁桃体的CD3^ 和CD4^ CD8^ 细胞亚群比例下降;肠系膜淋巴结的CD3^ 细胞亚群在感染后细胞在感染早期比例下降;感染猪扁桃体的CD3^ 和CD4^ CD8^ 细胞亚群比例下降;肠系膜淋巴结的CD3^ 细胞在感染后下降,但是SLA-DR^ 细胞亚群有逐渐升高的趋势。结论:仔猪感染PRRS病毒后淋巴细胞各亚群的比例下降可能会抑制机体对其它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扁桃体的细胞比例变化有利于其它呼吸道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为临床护理提供证据支持.方法 利用流式细胞术对41例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DM+ LTB组)及60例单纯肺结核患者(LTB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并以健康成年人为对照组,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M+ LTB组和LTB组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DM+ LTB组CD3+CD4+/CD3+CD8+比值显著高于LTB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存在比较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紊乱.护理人员应从加强健康教育、心理及饮食等方面加强护理,提高患者的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对重症肌无力(MG)患者的T淋巴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治疗组服用黄芪复方,对照组服用泼尼松片,疗程12周。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MG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CD4^+及CD4^+/CD8^+比值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下降,CD8^+明显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组间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分布等免疫功能的变化可能是中药黄芪复方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观察X线照射后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和抗氧化酶的变化,探讨辐射小鼠抗氧化酶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相互关系及中药养阴抗毒散的放射防护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测定小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化学比色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两个照射组CD4、CD8亚群的比例无显著下降(P<0.01),照射对照组CD4/CD8小于正常对照组(P<0.01);照射中药组CD4亚群比例及CD4/CD8均高于照射对照组(P<0.01),CD8亚群比例两者无显著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照射对照组的抗氧化能力或酶类均显著降低(P<0.01,P<0.05),而丙二醛显著升高(P<0.01);照射中药组仅有过氧化氢酶下降(P<0.01),丙二醛也显著升高(P<0.01);照射中药组与照射对照组比较,过氧化氢酶升高(P<0.01),而丙二醛降低(P<0.01)。结论:养阴抗毒散对X线照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减少有一定改善,它可能通过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达到此作用。  相似文献   

11.
肝癌术后早期应用胸腺肽α 1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术后早期应用胸腺肽α1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46例肝癌手术患者, 随机分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3例), 治疗组于术后1、3、5 d皮下注射胸腺肽α1 1.6 mg,观察2组术前后第1、4、7 d 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1)组内比较:对照组术后CD4+、CD4+/CD8+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4、7 d CD8+高于手术前(P<0.05)。治疗组CD3+、CD4+、 CD4+/CD8+术后与术前相比无显著差异;CD3+、CD4+/CD8+术后第1、7 d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组间比较:CD4+、CD4+/CD8+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术后第1、4、7 d均P<0.05),治疗组CD8+细胞百分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1、4、7 d均P<0.05);治疗组CD3+细胞百分率高于对照组(术后第4、7 d P<0.05)。结论: 手术对肝癌患者术后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胸腺肽α1对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多发性硬化症 (MS )患者发作期淋巴细胞亚群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 (MP )治疗后的变化 ,流式细胞仪测定 2 6例处于复发期MS患者外周血 (PB )和脑脊液 (CSF )及 8例MS患者予MP治疗后PB淋巴细胞CD3+ 、CD4 + 、CD8+ 、CD4 5RA+ 、CD4 + /CD4 5RA+ 、CD4 + /CD2 9+ 、CD19+ 、CD5 + /CD19+ 的百分率。结果发现MS患者PB中CD8+ 、CD4 5RA+ 和CD4 + /CD4 5RA+ 百分率降低 ,CD4 + /CD2 9+ 百分率和CD4 + /CD8+ 比值升高 ;CSF中CD3+ 、CD4 + 、CD4 + /CD2 9+ 百分率和CD4 + /CD8+ 比值高于PB ;淋巴细胞亚群与临床伤残程度和距此次发作的时间无关 ;MP治疗不影响PB淋巴细胞亚群变化。表明MS患者淋巴细胞通过血脑屏障有选择性 ,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MS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54例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的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免疫功能。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ree on Cancer,AJCC)肿瘤分期为Ⅱb期(仅T3N0M0)和Ⅲ期(不包括N3),静脉血于第1周期新辅助化疗治疗前及第3周期化疗后21日抽取,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包括:T(CD3+,CD4+,CD8+),NK(CD56+,CD16+),经过3周期新辅助化疗CEF方案(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和5-氟尿嘧啶),根据新辅助化疗临床效果评价分为2组,化疗有效组38例(CR和PR),化疗无效组16例(SD和PD),并与正常体检健康者(40例)作比较。结果:乳腺癌患者治疗前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NK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辅助化疗后,有效组总CD3+、CD4+、CD4+/CD8+、NK细胞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CD8+降低(P<0.05);无效组CD3+、CD4+/CD8+及NK细胞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CD8+升高(P<0.05)。结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有效的辅助化疗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定期监测免疫功能对指导临床治疗有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不同分期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的变化特点,以及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后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omplete cytogenetic reponse,CCyR)患者淋巴细胞亚群表达情况.方法 选取我院诊治40例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其中急变期9例,慢性期31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水平,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初治慢性期、急变期CML患者外周血CD3+、CD4+、CD8+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急变期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比值下降尤为突出(P<0.01);初治慢性期患者NK细胞百分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而急变期患者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正常组对比,伊马替尼治疗首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仅CD4+T细胞百分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后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大于12月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 +/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所下降(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首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而缓解后应用伊马替尼治疗大于12月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无改变(P>0.05);各组的NK细胞百分比无差异(P>0.05).初诊CML患者、急变期CD4+/CD8+的比值与BCR-ABLl/ABL1的比值呈负相关.结论 CML患者存在细胞免疫调节功能异常,且机体免疫功能与疾病分期密切相关.伊马替尼治疗初次获得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但长期应用抑制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甘红婉  肖德俊  曾瑜  杨萍  钟雨 《医学信息》2018,(21):144-146
目的 观察奥洛他定联合匹多莫德口服对慢性荨麻疹患者临床疗效及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皮肤科门诊2018年1月~7月收治的56例慢性荨麻疹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均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单用奥洛他定治疗,B组采取奥洛他定联合匹多莫德治疗,另设健康对照组20例,治疗4周后比较A、B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三组外周血T、B、NK淋巴细胞比例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A组治疗总效率为57.14%,低于B组的92.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3+CD4+、CD19+、CD16+56+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增高、CD3+CD4+/CD3+CD8+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治疗前后比较:CD3+、CD19+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8+增高,CD3+CD4+、CD3+CD4+/CD3+CD8+、CD16+56+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D19+水平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CD3+、CD3+CD8+水平低于B组,CD3+CD4+、CD3+CD4+/CD3+CD8+、CD16+56+水平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A组1例患者出现嗜睡、B组出现2例,均可耐受。结论 奥洛他定联合匹多莫德能有效治疗慢性荨麻疹,改善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火把花根片对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火把花根片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44例重症肌无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溴吡斯的明作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火把花根片治疗。在治疗开始前及治疗后一月抽血查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治疗前治疗组CD4^ 、CDl9^ 细胞百分率、CD4^ /CD6^ 比值和CD6^ 、CDl6^ ,56^ 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治疗组CD4^ 细胞百分率、CD4^ /CD8^ 比值和CDl9^ 细胞百分率下降,CD8^ 细胞百分率增高,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差异,而CDl6^ ,56^ 细胞百分率无明显变化。结论:火把花根片可以通过调节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方法来治疗重症肌无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T淋巴细胞亚群的特点及其与肝病病情的关系。方法:采集46例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8例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30例健康人的外周抗凝血,应用流式细胞技术三色荧光分析法对其外周血中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检测。结果:轻中、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正常人相比,其外周血中CD4^+、CD8^+T细胞均无明显改变;CD8^+CD45RA^+T细胞均明显降低,CD8^+CD45RO^+T细胞均明显增高,而CD4^+CD45RA^+、CD4^+CD45RO^+T细胞均无明显改变;重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与轻中度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相比,CD8^+CD45RA^+T细胞明显降低(P〈0.05),CD8^+CD45RO^+T细胞明显升高(P〈0.05)。结论:乙型肝炎慢性化过程中,CD8^+CD45RO^+T细胞起重要作用且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病情的进展呈正相关;检测CD4^+CD45RA^+、CD4^+CD45RO^+、CD8^+CD45RA^+和CD8^+CD45RO^+T淋巴细胞亚群比检测CD4^+和CD8^+T细胞亚群更能正确、充分、全面地了解慢性乙型肝炎的发病机制和预后,从而有效地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大肠癌患者与正常健康人20项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方法:流式细胞术(FCM)检测168例大肠癌患者与102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20项淋巴细胞亚群,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正常健康人相比,大肠癌患者CD29+、45RA+、CD4+CD45RO+和CD8+CD28-细胞百分比例明显升高,而NKT、45RO+、CD4+CD45RA+、CD28+和CD8+CD28+细胞百分比例则明显降低(P<0.05)。Ⅳ期患者组CD8+CD28-细胞百分比例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组、Ⅰ+Ⅱ期患者组及Ⅲ期患者组(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有所增强;传统指标难以准确评价患者的免疫功能,包括CD8+CD28+、CD8+CD28-在内的多项细胞亚群分析体系也许能更好的反映大肠癌患者的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19.
张静 《医学信息》2018,(20):96-98
目的 探讨α1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效果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2015年7月~2017年6月收治的90例老年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予以FOLFOX6化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α1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5.56%,高于对照组的51.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1胸腺肽联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胃癌的效果显著,并可有效调节患者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