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位L形切口对减少跟骨骨折手术皮肤坏死感染率的效果。方法沭阳仁慈医院自2005年3月至2008年2月间,采用低位L形切口治疗跟骨骨折19例23足,即将传统跟骨外侧切口L形底边下移0.8~1cm,使切口底边位于足底外侧皮肤内。结果19例患者23足切口均Ⅰ期愈合,皮肤边缘愈合良好,无任何坏死出现,切口无感染。结论将跟骨外侧L形底部切口下移至足底外侧皮肤内,可以明显减少或避免皮肤坏死及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皮缘坏死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使用可延长跟骨外侧L形切口,治疗67例(78足)SandersⅡ~Ⅳ跟骨关节内骨折。结果 67例随访3个月~2年,19例(23足)发生切口皮缘坏死,其中3例继发感染。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注重操作技巧、术后早期高压氧预防性治疗,可降低跟骨骨折术后切口皮缘坏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改良外侧横形入路可塑性跟骨钛板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7月至2015年7月行改良外侧横形入路与经典扩大外侧L形入路可塑性跟骨钛板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各34例,对比分析.结果 68例(70足)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2.5个月.治疗组无1例发生延迟愈合及不愈合,对照组术后3例(3足)出现切口边缘皮肤坏死、切口感染,2例(2足)出现腓肠神经损伤及腓骨肌腱不稳.两组术后皮瓣坏死发生率及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外侧横形入路可塑性跟骨钛板治疗SandersⅡ~Ⅳ型跟骨骨折效果显著,有效预防了术后皮瓣坏死、切口感染、腓肠神经损伤及腓骨肌腱不稳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杨月明  刘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114-3114
目的:探讨通过手术皮瓣保护,降低切口感染及皮瓣坏死率.方法:对30例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植骨术患者,采用外侧"L"形切口,全厚皮瓣锐性剥离,术中避免钳夹过度牵拉,术后适当加压包扎、制动.结果:伤口均在术后2~3周内愈合拆线,其中I/甲24例,I/乙6例.结论:选择好手术时机,保护切口皮瓣,能有效降低伤口的感染与坏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经验体会。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5月我院应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21例(26足)跟骨骨折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51岁,平均36.5岁。其中9例(10足)入院后急诊手术,其余12例(16足)伤后48h内局部冷敷,消肿处理,7~14d后手术。手术均采用外侧"L"形切口,显露跟骨外层面,恢复跟骨的高度、宽度及后关节面平整,再用钢板螺钉内固定。结果患者术后15例(19足)切口愈合良好,5例(6足)切口延迟愈合,1例(1足)切口皮肤坏死。患者术后获6~18个月(平均10个月)随访,18例(22足)行走无疼痛,功能恢复良好;3例(4足)行走时疼痛,功能恢复较差。结论选择合适手术时机,重视软组织保护和手术操作技巧,是确保手术切口一期愈合的重要因素。术中将跟骨塌陷后关节面准确复位及固定是跟骨骨折复位固定的关键,对日后足部功能恢复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刘徳美  韦天明  牛耘 《安徽医药》2013,34(9):1368-1369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跟骨骨折内固定方式的选择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 35例患者(40足)跟骨关节内骨折均采取手术治疗,切口选择跟骨外侧L形切口,术中根据不同的Sanders分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SandersⅡ型(26足)采用克氏针以及空心螺钉固定,SandersⅢ型(10足)采用普通跟骨重建钢板固定,SandersⅣ型采用跟骨锁定重建钢板固定。结果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6个月。术后足部功能,优:35足,良:4足,一般:1足。2例发生皮缘缺血坏死,通过清创和植皮最终愈合;1例切口感染,及时拆除缝线并引流换药,1个半月以后愈合。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应采取手术治疗,术中根据不同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的内固定方式,积极预防并发症,能够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切口不愈合的原因,为临床手术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分析我科自2012年4月至2013年4月收治57例63侧跟骨骨折,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异形锁定板内固定术+植骨术,其中30侧(观察组)跟骨骨折术后引流条放置在切口拐角处,33侧(对照组)跟骨骨折放置引流条于切口远端(约第五跖骨基底部)。分别对两组患者年龄、伤后至手术时间、切口干燥时间、切口愈合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7例患者切口迟缓愈合,切口干燥时间为10.69 d,切口迟缓愈合平均天数为20.89 d;对照组2例患者切口延迟愈合,切口干燥时间为2.89 d,切口迟缓愈合平均天数为10.16 d。结论对足跟部皮肤软组织的解剖特点认识不足,术前皮肤及软组织损伤的评估不足,手术者操作不当,排异反应等均可导致手术切口不愈合,而引流条的放置也可致皮肤不愈合。术中正确放置引流条可明显降低跟骨外侧手术切口不愈合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植骨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3例(69侧)跟骨关节内骨折(SandersⅢ型、Ⅳ型)均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术中关节面复位、植骨术后,跟骨外侧放置跟骨Ш型解剖支持板,术后测量Bohle角和Gissane角,评价跟骨骨折的复位情况。结果伤口均无感染和皮肤坏死,复查X线片显示Bohle角和Gissane角分别为(28.5±6.1)°和(128.9±4.8)°骨折均达骨性愈合,愈合时间2~3个月,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本组优43足,良21足,差5足,优良率92.8%。结论采用切开复位跟骨钢板内固定联合植骨术治疗SandersⅢ型、Ⅳ型跟骨骨折手术方法简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我院自2008年5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32例41足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低负压引流预防和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疗效.方法 收治32例41足跟骨骨折,术中经跟骨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钛钢板内固定,取自体髂骨或同种异体骨植入,术后持续低负压吸引,延长引流时间;早期发生切口并发症者再采用封闭负压辅助闭合治疗(VAC).结果 30例38足经持续低负压吸引和(VAC)治疗甲级愈合,占92.7%;2例3足出现皮缘坏死,占7.3%;低负压引流预防和治疗跟骨骨折术后切口并发症,疗效佳,患者满意率高.结论 低负压引流对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治疗有明显的作用,减少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体会.方法 跟骨关节内骨折51人63例,全部采用外侧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结果 随访一年,63例跟骨骨折均达到骨性愈合,出现2例钢板外露,4例局部皮肤麻木,无感染、内固定折断及距下关节创伤性关节炎及跟痛症.结论 跟骨关节内骨折如要获得好的功能,应该解剖复位跟骨关节面及跟骨外形,跟骨钢板治疗跟骨骨折目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比较外侧微创小切口与L型切口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2例(78足)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微创治疗组39例(43足,外侧微创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和常规治疗组33例(35足,外侧L型切口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并发症、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微创治疗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分别为(94.1±9.8) min和(63.2± 7.6)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常规治疗组术后4足出现皮缘浅表坏死;2足出现皮肤部分坏死,3足出现足外侧缘皮肤麻木;微创治疗组未出现手术切口并发症.AOFAS踝-后足评分:常规治疗组60分~3足,70分~9足,80分~15足,90~100分8足;微创治疗组60分~3足,70分~11足,80分~18足,90~100分11足;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手术方法比较,经外侧小切口空心钉内固定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手术时间较短、疗效满意,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2.
张卫兵  刘忠  孙建平  刘伟 《淮海医药》2012,30(2):105-107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及术后并发症防治的方法和疗效。方法本组28例30足。术前均行X线摄片及CT检查按Sanders分型:Ⅱ型6足、Ⅲ型17足、Ⅳ型7足。闭合性骨折28足,开放性骨折2足。均采用跟骨外侧"L"型切口跟骨钢板内固定,必要时植骨。术后按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本组28例患者均获随访。所有患者无深部感染、骨髓炎、骨不连。Maryland足部评分优良率93.3%。结论跟骨关节内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是值得肯定的治疗方法。只要我们能准确把握手术时机,充分术前准备,术中有良好的复位和可靠的固定,并进行必要的植骨。对术后并发症有正确的认识,尽早干预就可以获得理想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侧切口手术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2009年9月~2011年12月采用外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21例,男15例,女6例;年龄31~65岁,平均48.3岁。单侧足19例,双侧足2例。坠落伤17例,压砸伤g例。按Sanders分型:Ⅱ型9足、Ⅲ型11足、Ⅳ型3足。手术时间为伤后5~12d。结果随访10~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3足出现皮缘浅表坏死,经换药后瘢痕愈合;2足出现足外侧缘皮肤麻木。17足术后摄x线片见关节面复位良好,跟骨外形高度与宽度恢复满意;6足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较术前明显好转,但未完全恢复正常;疗效根据Maryland评分标准:优13足,良6足,可4足,优良率为82.6%。结论外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骨折线显露清晰,可恢复距下关节面及跟骨关节面平整,维持正常足弓形态和跟骨宽度,并有足够的空间放置钢板螺钉,妥善保护后可使软组织损伤减少,适用于SandersⅡ型骨折和关节面较粉碎的SandersⅢ型骨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术后常见并发症,并探讨减少并发症的临床对策.方法 选择经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术治疗患者46例(57足),总结治疗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并探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对策.结果 术后切口边缘皮肤坏死6足(10.5%),腓肠神经损伤3足(5.3%),足跟痛9足(15.8%).术后优良率为89.5%.结论 对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患者加强术前、术中及术后的各项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跟骨骨折切开复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微创手术同种异体骨移植治疗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经外侧小切口辅助撬拨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结合经皮克式针牵拉手法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的手术特点与临床疗效。方法对17例(17足)采用经皮克式针牵拉手法复位结合距下关节外侧小切口入路撬拨复位,跟距骨克式针内固定,同种异体骨移植微创手术治疗的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Sanders分型为Ⅱ~Ⅲ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例患者平均随访13.5个月。切口Ⅰ期愈合15足,出现明显排斥反应2足。术前Bolder角为(9.58±5.25)°,Gissane角为(101.15±13.83)°。术后即刻Bohler角为(33.55±4.17)°、Gissane角为(113.25±12.17)°;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Bolder角为(31.65±7.72)°,Gissane角为(111.15±8.68)°,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外侧小切口辅助撬拨复位同种异体骨移植结合经皮克式针牵拉手位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Sanders Ⅱ、Ⅲ型压缩性跟骨关节内骨折创伤小、并发症少且能有效填充缺损区,维持复位后跟骨的高度,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负压引流配合局部有效加压包扎技术在跟骨骨折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在本院接受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手术伤口分别采用常规包扎及负压引流配合局部有效加压包扎,比较其伤口愈合相关指标、手术前后体温变化、伤口愈合不良概率等差异.结果 观察组切口平均干燥时间(3.21±1.03)d,切口平均愈合时间(8.34±2.05)d,体温术后1 d (36.88±0.24)℃、术后3 d(37.81±0.32)℃,切口延迟愈合发生率(4.08%)、切口感染发生率(2.04%)明显低于对照组,切口平均引流量(157.17±28.43) ml明显多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负压引流配合局部有效加压包扎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跟骨骨折患者的术后伤口愈合及引流,减少术后发热及不良愈合的出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闭合性跟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原因。方法2009年5月~2013年5月间,我科有61例(78侧足)跟骨骨折患者行跟骨外侧L型切口,其中53例男性(67侧足),8例女性(11侧足),年龄21~57岁(平均39岁)。56例(71足)是高处坠落伤,5例(7足)是交通伤。手术时间为伤后3h~22d,平均9d。骨折根据Sanders分型,Ⅱ型34足,Ⅲ型31足,Ⅳ型13足。对这些患者的全身状况、手术时机、手术方法、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后处理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患者进行术后随访,随访0.5~3年,平均随访时间20个月。结果有7例患者(9侧足)发生切口边缘坏死或裂开,占11.5%。经相应治疗,均获得愈合。结论跟骨骨折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与患者全身状况、合并的基础疾病、跟骨的解剖特点、手术的时机选择、内固定物的选择、手术操作及术后处理等多种因素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进行切开复位、植骨、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并进行随访分析;骨折按Sanders分型,Ⅱ型13足,Ⅲ型21足,Ⅳ型2足。结果:本组患者均获5~22个月随访,根据Mary 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从疼痛与功能两方面具体评定,总分100分,经评定后优良率为94.56%。X线评价,所有患者手术前后均摄跟骨侧、轴位片,骨折平均愈合时间为60 d。结论:跟骨钛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能有效支撑跟骨塌陷的关节面,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张超  孙文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2,(32):186-187,189
目的分析并探讨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临床疗效并防治并发症。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收治的40例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患者(共45足),采用改良的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分析骨折愈合情况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随访8~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为16个月。骨折全部愈合,无内固定松动及再骨折发生。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其中,优29足,评分在90~100分;良10足,评分在75~89分;可4足,评分在50~74分;差2足,评分〈50分,优良率为86.7%。结论关节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是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的关键。对于SandersⅡ~Ⅳ型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方面理想,尤其对于跟距关节面的骨折以及移位明显的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更为可靠,实施手术治疗是必要的,临床上值得推广使用。另外重视对距下关节面的复位及重建距下关节面的完整性,可以有效地避免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