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全部患者急性起病,有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或粘液便,粪培养痢疾志贺菌阳性。随机分为氟啶酸(ENX)组110例、氟哌酸(NFX)组112例及促菌生对照组15例。ENX及NFX均服0.4克,每日2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中细菌分布,为临床制订防控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第三军医大学附属西南医院成人肠道门(急)诊2013-2015年急性腹泻患者粪标本2 538例,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检测。结果 2 538例粪便标本中,感染病原菌351例,感染率13.59%。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感染率最高,为7.20%,居细菌性腹泻感染病原的首位;其次是非伤寒沙门菌及肠致泻性大肠杆菌。结论急性腹泻病人中细菌性腹泻患者比重较大,病原谱较广。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为细菌性腹泻主要致病菌,季节高峰较明显,应该在不同季节根据不同病原流行情况开展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3.
欧阳钦  叶俊茂 《新医学》1990,21(6):309-310
急性腹泻是内儿科常见急症,也是全球范围的多发病。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常由细菌(志贺菌、沙门菌、大肠杆菌、弯曲菌、耶氏菌、霍乱及其他弧菌等)、病毒(轮状病毒、诺沃奇病毒等)、原虫(阿米巴、隐孢子虫等)、真菌等引起。其他常见于消化不良、结肠过敏、生物、化学毒物中毒及全身性疾病。对急性腹泻给予及时恰当的处理是转危为安的关  相似文献   

4.
正腹泻是指粪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水份增加,或带有黏液、脓血或未消化的食物。如排液状便,每日3次以上,或每天粪便总量大于200g,其中粪便含水量大于80%,则可认为是腹泻。腹泻按照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急性腹泻发病急,病程在2~3周;病程2个月为慢性腹泻[1]。1腹泻常见的病因急性腹泻的常见病因有:(1)肠道感染性疾病:包括细菌感染如沙门菌、空肠弯曲菌和大肠杆菌,病毒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门诊病例发病特征、病原谱构成,为制定急性腹泻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在全区12家哨点医院腹泻门诊开展监测采样工作,检测8大类细菌和5种病毒,分析其病原菌和病毒感染情况和在不同性别、年龄人群中的检出情况。结果 2012年1-12月,12家哨点医院共采集2533例急性腹泻门诊病例,感染任一致病菌498例,感染率19.66%,分离出致病菌561株,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156株(27.81%),沙门菌120株(21.39%),气单胞菌101株(18.00%);感染任一病毒716例,感染率28.31%,阳性毒株数756株,其中诺如病毒阳性472株(65.83%),轮状病毒阳性164株(21.69%)。6-9月细菌阳性率较高,1-3月和10-12月病毒阳性率较高。不同人群的病毒阳性率均显著高于细菌(P0.001)。成人组细菌和病毒感染率均高于儿童组(P0.001)。结论上海市浦东新区急性腹泻以病毒感染为主,但细菌感染率也较高,二者高发季节不同。致泻性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和气单胞菌是急性腹泻的主要致病菌,病毒性腹泻则以诺如病毒和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儿童和成人腹泻病原构成不同。  相似文献   

6.
急性出血性肠炎病程凶险,病死率较高。近年来认为,C型Welchii杆菌(一种G 梭状芽孢厌氧杆菌)感染与本病有关。我们从1996年至今,共收治了15例急性出血性肠炎,现总结如下。1 资料与临床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人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3~5 8岁,平均2 8岁。共有的表现是腹痛、发热、腹泻和血便。11例发病前有不洁饮食史,10例伴有恶心、呕吐。发病到就诊时间4~17h(平均10h) ,血常规检查WBC明显增高( 14 1~32 6 )×10 9/L ,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在75 %以上,便常规均能查到大量红细胞。1.2 临床分型 ①便血腹泻型6例,病人主要表现为腹泻和便…  相似文献   

7.
急性感染性腹泻是儿科常见病,发病机制不明了。鉴于白细胞介素(IL)-1、IL-6、IL-8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在感染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我们观察了细菌性和病毒性腹泻患儿IL-1、IL-6、IL-8和TNF-α水平的变化,以探讨细胞因子在感染性腹泻中的作用及意义。一、材料和方法1.对象本组156例小儿感染性腹泻包括细菌性痢疾及细菌性肠炎共61例,病毒性肠炎95例,均做了粪便病原学鉴定和病毒抗原诊断。其中大便轮状病毒DNA阳性95例,福氏志贺菌28例,痢疾志贺菌18例,鼠伤寒沙门菌5例,致病性大肠杆菌10例。以同期查体健康、1个月内无感染史的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感染性腹泻疾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经验。方法采用调查表进行现场调查,对629例感染性腹泻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1)感染性腹泻好发于每年的7月和9月。(2)大便培养结果以志贺菌属为主,其次分别为肠球菌属,致病大肠埃希氏菌属,沙门菌属等。(3)男女比例为1∶1.2,平均年龄(34.2±16.2)岁。职业:外来务工者最多(44.7%)。(4)感染性腹泻患者中,菌痢患者以发热、里急后重、黏液便、脓血便为多见临床症状(P<0.05),其他感染性腹泻则以水样便、稀便为多见临床症状(P<0.05)。(5)男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发热、里急后重、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较女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常见(P<0.05)。结论男性感染性腹泻患者发热、里急后重、腹痛、恶心呕吐症状较女性患者明显。  相似文献   

9.
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腹泻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其病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感染。常见的病原微生物有病毒(轮状病毒、腺病毒等)、细菌(致病性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等)、原虫及真菌。现就儿童腹泻病原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9~2014年珠海市腹泻儿童感染沙门菌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2009~2014年珠海市妇幼保健院4 395例门诊和住院感染性腹泻患儿送检的粪便标本进行沙门菌分离、培养、生化鉴定和血清学分型,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出30种血清型沙门菌546株,分离率为12.42%,小于3岁的婴幼儿沙门菌阳性病例占93.22%,男女患儿分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72,P0.05)。6、7月是沙门菌感染的高峰时期,分离率分别为16.40%和16.09%。鼠伤寒沙门菌(50.92%)、肠炎沙门菌(13.55%)和斯坦利沙门菌(10.26%)为沙门菌优势血清型。结论沙门菌是珠海地区儿童感染性腹泻的主要病原菌,血清型以鼠伤寒沙门菌为主,其感染与年龄和气候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检出一株沙门菌波摩那血清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 0 0年 6月 ,从一例患儿急性腹泻标本中检出 1株沙门菌 ,该菌经形态、生化、血清学和OI噬菌体裂解试验及PYRase(L 吡咯烷酮肽酶 )诊断纸片试验证实为沙门菌波摩那血清型 (SalmonellaserPomona,2 8:y:1 ,7) ,系国内首次检出 ,报告如下。患儿 ,女 ,2 1 / 2岁 ,2 0 0 0年 5月 2 7日首诊 ,因出现不明原因腹痛、高热 (39℃ ) ,腹泻 (3~ 4次 /日 ) ,大便性状为黏液脓血便 ,脐周按压痛 (+) ,无呕吐、恶心、里急后重感。大便常规检查 :红细胞 :+/HP ,白细胞 :+/HP ,粘液 :+。以无菌棉拭子采集粘胨血便后置Ca…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死亡病例医院感染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敏  江新姣  杨汉菊 《中国康复》2004,19(2):92-93,95
目的 :探讨急性脑血管病 (ACVD)死亡患者医院感染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对 1994年 12月 - 2 0 0 2年 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 2 5 2 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死亡的 2 2 8例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住院期间死亡的 2 2 8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 6 2例 (2 7 2 % ) ,其中 12 7例脑出血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2 9例(2 2 8% ) ,10 1例脑梗死患者发生医院感染 33例 (32 7% )。 >6 0岁发生医院感染 39例 (6 3.0 % ) ,感染大多发生在住院的 2~ 2 0d ,部位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 (5 2 6 % ) ,其次为泌尿道感染 (2 4 .4 % ) ,引起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G-菌和真菌为主 (41.7%、35 .4 % ) ,其次为G 菌 (2 2 .9% )。结论 :老年、意识障碍、住院日、侵袭性操作、泛用抗菌药物是导致医院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 ,对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在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的同时特别要加强基础护理 ,针对各种相关危险因素采取有效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区儿童急性肺炎病原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探讨上海地区儿童急性肺炎的病原学和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724例急性肺炎患儿经鼻深插气管吸痰,采用系列呼吸道病毒单克隆抗体桥联酶标法、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呼吸道病原。结果:724例标本中明确病原阳性441例(60.9%),其中病毒感染160例(36.3%),细菌感染125例(28.3%),肺炎支原体感染81例(18.4%),肺炎衣原体感染25例(5.7%),混合感染50例(11.3%)。724例急性肺炎患儿中检出的主要病原为:呼吸道合胞病毒129例(17.8%)、腺病毒19例(2.6%)、副流感病毒1、3型13例(1.8%)、副流感病毒2型2例(0.3%)、流感病毒A型7例(1.0%)、肺炎克雷伯菌24例(3.3%)、肺炎链球菌23例(3.2%)、卡他莫拉菌23例(3.2%)、流感嗜血杆菌22例(3.0%)、金黄色葡萄球菌19例(2.6%)、副流感嗜血杆菌18例(2.5%)、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8例(1.1%)、大肠埃希菌4例(0.6%)、肺炎支原体103例(14.2%)及肺炎衣原体27例(3.7%)。结论:病毒感染是儿童急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其次是细菌感染、肺炎支原体感染、肺炎衣原体感染。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占首位,腺病毒感染有所下降,流感病毒和副流感病毒感染无流行迹象。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是主要的细菌病原,但是肺炎克雷伯菌和卡他莫拉菌感染有明显增多。细菌感染全年散发,以夏季为主,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年龄偏小趋势,肺炎支原体和病毒感染均在冬春季节流行较多;肺炎衣原体感染则多见于婴儿,尤其是小于3月龄小婴儿。  相似文献   

14.
轮状病毒感染肠外表现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轮状病毒 (rotavirus,RV)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 ,在所有急性腹泻的婴幼儿的粪便标本中 ,2 0 %~ 70 %可检出轮状病毒。发病率和病死率都较高。近年来 ,发现轮状病毒感染不仅可引起肠道内感染 ,还可导致肠外损伤。 1999年 11月~ 2 0 0 1年 12月 ,我院收治 4 5例RV感染肠外损伤的患儿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4 5例均为急性腹泻患儿 ,年龄 5个月~ 3岁 ,均符合诸福棠《儿科学》(第 4版 )急性RV肠炎的诊断标准 ,均有不同程度的肠外表现 ,其中心率增快 30例 ,心音低钝、面色苍白 2例 ,肝大 18例 ,4例惊厥 ,其中低血…  相似文献   

15.
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水系环境,过去认为是淡水鱼、青蛙和蛇等冷血动物的病原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菌对人类可引起腹泻、创伤感染、脑膜炎等多种疾病,但大多数菌株来自肠道感染,该菌可致轻度或重症腹泻,是引起胃肠炎和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苗,为此,我们对54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气单胞菌分离培养.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随机选择我市1997年5~10月后40例急性腹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由各医院肠道门诊医生采集患者新鲜粪便餐Carry-Blair运送培养基24h内送检。1.2细菌分离方法1.2.1直接分离法:将粪便制成无菌生理…  相似文献   

16.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2,(2):314-317
目的 探讨急性感染腹泻成人患者采用强化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急性感染腹泻成人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其护理模式。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的便次、腹痛、体温和呕吐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较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性感染腹泻成人患者采用强化护理模式进行干预,不仅能有效改善症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其健康恢复进度,还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护患关系有所缓和,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志贺氏菌属(主要是痢疾病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病变为结肠黏膜弥漫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严重者可有感染性休克,中毒性脑病等。  相似文献   

18.
142例儿童急性细菌性痢疾耐药性及药敏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1996~1998年3年间经粪便培养获得的142株志贺菌进行了血清学分型、药物敏感(药敏)试验,并对诺氟沙星(NFX)、氧氟沙星(OFX)和头孢曲松疗效进行比较。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142例患儿均有急性起病、发热、腹痛、腹泻、脓血便或粘液便,大便镜检白细胞(WBC)10个/HP以上,临  相似文献   

19.
继发性胰腺感染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目的 观察继发性胰腺感染 (SPI)对重症急性胰腺炎 (SAP)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研究 1980年 1月 1日— 1999年 12月 31日收治的 6 0例 SAP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与 SPI发生相关的情况。结果  6 0例 SAP患者发生 SPI2 9例 ,未发生 SPI(NSPI) 31例 (4 8.3%比 5 1.7% ) ,两组患者在性别、平均年龄、Ranson分值、中华医学会 (CMA)高危因素分值等方面没有明显差异 ,但 SPI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价体系 (APACHE )分值、发热天数、院外滞留时间、白细胞升高持续天数、发病到排便的时间、手术次数等均明显高于 NSPI患者。其中 SPI患者死亡 7例 ,NSPI患者死亡 1例 (病死率 2 4 .14 %比 3.2 3% )。病原菌调查发现 ,SPI组单一感染 14例 (占 4 8.3% ) ,混合感染 15例 (占 5 1.7% ) ;病原菌种类 :肠杆菌科 2 7例 (埃希氏菌属 2 5例 ,克雷伯氏菌属 1例 ,摩根氏菌属 1例 ) ,假单胞菌属 8例 (铜绿假单胞菌 7例 ,施氏假单胞菌 1例 ) ,霉菌 2例 ,其它类型细菌 5例 (枯草芽孢杆菌 2例 ,革兰厌氧球菌 1例 ,醋酸钙不动杆菌 1例 ,表皮葡萄球菌 1例 ) ,仅有 2例血培养发现大肠杆菌。结论  SPI的实质是肠源性感染 ,且严重影响了 SAP患者的预后 ,现有的治疗措施难以有效阻止肠源性感染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志贺菌属各菌群的分布、有利于细菌性痢疾的诊治及流行病学调查 ,现将从安徽省立医院 1 999年肠道门诊 2 895份腹泻患者粪便中分离出的 1 37株志贺菌加以分析报告。材料和方法一、标本来源 来自安徽省立医院 1 999年 4月~ 1 0月门诊腹泻患者 2 895份粪便标本 ,男 1 2 39例 ,女 1 656例 ,1个月~ 87岁 ,所有病例均为急性腹泻患者 ,其中有脓血便者 2 98例。二、方法  2 895份粪便标本 ,取患者新鲜粪便 ,用无菌接种环挑取患者粪便 ,有脓血便者挑取粘液、脓血便部分 ,接种麦康凯琼脂平板置 35℃培养1 8~ 2 4 h,挑选麦康凯培养基上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