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症”用于“症状”、“并发症”、“病症”。“证”用于“适应证”、“禁忌证”、“证候”。“征”用于“综合征”、“体征”、“指征”、“征象”。  相似文献   

2.
42 很大的considerable:“相当(大、多)的”,“很大(多)的”,“重要的”。是常用词。gross:“肉眼能见的”,“大体的”,“显著的”,“严重的”,可译为“大的”。huge:“巨大的”,“庞大的”,指体积大,超过一定标准的“大”。profound:“深(深的)”,“(很大的)”。profuse:“极其丰富的”,“过多的”,可译为“大量的”。tremendous:“极大的”,“巨大的”,“非常的”。  相似文献   

3.
“作”与“做”均为动词,但其读音字义和用法上是有区别的。“作”读3个音:zuo(作者)、zuo(作坊)、zuo(作料)“做”读一个音:zuo。“作’的最初守义只有“兴起”的意思,“做”的主要意思是“制造”。总之,会有兴起、创造、创始、发生等意思的,习惯用“作”。含有制造、充当、装扮、干等意思的,习惯用“做”。如“作者”不能写成“做者”,“作文”不能写成“做文”这里的“作”有“创造”之意。“振作”不能写作“振做”,因为这里的“作”字合“兴起”的意思;又如“做事”、“做活儿”.含“干”的意思,“做医生的”是“充…  相似文献   

4.
“做”和“作”都有“从事某项活动”的意思,一般认为,“做”表示具体的动作,“作”表示抽象的动作。比如“作出贡献”、“作出选择”、“作出让步”、“作出决定”等,这里“贡献”、“选择”、“决定”都不是具体直接的一个东西;而“做出一副鬼脸”、“做出一个高难动作”、“做出一道难题”中动作涉及的对象都是具体事物。  相似文献   

5.
《当代医师》2014,(7):874-874
(1)对有身体残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2)产品、商品的报道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3)医药报道中不得含有“疗效最佳”“根治”“安全预防”“安全无副作用”等词语,药品报道中不得含有“药到病除”“无效退款”“保险公司保险”“最新技术”“最高技术”“最先进制法”“药之王”“国家级新药”等词语。(4)在稿件中涉及如下对象时不宜公开报道其真实姓名:①犯罪嫌疑人家属;②涉及案件的未成年人;③涉及案件的妇女和儿童;④采用人工授精等辅助生育手段的孕、产妇;⑤严重传染病患者;⑥精神病患者;⑦被暴力胁迫卖淫的妇女;⑧艾滋病患者;⑨有吸毒史或被强制戒毒的人员。涉及这些人时,稿件可使用其真实姓氏加“某”字的指代,如“张某”“李某”,不宜使用化名。(5)对刑事案件当事人,在法院宣判有罪之前,不使用“罪犯”,而应使用“犯罪嫌疑人”。(6)对各民族,不得使用旧社会流传的带有污辱性的称呼。不能使用“回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也不能随意简称,如“蒙古族”不能简称为“蒙族”,“维吾尔族”不能简称为“维族”,“哈萨克族”不能简称为“哈萨”等。(7)禁用口头语言或专业用语中含有民族名称的污辱性说法,不得使用“蒙古大夫”来指代“庸医”,不得使用“蒙古人”来指代“先天愚型”等。(8)少数民族支系、部落不能称为民族,只能称为“XX人”。如“摩梭人”“撒尼人”“穿(川)青人”“僵人”,不能称为“摩梭族”“撒尼族”“穿(川)青族”“僵族”等。?  相似文献   

6.
医学古籍中“视疾”“养病”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视”的本义是“看” ,《说文解字》“视 ,瞻也”。段玉裁注 :“《目部》曰 :‘瞻 ,临视也’”。“看病”的意思是医生诊视疾病。“看脉”的意思是诊视脉搏以判断病情。“看”义为“诊视”。那么“视病”、“视脉”中的“视”也可以解释作“诊视”。“养”当“调治”、“疗养”是其常用义。而“豢养”、“保留”并不是“养”的常用义 ,如果把“小人养吾病”的“养”解释作“豢养”或“保留” ,没有相同用法加以佐证。按照训诂学“孤证不立”的原则 ,“养”字应解释作“调治”、“疗养”。  相似文献   

7.
《当代医师》2013,(11):1514-1514
1.对有身体残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瞎子”“聋子”“傻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  相似文献   

8.
“症”用于“症状”、“并发症”、病症”。“证”用于“适应证”、禁忌证”、“证候”。“征”用于“综合征”、“体征”、“指征”、“征象”。“症”、“证”、“征”的用法应规范@吴淑芬  相似文献   

9.
MAINCONTENTS卜ffcct:iofDlllgktllldanoilHemorrheologlcalParametersIn’StagantBlood炽ats……………““’””’”””’““”“”””’””“”””””’”’“’”””””””“””””…””””“““””“…………··’…………·’·DunYing,eta!l()AI)l)roachlllflheMethodofMlcrobla!UontamlnatlonTestforPropafenoneTab!ets………““’””’”””“”·’””””。’·’”’……………··”’………’………………………·Y3flShlllisll.Ctsll(3)TI相似文献   

10.
“作”的词性分类属于“不及物动词”和“系动词”。“作为教师”.“装摸作样”之“作”属系动词,相当与“是”。其词组结构为;“系动词加表语”.这里“作样”之“样”表状态,而不是“作”的宾语。在这种结构中“作”即“为”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英语的词汇非常丰富 ,我们应该学会用不同的词来修饰不同的事物。这样做就会使我们所修饰的事物更生动、更形象、更逼真。例如 ,各种动物的“叫”、“跑”、“跳”、“飞”等动作各不相同 ,不能总是用“cry”来表示“叫” ,用“run”来表示“跑” ,用“fly”来表示“飞”。因为表达不同动物的“叫”、“跑”、“跳”、“飞”要用不同的词汇。例如 ,人们常常用“squeak”来表示老鼠的“吱吱”叫声 ;用“coocoo”来表示鸽子的“咕咕”叫声 ;用“neigh”来表示马的“嘶叫”声。用“scamper”来表示老鼠见到人…  相似文献   

12.
人教版第三册高中语文教材对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栗深林兮惊层巅”句的注释是: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显然,注释者是把“栗”和“惊”理解为使动用法,而把“深林”和“层巅”看作了“栗”和“惊”的陈述对象。笔者不赞同这样的理解,认为如此理解不符合具体的语境。读过这首诗的人都知道,第二段的中心是写“我”“梦吴越”的经过。由“我”的所想——“欲因之梦吴越”,写到“我”的所行——“飞度”、“著谢公屐”、“登青云梯”,再写到“我”的所见所闻——“见海日”、“闻天鸡”,看到异彩纷呈的神仙世界,最后落笔于“我”的所感——“魂悸以魄动”、“惊起而长嗟”。可以看出,本段所写的一切内容都应该是表现“我”的,而“使深林战栗,使层巅震惊”这样的注释则偏离了表现的中心——“我”,并且“深林战栗”、“层巅震惊”对表现“我”没有任何意义。笔者以为,“栗”和“惊”的陈述对象不应该是“深林”和“层巅”,而应该是“我”,“栗深林”和“惊层巅”是“栗于深林”和“惊于层巅”的省略。如此理解,才能保证全段表现的中心是“我”。以上看法不知妥否,请大方之家不吝赐“栗深林兮惊层巅”注释质疑@丁勤中$河北承德县三十家子高中  相似文献   

13.
专家笔谈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童钟杭(3:1)论著洛伐他汀调整血脂的疗效分析并与吉非贝齐作用的比较……··。…………………………”’””““’””“””””““”””“”“””““”’””““””““…·“·’……‘·“…··’…·‘……··张磊黄元伟王锡田门:l)参麦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下肢血管炎疗效的比较……………陈淑莹阮黎明(1:4)M型、二维、频谱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主动脉窦瘤破裂的分析及评价…………”””“””””‘”””“””””””“”…  相似文献   

14.
碱:用于“酸碱平衡”、“碱性磷酸酶”、“氨茶碱”,不用“硷”字。瘀:用于“瘀血”、“瘀斑”、“瘀点”,不用“淤”字。源:用于“心源性休克”、“心源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不用“原”字。司:用于“阿司匹林”,不用“斯”字。暴:用于“暴发流行”,不用“爆”字。  相似文献   

15.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3):F0003-F0003
本刊物内设“论著”、“心理医学”、“综述与进展”、“临床实践”、“妇幼临床”、临床药学”、“诊断与检验”、“病例报告”、“护理园地”、“医疗保健”、“医教之窗”、“卫生管理”、“经验交流”等十几个栏目,  相似文献   

16.
汉字以形表义,属表意体系的文字,蕴含和反映出一定中国古代文化信息。结合汉字研究、考古成果、文献记载,分析“医”“药”“针”三字及其异体字的甲骨文、金文等早期形态,探讨其中所承载、蕴含的中医文化。“医”繁体作“醫”“毉”,“醫”之造字反映出中医对疾病的认识与治疗以外伤为主,“毉”之造字反映了巫医同源、医源于巫的现象。“药”繁体作“藥”,由上“艸”下“樂”组成,“艸”表明“药”最初指能够治病的植物,“樂”之生成原理与中医使用不同性味药物和合而成的汤剂治病之理相同。“针”为“箴”“鍼”的俗写字,“箴”与“鍼”为异体字;“箴”“鍼”形符“竹”“金”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发展中针具材质的变化;“箴”“鍼”声符“咸”为“感”之古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针刺所产生的效应及机制;文献中将“针”“石”合称,反映出历史上二者在功用上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肩关节脱位”或“肩肱关节脱位”古称“肩胛骨出”、“(肩)骨(月留)出”、“肩胛上出臼”“肩胛骨脱落”、“(肩髆)骨缝裂开”、“臑骨突出”、“肩胛骨脱出”、“肩膊骨出臼”、“肩骨脱臼”、“髃骨骱失”、“肩骱落下”、“肩胛骨髎脱”、“臂骨脱臼”、“臂骱落出”等。肩关节脱位  相似文献   

18.
《当代医师》2014,(1):134-134
(1)对有身体残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独眼龙”“瞎子”“聋子”“傻子”“呆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2)产品、商品的报道不使用“最佳”“最好”“最著名”等具有强烈评价色彩的词语。  相似文献   

19.
1.对有身体残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瞎子”、“聋子”、“傻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  相似文献   

20.
1.对有身体残疾的人士不使用“残废人”、“瞎子”、“聋子”、“傻子”、“弱智”等蔑称,而应使用“残疾人”、“盲人”、“聋人”、“智力障碍者”等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