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手术床窄小,传统的上肢手术主要在自制木桌上或将上肢置于患者胸前操作,存在肢体放置不稳,术中C臂机使用不方便,且术者操作不方便等弊端.一个适用、舒适的手术操作台与上肢手术顺利开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我院2007年设计制作了多向上肢手术操作台,临床应用404例上肢手术患者,极好地暴露了手术野,方便了术中C臂机的使用,使医生满意度大幅提高,缩短了手术时间.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上肢手术应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随机将40例行上肢手术的婴幼儿分为2组,各20例。A组行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B组行气管插管全身麻醉。记录围手术期患儿的HR、MAP、ETCO_2、SpO_2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和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结果 A组呼吸、循环功能较B组稳定,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B组,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B组,患者苏醒较B组快而平稳,恢复期精神症状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复合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应用于婴幼儿上肢手术,镇痛完善,手术期间呼吸循环更平稳,术后苏醒快,且不良反应及舒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少。  相似文献   

3.
10kg以下婴幼儿心脏手术的麻醉(附4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体重婴幼儿因先天性心脏病需施心脏手术者,多数病情重,且术前有胸廓畸形、心脏增大、心衰、发绀和肺炎等病史,机体代偿能力低下,故麻醉及手术操作较易发生意外。现将我院1993年开院至1994年6月间43例10kg以下婴幼儿心脏手术的麻醉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在多年的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唇裂修复术在作切开和剥离时,创面出血较多,不但影响手术操作,而且增加了手术的不安全性,特别是婴幼儿唇裂修复术出血易致窒息。传统的止血法既不彻底又不能复位固定。为此,我们利用压迫止血及滑杆的原理,自行设计制作了唇裂止血复位固...  相似文献   

5.
全上肢施术气囊止血带的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上肢气囊止血带需捆扎于上臂中上段,这一部位的手术无法在止血带下进行。我们根据腋肩部的外形及结构特点,设计的可全上肢施术气囊止血带,可将止血带捆扎于腋肩部,使上臂中上段的手术可在止血带下进行,减少了出血,方便了操作,无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手术床的配件是根据成人的体形制造的,不适用于婴幼儿。为此,根据婴幼儿身体的生理特征和对手术体位的特殊要求,我科自行设计一款适合婴幼儿仰卧位使用的体位架,经临床应用,效果满意。制作:取厚3mm的薄木板拼接成大字状骨架,上部分横条长60cm、宽10cm,用于固定双上肢;中间竖条长40cm、宽15cm,  相似文献   

7.
周围神经刺激器用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臂丛神经阻滞是上肢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但由于是盲探式操作,临床上阻滞不全或麻醉失败也时有发生。本研究观察周围神经刺激器在60例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使用效果,旨在提高上肢手术的麻醉技术和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婴幼儿断指再植术后应用实用新型专利——上肢限制性支具辅助卧床制动,结合心理干预缓解小儿焦虑情绪,从而提高再植手指的成活率。[方法] 2015年4月~2018年7月,对15例手指离断伤的婴幼儿,实施再植手术。术后应用上肢限制性支具固定辅助卧床制动,同时应用心理干预的方法,缓解婴幼儿术后焦虑紧张情绪,减少动静脉危象的发生。[结果] 15例断指成活14例,1例术后顽固性动脉危象再植指坏死。术后随访9~18个月,平均(9.72±1.07)个月。再植指血运良好,拇指外形饱满,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分会断指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再植指功能:优9例,良4例,可1例。[结论]对于婴幼儿断指再植术后应用实用新型专利产品——上肢限制性支具可以有效地辅助患儿卧床,应用心理干预可以减少患儿术后哭闹、稳定患儿情绪。  相似文献   

9.
全麻复合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上肢手术中已广泛应用,但由于小儿合作差,使麻醉和手术操作不能顺利进行,常需复合全麻药物或静脉镇静.  相似文献   

10.
婴幼儿颅内血肿手术的配合与护理青海省儿童医院李玉英,高静兰婴幼儿颅内出血,多见于分娩时胎儿缺氧或产伤,死亡率较高。我院1992年2月至1994年6月进行婴幼儿颅内血肿清除术12例,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2例男婴幼儿,月龄4d至8...  相似文献   

11.
闫雅凤  杨微 《护理学杂志》2008,23(20):22-23
目的 了解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两侧上肢血压情况,为临床提供血流动力学变化数据,正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 对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进行手术前、后两侧上肢血压的监测.结果 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两侧上肢血压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结论 颈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前、后两侧上肢血压有明显的差异,临床用药时需根据两侧上肢血压的波动情况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部正中小切口在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治疗中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将我院2016年5月至2016年10月170例行手术治疗的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85例,男42例、女43例,年龄(6.9±2.1)个月,采用常规胸部正中切口;小切口组,85例采用胸部正中小切口,男43例、女42例,年龄(6.4±1.8)个月。小切口手术切口于平第3肋间切开,止于剑突起始处上0.5 cm,刚好放入小胸骨撑开器为好。结果两组患儿体外循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手术时间略长(P0.05)。两组预后没有差别,但是小切口组伤口长度显著缩短[(7.8±0.8)cm vs.(4.0±0.5)cm,P0.05]。结论正中小切口基本具有胸骨正中切口的优点,可显露心脏各部位,满足绝大部分心脏探查和手术操作需要,必要时仍可向上延长切口使心内操作不受限制等优点,故认为正中小切口在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相似文献   

13.
新书速递     
图解上肢骨折手术操作与技巧章莹,夏虹,尹庆水主编ISBN:9787030712721科学出版社2022年1月183页该书主要介绍肩胛骨骨折、锁骨骨折与肩锁关节脱位、肱骨近端骨折、肱骨干骨折、肱骨远端骨折等14种常见类型的上肢骨折手术操作技巧,从应用解剖学和生物力学要点、骨关节损伤的病理解剖、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依据,到骨折的损伤机制与分型,手术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计划的入路选择、骨折脱位的复位方法、内外固定的选择和操作要领,以及术后康复和功能锻炼的要点、并发症的防治等,文字简练,图片丰富,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我院1980~1984年断肢指再植手术麻醉方法,重点介绍连续腋路臂丛麻醉,认为此技术操作简单、安全、可靠,是用于上肢手术良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应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方法2006年12月-2013年4月应用带蒂胸脐皮瓣修复上肢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7例.皮瓣面积:8cm×10cm-12cm×35cm。结果本组7例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1~13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外观自然、不臃肿、质地柔软。供区伤口均一期愈合,形成线性瘢痕,不影响活动,且伤口隐蔽,不影响美观,外观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该术式适于修复上肢长形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且血管位置比较恒定,管径粗大,皮瓣血供丰富、层次清楚、质地优良、设计灵活、供区隐蔽、创伤小、对功能无影响,手术操作简单、安全、成活率高、手术风险低、上肢功能恢复好.易于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5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6年3月至1996年12月,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乳腺癌523例,术后出现患侧上肢水肿57例,发生率10.9%。其中,Ⅰ、Ⅱ、Ⅲ、Ⅳ期乳腺癌术后上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1.8%、6.0%、15.9%、17.1%。改良根治术术后上肢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标准的根治术、扩大根治术和超根治术。术后放疗者的上肢水肿发生率明显高于术后未放疗者。作者认为正确选择手术方式,规范手术操作,严格掌握术后放疗的适应证以及加强术后功能锻炼是防止术后水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为避免高血压病人在门诊手术时因血压显著升高而发生手术意外,术前准备时应用何种降压药物,能将血压控制在安全水平,又不影响手术安全操作,这是普遍关注的问题。为此我们将需要做门诊手术的85例高血压病人随机分为甲乙两组。甲组40例为对照  相似文献   

18.
锁骨下静脉走行方向存在着个体差异已为人们所了解,但在临床施行锁骨下静脉穿刺时多忽略个体差异,均按同一方法操作,难免影响成功率。作者在研究X线造影下锁骨下静脉走行方向的基础上,对锁骨下入路的锁骨下静脉穿刺方向提出新的改进建议。方法:对选择性上肢手术61例先做右侧锁骨下静脉造影,在X线片上画出实际锁骨下静脉穿刺操作时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方向,即锁骨下缘中点至胸骨上端连线(A线)锁骨内侧1/3至胸骨上端连线  相似文献   

19.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乳房癌根治术后的上肢水肿马**辽宁丹东市妇女儿童医院(118002)9例女性乳房癌病人,年龄48~60岁,其中右手术侧上肢水肿4例,左手术侧上肢水肿5例,来诊时距手术时间均在1年以上。上肢均呈明显肿胀,有轻度压痛,皮肤表面不发红,...  相似文献   

20.
婴幼儿腹泻并发肠套叠64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婴幼儿腹泻并发肠套叠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诊治的64例婴幼儿腹泻并发肠套叠病例。结果:64例患儿中,气钡灌肠复位成功8例,手术治疗56例,治愈63例。结论:提高医护人员对本病的认识,做到及时诊断,严格掌握气钡灌肠复位指征,限制压力,在诊断性灌肠过程中,不能过于追求复位成功率,要果断中转手术,以免延误病情。手术操作要轻柔,复位时要用挤压法,切忌在套叠部位两端用力牵拉,以免引起肠壁撕裂,甚至破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