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术(TAE)巳广泛地用于肝癌的非手术治疗,常规TAE不能造成肿瘤组织的完全坏死,反复TAE治疗也会给肝功能带来损害。肝段动脉化疗栓塞是在TAE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众所周知,肝癌除主要地接受肝动脉分支供血外,部分地接受门静脉分支和胆管周围血管丛的供养,肝段动脉化疗栓塞的目的就是同时封闭肿瘤组织周围各种供养血管。我们报告了12例肝癌患者接受肝段动脉化疗栓塞的初步经验,重点地对插管技术、适应症和应用理论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肝动脉栓塞化疗是近年来治疗中晚期肝癌的有效措施之一。我科自1995年开展肝动脉栓塞疗法(TAE)以来,共治疗肝癌患者386例,疗效较为显著。治疗药物及操作方法是将阿霉素、5氟脲嘧啶、卡铂、白细胞介素Ⅱ于碘油中,经股动脉人肝动脉而选择性地栓塞肝癌血管,使肝癌组织缺血、退化、坏死,加之栓塞剂中抗癌药物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治疗效果,患者的一般症状明显改善,部分患者肝癌肿块缩小,延长了寿命。但肝动脉栓塞术后对肝功能存在不同程度的损伤,加之抗癌药物的不良反应,栓塞后有许多并发症。在临床上我们针对病人普遍存在的护理…  相似文献   

3.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9):1467-1468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中远期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我院于2016年1月~2018年2月期间接收的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行肝动脉栓塞(TAE)术,观察组行TACE术,将两组疗效、生存率及肝功能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缓解率、及1年、2年内生存率略高于对照组,肝功能各项指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TAE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疗效相当,且对中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影响,故临床治疗还需通过实际情况进行权衡利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术(TAE)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的效果及对肝功能分级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肿瘤科2014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开展回顾性分析,依据介入治疗方式不同将以上研究对象分为TAE组(95例)和TACE组(105例),TAE组行TAE治疗,TACE组行TACE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病灶直径、介入次数、甲胎蛋白(AFP)水平、肝功能分级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1年,比较两组的生存率。结果TAE组的有效率为55.79%,TACE组的有效率为55.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病灶直径及AF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的介入手术次数显著低于TA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肝功能分级均有好转,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11%,TACE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组的1年生存率为54.74%,TACE组的1年生存率为55.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E与TACE均能有效治疗原发性肝癌,且两者疗效相当,TAE相较于TACE能够减少介入治疗次数,避免化疗药物对于肝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方法 对4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连续3个周期的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组患者同时静脉滴注复方苦参注射液3个周期.结果 观察肝癌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肝功能及血常规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可以提高肝癌治疗有效率,明显降低单纯化疗的不良反应,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具有肝功能保护作用,是治疗肝癌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TAE后肝动脉血流减少(P<0.05),而阻力指数(RI)和肝动脉内径改变不明显(P>0.05);(2)门静脉血流于TAE后增加(P<0.05),门静脉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3)TAE后瘤体明显缩小,瘤体血供减少(P<0.05);(4)肝静脉的血流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CDFI是观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最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对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1)TAE后肝动脉血流减少(P<0.05),而阻力指数(RI)和肝动脉内径改变不明显(P>0.05);(2)门静脉血流于TAE后增加(P<0.05),门静脉内径无明显变化(P>0.05);(3)TAE后瘤体明显缩小,瘤体血供减少(P<0.05);(4)肝静脉的血流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CDFI是观察原发性肝癌肝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较好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影响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肝癌患者10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调查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筛选,再行COX回归分析。结果治疗方法、碘化油沉积、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以及门脉癌栓是影响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的影响因素,肝功能(B=0.5472,Exp(B)=1.6874)、门脉癌栓[B=0.6313,Exp(B)=1.8331]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结论影响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疗效的因素包括治疗方法、碘化油沉积、肿块类型、肿瘤血供、肝功能以及门脉癌栓等,了解影响疗效的因素对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肝动脉栓塞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近期疗效、血浆D-二聚体(D-D)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中晚期肝癌患者208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TAE组与TACE组,每组104例。TAE组为单纯经皮肝动脉栓塞治疗,TACE组为肝动脉化疗栓塞,观察两组病灶最大直径、血甲胎蛋白(AFP)与D-二聚体(D-D)水平、近期疗效、介入治疗次数及并发症情况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病灶最大直径、血甲胎蛋白(AF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D-D水平显著升高(P0.05);组间比较,病灶最大直径、AFP水平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TACE组D-D水平显著高于TAE组(P0.05);随访6个月,两组肿瘤客观率(ORR)与疾病控制率(DCR)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TAE组介入次数显著少于TACE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与TA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近期疗效相近,TAE治疗可降低患者D-D升高水平,减少介入治疗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疗效、肝功能、毒副作用改善情况。方法:将2015年8月~2018年6月收治的15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5例。对照组进行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肝功能改善情况及毒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肝功能相关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6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4.67%,P0.05;观察组毒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经肝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可有效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肝脏功能,减轻手术带来的毒副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观察肝癌肝动脉栓塞(TAE)及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栓塞(TAE+PVE)治疗前后肿瘤血供和声像图的变化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TAE后,肿瘤门静脉供血从20.9%增加到55.6%。在TAE基础上行PVE治疗,使肿瘤动脉供血和门静脉供血均明显减少。肝癌化疗栓塞后肿瘤缩小程度与血供减少程度密切相关。经双重栓塞治疗的肝癌患者临床预后优于单纯经TAE治疗者。结果表明彩色多普勒超声在指导临床介入件治疗药物用量和评价介入性治疗效果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动脉灌注化疗并栓塞(TACE)结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PAS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对36例中晚期肝癌病人在进行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的同时进行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观察病人白细胞、血小板计数、肝功能的变化、肿瘤缩小等情况和术后反应,判断治疗效果。结果:所有病人治疗后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升高,肝功能恢复快,术后1个月临床症状改善,肿瘤体积有不同程度缩小,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TACE和PASE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脾功能亢进安全、有效的方法。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缓减脾功能亢进,促使白细胞、血小板升高,为肝癌介入治疗的顺利进行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节段性栓塞化疗与常规栓塞化疗对肝癌术后复发肝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50例肝癌术后复发病例,其中男性47例,女性3例,年龄30-74岁,平均50岁。其中32例行常规栓塞化疗,18例行节段性栓塞化疗。均采用Seldinger技术,分别将导管置于肝固有、肝左或肝右动脉。或超选择性将导管至于亚段靶动脉,分别注入栓塞剂及化疗药物,栓塞剂为进口超液态碘化油,用量为5-15ml,化疗药物选用5-FU1000mg,cDDP60mg,MMC20mg(或THP40mg)行夹心面包栓塞法。结果常规栓塞化疗组治疗后32例TBIL(24/32)、ALT(20/32)明显升高,ALB(13/32)轻度降低。节段性栓塞化疗组,18例患者中仅1例ALT轻度升高。结论肝癌术后复发栓塞化疗,节段性栓塞化疗对肝功能影响较常规栓塞化疗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4.
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RFA)治疗肝癌的疗效。方法35例肝癌49个病灶行超声引导下RFA治疗,对治疗前后病灶的超声影像、超声造影、螺旋CT检查、肝功能、AFP变化以及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等进行综合研究以评价疗效。结果RFA后5min,超声造影,肿块中83.7%(41/49)各个时相无增强,即回声缺失;1周后彩超示肿块中87.8%(43/49)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1个月后螺旋CT扫描肿块中81.6%(40/49)大小无明显变化,但肿块内无强化。肝功能有不同程度改善,甲胎蛋白下降,CD4 、CD4 /CD8 明显升高,sIL-2R明显降低。结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治疗肝癌是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其为操作简便、损伤小、安全性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不典型肝脓肿的CT表现,提高对肝脓肿的诊断水平。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病理证实的30例不典型肝脓肿的CT平扫及三期强化特点,并与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等对照分析。结果:按照肝脓肿病变发展阶段不同,不典型肝脓肿可分为早期肝脓肿(25例,有两种表现形式:小房腔性和团块状肝脓肿),和纤维肉芽肿性肝脓肿(5例)。结论:不典型肝脓肿在不同病理演变时期其CT平扫表现不同,动态三期强化扫描有助于提高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对25例原发性肝癌(HCC)患者行肝动脉栓塞(TAE)治疗前后肝血管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TAE后,肝动脉血流减少,而RI及PI无明显改变;(2)门静脉血流于TAE后第一周开始增加,第二周达高峰,血流量平均增加了292.98ml/min,第四周恢复治疗前的血流,而肝动脉血流又增加,肝静脉的血流于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7.
5例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的临床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肝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NH)的病理特点。方法 采用HE和免疫组化技术对5例FNH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 5例FNH临床均误诊为肝癌,术后随访4例,4月~11年,健在,FNH病理学特征为孤立的、有纤维疤痕的结节性肿块,纤维疤痕中可见厚壁血管,CD34在肝血窦内皮细胞呈阳性。讨论 纤维疤痕是FNH的形态特征。应与肝细胞癌,纤维板层状肝癌及肝腺瘤鉴别,FNH的病因可能与局部血报道障碍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从1987~2007年在肝门H沟中阻断各肝叶、肝段或肝亚段的入肝血管分支施行各种类型肝切除341倒的经验。方法(1)对HCC(199例)、肝内胆管癌(13例)、肝门胆管癌(14例)、胆囊癌(12例)、转移性肝肿瘤(15例)、肝血管瘤(32例)、肝内胆管结石(48例)、慢性肝脓肿(3例)和肝包虫病(5例)患者根据肿瘤的部位和大小分别施行大型肝切除(65例)、间隔性多个肝亚段切除(15例)、邻接多个肝亚段切除(215例)和单个肝亚段切除(46例)、其中含肝尾叶切除29例;(2)血管阻断情况:肝左外段切除时在肝门左纵沟外侧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外侧发出的左外上、下分支和肝左动脉。肝左内段切除时游离、切断从门静脉左干矢状部内侧发出的左内上、下分支和肝中动脉。肝右前段切除时游离、阻断肝右纵沟前支中的门静脉右前支和肝总管后方的肝右动脉。肝右后段切除时阻断右纵沟后支中的门静脉右后支和肝右动脉。肝左、右叶切除时在肝门横沟中分别阻断门静脉左干或右干,肝左动脉或肝右动脉;(3)断肝时尽量保护相应的肝静脉主干。结果(1)术后死亡10例,死亡率2.9%,死于肝衰8例,出血2倒;(2)长期疗效:HCC生存11~20年9例,肝内胆管癌术后生存1/2~3年。肝门胆管癌生存12、6、4年各1例。胆囊癌生存1/2~1年。良性肝病切肝后皆痊愈。6例肝内胆管结石尚需处理他处残留结石。结论(1)间隔性多个肝段切除是一次手术治愈多支肝内胆管簇集性结石的有效方法;(2)本手术免去了阻断全入肝血流,缩小了术中肝缺血的范围,有效地减少了术中失血,提高了大肝癌的切除率,减轻了术后肝功能损害,满足了各种肝病各种肝切除的要求,是一个合理、有效、成本低廉的切肝手术方法;(3)术后长期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