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临床资料1 998年 3月~ 2 0 0 1年 3月 ,对本院诊治的 1 0 0例黄疸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 60例和单用西药对照组 40例。按照 1 990年上海全国肝炎会议所拟定的诊断标准 ,其血清胆红素 ( TBi L)>1 7.1 μmol/L,谷丙转氨酶 ( ALT) >40 u/L。治疗组 60例中 ,男 48例 ,女 1 2例 ;年龄 37岁~ 71岁 ,平均 5 3岁 ;甲肝 36例 ,乙肝 1 8例 ,毛细胆管型肝炎6例。对照组 40例中 ,男 36岁 ,女 4例 ;年龄 2 2岁~ 68岁 ,平均 45岁 ;甲肝 30例 ,乙肝 8例 ,毛细胆管型肝炎 2例。2 治疗方法两组均常规应用西药治疗 ,药用肝泰乐 0 .2 g…  相似文献   

2.
我们自2002年3月~2007年3月采用金鹤犀黄汤治疗重型肝炎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3例临床研究对象均为两院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28~56岁,平均37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6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对照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25~54岁,平均33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3例,慢性重型肝炎8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1],两组在年龄、性别及肝功能损害程度、PTA、TBiL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甘利欣、阿拓莫兰、维生素K1、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新鲜血浆等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金鹤犀黄汤,方组如下:金钱草60~90g,仙鹤草30~60g,犀角1g研末冲服、或水牛角45g,生地、牡丹皮、广郁金各30g,赤芍60~90g,大黄15g。水煎取300ml,150ml一日两次;所有治疗平均疗程30d。疗效标准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TBA、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T...  相似文献   

3.
笔者自1995年3月~1999年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76例,疗效较好。介绍于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所制订的淤胆型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病情、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疗组76例,男50例,女26例;年龄20~62岁,平均40.2岁;总胆红素(TBil)130.6~384.8mol 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1.25~5.01umol L;黄疸持续最短28天,最长92天,平均39天;其中急性淤胆型肝炎30例,慢性淤胆型肝炎46例。对照组70例,男48例,女22例;年龄24~60岁,平均38.5岁;总胆红素(TBil)127~3…  相似文献   

4.
我们自2002年3月~2007年3月采用金鹤犀黄汤治疗重型肝炎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3例临床研究对象均为两院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28~56岁,平均37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6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对照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25~54岁,平均33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3例,慢性重型肝炎8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1],两组在年龄、性别及肝功能损害程度、PTA、TBiL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甘利欣、阿拓莫兰、维生素K1、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新鲜血浆等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金鹤犀黄汤,方组如下:金钱草60~90g,仙鹤草30~60g,犀角1g研末冲服、或水牛角45g,生地、牡丹皮、广郁金各30g,赤芍60~90g,大黄15g。水煎取300ml,150ml一日两次;所有治疗平均疗程30d。疗效标准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TBA、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T...  相似文献   

5.
我们自2002年3月~2007年3月采用金鹤犀黄汤治疗重型肝炎32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63例临床研究对象均为两院住院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28~56岁,平均37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9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6例,慢性重型肝炎7例。对照组31例,男21例,女10例,年龄25~54岁,平均33岁;其中急性重型肝炎10例,亚急性重型肝炎13例,慢性重型肝炎8例。诊断均符合2000年西安全国第十次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标准[1],两组在年龄、性别及肝功能损害程度、PTA、TBiL等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具有临床可比性。治疗方法两组均采用甘利欣、阿拓莫兰、维生素K1、促肝细胞生长素、白蛋白、新鲜血浆等药物治疗及对症处理。治疗组加用金鹤犀黄汤,方组如下:金钱草60~90g,仙鹤草30~60g,犀角1g研末冲服、或水牛角45g,生地、牡丹皮、广郁金各30g,赤芍60~90g,大黄15g。水煎取300ml,150ml一日两次;所有治疗平均疗程30d。疗效标准显效:疗程结束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TBA、肝功能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症状、体征明显改善,T...  相似文献   

6.
我们从1994年2月开始,采用乙肝康胶囊配合常规方法治疗乙型肝炎60例,并与同期应用常规治疗病例60例随机对照比较,现将120例资料总结如下。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20例慢性肝炎均符合1990年上海第六届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诊断标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60例,予干扰素针剂、阿糖胞苷针剂、维生素C片、肌苷片等常规保肝、抗病毒、支持疗法治疗,治疗组60例除用上述常规治疗外,加口服乙肝康胶囊。 治疗组60例中,男46例,女14例,年龄12~69岁,平均36岁,肝炎病程1个月~9.5年,平均4.5年;其中慢性活动性肝炎42例(其中18例伴有肝硬化),慢性迁延性肝炎18例;用ELISA法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HBeAg阳性  相似文献   

7.
我们于1993年2月~1999年12月,运用益气化瘀汤治疗肝炎后肝硬化5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人来源于我院消化内科,男39例,女11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70岁,30岁以下4例,31~40岁8例,41~50岁12例,51~60岁14例,60岁以上12例.时间.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淤胆型肝炎3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常世 《新中医》1999,31(12):36-36
笔者自1994年3月~1998年2月以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淤胆型肝炎38例,疗效较好,现介绍于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会议所制订的淤胆型肝炎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患者在病情、病程、症状、体征等方面具有可比性。治疗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0~62岁,平均412岁。总胆红素(TBil)1306~3848μmol/L,血清谷丙转氨酶(ALT)156698~626792nmol·s1/L,黄疸持续最短28天,最长92天,平均39天。其中急性淤胆型肝炎15例,慢性淤胆型肝炎23例。对照组35例,男24例,女11例;年龄24~60岁,平均36…  相似文献   

9.
1998年9月~2001年9月,笔者采用中药软肝再生颗粒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变患者的肝纤维化指标及其疗效进行了临床观察,结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按照1995年5月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修订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选择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变患者135例为观察对象。治疗组76例,其中慢性肝炎41例,男32例,女9例,年龄16~61岁,平均(33.9±8.6)岁;肝炎肝硬变35例,男28例,女7例,年龄30~67岁,平均(45.3±9.2)岁。对照组59例,慢性乙型肝炎31例,男24例,女7例,年龄18~60岁,平均(32.7±7.3)岁;肝炎肝硬…  相似文献   

10.
中西医结合治疗瘀胆型肝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 996年 6月~ 2 0 0 0年 5月 ,我院自拟加味茵陈蒿汤治疗瘀胆型肝炎 30例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60例均为我院肝病研究所住院患者 ,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 30例。治疗组 30例中 ,男 2 3例 ,女 7例 ;年龄 2 5~ 47岁 ,平均 34岁 ;血清总胆红素( TBil) 1 71~ 360 μmol/L,ALT80~ 360 u/L;瘀胆型肝炎急性 1 2例 ,慢性 1 8例。对照组 30例中 ,男2 4例 ,女 6例 ;年龄 2 9~ 5 0岁 ,平均 34.5岁 ;总胆红素 1 65~ 376μmol/L,ALT 82~ 35 6u/L;瘀胆型肝炎急性 1 4例 ,慢性 1 6例。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程、…  相似文献   

11.
中药为主治疗肝炎病皮肤瘙痒6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1992年10月—2001年10月,以中药为主方法治疗肝炎病人的皮肤瘙痒病60例,并设西药对照组60例,治疗组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按随机分组,平行对照方法,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男96例,女24例;年龄18~65岁,平均34.5岁;急性黄疸型肝炎64例,亚急……  相似文献   

12.
我院从 1 997年 3月~ 1 999年 9月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活动型肝炎黄疸 68例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全组共 1 32例 ,随机分为治疗组 68例及对照组 64例。治疗组中男性 5 0例 ,女性 1 8例 ;年龄 2 4~ 60岁 ,平均 35 .2岁 ;病程 0 .5~ 4年 ,平均 1 .3年 ;血清总胆红素 ( TBIL) 64.3~ 2 60 .4μmol/L,平均 1 46.8± 33.5 μmol/L;谷丙转氨酶 ( ALT) 1 2 4~435 U/L,平均 2 35 U/L。对照组中男性 5 1例 ,女性1 3例 ;年龄 2 3~ 5 6岁 ,平均 31 .6岁 ;病程 8个月~ 3年 ,平均 1 .1年 ;TBIL60 .8~ 2 80 .4μmol/L,平均…  相似文献   

13.
从1981年至1984年,我院用活血化方瘀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0例。在改善症状,恢复肝功能方面,获得较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一、一般资料本组10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肝细胞性黄疸肝炎96例,药物中毒性黄疸肝炎2例,毛细胆管淤积性黄疸肝炎2例。男88人,女12人。年龄3~14岁3人,15~30岁60人,31~45岁35人,46~58岁2人。住院时间最短25天,最长3个半月。  相似文献   

14.
<正> 我院自1985年~1989年共收治重型肝炎 (包括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37例。1985年1月~1985年12月采用一般疗法。1986年~1989年分别采用综合基础疗法或中西医结合治疗。为了分析几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本文进行回顾性总结,以期获得正确的认识。临床资料本组病例男性24例,女性13例,男女之比为1.8:1。年龄最小3岁,最大60岁。30~50岁年龄组占本组病例的65%。本组病例急性重型3例,亚急性重型16例,重型慢性活动性肝炎18例。主要实验室资料肝功能:血清总胆红素  相似文献   

15.
2002~2003年8月,我院应用复方丹参联合甘利欣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30例,取得良好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60例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国肝炎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25例,女性5例,年龄20~62岁,平均36.1岁;对照组,男21例,女9例,年龄19~63岁,平均38.2岁。  相似文献   

16.
1988~1991年我们采用肝炎灵、小剂量α-干扰素单用或联合应用对96例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观察,另以一般保肝治疗的32例作为对照,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病例选择及分组 128例患者均符合1990年上海病毒性肝炎会议修订的CAH诊断标准。乙型肝炎(乙肝)病毒感染史均在0.5年以上,血清HBsAg、HBeAg及抗-HBc全部阳性。随机分为4组;肝炎灵组34例,男21例,女13例;年龄12~61岁,平均35.8岁。α-干扰素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14~60岁,平均36岁。联合治疗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龄12~63岁,平  相似文献   

17.
笔者于 1996年 5月~ 2 0 0 0年 4月 ,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散发性戊型肝炎 6 0例 ,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 0例患者均排除甲、乙、丙型肝炎 ,诊断均符合 1995年全国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 32例 ,男 2 7例 ,女 5例 ;年龄 15~ 78岁 ;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2 8例 (重度黄疸肝炎 14例 )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2例 ,亚急性重症肝炎 2例。对照组 2 8例 ,男 2 4例 ,女 4例 ;年龄 14~ 76岁 ;其中急性黄疸型肝炎 2 5例 (重度黄疸肝炎 12例 ) ,急性无黄疸型肝炎…  相似文献   

18.
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由于肝功能迅速衰竭常并发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 ( MSOF) ,病情危重 ,病死率高 ,现将笔者 1997年 10月~ 1998年 10月收治重型肝炎 60例 ,并发 MSOF 4 0例 ,临床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并发 MSOF4 0例患者中 ,急性重型肝炎 3例 ,均为男性 ,年龄 2 1~ 36岁 ,平均 2 9岁 ;亚急性重型肝炎 16例 ,男 15例 ,女 1例 ,年龄 12~ 67岁 ,平均 36岁 ;慢性重型肝炎 2 1例 ,男 18例 ,女 3例 ,年龄2 0~ 70岁 ,平均 39岁。1.2 诊断标准 :全组病例重型肝炎诊断均符合 1995年北京第五次全国传染病寄生虫病学术会议病…  相似文献   

19.
茵陈赤丹汤治疗病毒性肝炎重度黄疸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临床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140例患者,均为我院感染科住院患者。治疗组80例,TBIL为(245.26±65.74)μmol/L,其中男68例,女12例。年龄20~58岁,平均(32.6±7.87)岁。病程5d~15年。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28例,慢性肝炎重度46例,慢性重型肝炎6例。病原学检测:甲型肝炎8例,乙型肝炎66例,戊型肝炎4例,未分型2例;对照组60例,男53例,女7例。年龄18~62岁,平均(32.5±11.2)岁。病程7d~14年。其中急性黄疸性肝炎19例,慢性肝炎重度37例,慢性重型肝炎4例。病原学检测:甲型肝炎6例,乙型肝炎47例,戊型肝炎5例,未分型2例。两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  相似文献   

20.
通下祛瘀法治疗重症肝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重症肝炎,国内外一般用保肝、激素、支持等疗法进行救治,病死率高达60~70%.近年来,我们采取中西医综合治疗,病死率下降至40~50%,其中作为辅助治疗的"通下祛瘀"中药对改善患者腹胀症状具有独特的疗效.1976年我院用通下祛瘀法治疗胆汁郁积型病毒性肝炎,取得一定疗效.1978年起我们将此法用于治疗重症肝炎,现小结如下.临床资料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重症肝炎的临床分型系根据上海市肝炎协作组1977年所制定的标准.本组23例均符合重病毒性肝炎,其中重肝Ⅰ型2例,Ⅲ型7例,Ⅳ型14例.23例均为男性.年龄最小20岁,最大56岁,其中20~29岁7例,30~39岁5例,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