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目的:探讨ERCC5基因启动子区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奥沙利铂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105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开始前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LDR方法检测ERCC5基因3个SNP位点-1415C>T(rs2094258)、-763A>G(rs2016073)及-413C>T(rs943245)多态性,分析不同基因型与疾病控制率、无进展生存期(PFS)的相关性.结果:携带ERCC5-763GG、-763AG和-763AA基因型的患者化疗疾病控制率分别为86.7%、69.2%和52.6%,其中携带-763GG基因型的患者疾病控制率显著高于携带-763AA基因型的患者,P=0.028.携带-763AA基因型的患者中位PFS(36/95例,6个月)低于携带-763AG基因型(48/95例,8个月)及携带-763GG基因型(11/95例,10个月)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205,P=0.002.-1415C>T多态性与化疗疾病控制率和PFS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413C>T位点未发现遗传多态.结论:ERCC5启动子区-763A>G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晚期大肠癌奥沙利铂临床疗效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ERCC1 Asn118Asn(C→T,rs1161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一线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ERCC1 Asn118Asn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化疗,观察至疾病进展时间(1TrP)及疾病控制率(DCR),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本研究人群中的突变频率C/C为50.51%,C/T为41.41%,T/T为8.08%。其中62例Ⅳ期大肠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为54.84%,C/C与C/T+T/T基因型在疾病控制组(CR+PR+SD)和未控组(PD)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64,95%CI:1.310~10.813)。37例Ⅲ期大肠癌患者中位DFS为7个月(95%CI:5.483~9.653),C/C型患者中位DFS为10个月(95%CI:8.215~11.642),而C/T+T/T型患者为5个月(95%CI:4.663~7.267),两者差异显著(Log—rank X^2=12.864,OR=2.237,P〈0.01)。结论: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ERCC1 Asn118Asn(C→T,rs11615)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一线化疗效果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ERCC1 Asn118Asn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化疗,观察至疾病进展时间(1TrP)及疾病控制率(DCR),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本研究人群中的突变频率C/C为50.51%,C/T为41.41%,T/T为8.08%。其中62例Ⅳ期大肠癌患者疾病控制率为54.84%,C/C与C/T+T/T基因型在疾病控制组(CR+PR+SD)和未控组(PD)之间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764,95%CI:1.310~10.813)。37例Ⅲ期大肠癌患者中位DFS为7个月(95%CI:5.483~9.653),C/C型患者中位DFS为10个月(95%CI:8.215~11.642),而C/T+T/T型患者为5个月(95%CI:4.663~7.267),两者差异显著(Log—rank X^2=12.864,OR=2.237,P〈0.01)。结论:ERCC1 Asn118As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8092A、-673C〉T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顺铂为基础化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法对NSCLC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C8092A野生型(CC)与携带A等位基因(CA+AA)客观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24.1%vs25.0%,P〉0.05),野生型的疾病控制率与携带A等位基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2.8%vs68.8%,P〉0.05);野生型无进展生存期(PFS)223.8d,携带A等位基因者219.5d(P〉0.05)。-673C〉T野生型(CC)与携带T等位基因型(CT+TT)客观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25.0%vs23.8%,P〉0.05);携带T等位基因疾病控制率与野生型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1.0%vs72.5%,P〉0.05);野生型PFS221.4d,携带T等位基因型PFS233.5d(P〉0.05)。[结论]以顺铂为基础化疗NSCLC患者疗效与C8092A、-673C〉T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1 Asn118Asn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与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的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柚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real-time PCR法对ERCC1、X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所研究的中国大肠癌患者中的突变频率为:C/C50.51%、C/T41.41%、T/T 8.08%;XRCC1 Arg399Gln基因突变频率为:G/G52.53%、G/A38.38%、A/A9.09%。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位TTP为7个月。ERCC1C/C基因型患者中位TTP 10个月,C/T+T/T型患者中位TTP 5个月,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XRCC1G/G基因型中位TTP 10个月,G/A+A/A基因型中位TTP 5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个基因联合多态性分析发现,同时携带ERCC1C/C和XRCC1G/G基因型、ERCC1C/C和XRCClG/A+A/A基因型、ERCC1C/T+唧和XRCC1G/G基因型、以及ERCC1 C/T+T/T和XRCC1G/A+A/A基因型的患者中位TTP分别为11个月、6个月、5个月和5个月,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9〈0.01)。结论:ERCC1 Asn118Asn、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ERCC2、XRCC1)单核苷酸多态性对胃癌患者卡培他滨联合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的相关性.方法:本回顾性研究选取XELOX作为一线化疗方案的100例晚期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检测分析三个基因六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ERCC1 rs11615;ERCC2 rs13181,rs1799793;XRCC1 rs25487,rs25489,rs1799782),同时分析其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XRCC1 rs25487的A/G等位基因频率、AG/AA/GG基因分布频率均与疾病化疗敏感性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携带GG基因型患者疗效好(P<0.05),中位PFS为8.00个月(95%CI:6.34~9.66);ERCC2 rs13181的G/T等位基因频率、GG/GT/TT基因分布频率与疾病化疗敏感性和无进展生存期明显相关,携带TT基因型患者疗效好(P<0.05),中位PFS为7.46个月(95%CI:6.45~8.48).COX比例风险模型显示ERCC2 rs13181 G/T基因型是晚期胃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HR=0.72,95%CI:0.53~0.97,P=0.025).结论:ERCC2 rs13181基因多态性可能是评估接受XELOX化疗晚期胃癌患者预后的关键指标.  相似文献   

7.
梁军  吕红英  张克  梁华 《中国肿瘤临床》2008,35(18):1068-1072
目的:探讨DNA损伤修复基因ERCC1 Asn118Asn和XRCC1 Arg399Gln多态性与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的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生存期的关系.方法: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real-time PCR法对ERCC1、X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ERCC1 Asn118Asn基因位点在所研究的中国大肠癌患者中的突变频率为:C/C 50.51%、C/T 41.41%、T/T8.08%;XRCC1 Arg399Gln基因突变频率为:G/G 52.53%、G/A 38.38%、A/A 9.09%.99例晚期大肠癌患者中位TTP为7个月.ERCC1C/C基因型患者中位TTP 10个月,C/T T/T型患者中位TTP 5个月,二者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XRCC1G/G基因型中位TTP 10个月,G/A A/A基因型中位TTP 5个月,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个基因联合多态性分析发现,同时携带ERCC1 C/C和XRCC1 G/G基因型、ERCC1 C/C和XRCC1 G/A A/A基因型、ERCC1 C/T T/T和XRCC1 G/G基因型、以及ERCC1 C/T T/T和XRCC1 G/A A/A基因型的患者中位TTP分别为11个月、6个月、5个月和5个月,4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ERCC1 Asn118Asn、XRCC1 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生存期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ERCC1Asn118Asn和XRCC1Arg399Gln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对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一线化疗临床效果的关系。方法:62例晚期大肠癌患者化疗前抽取静脉血并提取DNA,以RT-PCR法对ERCC1、XRCC1基因进行SNP分型。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为主的化疗方案化疗,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ERCC1Asn118Asn基因突变频率为:C/C53.23%(33/62),C/T37.10%(23/62),T/T9.67%(6/62);XRCC1Arg399Gln基因突变频率为:G/G50.00%(31/62),G/A37.10%(23/62),A/A12.90%(8/62)。62例患者化疗2~3个周期后评价临床获益率为54.84%。ER-CC1基因Asn118Asn基因型C/C与C/T T/T在化疗获益组和化疗不敏感组中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89,P=0.021。XRCC1基因Arg399Gln基因型G/G与G/A A/A在化疗获益组和化疗不敏感组中分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χ2=6.513,P=0.021。两者联合多态性分析发现,同时携带ERCC1C/C和XRCC1G/G基因型患者化疗敏感性是同时携带ERCC1C/T T/T和XRCC1G/A A/A基因型患者的11.333倍,P=0.002。结论:ERCC1Asn118Asn、XRCC1Arg399Gln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大肠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一线化疗后的临床效果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5(ERCC5)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汉族晚期结直肠癌患者铂类药物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应用PCR-LDR法检测以奥沙利铂为主化疗的105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ERCC5基因位点+25A>G (rs751402)、+202C>T (rs2296147)及+372C>T (rs2296148)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结肠癌组织ERCC1密码子118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药敏的关系。[方法]对53例结肠癌患者新鲜标本进行体外肿瘤细胞原代培养,ATP-TCA法检测肿瘤细胞对奥沙利铂的敏感性,PCR法检测肿瘤的ERCC1密码子118基因多态性,分析ERCC1密码子118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敏感性的关系。[结果]奥沙利铂总有效率为34.7%(17/49)。C/C基因组19例,有效10例,无效9例,有效率52.6%;C/T+T/T基因组30例,有效7例,无效23例,有效率23.3%。ERCC1不同基因型组间对奥沙利铂敏感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ERCC1基因多态性与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相关,ERCC1基因型检测可能有助于预测结肠癌组织对奥沙利铂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Holliday交叉识别蛋白(holliday junction recognition protein,HJURP)基因多态性与含奥沙利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疗效及不良反应的关系。方法 收集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42例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一线治疗的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外周血样本,采用二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NGS)技术对HJURP基因7个位点进行分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化疗疗效、预后及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 42例患者的疾病控制率(DCR)为21.4%,HJURP基因多态性与DCR无关(P>0.05)。全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为 1.5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为4.4个月。携带rs3771333位点A/A型患者较A/C型患者的mOS更长(6.0个月 vs 1.3个月,P=0.016)。HJURP基因多态性与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的血液毒性、胃肠道毒性及神经毒性无关。结论 HJURP基因rs3771333位点多态性与含奥沙利铂方案治疗晚期HCC的预后有关,携带A/A基因型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肿瘤石蜡组织中ERCC1 codon118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非小细胞肺癌(chemotherapy;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评价47例石蜡包埋NSCLC肿瘤组织中DNA修复基因ERCC1第118位密码子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并比较不同基因型与NSCLC组织临床病理及铂类化疗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NSCLC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6.0月(95%CI,16.4-28.4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0月(95%CI,9.4-16.9月)。ERCC1 codon118与NSCLC临床病理特征均未见相关性。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为25.0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仅为10.5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2)。携带ERCC1 C/C基因型的NSCLC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3.2月,而携带C/T及T/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为6.0月,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29)。结论:ERCC1 codon118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NSCLC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和无进展生存期有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判断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DNA修复基因ERCC1 118和XRCC3 241多态性对于接受一线含铂化疗方案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疗效预测作用。[方法]130例晚期接受含铂化疗的NSCLC患者进入研究.应用Taqman探针结合实时荧光PCR方法分析其外周血基因多态性.分析ERCC1 118和XRCC3 241多态性与疗效、疾病进展时间和总体生存期之间的关系。[结果]130例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20%.中位生存时间为15个月.ERCC1 118和XRCC3 241多态性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ERCC1 118基因型C/T或T/T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延长(P=0.003)。Cox多因素分析显示,ERCC1 118基因型C/T或T/T以及化疗有效患者的生存期显著延长。[结论]DNA修复基因ERCC1 118基因型C/T或T/T多态性可以延长NSCLC患者铂类治疗后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X线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XRCC1)和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π1(GSTP1)多态性与中国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方案一线化疗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 85例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化疗,并在化疗前抽取患者静脉血,提取基因组DNA,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法行多态性检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患者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85例患者中位至疾病进展时间为5.3个月,中位生存期为8.0个月.ERCC1-118 C/C、XRCC1-399 G/G和GSTP1-105 A/G+G/G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携带3个、2个、1个、0个优势基因型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5、10.0,6.5和4.5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4,P<0.01).结论 ERCC1-118、XRCC1-399和GSTP1-105基因多态性与中国晚期胃癌患者接受含奥沙利铂化疗方案一线化疗后的生存期相关,可预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和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C2(ABCC2)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技术检测112例以含铂方案化疗的新疆维吾尔族晚期NSCLC患者外周血DNA中GSTP1 rs1695和ABCC2 rs717620、rs2273697、rs3740066基因多态性;112例患者中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32例,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29例,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51例,化疗2周期后评价疗效,并分析各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 112例维吾尔族NSCLC患者GSTP1基因rs1695和ABCC2 rs717620、rs2273697、rs3740066位点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112例获PR 32例、SD 61例、PD 19例,化疗敏感率为28.6%。年龄、性别、病理类型、分期、ECOG评分及化疗方案与化疗敏感性均无关。GSTP1 rs1695和ABCC2 rs717620基因多态性与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有关,而ABCC2 rs2273697、rs3740066基因多态性与化疗敏感性无关(P>0.05)。GSTP1 rs1695与ABCC2 rs717620基因联合多态性分析显示,同时携带GSTP1 rs1695 AA和ABCC2 rs717620 CT+TT基因型患者化疗敏感率达50.0%,与携带GSTP1 rs1695 AA和ABCC2 rs717620 CC基因型(16.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GSTP1 rs1695和ABCC2 rs717620多态性可用于预测新疆维吾尔族晚期NSCLC患者对含铂方案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 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相关性。方法: 对103例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临床疗效及骨髓抑制评价。采用RT-PCR法对PD1基因rs36084323A/G、rs2227982C/T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探讨不同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效果、骨髓抑制之间的关系。结果: rs2227982C/T多态性与晚期NSCLC铂类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随着等位基因T数目的增加,患者的化疗有效率逐渐升高(CC:20.0%、CT:46.3%、 TT:64.7%)。至少携带一个等位基因T的患者(CT+TT)化疗反应率为CC型的2.58倍(95%CI:1.370-4.880,χ2=10.84,P=0.001)。rs36084323A/G多态性与化疗后骨髓抑制之间存在密切关联,随着等位基因G数目的增加, III-IV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逐渐升高(AA:12.2%、AG:35.0%、 GG:40.9%)。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AG+GG) III-IV度骨髓抑制的发生率是AA型的3.04倍(95%CI: 1.258-7.356,χ2=7.625,P=0.006)。结论:PD1基因多态性与晚期NSCLC铂类化疗临床反应、骨髓抑制之间存在关联,携带rs2227982 T等位基因的患者有更高的化疗反应率,而rs36084323 G等位基因携带者更容易出现III-IV度骨髓抑制,PD1基因多态性检测有可能作为晚期NSCLC铂类化疗敏感性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 ERCC1)、胸苷酸合成酶增强子(thymidylate synthase enhancer region, TSER)的基因多态性, 及与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进展期胃癌的相关性研究。  方法  12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入组并行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化疗, 110例患者按要求完成治疗并随访PCR-RFLP检测基因位点的多态性, 分析基因多态性与化疗客观反应率(response rate, RR)和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的关系。  结果  ERCC1118C/T位点的多态性与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后的RR、PFS期无相关性(P=0.221, P=0.186)TSER基因为2R/2R、2R/3R型患者的RR和PFS期优于3R/3R型(P=0.037, P=0.033)。  结论  高海拔地区,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进展期胃癌中ERCC1基因多态性与RR、PFS期无相关性, TSER基因多态性与RR。   相似文献   

18.
王亚帝  成健  陈君臣  王月  哈敏文 《肿瘤》2011,(9):824-829
目的:探讨Bcl-2结合抗凋亡基因1(Bcl-2associated athanogene1,BAG-1)codon324(C→T,rs11551682)和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ing group1,ERCC1)codon118(C→T,rsl1615)基因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对铂类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142例接受铂类药物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的BAG-1codon324基因型和ERCC1codon118基因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化疗敏感性的关系。结果:BAG-1codon324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占77.46%(110/142),C/T占22.54%(32/142),未发现T/T。142例患者中,完全缓解4例,部分缓解42例,疾病稳定55例,疾病进展41例;总有效率为32.39%。BAG-1codon324C/C基因型患者对顺铂类药物的敏感性是C/T基因型患者的2.852倍(95%可信区间:1.133~7.182,P=0.026),且BAG-1codon324C/C基因型与C/T基因型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5.7和5.3个月,P=0.002)。携带BAG-1codon324C/C和ERCC1codon118C/C基因型,对铂类药物的敏感性存在一定的联合作用(P=0.005)。结论:BAG-1codon324和ERCC1codon118基因型可能是晚期NSCLC患者铂类药物敏感性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9.
董宁宁  韩磊 《现代肿瘤医学》2023,(24):4572-4575
目的:探讨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P1,GSTP1)rs1695基因多态性与晚期胃癌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方案(XELOX方案)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择102例晚期胃癌患者,均接受XELOX方案化疗,通过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LDI-TOF)的方法明确GSTP1 rs1695基因分型,分析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分化程度、部位、ECOG-PS评分、TNM分期)及GSTP1 rs1695基因分型对患者化疗客观有效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及疾病进展时间(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PFS)的影响。结果:102例患者中,GSTP1 rs1695 AA基因型、AG基因型、GG基因型所占例数分别为73例(71.6%)、27例(26.5%)、2例(2.0%),携带变异基因型GG/AG化疗ORR高于野生基因型AA(69.0%vs 43...  相似文献   

20.
背景与目的有关ERCC1基因多态性是否影响接受含铂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疗效及生存的研究结果不相一致。本研究前瞻性研究90例接受含铂方案化疗的初治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ERCC1基因C8092A和第118位密码子多态性与疗效的关系。方法全部患者均接受含铂联合方案化疗,采用测序法对患者基因型进行分型,比较不同基因型与疗效的关系。结果ERCC1C8092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40.0%(36/90)、CA48.9%(44/90)、AA11.1%(10/90),第118密码子基因型频率分别为CC58.9%(53/90)、CT34.4%(31/90)、TT6.7%(6/90)。C8092ACC基因型有效率与CA、AA基因型无统计学差异(33.3%vs29.6%,P=0.71),ERCC1118CC基因型患者有效率与CT和TT基因型无统计学差异(32.1%vs24.3%,P=0.43)。C8092ACC基因型患者与CA和AA基因型PFS无统计学差异(5.2个月vs5.4个月,P=0.62),ERCC1118CC基因型患者CT和TT基因型PFS无统计学差异(5.5个月vs5.3个月,P=0.59)。结论ERCC1C8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