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康复胶囊治疗中风病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93年 5月~ 2 0 0 0年 3月 ,笔者采用自制康复胶囊治疗中风病 ,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共观察病人 75 2例 ,均符合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中风病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 5 6 4例 ,对照组 188例。治疗组中 ,男 32 4例 ,女 2 4 0例 ;年龄最小者 4 9岁 ,最大者 82岁 ,平均年龄 5 3.6岁 ;缺血性中风 36 6例 ,出血性中风 198例。对照组中 ,男 99例 ,女 89例 ;年龄最小者 4 9岁 ,最大者 80岁 ,平均年龄 5 3.1岁 ;缺血性中风 118例 ,出血性中风 70例。病例中排除昏迷不能进食或出凝血机制异常者。两…  相似文献   

2.
1 一般资料 308例急性脑梗塞病人 男220例,女88例,平均年龄59.27±3.96岁;病程4h~7d。病例选择均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的诊断标准及1985年10月全国中医急症中风科研协作组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标准。2 治疗方法 加味抵当口服液每次50ml,日3次口服。(水蛭、虻虫、桃仁、赤药、三七、丹皮、生大黄、全瓜萎、胆南星、生赭石、生龙牡等,制成浓缩液,每ml含生药1g)。3 治疗结果3.1 疗效标准 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疗效判定标准及1988年全国中医急症中风病科研协作组修订的中风病中医疗效评定疗效。  相似文献   

3.
谭白山 《河北中医》2002,24(1):19-20
中风属常见病、多发病 ,其中缺血性中风占全部脑血管病的 43%~ 65 % ,有报道高达 80 % [1 ] ,且致残率与复发率均相当高。 2 0 0 0~ 2 0 0 1年 ,笔者运用自拟天麻首乌汤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 38例 ,疗效较佳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8例 ,男 2 1例 ,女 1 7例 ;年龄 45~ 83岁 ,平均 64岁。1 .2 诊断标准1 .2 .1 中医诊断标准 符合《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缺血性中风肝肾阴虚型的诊断标准[2 ] 。1 .2 .2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第 2次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第三次修订的《急性脑血管病的诊断标准》[3]和头颅C…  相似文献   

4.
中风病急性期过后有的患者出现烦躁不寐,甚则以彻夜不眠为主症,名曰“中风后遗不寐症”。笔者于1986~1992年收治住院的中风后遗不寐症40余例,其中用大定风珠治疗3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本组36例均为住院病例。其中,男28例,女8例;年龄,最小46岁,最大70岁,平均56.5岁;出血性中风后遗不寐32例,缺血性中风后遗不寐4例,病程均在三个月之内。诊断标准:①不寐症须始于急性脑血管意外之后;②参照正常人每天所需睡眠时间,老年人为5~  相似文献   

5.
中风病的颅脑血流动力学研究:75例中风病人TCD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实验资料来源于我院颅脑超声多普勒扫描室1994年至1995年中风急性期病人TCD(颅脑多普勒超声扫描)检查报告。75例患者均经颅脑CT证实为颈内动脉系统供血区脑血管病变。其中男35例,女40例;出血性中风14例,缺血性中风61例;单侧病灶55例,双侧多发性病灶20例,复中风占15例。患病年龄为38~70岁,其中32例<60岁。正常组30例,50岁以下男女各半。1.2 主要临床指标 ①诊断标准:遵1986年中医内科学会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②辨证:参照1993年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辨证诊断标准》。③本实验着重了解中风中经络不同证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塞即中风病,是中老年常见病、多发病。我院近2年以伸筋祛瘀汤为主治疗急性脑梗塞45例,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70例患者系2004年6月~2006年5月住院病人,西医诊断标准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88年全国中风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中医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  相似文献   

7.
黄芪血塞通治疗缺血性中风40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徐慧敏  杨亚军 《陕西中医》2004,25(2):152-153
临床资料 全部80例系本院住院病人,均有缺血性中风的临床表现,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标准。且经头颅CT明确诊断,发病在1~3d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治疗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7~74岁,平均57.5岁。按脑卒中临床神经功  相似文献   

8.
不同针刺方法对出血性中风患者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波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1):688-688
出血性中风 ,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 ,有很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针灸作为一种古老的治疗方法 ,对出血性中风有很好的疗效。笔者通过不同针刺方法对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观察 ,以比较不同针刺方法的优缺点 ,从而提高对出血性中风病人的治疗水平。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12 0例中 ,男 68例 ,女 5 2例 ;年龄为 38~ 79岁 ;病程最短 10小时 ,最长 1个月。全部病例均经CT检查证实为脑出血。诊断标准按照《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泰安会议制定 ,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二次脑血管会议第三次修订 )。…  相似文献   

9.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987~1989年,我们采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40例,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院1987~1989年间收治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诊断均符合1978年全国第二届神经精神科学术会议制定的该病诊断标准。全部病例均作头部 CT 检查证实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轻中型病灶在1~3cm 者占96%,缺血部位呈低密度改变,边缘模糊状;重型病灶>3 cm占4%。治疗组40例中男37例,女3例,年龄52~73岁,平均59.5岁;对照组40例,男35例,女5例,年龄48~69岁,平均57.5岁。两组均为急性期,病程在2个月以内。入院时治疗组  相似文献   

10.
<正> 笔者多年来收治急性白血病220例,其中老年急性白血病15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15例均按全国统一的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其中男10例,女5例;年龄60岁~72岁,其中70岁以上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中风患者舌象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舌诊是望诊的重要内容和中医特色诊法,对于判断疾病预后和指导辨证论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课题组回顾分析了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疾病分期与舌象变化的关系,以探讨中风病不同病理阶段舌象变化的规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5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均符合病例选择标准,其中男137例,女122例;平均年龄62·32岁±10·10岁。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原则》病程分期标准,急性期192例,恢复期49例,后遗症期18例。1·2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  相似文献   

12.
<正> 1984年1月~1986年6月,我院皮肤科病房收治进行期银屑病46例,从血论治,疗效满意。现将临床资料整理分析讨论如下: 病例选择全部病例均符合上海第一医学院附属华山医院再版修订《皮肤科手册》诊断标准。急性银屑病21例,慢性银屑病急性发作25例,46例均趋于进行期。男性21例,女性25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65岁,20岁~49岁  相似文献   

13.
1 材料 观察组病例为本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共46例,男16例,女30例,年龄20~68岁,平均36.2岁,病程2~23年。全部病例均符合1986年11月“全国慢性腹泻学术讨论会”制订的肠道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正常对照组30例,年龄25~50岁,男14例,女16例,均为本院健康体检人员。  相似文献   

14.
<正> 笔者运用参苓白术散化裁治疗中风后遗症62例,疗效满意,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30例为住院病人,32例门诊病人;男39例,女23例;年龄最小41岁,最大79岁;病程10天~1年。30例经头颅CT证实,其余均依症状、体征及脑脊液检查确诊,缺血性中风为43例,出血性中风19例,肌力均小于Ⅳ级。按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SMS-03型信息治疗仪治疗糖尿病7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会于1986年10月~1988年8月,在浙江省武警医院应用 SMS-03型信息治疗仪治疗糖尿病70例,现将临床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暂行标准。其中治疗组男33例,女37例;年龄12~74岁,平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血管病,包括出血性及缺血性,在中医属中风范畴,其起病急剧,死亡率及致残率都比较高。中医治疗多以化瘀为主,笔者自96年至今采用通脏化瘀治疗本病,疗效满意,特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住院病人,诊断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2次脑血管学术会议修订的脑血管疾病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扫描确诊。其中女性19例,男性27例。年龄36~85岁,均为急性起病,发病至入院时间6h~5d不等。有高血压病史31例,以意识障碍为主的9例,以肢体不遂为主的32例,语言障碍为主4例,眩晕为主1例。2治疗方…  相似文献   

17.
测定50例肺心病患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丙二醛(MDA).并与70名健康人比较.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观察组50例为1984年10月~1986年3月住院的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男28例,女22例:年龄45~75岁,平均56.5岁。均符合1977年第二次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无心绞痛史,心电图、X 线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了冠心病。缓解期患者系上述患者住院治疗后,感染基本控制待出院者。对照组70例,男37例,女33例,年龄25~60岁,平均45.4岁,均为体检健康者。  相似文献   

18.
自拟益气活血通脑汤治疗老年缺血性中风3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年缺血性中风病情重 ,原发病和并发症多 ,致残率和病死率高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我院 1995年 6月~ 1998年 10月应用益气活血通脑汤治疗脑梗塞 37例 ,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 1995年 6月~ 1998年 10月收治老年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 6 7例 ,均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风》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治疗组 37例 ,男 2 0例 ,女 17例 ,年龄 5 9~ 76岁 ,平均 6 5岁 ;对照组 30例 ,男 16例、女 14例 ,年龄 5 9~ 78岁 ,平均 6 8岁。两组有高血压病史者分别为 32、2 …  相似文献   

19.
络脉通是在肥城市已故名老中医梁子千先生多年临床经验方的基础上 ,我们依据中医辨证理论结合现代医学观点 ,采用先进的工艺开发研制的药酒内服剂。用于治疗缺血性中风、冠心病 ,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自 1980 -0 1~ 2 0 0 0 -0 9对该药酒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研究。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共治疗 184例 ,其中门诊 10 2例 ,住院病人 82例。所有缺血性中风患者均经头颅 CT扫描检查证实。中医诊断标准参照 1986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内科学会修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西医诊断标准参照 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 2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  相似文献   

20.
近一年来,我们用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急性脑梗塞30例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5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均符合1986年全国第二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中男19例,女11例;年龄44~78岁,平均62.1岁。对照组20例男13例,女7例;年龄41~76岁,平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