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叶切除术开始于1888年(1angcnbnch),20世纪50年代已较广泛开展。近年来,随着解剖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各种新的诊断技术、麻醉和外科手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肝脏外科也有较大发展,肝切除术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显示了它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重要作用。现就我院1988年以来施行肝叶切除的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应用酶免疫技术择118例慢性肝炎、肝硬变患者进行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_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_1,TGFβ_1)含量的测定,并将其与Ⅲ型胶原(Ⅲ-c)、肝功能指标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者血清TGFβ_1水平随慢迁肝→慢活肝→肝硬变组逐渐递增,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清TGFβ_1与Ⅲ-c、谷丙转氨酶呈显著性正相关,与白/球比值,血清总胆红素不相关。提示血清TGFβ_1能够反映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形成,它与Ⅲ-c的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肝纤维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叶萌  张赵盾 《浙江医学》1996,18(4):250-251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象由于分辨力高,有低速脉冲多普勒血流技术,在肝内局灶性病变中,特别是原发性肝癌与其它局灶性病变的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就我们检查的46例肝内局灶性病变情况作一分析。 临床资料 本组46例,男性39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者78岁,最小者30岁,平均年龄61岁。其中原发性肝癌21例,血管瘤12例,转移性肝癌2例,肝囊肿10例,肝脓肿1例,各病诊断情况见附表。  相似文献   

4.
B超声像图鉴别肝癌与肝血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超是诊断肝癌与肝血管瘤的主要手段,肝癌与肝血管瘤鉴别诊断尤其重要。我院1988~1993年B超检查168例原发或继发性肝癌与50例肝血管瘤,同时也做了CT检查和血清胎甲球化验,进行了对照;部分患者并得到手术病理证实。现将声像图特征及鉴别诊断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68例肝癌,男性108例,女性60例;年龄28~72岁,平均46.8岁。50例血管瘤,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22~68岁,平均41.6岁。仪器是EUB一27、ALOKA-256,以3.SMHZ探头,分别取仰卧及左侧卧位。按肝脏常规扫查方法操作,还对肝门腹主动脉周围列入常规检查。并沿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析CT肝灌注成像技术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解放军第152中心医院收治的肝纤维化患者随机选出45例作为观察组,再抽选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45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给予两组CT肝灌注成像检查,并比较两组的各项CT肝灌注检查参数统计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HAF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BF、BV、MTT、PS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T肝灌注成像技术诊断肝纤维化疾病时可着重参考患者的肝动脉灌注分数这一指标,即该技术在肝纤维化病症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诊断(附10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肝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的100例原发性肝癌分析,较详细地描述了原发性肝癌的DSA影像表现,认为肿瘤血管(100例)、肿瘤染色(100例)、血管侵蚀(43例)、门静脉癌栓(28例)、动静脉瘘(26例)为富血供原发性肝癌的主要表现。讨论部份影像产生的原因。DSA影像表现还能即时指导肝癌的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7.
超声显像对早期肝脓疡与早期肝癌鉴别诊断许建华,秦凤珍肝脓疡与肝癌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症状都可有高热、肝区疼等。早期B超显像均可以表现为肝区有圆球形、边界规整的强回声实质性肿块。鉴别有一定困难,现主要主谈谈二者的鉴别诊断。早期肝脓疡的B超表现是肿块呈...  相似文献   

8.
1988年3月至1992年2月,笔者用 B 超诊断仪诊断原发性肝癌50例,有的进行了 AFP 定量、CT检查及手术对照,有的进行了随访。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受检者均系本院门诊和住院病人,门诊31例,住院19例,男42例,女8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72岁,平均年龄50岁。B 型超声诊断肝癌50例,已行手术切除并送病理活检2例,CT 检查9例,结果均与 B 型超声诊断一致。同时行 AFD 定量检查23例有15例异常,行肝功能检查24例有14例异常,行两对半检查11例有10例异常。部分患者亲友返回信息,死亡者14  相似文献   

9.
成济正  范思陶 《上海医学》1994,17(11):669-669
少见肝肿瘤3例的超声波断层象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成济正,范思陶作者在近年的超声检查临床实践中,使用普通黑白超声诊断仪(ALoKaSSD500型,HITACHIEUB40型,探头频率3.5MHz),发现少见的肝肿瘤3例,现报道如下。病例报告例1...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磁共振(MRI)对肝脏占位性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经病理检查,介入治疗,临床随访后证实的90例肝脏占位性病灶,判定人振诊断及鉴别诊断的准确性。结果:MRI对肝脏占位性病灶的判断敏感性达到100%,对良,恶性的鉴别诊断准确率达95%。结论:MRI能无损伤地显示肝占位性病灶的解剖结构,并可提供重要的形态学信息,直观,清晰准确,有特异性,为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帮助,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正> 本文报告我院1992年1月至1994年10月,应用超声彩阶图诊断163例肝占位的声像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SPECT肝血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80例B型超声或CT疑诊肝血管瘤患者,用单光子计算机断层(SPECT)做肝实质和血池显像及断层处理,结果43例诊断肝血管瘤,37例诊断有肝非血管瘤。核素显像诊断肝血管瘤的灵敏度为84.6%,假阳性率15.4%,SPECT肝实质或血池显像,能够分层显示肝脏或肝血池的形态学变化和放射性核素的示踪分布,有助于发现普通γ照像不易发现的位置较深或体积较小的病变,提高了肝小血管瘤的检出率是诊断肝血管瘤理  相似文献   

17.
<正> 肝病的诊断分为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和病理诊断,其中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存在一定的差异。为了探讨和评价肝穿刺病理检查在肝病诊断中的价值,现将我科自1986年5月至1993年3月期间住院病人102例的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
肝母细胞瘤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百祥 《中级医刊》1997,32(11):9-10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