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我院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玮  徐萍  黄庆华 《天津药学》2011,23(4):27-29
目的:分析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规律及产生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保证用药安全。方法:汇总2007—2009年上报的12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物种类、临床表现、转归情况及引发的ADR前10位的药品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4例不良反应,50岁以上患者占52.5%。抗感染药物引起的ADR最多,占50.7%;静脉给药途径发生ADR最多,占90.3%,最多见的ADR临床表现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占45.2%。结论: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加强抗感染药物及静脉给药途径的监测,减少ADR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医院收集的453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药物品种几乎涉及人体每个系统的用药,其中以抗菌药物最多,占总药品不良反应数的43.71%;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占68.87%;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占82.34%。结论临床用药应重视并尽量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医院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促进临床用药安全。方法对2009年至2011年70例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药品6大类38种,以抗肿瘤药物为主,其次是抗微生物药物;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占80%;不良反应表现主要以白细胞减少为主。结论增强合理用药意识,避免严重ADR发生,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4.
825份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正华 《中国药物与临床》2011,11(10):1162-1164
<正>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是药品安全监管、促进公众合理用药、保护公共用药安全的重要技术保障。为提高临床用药水平、保障我院用药安全、避免ADR的发生,现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10年825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5.
王文雪  刘炘  宋新文 《医药导报》2013,32(5):618-620
目的研究儿童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类统计武汉市儿童医院收集到的668份儿童ADR报告,分别从患儿性别、年龄、累及系统 器官和药品种类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668 份ADR报告中,学龄前儿童比例最高;ADR所涉及的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抗菌药物所致ADR最常见,中药注射剂ADR报告104例,混合型营养液所致ADR13例。结论该院应进一步提高儿童合理用药水平,保障合理、有效、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6.
269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余军  吴昊  崔洁 《中国药事》2004,18(11):704-706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定期分析导致ADR的因素,有利于预防和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安全、有效、合理用药.为此,我们对近年来收到的ADR报告表进行分析,并探讨与ADR发生有关的因素,希冀有助于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7.
我院120例药品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ADR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一种重要手段,是确保人们安全用药的重要措施.笔者拟通过对我院收集到的12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以引起临床医护药剂人员对ADR的重视,进一步推进ADR监测和报告工作的开展,并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信息反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verse drug reaction/Events,ADR/ADE)发生规律及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上报的254例ADR/ADE报告,按照患者的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不良反应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合并用药情况进行分类统计与分析。结果:254例ADR/ADE报告中以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生例次为首位,占37.66%;中药注射剂次之,占15.82%。静脉滴注是引发ADR/ADE的主要给药途径,占68.99%;ADR/ADE累及的主要系统-器官为皮肤系统,临床表现主要以皮疹、瘙痒为主。结论:应加强ADR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对ADR/ADE监测工作的认识,增强上报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9.
曾灶昌  钟超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15):2348-2348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意外的有害反应。笔者对我院收集到的ADR报告进行总结和分析,旨在掌握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用药安全是老年人健康教育和卫生服务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社会保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之一。《中国食品药品监管》杂志社和浙江省台州市ADR监测中心以关爱老年人的健康和用药安全为出发点,对台州市老年人开展了用药安全及药品不良反应(简称ADR)发生情况的问卷调查和研究分析,旨在了解老年人对安全合理用药知识、药品不良反应知识的认知度,掌握药品不良反应在老年群体发生的特点和规律,普及安全用药知识,避免和减少老年人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最终目的是用药安全.本文总结了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的体会与思考,指出搞好ADR监测工作的4大因素①医院领导重视与支持;②建立组织,制定规章,建设网络;③加强医务人员培训;④及时反馈ADR信息.同时强调,大力宣传ADR是深入开展ADR监测工作的重要条件,建立ADR赔偿机制是搞好ADR监测工作的重要环节,ADR监测结果应是修改药品说明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高梅  王宝军 《黑龙江医药》2010,23(4):625-626
通过对2009年我院发生的2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现象的分析,查找发生药品不良反应(ADR)事件的原因和规律,提出加强医疗用药安全保障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医院2005—2007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严重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原因,以促进合理用药。方法对29例严重ADR病例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严重ADR涉及的药品种类较多,其中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临床表现以过敏性休克为主,给药途径以静脉方式占多数。结论临床应加强用药监护,重视ADR监测工作,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石新丽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0):133-134
目的分析我院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依据,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我院上报的412例ADR报告中,分别从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累及器官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2例不良反应报表中: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多,占30.83%;抗微生物药物的ADR最多,占58.25%;静脉给药所致的ADR最多,占65.53%;皮肤及附件损伤最常见,占61.41%。结论掌握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和规律,安全用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宋飚  张力  秦庆寅 《贵州医药》2009,33(12):1092-1094
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或有害的反应。ADR的监测是加强药品管理,提高用药质量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合理、有效的重要措施。我院2006年以来开始ADR监测,  相似文献   

16.
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员对收集的ADR病例进行相关的分析、评价,不仅对临床安全用药有参考价值,而且也有利于上级ADR监测体系发现、提取ADR“信号”,避免药害。怎样形成一份符合上级ADR监测机构要求的ADR病例报道,本文拟结合江苏省ADR监测中心《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信息》撰写ADR病例报道的经验进行分析,以期提高ADR病例报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7.
吴海燕  韦炳华 《中国药事》2013,(10):1103-1106
目的 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特点及引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用药安全与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统计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2012年上报的241例ADR报告,按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引起ADR的药品类型、ADR涉及器官或系统,以及ADR临床表现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1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12大类,其中抗菌药物引发的ADR最多,其次是心脑血管类药物;静脉注射给药引发的ADR最多;ADR累计的器官及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其次是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结论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应坚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8.
常威  梁莉  王婷  乔华 《中国药事》2007,21(2):143-144
药品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上市后不良反应的监测是关系用药安全有效极为重要的环节。为此,我们对2005年我院发生的药品不良反应进行了统计分析,旨在了解门诊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的ADR报告817例分别从患者临床表现、累及器官或系统、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性别及年龄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结果:817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51.04%,中药制剂占17.26%。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1.8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0.22%。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开展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工作是对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也是保证人民用药安全的有效措施.医院作为ADR监测报告制度的具体实施者,有着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本文对我院2005年3月-2006年7月期间所收集的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了解引起ADR的药物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