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MP)是一类介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病原体.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儿童、青少年及老年人为易感人群.近年来的研究显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性哮喘发病之存在相关性,但其确切机制并不清楚,可能为MP直接损伤上皮细胞,影响细胞因子、炎症介质及IgE释放,调节黏液分泌,使呼吸道上皮内神经调节机制出现素乱,对刺激因子呈高反应性,引起咳嗽变异型哮喘.因此本研究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咳嗽变异型哮喘关系及其可能机制进行一简要综述,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婴幼儿哮喘与感染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雷虹 《医药论坛杂志》2004,25(11):51-52
探讨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婴幼儿哮喘的关系。方法 对哮喘患儿进行呼吸道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IgM快速检测。结果 120例哮喘患儿检测出呼吸道病毒阳性63例,其中呼吸道合胞病毒42例,副流杆病毒13例。流杆病毒10例;肺炎支原体26例。结论 婴幼儿哮喘与感染因素关系密切,应引起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3.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孙节 《中国基层医药》2004,11(9):1133-1133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之一。近年来,有人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后可导致过敏性哮喘发作和气道高反应状态。我们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和放射免疫法检测哮喘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率和总IgE,旨在探讨MP感染与哮喘的关系及年龄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4.
莫炜明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5):185+187
目的 对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 对比75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与75名健康儿童的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结果 支气管哮喘患儿中,59例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为阳性,16例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阴性,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为78.7%,远高于健康组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1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是健康儿童的4.9倍,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有很大关系,可能是导致诱发儿童支气管哮喘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是小儿社区获得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与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哮喘发作关系密切,婴幼儿和学龄前儿童感染率增加,呈现低年龄化.婴幼儿感染肺炎支原体起病急,喘息、气促等呼吸道症状明显:年长儿起病相对缓慢,以发热、咳嗽明显.肺炎支原体可引起心、肝、肾、脑、皮肤等多系统损害,实验室诊断仍以血清学方法为主,治疗主要是大环内酯类药物,如何处理耐药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哮喘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闻  施毅  夏锡荣 《江苏医药》2000,26(9):710-711
目的 探讨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哮喘发病的可能关系。方法 应用微量免疫荧光法检测 75例哮喘患者血清中肺炎衣原体抗体 ,并以呼吸道感染患者和献血员作为对照。哮喘患者同时进行肺功能检测。结果 哮喘组肺炎衣原体IgG抗体阳性率 (81 3% )与肺炎衣原体急性感染率(2 5 3 % )显著高于献血员组 ;哮喘组的肺炎衣原体IgG抗体滴度显著高于呼吸道感染组 ,且与肺功能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肺炎衣原体感染与哮喘的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陈洪敏 《江苏医药》2012,38(14):1720-1721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是婴幼儿下呼吸道感染最重要的病原,也是冬春季婴幼儿患病住院的最主要原因,严重危害婴幼儿健康.研究表明,RSV感染是引起儿童哮喘最常见的原因[1].由于婴幼儿的免疫和呼吸系统处于迅速发育成熟阶段,婴幼儿时期某些病原体感染很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及呼吸系统的发育,引起反复喘息或支气管哮喘的发生.RSV和肺炎支原体(MP)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也是触发喘息发作的主要因素.本文探讨RSV和MP感染以及过敏与婴幼儿喘息性疾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MP被动冷凝集法检测哮喘急性发作期53例及对照组上呼吸道感染患儿36例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Ab)。结果哮喘组MP-Ab阳性28例,阳性率52.8%;对照组阳性10例,阳性率27.8%,二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对哮喘发作期患儿要考虑MP感染可能,应常规行MP-Ab检查。儿童哮喘与肺炎支原体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哮喘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治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2013年7月间本院收治的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78例和同期非感染性疾病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展开肺炎支原体感染检测,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哮喘组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升高(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哮喘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针对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应充分考虑肺炎支原体感染的可能性,积极展开检测和预防,以改善哮喘患儿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与评价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因素.方法 选取某院2014年5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1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并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组,另选同期160例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为对照组,分析诱发支原体肺炎并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因素.结果 通过对比发现,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支原体抗体持续阳性、嗜酸细胞增多、年龄、免疫指标为其支原体肺炎并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单一临床因素;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4~6岁、抗体持续阳性、粒细胞减少、嗜酸细胞增多、CD4/CD8降低、IgA水平低下为其独立风险因素(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并发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较多,需要引起临床医务人员的足够重视以降低该病症发生几率.  相似文献   

11.
小儿哮喘发病与呼吸道感染的关系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在国内所发表的文献 ,对其关系的研究及对策作一简述。研究表明 ,呼吸道感染与诱发和 /或加重哮喘有关[1 ] 。根据 2 0 0 0年 6月~ 1 0月全国 31省 4 3个城市的哮喘发病诱因调查报告 ,呼吸道感染占 94 .6 2 % [2 ] 。 1 988~ 1 990年 ,全国小儿哮喘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95 .2 %患儿其发作诱因为呼吸道感染 ,主要为病毒感染 [3] 。国外学者也认为在呼吸道感染中病毒感染是诱发哮喘的主要因素。戴家熊等认为不同年龄中引起哮喘发作的病毒种类并不完全相同。小儿主要以…  相似文献   

12.
支气管哮喘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炎衣原体是80年代新发现的呼吸道病原体,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肺炎衣原体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病可能有关系。支气管哮喘病因复杂,其形成和反复发作与呼吸道感染关系密切。为了进一步探讨肺炎衣原体在支气管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机制,笔者对86例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了咽拭子肺炎衣原体的检测和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IgG、IgM)滴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分析肺炎支原体感染与小儿支气管哮喘的关系,为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方法 将2012年4月至2013年8月住院治疗的290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被动凝集法测定其血清肺炎支原体总抗体.结果 哮喘组中MP感染阳性率为21.02%,哮喘组与非哮喘组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童与女童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4),不同季节MP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38);小于1岁年龄段儿童与1~4岁年龄段儿童MP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结论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小儿支气管哮喘的重要病原体之一,MP感染引发哮喘与性别、季节无关,1~4岁年龄段儿童感染MP几率更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发病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013年本院收治的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资料,应用被动冷凝集法对患儿进行支原体抗体IgM的检测,并予系统性治疗,观察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在86例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支原体IgM阳性者为36例,阳性率为41.86%,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肺炎支原体与儿童哮喘密切相关,对哮喘发作期的患儿要考虑支原体感染的可能,常规行支原体抗体检查。  相似文献   

15.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l pneumoniae.Mp)是小儿呼吸道感染的一种重要病原。近年来研究表明,肺炎支原体感染可诱发哮喘。咳嗽变异型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CVA)是常见儿童慢性咳嗽的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肺炎支原体(MP)是小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原因之一,MP感染与小儿喘息性疾病密切相关。而诱发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常被误诊,现将诊治的50例临床结果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7.
肺炎支原体(Myco plasma Pnemonia以下简称MP)是儿童呼吸道常见病原之一。感染多发生在年长儿,婴幼儿感染报道也逐渐增多,并可引起多种肺外表现,本文总结了我科近二年收治的30例支原体肺炎,就其临床特点,发病机制,肺外表现,早期诊断及婴幼儿支原体肺炎与病毒感染的鉴别等问题进行探讨。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8.
冯帅  陈波  李芳君  尹晓文 《安徽医药》2017,21(5):844-846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MP)感染与儿童哮喘的关系,为儿童哮喘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118例哮喘发作患儿,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入组儿童血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比较其感染MP-IgM的阳性率,并分析哮喘患儿支原体感染的临床特点.结果 118例哮喘发作患儿中,由呼吸道感染因素、过敏因素、运动因素、其他因素诱发的分别为89例(75.4%)、14例(11.9%)、9例(7.6%)、6例(5.1%);呼吸道感染因素诱发中由细菌感染、病毒感染、MP感染诱发的分别为26例(29.3%)、19例(21.3%)、44例(49.4%);118份哮喘患儿血清学标本中,MP-IgM 阳性血清标本44份,阳性率为37.3%;哮喘儿童性别比较,女性患儿MP-IgM阳性率高于男性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82,P=0.041);不同年龄段MP-IgM阳性率比较,学龄前期哮喘患儿MP感染阳性率最高,为48.4%,高于婴幼儿组和学龄期组,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82,P=0.032);具有特应性体质的哮喘患儿MP-IgM阳性率明显高于不具有特应性体质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97,P=0.019).结论 MP感染是儿童哮喘发作的重要诱发因素,MP感染诱发哮喘与性别、年龄及宿主的特应质体质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肺炎支原体感染在川崎病(K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2006-2010年,我院采用肺炎支原体快速培养法检测47例KD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及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年龄相近的2000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感染阳性率,分析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47例KD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儿12例,阳性率25.5%,随机抽取同期住院治疗、年龄相近的2000例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患儿中肺炎支原体培养阳性患儿212例,阳性率10.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炎支原体感染与KD的发生有密切关系,有可能是导致KD发病的诱因.  相似文献   

20.
刘玉英 《抗感染药学》2021,18(6):777-780
肺炎支原体感染属于呼吸系统疾病的一种,因其致病机制较为特殊,在患病后不仅对患者呼吸道造成损害,还可能诱发其他系统性疾病,产生多种并发症,极大地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临床实践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高发人群为儿童,且儿童感染范围和症状正呈现逐渐加重的趋势.由于抗菌药物的广泛使用,使得病原体出现了耐药性,进而导致治疗难度越来越大.本文中综述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及其临床治疗进展文献,并且对其研究进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