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带真菌病临床少见,近年来由于抗生索的滥用及经常应用激素而有增加趋势,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诊治声带真菌病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喉真菌病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喉真菌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科1998~2005年间收治的8例喉真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经验教训,结果 本组患者中,2例患者仅停刖抗生素并禁声而愈;6例患者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同时禁声而治愈。随访9个月~1年,7例患者声音恢复正常,声带光滑;1例患背声音基本恢复正常,声带无叫显充血肥厚,结论 就喉真菌病的治疗而言,禁声和停用抗生素同样重要,并可考虑局部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声带曲霉菌病四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耳鼻咽喉科真菌感染多见于鼻窦、外耳道,发生在喉的真菌感染少见.原发于声带的真菌病还没有被广泛认识和报道,发现时易误诊为喉部其他疾病而延误治疗.本文就声带的曲霉菌病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特征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声带真菌感染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9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声带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5例患者取声带表面假膜涂片见菌丝,病理检查确诊声带霉菌病,经对症治疗痊愈,随访3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可造成喉部真菌感染,且声带真菌病易误诊漏诊,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确诊后予以声休、停用抗生素及激素,并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可治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声带真菌感染的病因、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9月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5例声带霉菌感染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及复习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并总结其治疗经验。结果  5例患者取声带表面假膜涂片见菌丝,病理检查确诊声带霉菌病,经对症治疗痊愈,随访3个月~2年未见复发。结论  不恰当使用抗生素和激素可造成喉部真菌感染,且声带真菌病易误诊漏诊,病理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手段,确诊后予以声休、停用抗生素及激素,并全身使用抗真菌药物可治愈。  相似文献   

6.
声带原发性真菌病1例邹祖圣,裴智,张志茂患者女,36岁。1994年1月20日感冒后突发声音嘶哑,在外院多次就医,接受青霉素、螺旋霉素和强的松等药物治疗无效,且日渐加重,于1994年4月7日就诊我科门诊。患者发病以来无发烧和咽喉疼痛,亦无咳嗽咳痰。间接...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 ,18岁。因声嘶 1月余 ,于 1998年 7月 2 8日来本科就医。专科情况 :咽部轻度充血 ,无溃疡。间接喉镜检查 ,见喉粘膜充血 ,会厌及披裂无明显异常 ,双侧声带轻度水肿 ,双侧声带前中 1 3交界处边缘息肉样突起 ,基底宽 ,表面稍发白。当天在间接喉镜表麻下摘除双侧声带息肉样新生物送病理检查。病理报告 :声带真菌感染 (曲菌 ) ,声带鳞状上皮坏死及炎性渗出 ,主要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伴有纤维蛋白与坏死组织。1 四川省成都嗓音病专科医院 (成都  6 10 0 31)  术后病检诊断声带真菌病。真菌主要在坏死组织中最为多见 ,菌丝呈分枝杆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声带真菌感染的临床特点、诊断和疗效。方法报告1例50岁女性患者因电子喉镜检查提示声带白斑于2015年5月16日就诊我院的临床资料及诊治经过。通过应用CNKI、VIP、万方、Pub Med等中英文数据库检索1995~2015年声带真菌感染的相关文献。共获得来自23篇文献共计33例声带真菌感染患者的资料。结果该例患者行手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声带真菌感染。将该例患者与既往报道的33例声带真菌感染患者合并分析,结果显示:男12例,女22例,平均年龄42.7岁,临床表现以声嘶为主,其中手术治疗8例,均予抗真菌治疗。结论声带真菌病罕见,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易误诊,诊断需依靠病理检查,全身或局部抗真菌治疗是其主要治疗方法,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声带良性肿物146例临床分析楼兴华,王凯勃声带良性肿物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近年来发病率有上升趋势,职业的分布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我科去年门诊约有1000余例声带良性肿物者就诊,其中大部分是商人,自1992年7月至1993年6月共收治了声带良性肿物...  相似文献   

10.
声带息肉是声带的前中1/3交界处半透明、白色或粉红色表面光滑的肿物。多为单侧,也可为双侧,是常见的引起声音嘶哑的疾病之一。近年来,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及生活环境的变化,声带息肉的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我科从2004年1月~2007年12月采用纤维喉镜引导下Na:YAG激光治疗声带息肉8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喉真菌病诊治体会(附3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原发于喉部真菌病非常少见。临床上容易误诊,确诊有时颇费周折。本文报告3例如下。1临床资料与结果 3例均为女性,年龄36~37岁。诱发原因:感冒1例,月经紊乱1例,过度说话1例。从发病到确诊时间为12—15d。在其它医院分别诊断为:咽喉炎、声带息肉、声带肿物等。曾用抗生素、激素治疗。1例无效,2例加重。 3例均声嘶较重,其中2例干咳,2例喉异物感或阻塞感,1例感气短。全身症状不明显。1例失眠,2例焦虑。检查:全身体格检查无异常,耳鼻无异常,咽部轻度充血。3例双侧声带中1/3表面见灰白色膜状物,表面光…  相似文献   

12.
喉真菌病     
喉真菌病临床少见,过去认为其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宿主,但是近来的报道发现喉真菌病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宿主者越来越多见。喉真菌病临床表现及喉内镜检查均没有特异性,病理检查发现真菌结构是诊断喉真菌病的“金标准”。喉真菌病临床及病理表现与喉癌类似,容易造成误诊,治疗包括手术治疗及非手术治疗。本文对近年来相关文献做一综述,以提高我们对该病的认识及重视。  相似文献   

13.
<正>声带轻瘫或声带不全麻痹(vocal fold paresis)是一种复杂的声带运动障碍,以前,耳鼻喉科医生认为声带麻痹是一种全或无现象,表现为声带不动、完全没有神经输入。然而,电生理学研究表明,声带麻痹是一种异常复杂的异质化的临床症状。声带完全麻痹是声带完全没有神经输入和声带静止,而声带轻瘫包括不同程度的神经损伤,声带活动度大体保留。Vocal fold paresis这个名词首先在2000年由Koufman描述,  相似文献   

14.
声带麻痹是多种疾病的常见症状,主要表现是部分或完全声带运动障碍,分为单侧声带麻痹和双侧声带麻痹,其中双侧声带麻痹临床症状为呼吸困难、误吸、声音嘶哑,严重时考虑气管切开术。随着手术方法的日益改进,声带麻痹的治疗效果有了进一步改善,但双侧声带麻痹仍然是一个复杂的临床问题,本文主要对目前双侧声带麻痹的治疗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声带息肉与喉癌的声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寻求用噪音分析法鉴别声带良,恶性病变的方法。方法 比较声带息肉及喉癌患者的主要噪音声学参数基频微扰,振幅微扰,规度化噪声能量,并行统计学检查,提出以计分法描述声带病变程度的方法。结果 喉癌患者主要噪音声学参数基频微扰,振幅同扰,规度化噪声能量均明显高于声带息肉患者(P<0.01);其计分值也明显偏高(P<0.01)。声带息肉的特征性指标为嘶哑声:轻度,粗糙声:正常-轻度,气息声:中度-重度。结论 噪音声学分析对声带息肉及喉癌的临床诊断有辅助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1减少硬起音 1.1适应症 硬起音即说话时声带先闭合,然后气流冲开声门,使声带振动发音的发音方式。硬起音的说话方式起音急促,声带组织极易疲劳。动态喉镜检查发现,长时间这样说话,即使正常的声带也会在前中1/3段交界处的边缘形成轻度充血和肿胀。言语障碍、嗓音障碍和听觉言语障碍患者经常会出现硬起音的现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生物材料声带注射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Arnold 1962年首次介绍了特氟隆声带注射治疗麻痹性发声困难以来,声带注射技术在不断完善,但是,由于特氟隆、液体石蜡、明胶海绵、液态硅橡胶等非生物材料注射于声带后产生各种各样的并发症,因此人们也在不断寻找理想的注射材料。自从Dedo和Roue首次将脂肪用做疤痕性声带的填充物改善发声以来,生物材料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很快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18.
翟立杰  侯建华 《耳鼻咽喉》1998,5(4):221-223
利用计算机对30例正常人,30例声带疾患者的喉动态图像中的声带膜振动波幅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正常人的声带粘膜波波形规律、对称,波幅基本相同。与正常声带粘膜振幅比较,声带肥厚、息肉等病变,声带粘膜振动波幅为正常值的30-90%,而声带白斑、声带分别为15-20%和0-5%。提示声带青草斩改变与病变浸润程度有关,这对声带疾病的诊断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  相似文献   

19.
为更直观有效地了解正常男女性声带疾病患者在发声和声带振动的频率、幅度及声门开放、闭合过程的速度变化,我们采用嗓音测试仪观察正常男、女性声带振动的模式和声带疾病组的变异情况。将语言信号和电声门图信号的各个参数进行比较(t检验)分析得出,健康男、女性波形规则均匀,女性频率快、幅度小,男性较女性的声门开放、闭合速度为快;疾病组中波形变化较大,频率或幅度都有不同的变化;嘶哑程度也不同地影响了声带运动中的开放和闭合过程。  相似文献   

20.
研究成人声带黄斑的组织结构。取10例尸检的正常成人声带,其中男性5例,年龄35~65岁,女性5例,41~63岁。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黄斑为位于双侧声带两端的致密纤维组织块,呈椭圆形,约l·5XI·5XImm,由弹性纤维、胶原纤维、成纤维细胞和基质构成。成纤维细胞主要是合成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偶尔也吞噬这些纤维。指出从生理学和生物力学观点来看,声带黄斑的作用非常重要。由于黄斑位于声带两端,直接和甲状软骨及构状软骨相连,放它可吸收发音时的震动,避免声带两端的机械损伤。同时由于黄斑支配着声韧带的纤维合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