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9 毫秒
1.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2(IL-12)及白细胞介素-18(IL-18)与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的相关性在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的意义。方法对105例血清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的孕妇(研究组,宫内感染13例,宫内未感染92例)和42例血清HBsAg阴性的正常孕妇(对照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孕妇外周血乙型肝炎5项指标和细胞因子IL-12、IL-18、IFN-γ、IL-4水平;测定新生儿脐血乙型肝炎5项和HBV-DNA水平。结果宫内感染组孕妇的IL-12、IL-18、IFN-γ水平显著低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IL-4水平则显著高于宫内未感染组及对照组(均P<0.01)。宫内未感染组的IL-12、IL-18、IFN-γ和IL-4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孕妇外周血IL-12、IL-18与IFN-γ呈显著正相关(r=0.956、0.927、0.885及r=0.926、0.943、0.856,均P<0.01),与IL-4水平呈显著负相关(r=-0.926、-0.921、-0.913及r=-0.935、-0.982、-0.939,均P<0.01)。结论IL-12、IL-18既可加强HBV感染的T细胞的反应和IFN-γ的生成,又能增强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有望成为HBV宫内感染免疫治疗的新靶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支气管哮喘患者外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nd cell death protein l, PD-1)、干扰素-γ(intorferon-γ,IFN-γ)、白细胞介素-4(interleukin-4,IL-4)与辅助性T细胞(helper-T cell, Th细胞)及T细胞亚群水平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9月就诊于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的80例哮喘患者为研究组,另以同期在该院体检的8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采用肺功能仪检测两组研究对象的肺功能指标;ELISA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血清PD-1,IFN-γ和IL-4水平;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Th细胞和T淋巴细胞亚群占比,比较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肺功能指标FEV1和FEV1/预计值百分比(fevl%pred)、血清PD-1和IFN-γ水平、外周血Th1细胞占比、Th1/Th2比值、CD8+水平以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降低,血清IL-4表达水平和外周血Th2细胞及CD4+水平占比均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221~19.847,均P<0.01),而两组CD3+水平无显著差异(t=1.132,P=0.259)。结论 支气管哮喘发作伴随着患者血清PD-1水平降低以及IL-4水平增高,从而抑制了Th1细胞产生IFN-γ,并使得Th1/Th2和CD4+/ CD8+平衡状态破坏,各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制约、相互调节,构成复杂的调节网络,对哮喘的诊断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2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组,28例健康体检者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外周血T细胞、外周血CD3~+T细胞分泌因子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IL-12表达水平、外周血CD3~+T细胞分泌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干扰素(IFN)-γ表达水平。结果研究组CD3~+/CD4~+、CD4~+/CD8~+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CD3~+/CD8~+、CD3~+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2、IL-10、IL-12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研究组IL-4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TNF-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研究组IFN-γ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食管癌患者外周血CD3~+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CD4~+/CD8~+、CD3~+/CD4~+表达水平显著增高,说明患者的免疫耐受力与免疫逃逸存在较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复可托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及对干扰素-γ(IFN-γ)和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2月至2014年5月来本院治疗的85例扁平疣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4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外涂维A酸软膏治疗,每天一次,并每日取红花(6 g)泡茶饮;观察组患者每天加服复可托(口服),每次2 mg,每天一次;4周为1个疗程,两组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采用ELISA法检测IFN-γ、IL-4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FN-γ、IL-4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93.18%显著高于对照组75.61%(χ2=5.0585,P<0.05).治疗后,两组IFN-γ水平显著升高,IL-4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IL-4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IFN-γ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明显升高,CD8+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CD3+、CD4+、CD4+/CD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D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可托口服治疗扁平疣疗效较好,通过改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提高IFN-γ水平,降低IL-4水平,增强患者免疫功能,有效除疣.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2、IL-4、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的关系及意义。方法采用ITP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免疫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D4、CD8),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ITP患者CD3、CD4、IL-2、IFN-γ的水平明显减少,IL-4、CD8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ITP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即CD4/CD8比例降低,IFN-γ和IL-2降低,IL-4升高,使机体体液免疫亢进,抗血小板抗体(PAIg)增多,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L-23在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致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ELISA法检测HSV病毒感染复发患者外周血IL-23、IL-12、IFN-γ、IL-14、IL-10水平,以及细胞培养液中IFN-γ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记忆性CD4+T细胞表达IFN-γ的水平,同时设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生殖器疱疹复发患者(RGH)组血清IL-23、IL-12、IFN-γ水平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IL-14、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3剂量依赖性诱导患者单个核细胞(PBMC)产生IFN-γ,并刺激记忆性CD4+T细胞表达IFN-γ.结论 IL-23等Th1型细胞因子在RGH患者体内水平低下,Th1/Th2平衡失调,机体不能有效抑制病毒,是导致病情反复的重要原因;IL-23可能在体内同样刺激T细胞产生IFN-γ,发挥抗病毒效力.  相似文献   

7.
牛忆军 《检验医学》2006,21(4):427-428
目的 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及白细胞介素(IL)-2、IL-4、γ-干扰素(IFN-γ)的水平与外周血血小板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采用ITP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清用改良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APAAP)桥联酶免疫法检测T细胞亚群(CD3、CIM、CD8),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IL-2、IL-4、IFN-γ的水平。结果 ITP患者CD3、CIM、IL-2、IFN-γ的水平明显减少,IL-4、CD8水平增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 ITP患者T细胞亚群比例失衡即CD4/CD8比例降低,IFN-γ和IL-2降低,IL-4升高,使机体体液免疫亢进,抗血小板抗体(PAIg)增多,导致外周血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的变化。方法 将65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分为未缓解组(35例)和缓解组(30例),另选取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外周血IL-2、IFN-γ和IL-10的水平,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中LDH的活性。结果 未缓解组IL-2和IFN-γ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而IL-10水平则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未缓解组血清中LDH活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外周血中IL-2、IFN-γ、IL-10水平及血清中LDH活性会发生明显变化,临床上可以通过检测IL-2、IFN-γ、IL-10水平及LDH活性对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癌患者血清Th1/Th2相关因子与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4月至2016年12月该院1 100例肝细胞癌患者和1 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2、IL-4、IL-6、IL-10、C3补体、C4补体及CD4~+T细胞、CD8~+T细胞、CD19~+B细胞、CD16/65~+NK细胞水平,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对Th1与Th2平衡关系进行研究。结果研究组IFN-γ、TNF-α、IL-1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IL-4、IL-6、IL-10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外周血CD4~+T细胞、CD16/65~+NK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CD8~+T细胞、C3补体、C4补体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外周血CD19~+B细胞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患者血清IFN-γ、TNF-α、IL-12水平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C3补体、C4补体水平呈正相关,与CD8~+T细胞水平呈负相关(P0.05);IL-4、IL-6、IL-10水平与CD4~+T细胞、CD16/65~+NK细胞、C3补体、C4补体水平呈负相关,与CD8~+T细胞水平呈正相关(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Th1/Th2比值若小于1,其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风险上升。结论 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水平与机体细胞免疫和天然免疫功能关系密切,而肝癌患者存在Th1/Th2比值异常,并影响相关细胞因子的生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干扰素-γ(IFN-γ)水平变化,探讨其在AL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6年9月该院初治白血病患者39例,其中急性髓性白血病(ALL)28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ML)11例,收集患者性别、年龄、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总数以及骨髓和外周血白血病细胞比例等临床指标。同时选取30例正常血液样本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IL-10、IL-12和IFN-γ的含量。结果 39例AL患者血清IL-10、IL-12和IFN-γ水平分别为(28.45±8.07)、(24.77±9.63)和(21.34±8.76)ng/L,与对照组相比,AL患者血清IL-10水平显著升高(P0.01),而IL-12和IFN-γ水平则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化疗后27例完全缓解(CR)患者血清IL-10较AL组明显下降(P0.01),且IL-12和IFN-γ水平与之相比显著升高(P0.01),而12例未缓解(NR)患者与化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此外,除患者年龄外,不同性别及病理类型间的血清IL-10、IL-12和IFN-γ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且IL-10与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负相关(P0.01),IL-12和IFN-γ水平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前血清IL-10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而IL-12和IFN-γ水平均显著下降,且与化疗疗效存在一定关联,提示其可能对急性白血病的早期诊断具有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白介素37(IL-37)在变应性鼻炎(AR)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的表达水平及对相关细胞因子的免疫调控分析。方法选取120例AR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择同期健康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IL-37蛋白及mRNA表达,辅助性T细胞1(Th1)、Th2、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Foxp3+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及相关细胞因子水平;提取2组PBMCs,并应用浓度为100、200 ng/mL的重组人IL-37蛋白(rIL-37)干预,分析干预前后相关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结果研究组血清IL-37水平及IL-37 mRNA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h1细胞、Th17细胞百分比及Th1/Th2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Th2细胞、CD4+CD25+Treg细胞、Foxp3+CD4+CD25+Treg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IL-1β、IL-6、IL-17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4、IL-10、IL-27、IFN-γ、TGF-β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37与IL-1β、IL-6、IL-17存在负相关性,与IL-4、IL-10、IL-27、IFN-γ、TGF-β1存在正相关性(P<0.05)。rIL-37干预后,研究组IL-1β、IL-4、IL-6、IL-10、IL-17、IL-27、IFN-γ、TGF-β1各指标变化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0 ng/mL组干预PBMCs细胞各细胞因子变化水平相较于100 ng/mL组各指标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变应性鼻炎患者IL-37表达明显下降,进而影响了Th1/Th2、Th17/Treg细胞平衡,导致抑炎因子水平降低,促炎因子水平升高,在AR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干扰素α-1b、白介素-2联合沙利度胺(简称"干白沙"方案)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免疫调节的协同作用机制.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5月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11家医疗单位收治的初治或复发/难治性或行维持治疗的且自愿接受"干白沙"方案治疗的68例AML患者,采集患者用药前1天及规范用药3个月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血浆miR-223、miR-21水平变化及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该院收治的MPP患儿120例(观察组)及在该院体检的健康儿童120例(对照组)为研究对象,检测并比较2组血浆miR-223、miR-21、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观察组血浆miR-223、miR-21及血清IL-6、IL-8、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而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浆miR-223、miR-21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及CD4^+/CD8^+水平呈负相关(P<0.05),而与血清IL-6、IL-8、TNF-α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MPP患儿血浆miR-223、miR-21水平较高,且与T淋巴细胞亚群、炎症因子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26(IL-26)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本院诊治的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75例(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NSE、IL-26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并比较.[结果]观察组血清NSE和IL-26水平分别为(13.10±2.71)μg/L和(14.40±2.11)pg/mL,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D3^+、CD4^+和CD8^+分别为(56.69±10.01)%、(29.82±7.13)%和(25.52±6.8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疼痛患者血清NSE和IL-26水平分别为(14.91±2.00)μg/L和(16.72±2.43)pg/mL,明显高于轻度疼痛患者(P<0.05);中重度疼痛和轻度疼痛患者血清CD3^+、CD4^+和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NSE、IL-26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呈正相关(r=0.401和0.332,P<0.05),而血清CD3^+、CD4^+和CD8^+与VAS评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血清NSE、IL-26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紊乱,其中NSE、IL-26与患者疼痛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肠道病毒性脑炎(enteroviral encephalitis,EVE)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相关免疫细胞因子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46例EVE患儿为EVE组,同期体检健康儿童100例为对照组,测定2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A、IgG、IgM、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2、IL-4、IL-6、IL-10、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结果EVE组CD8^+T淋巴细胞比率[(24.13±9.71)%]、CD3^+T淋巴细胞比率[(61.42±12.26)%]及血清IL-6[(41.63±34.26)ng/L]、TNF-α[(2.92±1.55)ng/L]、IFN-γ[(9.45±4.26)ng/L]水平高于对照组[(20.11±5.98)%、(57.94±10.53)%、(12.45±10.46)ng/L、(2.04±0.73)ng/L、(6.27±3.44)ng/L](P<0.05),CD4^+/CD8^+(1.37±0.75)、CD20^+T淋巴细胞比率[(0.87±0.75)%]、CD3^-CD16^+CD56^+T淋巴细胞比率[(7.87±5.26)%]、IgA[(0.45±0.32)g/L]、IgG[(7.67±1.35)g/L]及血清IL-2[(3.52±1.02)ng/L]水平低于对照组[1.83±1.23、(1.47±1.41)%、(13.23±6.11)%、(1.05±0.22)g/L、(8.02±1.42)g/L、(4.13±1.28)ng/L](P<0.05);EVE组CD4^+T淋巴细胞比率[(28.81±9.56)%]、IgM[(1.35±0.21)g/L、IL-4[(3.17±0.81)ng/L]与对照组[(30.95±9.22)%、(1.34±0.19)g/L、(3.12±0.86)n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淋巴细胞调节紊乱、体液免疫紊乱可能参与EV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康妇凝胶联合妇乐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收诊的102例慢性盆腔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等距抽样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康妇凝胶+妇乐片,51例)与对照组(妇乐片,51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T细胞亚群水平、整体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RP、IL-6、TNF-α、CD4^+/CD8^+、CD8^+/CD3^+、CD4^+/C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RP、IL-6、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CD4^+/CD8^+、CD8^+/CD3^+、CD4^+/CD3^+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妇凝胶联合妇乐片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的免疫能力与治疗安全性,降低炎症因子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脓毒症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凋亡对辅助性T细胞(Th)漂移的影响及血必净注射液的干预作用.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血必净组,每组8只.行盲肠结扎穿孔术(CLP)制备脓毒症大鼠模型.于第3日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各组CD4+CD25+Treg并培养12 h,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reg凋亡率及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和T淋巴细胞毒性相关抗原4(CTLA-4)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分泌量;再将CD4+CD25+ Treg与CD4+CD25-T细胞1∶1共培养,刀豆素A刺激68 h,ELISA检测Th1、Th2、Th17分泌的γ-干扰素(IFN-γ)、IL-4、IL-17水平.结果 正常组Treg凋亡率[(12.03±0.89)%]与假手术组[(9.48±2.1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Treg凋亡率[(5.87±0.44)%]明显低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而血必净组的Treg凋亡率[(27.29±2.48)%]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1).Foxp3、CTLA-4表达和IL-10分泌量随Treg凋亡率增加而减少,相关系数(r)分别为-0.878(P=0.042)、-0.877(P=0.042)、-0.743(P=0.010).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IFN-γ、IL-4水平和IFN-γ/IL-4比值均明显升高[IFN-γ:(254.70±44.88)ng/L比(0.68±0.78)ng/L,IL-4:(8.82±0.61)ng/L比(3.48±0.98)ng/L,IFN-γ/IL-4比值:30.28±4.87比0.23±0.30,P均<0.01];而血必净组IFN-γ[(491.54±84.28)ng/L]和IFN-γ/IL-4比值(45.31±8.01)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1和P<0.05);各组间IL-17水平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 脓毒症时Treg凋亡率增加可减轻对效应T细胞的抑制功能,血必净注射液能有效促进脓毒症Treg凋亡,介导Th2向Th1漂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水平,探讨患者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平衡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7例OSAHS患者按照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水平分为轻度组(n=16),中度组(n=17),重度组(n=14),18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外周血中Thl细胞因子:干扰素γ (IFN-γ)、白细胞介素2 (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β (TNF-β);Th2的细胞因子:IL-4、IL-10和IL-12的含量.结果:OSAHS各组Thl型细胞因子中IFN-γ高于对照组,随着病情的进展有逐渐升高趋势,但仅在重度组与中度组、轻度组、健康组比较时P均<0.05,其余Th1/Th2细胞因子在进行两两比较时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OSAHS患者IFN-γ与AHI呈正相关,而Th2细胞因子与AHI无相关关系.结论:OSAHS患者Thl/Th2平衡失调,向Thl方向漂移,Th1细胞表型处于优势状态,且与OSAHS的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血糖、CD4+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初治T2DM 9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西格列汀治疗,对照组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CD4+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氧自由基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糖指标、CD4+T细胞亚群、炎性因子及氧自由基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辅助性T细胞1(Th)、Th17、Th2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IL)-17A、IL-22和丙二醛(MDA)、3-硝基酪氨酸(3-NT)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稳态模型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G、HbA1c、HOMA-IR,Th1、Th17、Th22,IFN-γ、IL-17A、IL-22和MDA、3-NT水平低于对照组,HOMA-β和SOD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出现7例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治疗T2DM能够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其作用可能与调节CD4+T细胞亚群平衡和下调IFN-γ、IL-17A、IL-22、MDA、3-NT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