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62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进行分析,并根据不同特点采用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和两者结合的综合治疗;结果 62例骨折患者腰背疼痛的性质、部位和程度及影像学特点在骨折的不同阶段表现不同,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周和1月随访时进行疼痛强度的视觉评分:47例完全缓解,12例中度缓解,3例较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活动能力评分:本组治疗后1分47例,2分15例.结论 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序贯性、疼痛多源性、诱因不明显、止痛效果差、治疗时间长等特点,应根据其临床特点和骨折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大部分病人需综合治疗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的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90例患者保守治疗15例,期间出现并发症3例。手术治疗75例,期间出现并发症9例。其中内固定手术后4例股骨头坏死,均再次行髋关节置换术。本组均获12~24个月的随访,根据疗效评判标准:痊愈30例(33.33%),基本痊愈46例(51.11%),差:14例(15.56)。死亡3例(3.33%)。结论对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需根据病情及自身状况合理实施保守或手术治疗,同时辅以骨质疏松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肱骨近端骨折NeerⅡ手术治疗效果。方法:通过比较手术与保守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的治疗效果,制定其治疗计划。结果:患者均获随访12个月以上,手术组患者优良率为89.6%,非手术组患者优良率为73.7%,手术组患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非手术组,差异显著(P〈0.01)。结果:手术治疗伴有骨质疏松的老年肱骨近端NeerⅡ型骨折疗效肯定,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手术及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与抗骨质疏松药物联合应用的疗效。方法653例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患者中201例采用手术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另452例患者在前述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6个月。两组患者均在术后3月、6月、1年门诊摄片随访影像学情况。结果采用手术治疗配合早期功能锻炼的患者,治疗1年后出现内固定物松动8例,内固定物切割5例,假体松动6例,再骨折3例。加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的患者中未出现以上病例。结论骨质疏松性老年髋部骨折在手术治疗和早期功能锻炼的同时,术后配合应用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可以显著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单侧与双侧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爆裂骨折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单侧与双侧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27例骨质疏松性脊柱爆裂骨折采用单侧PKP治疗15例,双侧PKP治疗12例.结果 所有患者随访12~38个月,两组手术前、后骨折椎体前缘高度及椎体后缘高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后Cobb角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骨质疏松性脊柱爆裂骨折的治疗,无论是单侧还是双侧PKP,都能取得良好的疗效,而单侧PKP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X线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 方法 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86例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观察术前和术后VAS疼痛评分,后凸Cobb角及椎体高度压缩率的变化情况. 结果 86例患者术程顺利,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50.5±10.6分钟,术中出血量40.5±12.6ml,平均住院时间为5.5±1.5天,所有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椎体高度压缩率、Cobb角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创伤小,止痛效果良好,能较好地恢复椎体高度,很好的矫正后凸Cobb角.  相似文献   

7.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应用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Kyphoplasty)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8例17椎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均不伴神经损伤,术前X线及MRI检查证实多发性脊柱骨折,手术在C型臂X线机透视下进行,经皮穿刺,置入可扩张球囊于伤椎塌陷终板前下方,扩张球囊提升终板以恢复椎体高度,在持续X线监视下注入骨水泥强化椎体,同法完成各伤椎的操作。结果 8例17椎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脊髓神经根受损表现,48h内疼痛均缓解。X线片复查示伤椎高度基本恢复,后凸畸形大部矫正,未发现并发症。结论 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多发性老年骨质疏松脊柱骨折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利用不同的治疗方式进行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的临床表现、病理分析、治疗手段以及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使用不同的治疗方式来减轻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症状,将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提出了治疗的注意要点以及有效的治疗方式.结果:通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情况与表现了解到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微创治疗与传统治疗的疗效差异较大,因而采用微创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在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治疗中效果略好.结论:微创治疗能够快速、一次性的解决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的问题,由此,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应尽量实施微创治疗的方式治疗老年脊柱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 OVCF)是老年人脊柱骨折的常见疾患,传统的治疗方法是保守治疗和卧床休息。但长期卧床易导致骨质疏松性程度加重及并发症出现,手术治疗因骨质疏松原因复位固定效果较差.易出现手术并发症。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不仅具有快速止痛和稳定脊柱的作用,还可恢复椎体高度,矫正后凸畸形。笔者应用经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不同的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3月对37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依据Schatzker分型:Ⅱ型9例,Ⅳ型6例,Ⅴ型12例,Ⅵ型10例.合并交叉韧带损伤4例,半月板损伤12例.结果 随访9~18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依据HSS膝关节功能评定结果:优21例、良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达78.4%.结论 不同的手术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满意,尤其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胫骨平台骨折,能够牢靠维持复位,有利于功能锻炼,促进骨量的增加加快愈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