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国华 《河北医药》2010,32(15):1995-1997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疗效,并评价联合用药的安全性。方法 180例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组和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每组60例,分别给予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和罗格列酮+二甲双胍,共治疗24周。观察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胰岛素(BG)、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HOMA-IAI)、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并观察3组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3组治疗后FBG、2hBG、FINS、HbA1c、TC及TG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或〈0.01);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FBG、2hBG、BMI较单用罗格列酮及二甲双胍显著下降(P〈0.05),FINS较二甲双胍组显著下降(P〈0.05);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组HOMA-IAI升高程度较其他2组更明显(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较二者单用疗效好,可作为理想的用药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抗动脉粥样硬化药)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78例,分为试验组、对照组,试验组选用罗格列酮治疗,对照组继续原有治疗。12周后,测定2组空腹血糖(FBG)、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空腹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测定双侧颈总动脉内膜厚度(IMT),计算0与12周之间各组变化值(AIMT)。结果2周后,试验组IMT明显下降;而对照组IMT明显增厚;2组AIMT相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试验组胰岛素抵抗指数、HbAlc、TC、TG、CRP均较干预前下降;以IMT为应变量进行相关分析,IMT与HOMA—IR、HbAlc、CRP、TC呈显著正相关,与TG无相关性。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反应、高血糖及高胆固醇血症相关;而与高甘油三酯血症无关。罗格列酮可降低颈动脉内膜厚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型糖尿病(2-DM)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64例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DM病人分为罗格列酮组(R组)和对照组(C组),随访12周,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血压、血脂、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平均日胰岛素用量等变化。结果:R组血糖水平在治疗第2周起即出现显下降,第12周时有18例病人(58.1%)空腹血糖降至7.0mmol/L以下;HbA1c在6~12周后才有明显降低,至第12周时降幅为1.5%;第12周时,R组平均日胰岛素用量较初访时减少18U,而C组则较初访时增加lOU;R组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低血糖和下肢水肿,发生率分别为45.2%和9.7%,均较C组有显差异。结论:罗格列酮能有效地在减少每日胰岛素用量的基础上降低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不良的2一DM病人的血糖水平,但应注意水肿和联合治疗时的低血糖现象。  相似文献   

4.
刘罗坤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6):55-55,5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均经足量磺脲及双胍类药物联合应用3个月后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单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治疗组30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观察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及体重指数(BMI)的改变。结果: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的FBG、2hPG、HbA1c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B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联合用药组的胰岛素用量较单用胰岛素治疗组明显减少。结论:罗格列酮可增加胰岛素在2型糖尿病中的降糖作用,减少每天胰岛素的用量,减轻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5.
张志龙  李莉君 《中南药学》2008,6(4):488-490
目的比较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和单用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T2DM患者分成治疗组(胰岛素加罗格列酮)与对照组(胰岛素治疗),随访观察12周。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均得到良好控制,但治疗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甘油三酯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P〈0.05),B细胞功能指数升高(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显著降低(P〈0.05),脂联素水平升高(P〈0.01)。结论罗格列酮与胰岛素联用能使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改善,增加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胰岛素抵抗,升高脂联素水平,优于单用胰岛素治疗。  相似文献   

6.
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颜友平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66-66,69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运用价值和疗效观察。方法:选择80例运用胰岛素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且无罗格列酮应用禁止证。将其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继续使用胰岛素治疗,B组在使用胰岛素的基础上联合运用罗格列酮片,分别于0、12、24周检测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2h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比较。结果:治疗后的B组患者的各种数据均较A组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胰岛素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能减少胰岛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50例,分别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总胆周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组治疗后血糖、血脂改善情况优于二甲双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罗格列酮组不良反应小。结论罗格列酮治疗T2DM的短期疗效确切且安全,可以显著降低游离脂肪酸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从而能够持久而稳定地控制血糖。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改变以及罗格列酮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轻、中度2型糖尿病患者50例(治疗组),给予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16周。观察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血管内皮功能和hs-CRP的变化。另选30例健康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患者经罗格列酮治疗16周后,胰岛素抵抗指数和胰岛素敏感指数均明显改善(均P〈0.01)。治疗组给药前与对照组比较,血浆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 WF)、血栓调节蛋白(TM)、hs-CRP明显升高(均P〈0.01);经罗格列酮治疗16周后,血浆v WF、TM、hs-CRP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和炎症反应。罗格列酮在降低血糖和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同时,能改善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降低炎症反应,从而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
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效果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梅青 《中国医药》2006,1(12):732-733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取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30例,在原控制血糖方案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mg/d,观察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患者空腹血糖(FBG)、早餐后2h血糖(2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C-反应蛋白(CRP)、C肽。结果患者FBG、2hPBG、HbA1c、SBP、DBP、TG、UAER、CRP、C肽下降及HDL-C上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罗格列酮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脂代谢、降低UAER、CRP。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文迪雅(罗格列酮)对糖耐量减低(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IGT)或空腹血糖损害(impaired fasting glucose,IFG)(糖稳态受损)患者临床干预治疗的效果。方法 本临床观察共设3组:罗格列酮治疗组(n=35)、饮食和运动治疗组(n=30)和对照组(n=33)。观察时间6个月。监测指标包括: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胰岛素(FINS)等。结果 (1)罗格列酮治疗组,干预治疗6个月后,BMI、FPG、2HPG,TC,TG、LDL-C,FINS等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饮食和运动治疗组,坚持饮食控制和体育运动治疗6个月,BMI、FPG,2HPG、TC、TG、LDL-C等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对照组在给予安慰剂治疗6个月后,BMI、FPG、2HPG、TC、LDL-C、FINS等有上升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P〉0.05)。结论 罗格列酮能降低FPG、2HPG及FINS水平,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同时还能降低BMI,还同时能降低TC、TG、LDL-C,改善血脂代谢异常。因此对IGT或IFG患者在控制饮食、坚持体育运动的基础上,有必要给予罗格列酮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治疗2型DM的协同作用、安全性。方法将42例2型DM患者采用随机法分为两组,两组用药前FPG、PPG及每日胰岛素用量均无统计学差异。A组22例使用重组基因合成预混人胰岛素30R方案治疗12周;B组20例使用重组基因合成预混人胰岛素30R及联合罗格列酮治疗方案12周。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的FPG及2hPPG均有所降低,以B组下降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用药后,B组的TG有明显改善,胰岛素用量也明显减少(P〈0.01),HDL-C及舒张压也有所改善(P〈0.05),而两组治疗前后BUN、Cr、TB、ALT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2型DM治疗中,胰岛素联合罗格列酮方案能使2型DM患者的血糖得到很好控制,并可减少其胰岛素用量,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和安全性,无明显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2.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应用于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DM+INS组)50例,联合治疗组(DM+INS+RSG组)治疗组52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4mg/d,共三个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g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体重指数(BMI)的改变。结果DM+INS+RSG组与DM+INS组治疗前FPG、PPG、HbA1C、TC、TG、HDLC、LDLC和胰岛素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M+INS+RSG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bA1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加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13.
【摘要】目的 观察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内脂素(visfatin)和生长激素释放肽(ghrelin)水平的影响。方法 7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罗格列酮治疗组,每组36例。治疗组给予罗格列酮4 mg/d,治疗16周。结果 治疗l6周后,两组的血压、血糖、甘油三酯(TG)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均明显下降,而罗格列酮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血清ghrelin水平升高,内脂素水平明显下降;而对照组的HDL-c、血清ghrelin和内脂素水平,在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清内脂素水平与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PG)、HOMA-IR呈显著正相关;而ghrelin水平与BMI、FPG、TG、HOMA-IR呈负相关。结论 罗格列酮具有升高血清ghrelin和降低内脂素的作用,可能与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罗格列酮增强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敏感性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罗格列酮对多种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大鼠模型的作用。方法:分别建立2型糖尿病(T2DM)伴IR、高脂血症-IR、地塞米松(DX)诱导IR大鼠3种动物模型,观察罗格列酮对病鼠给药后2h血糖(FB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后2h血糖(2hBG)以及给药后2h空腹血清血糖(FS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Fins)含量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等指标的影响。结果:罗格列酮显著降低病鼠FSG,TC,TG,LDL-C和Fins、TNF-α的浓度(P〈0.05),显著提高HDL—C含量及ISI(P〈0.05).增强胰岛素敏感性。加强SOD活性和降低MDA的含量(P〈0.05),增强抗氧化能力。结论:罗格列酮能调整各动物模型所致的糖脂代谢障碍,纠正高脂血症及高胰岛素血症,拮抗病鼠限,改善其胰岛素敏感性,增强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应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体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WBC)水平的影响。方法89例已合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的T2DM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方法分至罗格列酮组及安慰剂组,进行3个月的临床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分别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胰岛素(Fins)、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比较各指标的变化,另外选择同期检查的健康志愿者44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罗格列酮治疗3个月后患者的CRP、WBC出现显著下降(P〈0.01),FPG、2hPG、HbAlc、TG、HOMA—IR亦显著下降(P〈0.05),HDL—C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T2DM患者应用罗格列酮治疗,不仅可以改善其糖脂代谢,还可降低患者体内部分炎症因子的水平。可能对2型糖尿病患者预防慢性并发症有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罗格列酮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β细胞功能变化情况.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30例,A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罗格列酮治疗,B组给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2组均治疗12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C肽(FCP)、餐后2h C肽(2hCP)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12周2组FPG、2hPG和HbA1C均明显下降,FCP和2hCP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低血糖反应2例(6.7%),B组发生6例(2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格列美脲及罗格列酮治疗磺脲类继发性失效的2型糖尿病有较好疗效,治疗方式简单、方便,易于掌握,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邓梅 《中国实用医药》2008,3(27):149-149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内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86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应用其它适量降糖药物的同时加用罗格列酮内4 mg/d,共用6个月。观察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体重指数(BMI)。结果治疗前后上述指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罗格列酮内能安全、有效改善血糖水平,降血脂、减轻胰岛素抵抗,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8.
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定国  叶真 《中国医药》2006,1(8):457-458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瘦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使用罗格列酮4mg/a,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测定空腹、餐后血糖,空腹、餐后胰岛素,血脂、瘦素水平和肝功能,并观察体质指数、腰臀比、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治疗组瘦素、胰岛素、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罗格列酮能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瘦素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9.
陈妍  杨燕  齐宝庆 《天津药学》2009,21(1):30-32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对老年骨折伴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骨折伴2型糖尿病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在早、晚餐前30min皮下注射中(短)效预混胰岛素,观察组在使用相应剂量胰岛素基础上加用罗格列酮4mg,1次/d口服,每日检测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h血糖(P2hBG),并于治疗第1、2、3、4周测定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及餐后2h胰岛素水平(P2hINS)。结果:与入院时比较,观察组FBG及P2hBG水平在治疗1周后即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无明显下降;观察组FINS及P2hINS水平治疗2周后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在治疗2—4周后FINS及P2hINS水平仍无下降。结论:早期应用罗格列酮不仅使血糖水平很快下降,而且可避免由于单纯使用外源性胰岛素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  相似文献   

20.
盐酸罗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盐酸罗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与马来酸罗格列酮片进行比较。方法:132例2型糖尿病病人被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6例,口服马来酸罗格列酮片,每次4mg,每日1次;试验组66例,口服盐酸罗格列酮片,每次4mg,每日1次。经两周冲洗期后进入治疗期,疗程16周。分别于治疗前与治疗后测定病人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Hb)、空腹胰岛素及C肽水平。结果:本研究共有126例病人完成了试验,其中对照组64例,试验组62例。经过治疗,试验组和对照组FPG、餐后2h血糖、GHb和空腹胰岛素水平均下降,与基线值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肽浓度均下降,但与基线值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血生化(包括肝功能)及心电图各项观察指标均无明显改变。结论:盐酸罗格列酮片能有效地降低餐后血糖和FPG以及GHb水平,且病人耐受性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