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医药翻译应遵循“信、达、雅”标准。中医学术语英译当以“信”为基础,以“达”为要求,以“雅”为升华。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兴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严复于1898年在其《天演论·译例言》中提出:“译事三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自此,一个多世纪以来,“信、达、雅”已成为我国最广为人知、影响最为深刻的翻译原则与标准,指导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翻译实践.本文将该标准运用于医学翻译领域,结合文本类型学理论提出的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两大翻译手段,分析具体文本中的实例,探讨不同医学文本翻译如何达到“信达雅”的标准,提高医学翻译质量,同时也服务于医学专业英语教学.本文将文本类型学应用于医学英语翻译,尽可能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相似文献   

3.
严复曾在《天演论》的<译例言>中说:“译事三难:信、达、雅。”用现在的话来说,“信”即忠实、准确;“达”即通顺、流畅;“雅”即文风优雅。直至今日,人们仍把这三点作为翻译的标准,而笔者认为前两点即“忠实”与“通顺”乃翻译之根本。何为忠实和通顺呢?  相似文献   

4.
“译事三难 :信、达、雅”。自严复先生的《天演论·译例言》刊行至今 ,“信、达、雅”这一翻译标准已经走过了百年的历程。百年来其翻译思想的影响是深远的 ,在翻译领域所起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直至今天这一原则对我们的翻译理论和实践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公共外语课教师虽然不需要在课堂上专门给学生讲授翻译理论 ,但是也应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渗透“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引导学生在做翻译练习时注意“信、达、雅”翻译标准的应用 ,使学生学习课文时能在正确完成阅读理解的前提下 ,自觉地进行正确的翻译 ,让学生不仅能读懂课文 ,…  相似文献   

5.
严复所说的“译事三难,信、达、雅”,作为一条翻译标准,一直为学界所称道。严复的这条标准来自于他的翻译实践,讲的是从事翻译工作的艰辛,可以说是他本人翻译实践的写照。翻译是一项艰苦的工作,这一点不从事翻译工作的人是难以体会到的。  相似文献   

6.
中医界对中医英译方面的探讨与争论越来越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对中医翻译无疑起了一个积极作用。但中医翻译规范化,还将是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笔者认为中医翻译仍可以“信、达、雅”为标准,使其渐趋规范化。在翻译实践和参阅各家主张的基础上,笔者总结出四条中医翻译的基本方法,对中医翻译的统一规范化及中医英文词汇体系的建立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郑岚 《西北医学教育》2014,(6):1211-1213
从研究"信"、"达"、"雅"与医学翻译的关系入手,举例说明"信"、"达"、"雅"在医学英语翻译中的应用,力图证明严复的翻译三原则可以作为有效的翻译理论指导医学英语翻译。  相似文献   

8.
古代中医的对外传播是以汉语为媒介的。但近年来,中国在中医对外传播中话语权缺失,表现为中医英译标准选词中的话语权不足、现代医学阴影下中医文化的矮化等,这亟需重塑中医翻译话语权。在辨清翻译研究概念逻辑的基础上,笔者主张基于理论视角重塑中医翻译话语权,即秉持中医文化翻译思想,以异化翻译策略为主导,构建“翻译思想-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多维度交叉融合的中医翻译理论,指导中医典籍翻译实践,在中医术语翻译标准选词中赢得主导权,避免中医翻译“去中国化”倾向,推动中医药文化对外传播。  相似文献   

9.
中医基本术语的英译存在着翻译形式繁多 ,解释翻泽法盛行 ,基本术语的英译不准确或存在知识性和结构性错误 ,易导致异义 ,要对古代哲学术语进行翻译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 ,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制定统一规范的中医术语英译标准 ;②中医术语英译力求“信、达、雅” ;③可用西医学英文术语直接对译中医术语 ;④难以用英语表达的古代哲学术语和中医特有的术语可直接用汉语拼音表达 ;⑤慎用分词和动名词。  相似文献   

10.
浅谈中医基本术语英译规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医基本术语的英译存在着翻译形式繁多,解释翻泽法盛行,基本术语的英译不准确或存在知识性和结构性错误,易导致异义,要对古代哲学术语进行翻译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制定统一规范的中医术语英译标准;②中医术语英译力求“信、达、雅”;③可用西医学英术语直接对译中医术语;④难以用英语表达的古代哲学术语和中医特有的术语可直接用汉语拼音表达;⑤慎用分词和动名词。  相似文献   

11.
<正>"信、达、雅"是每一个翻译工作者在翻译过程中力求达到的理想目标,在中医翻译的过程中,为数不多的中医翻译者也一直努力向这个目标靠近。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却遇到了诸多困难,这是因为中医博大精深,中医所使用的语言是中医文化、中国哲学对医学实践的总结和表达,这样的语言内涵丰富,不仅传达医学理念,还蕴含中医文化和哲学观在内,其内涵多而深,其表达形式短而精,这样的术语在汉译  相似文献   

12.
医学英语属于科技英语的范畴,其表达方式较日常英语更加的复杂多变。为了使医学英语的翻译做到"信、达、雅"的标准,本文对其翻译方法进行了研究和归纳,主要有:直译法、意译法、音译法、音意结合法、释义法、套译法等。  相似文献   

13.
中医英语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医文献翻译将经历一个曲折而漫长的过程。笔者认为,目前中医文献翻译应以“信”、“达”为标准,在翻译实践和参阅各家的基础上,笔者对中医文献翻译思路上有所体会。明确翻译思路,用严谨而科学的态度,准确﹑贴切,恰如其分地转达中医文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15.
<正> 一篇外文汉译稿,常能反映译者对被译文种词汇、词法、句法的熟悉程度,领会、消化、理解能力以及汉语的修养、表达才能两大方面的素质。医学日文译稿中常见到的种种错误表达,亦与这两方面因素相关。翻译界前辈严复曾提出:“译文三要信、达、雅”。继后,鲁迅先生又提出了“信”、“顺”二条翻译标准。这是针对当时某些人过分强调“雅”,表达上出现喧宾夺主而提出的。他说:“译得‘信而不顺’的至多看不懂,想一想也许能  相似文献   

16.
运用翻译适应选择论,以翻译过程中的多维度适应为视角出发,通过对中医术语国际标准化ISN与IST两个版本中的译文进行实例分析,指出最佳译文是"语言,文化,交际"等多维度转换程度高的结果,以期为使用者提供一定帮助,也为今后的中医术语英译及多种语言的翻译标准化工作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中医走向世界遭遇翻译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名词“三焦”被翻译成“三个功能合成器”,“五脏六腑”则被译为“5个仓库和6个宫殿”,诸如此类的中医术语翻译不仅难为了中医研究工作者,更令国外人士产生理解偏差,甚至无法沟通。中医英语发展落后已经阻碍了中医国际化的进程。目前国内中医英语缺乏统一标准,这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语言是为了交流思想,为了交往,它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交流就需要一座“桥梁”。这就是翻译。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传统在翻译“信,达,雅”中的重要作用。方法以翻译实践中的具体实例为依托,结合中西方文化相互转换中遇到的常见问题,提出了翻译过程中应当注意的一些基本问题。结果本文阐述了翻译中忠实,通顺的重要性,并指出翻译的实质是不同文化,不同思维方式的转化。结论语言,语境与文化息息相关。成功的译文是中西方文化的有机融合。只有将文化与翻译融为一体,才能实现语言的真正交流。  相似文献   

19.
1翻译过程英语汉译的准则是“信、达、雅”,怎么使译文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呢?可通过翻译的3个阶段来实现。1.1理解原文阶段正确理解是准确表达的基础,翻译的成败,理解是关键,理解可通过下述几个方面进行:(1)领会全段或全文大意。我们在着手翻译一段文章或一篇文章之前,先要通读一遍,切忌看一句译一句,因为任何一段或一篇文章,所有的句子都是互相联系的一个整体。如果我们把它们看作彼此孤立的句子去推敲,就好象一个人钻进了大森林,见木不见林。(2)根据语言环境来理解原文的词语和句子。在不同的环境里,同一个…  相似文献   

20.
【摘要】中医院校翻译硕士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从事翻译工作所必须的翻译专业知识、医学专业知识、翻译核心能力以及相关翻译职业素养;设置提高双语语言能力、翻译专业知识、翻译策略、中医主题知识、跨文化交际能力、术语学、信息通讯技术等大类课程群;在教学中采用多样化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加强师资培养,全面提升翻译硕士专业学生的中医翻译能力,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