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7 毫秒
1.
作者研究了24例应用球囊扩张的各类胃肠道狭窄性病变,11例为上胃肠道狭窄,13例为直肠病变。24例中男8例,女16例,年龄26~87岁。所有病例在扩张前均作了造影检查。扩张使用Lun-derquist-Owman球囊导管,直径为15mm,最大径为22mm。球囊长度分别为6cm和8cm。未充胀的15mm球囊导管外径为14F,22mm球囊外径为19F。充胀的球囊具有最大径,如果充胀压超过此极限(15mm球囊导管为15PSI,22mm球囊导管为9PSI),球囊会爆裂。导管尖端长约4cm。有的病变太窄不能通过标准导管,先使用9mm的血管成形球囊  相似文献   

2.
作者应用经血管栓塞技术治疗20例椎动静脉瘘病例。局麻下由股动脉插管入受累椎动脉,导管头端接近瘘时行血管造影,了解瘘的位置、动脉狭窄及损伤情况和引流静脉结构。椎动脉连续者,置7.3/5F导管于椎动脉内。一次注射500μ肝素,再以2500μ/小时维持,但有假性动脉瘤或血肿者禁用。从7.3F导管内取出5F导管,插入4/2F同轴聚乙烯导管,此管内有带有可分离硅酮球囊的2F导管。透视下推进球囊至瘘,充胀球囊,若位置满意则牵拉球囊或采用同轴技术将其分离,尽量保持椎动脉血流。椎动脉横断者,尽量通过同侧椎动脉置导管于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可扩张金属支架维持扩张泪囊和鼻泪管的效果,作者用支架治疗球囊成形术无效的7例泪囊和鼻泪管连结部完全阻塞病例。支架用0.25mm不锈钢丝制成之字形圆筒状,长10mm,完全扩张时直径4mm,两个支架串连在一起,镀24K金以降低接触性变态反应。移植前确定阻塞部位和长度。用球端导丝穿过阻塞部位,用长3cm或4cm、直径4mm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扩张20~30s。拔出球囊导管后留置导丝,用带扩张器的6F直径Teflon套管自鼻泪管下口逆行通过阻塞部位,近端在泪囊内。拔出扩张器,放入支架。操作后立即泪囊造影,证实支架位置及通畅情况。  相似文献   

4.
作者报告了利用激光探针再度进入常规导丝技术失败后的真腔行再通的技术。12例患股腘动脉闭塞(2-25cm)和2例患髂动脉闭塞(3cm和6cm)者曾行PTA。使用0.035时(0.089cm)导丝及直的预扩张导管试图穿过闭塞,偶用预成形导管引导导丝离开毗邻的重要的侧支血管。若该方法失败或发生夹层则换用顶端弯成各种曲度“J”形的或预成形“J”形或尖端有角度的Terumo导丝。常规不用Rosen导丝。所有病例都因导丝引起夹层,注射造影剂证实导丝位于内膜下,重复导丝导管技术失败。作者经放置于闭塞近端的8F 导入鞘插入一激光探针。主要使用两种型号,一种是2.5mm的混合型激光探针,另一种是2.5mm偏心型。探针可沿0.035时(0.089cm)导丝送入。使用混合型探针时,探针被推送到闭塞部位。不发射激光,而是将探针  相似文献   

5.
PTA 后于成形部位遗留一导丝利于提示狭窄部位及必要时重复插管。但是,直接起自于主动脉(肾动脉、肠系膜动脉,对侧髂动脉)的动脉 PTA因导丝存留在扩张部位而不易获得良好影象。作者以 Teitelbaum 等描述的单一血管套管双导丝入路方法作为一种替代技术。在穿刺部位放置一个6F套管,通过套管用5F 球囊导管沿0.032吋导丝行扩  相似文献   

6.
作者应用不同硬度的锥形带有可取出针芯的弹簧导丝及Grollman型肺动脉导管快速插入技术。插管使用带聚四氟乙稀鞘的Amplatz导丝,直径0.035时(0.89mm),长145cm,有3mmJ型顶端及6.7F110cm长有3.5cm臂的Grollman聚乙稀导管,导丝(中心轴)的远端有一10cm锥形末端为一短弹形顶端。导丝导管经Seldinger技术刺入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照了不锈钢弹簧导丝与两种被覆亲水膜导丝,普通导管与外覆亲水膜导管(用和不用肝素化)致血栓形成的效果。导丝的直径均为0.035时。用5条杂种犬(20~25kg)进行各项比较。分离一段股动脉,将导丝插入6时,用缝线扎紧。实验  相似文献   

8.
直肠狭窄通常发生于术后的吻合口,传统的治疗方法是用金属扩张器或再次手术。作者自1989年3月~1990年5月对8例术后直肠狭窄病人采用了球囊导管扩张治疗。术前清洁灌肠后,静脉给予必要的镇静或止痛药,病人左侧卧位于导管检查床上,经肛门插入乙状结肠镜抵达狭窄段下端,并造影观察狭窄情况。电视监控下经乙状结肠镜将0.87mm“J”型导丝通过狭窄段,再沿导丝插入19F聚氯乙烯球囊扩张导管于狭窄部,球囊内用50%Conray280持续充胀10分钟,最大囊径为22mm。8例病人中有4例一次扩张成功,另4例需扩张3~4次,所有病人术后随访平均11.5个月,狭窄由扩前平均的7.2mm扩至17.0mm,均获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者提出了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对血管之不同病变水平的不同直径的狭窄应用超薄型Meditech与Tegwire 型导管组合,分别做较大与较小血管的成形术。首先经无症状的腿穿刺行诊断性造影,血管成形术前,将导管沿主动脉分歧送入,置于拟治疗侧的髂外动脉内,然后作顺行穿刺进入股总动脉,把一支5F 诊断导管插入浅股动脉,沿着导管将导丝小心地穿过近端病变,将原导管调换为适当大小的超薄型球囊导管扩张病变。一旦获得满意结果,将球囊导管留在治疗的病变远端,然后沿该导管送入适当尺寸的Tegwire 球囊导管,轻轻地通过和扩张更远端的病变。经髂外动脉内的导管注射造影剂核实扩张结果,一旦成形术完成则将Tegwire退入超薄导管内,然后从双侧腹股沟拔管和加压  相似文献   

10.
亲水性聚合物的微导管-导丝系统由导管和导丝组成,导管是柔软的聚氨基甲酸乙酯,其表面涂以亲水性高分子聚合物,导管为3F(外径1.0mm、内径0.55mm)长度分90cm,100cm及110cm三种。导丝直径为0.018时,其长度比导管长2~3cm,前端呈“J”型。MCW超选择血管造影方法是先把5~6 F薄壁塑形导管插入,然后插入MCW至靶血管内,进行超选择血管造影、药物灌注及TAE。临床应用前对此导管经手推或高压注入各种血管造影剂的用量作了研究,作者选用7种造影剂,其中60%Urografin手推为0.8~0.5ml/sec,高压注射(300psi)为2.2ml/sec。76%U-  相似文献   

11.
作者对一位患纤维肌发育不良用常规血管成形球囊不能从下肢沿硬的Rosen交换导丝推进者应用0.035时TEG导丝血管成形球囊,通过6F Sim-mon Ⅱ型导管,从股动脉成功的通过并扩张了狭窄。女,55岁。IADSA显示右肾动脉中部高度狭窄呈串珠状和狄窄后扩张,右肾下垂,右肾动脉显  相似文献   

12.
作者描述一项穿过严重扭曲或狭窄血管的新技术。常规用0.035时“J”型导丝便于造影导管进入升主动脉,但有些病人这种导管难通过极度扭曲或狭窄的血管。此际先在股动脉插入导管引导器(作者均借助引导器行血管造影);用0.014~0.016时粗的“丁”型PTCA导丝代替常规导丝通过扭曲或狭窄段;用7F的长头Sones导管套进PTCA导丝顺利穿过阻塞段;再用常规“J”型导丝替换PTCA导丝并移去Sones导管,然后按常规完成造影,该技术选择肱动脉径路也适用于锁骨下动脉扭曲的病人。血管狭窄常在腹主动脉与髂动脉连接处;若狭窄或扭曲贴近股动脉穿刺点常不能应用该法,因  相似文献   

13.
作者描述100例胃造口术用小直径导管(10~14F)饲养和大直径导管(24~28F)引流经验。女73例,男27例,年龄29—77岁。胃造口术前一天插管吸引胃内容物以减少流入腹腔的可能,上消化道梗阻的病例,导管导丝并用,于透视下通过梗阻  相似文献   

14.
作者在冠状动脉经皮经腔成形术(PTCA)中:用一种新的导管系统(由Simpson 首先创用,Am JCardiol 1982;49:1216——摘者注),在100例PT-CA 中成功率为78%,根据3101例统计,原来应用的共轴胶囊导管操作成功率为62%。新导管系统称之为Over—the—Wire System,也是共轴双管,导向管外径为8F,壁薄,内衬聚四氟乙烯,因此内腔光滑,胶囊导管放进导向管内后,两者之间的空隙仍足以作试注造影剂用。胶囊导管头端开放,可容导丝自由进出。作者使用0.018非控直导丝或0.016可控导丝。具有柔韧、可控和明显可见(在荧  相似文献   

15.
作者在15例病人用端孔导丝行明胶海绵栓塞术。用作栓塞治疗的0.038吋SOS端孔导丝145cm长,有0.0215时的内腔,可与0.018时铂端的175cm长冠状导丝相接作超选择置入。用5或6F血管造影导管在选定血管插管。将0.018时铂端导丝逆向插入SOS导丝,将此组件送入导管,进而将铂端导  相似文献   

16.
心腔内遗留导丝取出一例体会吴学胜,王英,王连民,李福玉,侯义华患者女,10岁。以先天性心脏病肺动脉瓣狭窄入院,行经球囊肺动脉瓣成形术。术中当球囊导管在肺动脉瓣狭窄处扩张后,因肺动脉瓣球囊扩张导管测压不理想,遂将直径为0.038时,长260cm的交换导...  相似文献   

17.
作者报告了4例椎动脉(终末端)动脉瘤的血管内栓塞治疗。术前用安定、止痛剂。术中开辟两条血管进路:①股动脉进路,目的在于做脑血管造影以便观察动脉瘤栓塞的效果和脑血流改变后脑血管的代偿情况;②腋动脉进路,插入显微球囊导管行栓塞治疗。置管方法比较复杂,先插入一个血管鞘,将一同轴导管(2F导管和-0.3~0.5mm聚四氟乙烯显微球囊导管)的球囊用碘水造影剂充胀,借助-(1)5F导管将同轴导管经血管鞘引入椎动脉  相似文献   

18.
作者介绍了一种改良的肺动脉造影术。使用7.1F的辫尾导管,经股静脉进路将导管推进到右房,然后用一根顶端转向导丝引导导管经三尖辨进入右室,释放转向器张力,但导丝仍留在导管内,借之在逆时针转动导管同时向上推进,把导管送到右心室流出道。一旦导管到达了流出道,通常就易于推进到肺动脉的主干。然而在伴有右心明显增大的病例,插管则较困难,遇到这种情况,作者将一根0.038吋的实心硬头导丝头端事先做成一个紧贴的S形,替代转向导丝。S形的每个弯半径大约5mm,小心地将其插到导管辫尾卷曲部分的近端,该导丝的插入可能有些困难,较平常费力。导丝插入导管后,其S形部分的两个弯曲可能变小些,但足以使导管折曲成S形。利用这个S形支撑导管尖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大直径气囊导管治疗食管狭窄比用探条治疗有很大的优越性。使用气囊可以消除不必要的纵向力,现在常用的食管扩张的气囊导管的气囊直径可达15毫米或更大。在没有大气囊时,可以并列放置两个较小的气囊,这种方法与腹主动脉扩张时的方法相似。在X 线透视控制下进行,8F 或9F 气囊导管内插入一根直的柔性端尖的血管造影导丝,该导丝伸出导管约10厘米。患者颈部轻度弯  相似文献   

20.
动物实验表明激光能液化血管内的血栓和动脉硬化。作者对15例股动脉、腘动脉狭窄或闭塞实行胶囊导管扩张病人应用氩激光。病人均采用同侧股动脉顺行穿刺。对狭窄病人首先用导丝通过狭窄,经导丝置入7F导管使顶端达狭窄处但不通过狭窄。对闭塞病人有必要用导丝和导管预扩病变,注入肝素5000μ,妥拉苏林10mg。经导管置入激光纤维使其超出导管顶端2mm。该纤维事先已连接到—Y型连接器上,此时将连接器和导管近端相接。最初4例使用400μ直径纤维,其后11例使用2000μ者,发射能为2~8W,发射时间5~10秒。发射期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