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解玉英  邵淑会  刘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8):4440-4440,4444
目的评价白内障小切口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的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状况。方法对132例169眼老年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行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对术眼视网膜病变进行观察。结果本组所选病例中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者31眼,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行视网膜光凝治疗后及眼底窥不见者138眼,术眼中76眼出现视网膜病变进展,表现为DR1-6期改变及黄斑病变加剧。结论 (1)白内障手术可加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展;(2)术前及术后及时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可防止病程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术前行振荡电位检测对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价值。 方法:共收集2002—03/2005-08在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77例(77眼)术前振荡电位总波幅及其子波的波幅、潜伏期资料,并与其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分析,以20例(20眼)正常受试者为对照组。 结果:参加实验77例患者(77只眼),中途脱落2例,1例至外地就诊,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为75例患者(75只眼),正常受试者20人(20只眼)。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0期患者振荡电位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期患者振荡电位总波幅、振荡电位3的波幅除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③振荡电位2波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④振荡电位l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相邻组别中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振荡电位4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期以上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⑥振荡电位1-3的潜伏期变化在对照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亚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⑦振荡电位4的潜伏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0期组和增殖期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 结论:振荡电位总波幅、振荡电位2-3波幅的测定能客观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而各子波潜伏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评估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3.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及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盲的主要原因。早期诊断、及时治疗能控制病情进展,是防止糖尿病患者失明的重要措施。本研究观察依帕司他联合胰激肽原酶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6月—2015年6月本院内分泌科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75例,均符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表现并分析其意义。方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123例(217眼)轻、中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比较荧光血管造影和眼底镜检查结果。结果:眼底镜检查217只患眼其中轻度NPDR92患眼,中度NPDR125患眼。荧光血管造影检查显示需激光光凝治疗者,轻度NPDR患眼8例,占8.7%;中度NPDR患眼40例,占32.0%。结论: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能较准确反映糖尿病患者眼底毛细血管改变,并能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实施早期激光光凝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倍频Nd∶YAG激光视网膜光凝治疗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效果。方法:对47例(79眼)行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在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指导下,早期应用倍频Nd∶YAG激光进行视网膜光凝治疗。随访6个月~3年。结果:视力提高26眼,占32.9%,视力不变47眼,占59.5%,视力下降6眼,占7.6%,总有效率92.4%。结论:白内障术后早期进行倍频Nd∶YAG激光光凝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眼底病变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胰激肽原酶单用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及胰激肽原酶联合依帕司他联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差异。方法 采集我院66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纳入研究,按不同药物治疗方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方案分别为单纯胰激肽原酶治疗和胰激肽原酶联合依帕司他治疗,对比分析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神经功能相关指标检测结果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评分结果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实施胰激肽原酶联合依帕司他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测及激光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检测及激光治疗疗效。讨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意义。方法:对60例(120眼)糖尿病患者进行糖尿嫡视网膜病变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确诊,对有适应证者给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结果:对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检测,依照内分泌科控制血糖,同时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Ⅲ期行格予样光凝治疗,Ⅳ期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Ⅴ期行玻璃体切割术+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经过1年随诊病情趋于稳定,个别需要补激光。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治疗有效阶段缺少症状,选择合适的时机和合理的激光参数对不同分期视网膜病变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是确保视网膜病变患者视力稳定的因素。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增多趋势。早期的准确诊断和及时有效的治疗,能减少失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周淑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3):3184-3185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全网膜光凝术及疗效。方法:对91例151只眼分别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PDR),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行全网膜光凝治疗,按技术规定的光凝范围和光凝参数行次网膜光凝术(Sub-PRP),标准全网膜光凝术(S-PRP)和超全网膜光凝术(E-PRP)。结果:PPDR视力提高和不变共占27眼(81.8%),早期PDR视力提高和不变共占55眼(82.9%),而高危PDR视力提高和不变共占35眼(68.6%)。结论:激光治疗不同分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不同,要想保存患者的视力和病情的稳定,把握合适的治疗时机和选择合理的激光参数,掌握熟练的操作技术,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的视网膜病变治疗时机及临床效果。方法对120例(189只眼)糖尿病性白内障病人行散瞳眼底检查,45例(79只眼)因严重白内障眼底窥不清。65例(90只眼)接受眼底荧光造影,其中60只眼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属于1~2期;30只眼属于3~5期,白内障手术前对其可见区域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102例(157只眼)接受了白内障手术,植入人工晶体。白内障手术后有112只眼接受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包括术前曾行此检查的90只眼),对其中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3期病人行局部视网膜光凝治疗,4~5期病人行全视网膜光凝治疗。结果白内障术后眼底造影检查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1~2期40只眼,3期45只眼,4~5期共27只眼。10只眼放弃治疗,62只眼单纯行激光治疗。光凝治疗后随诊6~12个月,4只眼因玻璃体积血行玻璃体切除术,1只眼注入硅油。其他病眼视力稳定或提高,视网膜病变未见明显进展。26只眼发现黄斑水肿明显,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4 mg。结论白内障术前及术后及时检查眼底,积极治疗,可控制视网膜病变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和分析中药在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应用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4/2007年收治的64例(128只眼)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采用中药治疗的疗效。结果:64例(128只眼)显效和有效者121只眼,总有效率为94.53%。结论:中药治疗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本院眼科自2010年1月—2011年6月运用多波长激光技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进行治疗,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6月本院眼科收治的DR患者60例,均由内分泌科确诊为糖尿病,经散瞳后间接眼底镜及眼底血管荧光造影(FFA)确诊为DR,其中男38例(74眼),女22例(44眼),年龄30~74岁,平均年龄55.6岁;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激光光凝术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增殖前期或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 216例(280眼)Ⅲ~Ⅳ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为2组。135例(175眼)为观察组,行全视网膜光凝术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81例(105眼)为对照组,单纯行全视网膜光凝术治疗,比较2组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和对照组视力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8.86%和94.28%,视野缺损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93.14%和84.77%,水肿、渗出和出血的吸收总有效率分别为97.71%和92.38%,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光凝术联合和血明目片治疗增殖前期或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治疗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收治的增殖期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患者按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雷珠单抗联合全视网膜光凝组22例(40眼)和单纯全视网膜光凝组20例(36眼)。联合治疗组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1周后进行全视网膜光凝。单纯激光组仅行全视网膜光凝。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黄斑中心凹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视网膜新生血管消退情况,以及玻璃体积血和黄斑水肿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CMT及视网膜新生血管面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平均BCVA较前提高。联合治疗组CMT改善优于单纯激光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新生血管消退率97.5%,高于单纯激光组的72.2%,差异有显著性(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玻璃体积血和黄斑水肿发生率分别为5.0%和2.5%,较单纯激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球后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CDFI)在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6月—2022年12月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30例(60眼)作为研究组,其中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diabetic non-retinopathy,DNR)组28眼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非增殖期(non-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NPDR)组32眼;另选取同期眼部正常者20例(40眼)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参与者均由同一组医生进行球后血管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测,对比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OA)、视网膜中央动脉(central retinal artery,CRA)、视网膜中央静脉(central retinal vein,CRV)以及睫状后动脉(posterior ciliary artery,PCA),取相邻3~5个心动周期的最佳图像,测量其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flow rate...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中药糖网病方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96例(192眼)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进行全视网膜光凝术,研究组全视网膜光凝术后加服中药糖网病方治疗.随访6个月,复查眼底荧光造影,并观察记录视力、视网膜变化、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对照组病例治疗有效有71眼,占75.5%,无效23眼,占24.5%.研究组病例治疗有效88眼,占89.8%,无效10眼,占10.2%.两组疗效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后联合中药糖网病方治疗重度非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安全有效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2003-06~2005-09用马来酸桂哌齐特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60例,总结分析。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本组男36例,女24例,年龄21~76(平均48.9)岁。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52例,1型糖尿病患者8例,糖尿病病程2~26a,平均9.6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程2个月~15a,平均4.7a。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18只眼,根据1985年第三届全国眼科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分期标准进行诊断,其中Ⅰ期39只眼,Ⅱ期46只眼,Ⅲ期33只眼。排除有严重心、肝、肾疾病,严重心脑血管、造血系统疾病及其他眼病合并造的视成网膜病变患者。本组均符合1999年WHO 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氩激光联合胰激肽释放酶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将61例83眼确诊为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纯氩激光组在给予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氩激光联合胰激肽释放酶组(综合组)光凝后给予口服胰激肽释放酶3个月。术后3个月比较两组视力及眼底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视力及眼底情况均有明显改善,其中综合组优于单纯氩激光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氩激光光凝是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胰激肽释放酶是一种相对安全和有效的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激光术后的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94例,分为A组58例,应用α-硫辛酸治疗;B组62例,应用依帕司他治疗;C组74例,应用α-硫辛酸联合依帕司他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C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临床症状评分、神经症状评分明显优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各有1例患者出现轻度恶心,症状在2d后自行缓解,C组患者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α-硫辛酸+依帕司他联合治疗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2型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术前行振荡电位检测对预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价值。方法:共收集2002-03/2005-08在无锡市第一人民医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并白内障患者77例(77眼)术前振荡电位总波幅及其子波的波幅、潜伏期资料,并与其术后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进行分析,以20例(20眼)正常受试者为对照组。结果:参加实验77例患者(77只眼),中途脱落2例,1例至外地就诊,1例因心肌梗死死亡。最终进入结果分析为75例患者(75只眼),正常受试者20人(20只眼)。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0期患者振荡电位总波幅及各子波波幅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显著性(P>0.05)。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期患者振荡电位总波幅、振荡电位3的波幅除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期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其余各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P<0.01)。③振荡电位2波幅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④振荡电位1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进程相邻组别中下降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振荡电位4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期以上各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⑥振荡电位1~3的潜伏期变化在对照组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各亚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⑦振荡电位4的潜伏期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0期组和增殖期组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振荡电位总波幅、振荡电位2~3波幅的测定能客观评估2型糖尿病合并白内障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而各子波潜伏期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评估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分析依帕司他片强化糖尿病并发症的辅助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并发症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给药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静脉滴泥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依帕司他片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症状评分级体征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并且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依帕司他片辅助治疗糖尿病并发症临床疗效明显,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