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8月一2013年2月收治的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196例,将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接受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结果:试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及费用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能够减少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减少了患者的住院天数与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手术中行胆管支架置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16例行金属胆管支架置入术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置入支架成功率为88.1%,并发症发生率为4.8%,中位生存时间为27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置入支架成功率为86.0%,并发症发生率为5.3%,中位生存时间为25周;手术中胆管支架放置成功率为100%,并发症发生率为13.3%,中位生存时间为23周。结论经皮经肝胆管穿刺引流及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胆管支架置入术可作为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姑息性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效果。方法120例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患者依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观察组60例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60例行开腹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手术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2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下括约肌切开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肝外胆管结石安全性好,术后恢复快。  相似文献   

4.
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107例老年胆总管结石的护理。护理重点为治疗前做好心理护理及各项准备;治疗后做好一般护理及鼻胆管引流护理,严密观察出血、穿孔、胆管炎、胰腺炎等并发症,加强出院指导。105例完成治疗性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2例因脉搏氧饱和度下降未完成治疗;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7.5%。  相似文献   

5.
石佳佳  谢小敏 《妇幼护理》2022,2(18):4215-4218
目的 探究互联网+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在儿童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我院儿科行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的急性阑尾炎患儿167例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护理方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78例和观察组8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互联网+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分析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家长照顾负担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术后1周,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2.6%,显著低于对照组(48.7%).观察组家长照顾负担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术后随访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互联网+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应用于儿童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能降低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家长照顾负担,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技术与外科传统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220例患者随机分入内镜组(110例)和传统手术组(110例),分别采取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和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治愈率、住院天数、腹痛缓解时间、出血量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内镜组与传统手术组治愈率分别为97.27%、96.3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患者住院天数、腹痛缓解时间及出血量均显著低于传统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与传统手术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但具有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患者痛苦小,术中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王会彦 《临床医学》2013,33(9):39-4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5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开腹术)和观察组(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术),对两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复发率等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均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复发率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内镜逆行胆管取石术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临床价值。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CNKI数据库、Web of Knowledge、Cochrane图书馆对照试验注册库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18年6月的有关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相关文献,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 5.0版软件进行统计处理,对纳入资料的异质性进行分析,计算O^R值或MD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按照入选标准,纳入了8项临床试验,共53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住院时间短(MD=-2.11,95%CI:-3.10~-1.11,P 0.05)、并发症发生率低(O^R=0.27,95%CI:0.13~0.56,P 0.05)、手术时间短(MD=-23.46,95%CI:-29.97~-16.96,P 0.05)。结论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内镜下逆行阑尾炎治疗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急性非复杂性阑尾炎的内镜治疗方法,可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临床应用及观察护理。方法:对成功进行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122例患者的临床经验和术前及术后的观察与护理进行总结。结果:本组患者32例经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明确诊断,85例诊断+治疗性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5例未诊断治疗成功。其中有10例并发急性胰腺炎,7例并发高淀粉酶血症,1例并发急性胆管炎。结论: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对多数胆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加强手术前后护理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成功的关键,及时、准确的观察与护理是防治术后并发症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临床应用验证,正规的软管式消化内镜操作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但仍有可能引起多种并发症,有些非常严重,甚至危及生命.在美国的250 000例中,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03%,日本的1 783 067例中,发生率为0.09%,我国的2 082 893例中,发生率为0.012%.本主要阐述几种常见的上消化道内镜技术如:食管狭窄扩张及支架置入术、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结扎或硬化术、息肉除术、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十二指肠乳头胰胆管逆行造影术等的并发症的早期识别和防治.  相似文献   

11.
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是胆胰疾病内镜治疗的一项重要技术,同时也是一种微创治疗方式,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现已从诊断技术逐步发展成胆胰疾病的首选治疗措施。但是ERCP作为一种侵入性诊疗方法,相关并发症是不可避免的,出血是治疗ERCP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有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1%~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应用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分析该科2003年6月~2011年6月292例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对其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临床疗效和预后等进行分析.结果 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操作成功率96.23%(281/292),术后1周复查血清生化指标,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谷丙转氨酶与谷草转氨酶均下降明显(P<0.05).并发症主要是感染、出血、胰腺炎,并发症发生率为7.88%(23/292),经治疗后症状消失,没有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全组生存期为(7.21±4.68)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7.3个月.结论 经内镜置支架治疗晚期恶性梗阻性黄疸操作简单、疗效确切、并发症少,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心理干预在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8例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分析其心理特征,并针对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予护理干预.结果 干预后患者的心理问题发生率较干预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 在ERCP前后,对患者实施有效心理干预,可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检查治疗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经十二指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一种诊断与治疗胆道疾病的微创方法,减轻了病人的痛苦,但其并发症发生往往也是不可避免的。急性胰腺炎(AP)是ERCP及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切开术(EST)术后常见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39%,而高淀粉酶的发生率则高达40%~50%[1],因此ERCP术后并发AP的观察与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及护理要点。方法对18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予以逆行胰胆管造影及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和鼻胆管引流等治疗,并与30例常规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结果内镜组插管成功率100%,未发生与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术前术后血胰淀粉酶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早期内镜治疗可显著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恢复快、效果肯定、费用低等优点。熟练的操作和术前、术后精心的护理是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取石术的有效护理配合措施与效果。方法:以2017年10月-2019年9月本院接诊且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取石术治疗的病患82例为对象,用奇偶数字分组法划分成研究、对照组,每组41例。研究组手术护理配合采用综合护理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分析两组手术情况,比较并发症发生率与一次手术成功率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0.0%,比对照组14.29%低,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6.08±1.37)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2.01±0.48)d、下床活动时间(3.11±0.59)d,比对照组(7.94±1.69)d、(3.19±0.52)d、(4.37±0.62)d短,P<0.05。研究组一次手术成功率97.62%,比对照组80.95%高,P<0.05。结论:采取综合护理方案对接受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下取石术治疗的病患进行干预,效果好,不仅有助于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还能提高一次性手术成功率,促进术后恢复,建议推广。  相似文献   

17.
总结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156例肝硬化合并胆胰疾病的并发症观察与护理。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治疗后易发生出血、急性胰腺炎、胆管炎、穿孔等并发症,治疗后加强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发症并对症处理,可提高肝硬化合并胆胰疾病患者治疗的成功率。156例患者中,发生并发症22例,其中2例由于全身严重感染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死亡,20例经积极对症治疗护理后痊愈。  相似文献   

18.
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是在内镜下经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从而逆行显示胰胆管的造影技术,作为一种介入性诊断和治疗技术,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肝胆胰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该技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外科手术,但术后仍存在一些并发症。2016年3月我科收治1例胆总管多发性结石并胆囊炎病人,内  相似文献   

19.
ERCP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穿孔15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常见并发症有出血、急性胰腺炎、胆管炎及穿孔,其中十二指肠穿孔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约1%[1].过去提倡手术处理,但近年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和提高,非手术治疗亦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5例ERCP术后十二指肠穿孔的原因及诊治经验,为临床非手术治疗该并发症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0.
正胰腺炎和血清淀粉酶升高是胆总管结石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术后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研究[1-2]显示,胰腺炎发病率约为3.5%,部分患者可发重度胰腺炎。本研究探讨间苯三酚对胆总管结石患者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