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人工骨和自体骨在复杂跟骨骨折异形钢板内固定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60例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人工骨组与自体骨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其中人工骨组骨缺损处植入人工骨,自体骨组骨缺损处植入自体骨。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及愈合时间,并对比术前及术后3个月跟骨结节关节角(B?hler角)及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的变化情况,且比较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足功能恢复情况。结果:人工骨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自体骨组(P<0.05),人工骨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自体骨组(P<0.05),人工骨组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及愈合时间与自体骨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2组术后3个月的B?hler角及Gissane角均明显大于术前(P<0.05)),人工骨组后3个月的B?hler角、Gissane角与自体骨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人工骨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与自体骨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随访4~16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足功能恢复优良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Sanders Ⅲ、Ⅳ型跟骨骨折锁定发钢板内固定术中,应用人工骨和自体骨在促进骨折恢复方面效果相当,且术后切口干燥时间及愈合时间接近,但使用人工骨可减少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且人工骨的使用并未明显增加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李道选  王伟  李俊明  马广辉 《安徽医学》2020,41(10):1168-1173
目的 探讨同种异体髂骨块与自体髂骨块移植治疗胸腰椎结核的临床效果,比较预后差异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收治的112例胸腰椎结核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一期前路病灶清除和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术中采用植骨材料不同分为同种异体髂骨块组(A组,n=75)与自体髂骨块组(B组,n=37),两组患者均随访12~3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植骨融合时间等指标,观察手术前后影像学指标[节段后凸Cobb角、椎体高度]、实验室指标[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变化情况,比较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植骨融合满意率、美国脊髓损伤协会(ASIA)神经功能分级改善率等指标,记录两组患者围术期(胸膜破裂、脑脊液漏、胃肠功能障碍、肺部感染)和随访期间(结核性后凸畸形、结核复发、窦道形成)并发症发生及处理情况。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B组,植骨融合时间长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后凸Cob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Cobb角在不同测量时间点和组别具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术后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高度在时间和组别不具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间Cobb矫正度、Cobb角丢失、椎间高度矫正、椎间高度丢失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ESR、CRP水平均得到改善(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SR、CRP在时间和组别不具有交互作用(P>0.05);两组患者JOA评分、ODI评分、VAS评分、植骨融合满意率、ASIA分级有效改善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种异体髂骨块与自体髂骨块移植治疗胸腰椎结核具有基本相同的临床效果及预后,且安全性较高,同种异体髂骨块可成为自体髂骨块的理想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1-06-2013-06间采用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的50例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患者,其中SandersⅡ型组25例,SandersⅢ型组25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34±2.82)个月。SandersⅡ型组术后bohler角(33.46°±4.22°),Gissane角(114.26°±3.83°);SandersⅢ型组术后bohler角(32.14°±3.85°),Gissane角(122.58°±4.32°),两组bohler角、Gissane角与术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SandersⅡ型组术后皮缘坏死或愈合不良1例,骨折愈合时间(11.6±3.5)周,术后Maryland评分优1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SandersⅢ型术后皮缘坏死或愈合不良2例,骨折愈合时间(12.1±3.2)周,术后Maryland评分优14例、良8例、可3例,优良率88%,两组术后切口不良、愈合时间及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结合同种异体骨植骨治疗SandersⅡ型、SandersⅢ型跟骨骨折临床疗效相似,关键在于解剖复位、合理植骨、坚强固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植骨或不植骨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3年4月~2008年8月于我院采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加植骨术(植骨组)或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未植骨组)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资料完整的4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术后两组Maryland评分进行比较,并对术后跟骨外形恢复进行观察及功能评分。结果植骨组术后Maryland评分为(88.32±1.73)分,未植骨组为(81.43±1.99)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骨外形比较:术后1个月对两组骨折患者进行跟骨高度、宽度、Gissane角、Bohler角4项指标比较,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及2年两组跟骨高度、Bolher角比较差异显著(P〈0.05);跟骨宽度及Gissane角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好,较未植骨治疗其对骨外形恢复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跟骨锁定钢板和普通解剖钢板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4月收治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中的34例(40足),分成锁定板组(18例20足)和解剖班板组(16例20足),采用跟骨锁定钢板和普通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分析两种内固定手术的围术期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及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跟骨Bohler角及Gissane角距下关节面的移位的恢复情况,并发症及术后1年Maryland评分情况。 结果 两种钢板内固定手术围术期指标和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锁定板组及普通板组术后的跟骨长度、跟骨高度、跟骨宽度、Bohler角、Gissane角及距下关节面的移位的恢复均优于术前(P<0.05或P<0.01),患者采用锁定钢板的术后跟骨高度,Bohler角、Gissane角大于普通解剖钢板(P<0.05或P<0.01),距下关节面的移位小于普通解剖钢板(P<0.01);采用锁定钢板术后1年的Maryland评分高于普通解剖钢板(P<0.05),且累积优良率高于普通解剖型钢板(P<0.05),术后1年的轻度受限情况优于普通解剖型钢板(P<0.05)。 结论 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锁定板效果优于解剖型钢板。  相似文献   

6.
李晓刚  杨茂清 《当代医学》2010,16(36):94-95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小切口支撑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12月,采用手法结合撬拔复位骨折,自跟骨外侧小切口骨折塌陷区支撑植骨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25例。结果本组病例术后获平均13.5个月(8~19个月)的随访,X线片显示Bohler角、Gissane角及Peries角均恢复。根据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法,优18例,良5例,可2例,优良率92%。结论闭合复位小切口支撑植骨治疗跟骨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跟骨骨折手术三种植骨方法疗效的比较.方法 对26例跟骨骨折,采用自体骨,同种异体骨,人工骨三种不同植骨方法进行植骨.结果 自体骨植骨组中切口均愈合良好,同种异体骨植骨组有1例手术后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经清洁换药等局部处理后获得愈合,人工骨组中有4例手术后切口皮缘部分坏死,经清洁换药等局部处理后获得愈合,1例切口长期不愈合,后坏死感染,经扩创后再次缝合而愈合.结论 跟骨骨折手术最好采用自体骨植骨,可以减少切口愈合不良并发症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植骨和不植骨对跟骨骨折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年轻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58例患者纳入研究;植骨组和不植骨组在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开始负重时间、术后6月Bohler's角丢失、术后一年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优良率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伤口引流量,植骨组多于不植骨组.结论:同种异体骨植骨对青年跟骨骨折患者没有必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使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治疗跟骨骨折24例27足,根据Sanders分型标准,II型9足,III型11足,IV型7足。所有病例平均随访16个月,比较手术前后B"hler角、Gissane角、跟骨的长度、宽度及高度,并采用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术后足的功能。结果:所有病例足弓恢复良好,B"hler角由术前平均-4.25°恢复至术后平均26.7°,跟骨丘部的高度由术前平均35.2mm恢复至术后平均42.7mm。按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评价,优14足,良9足,可3足,差1足,优良率85.2%。结论:对于跟骨骨折,使用切开复位“Y”形钢板内固定+自体髂骨植骨术,能够恢复距下关节的解剖关系,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足的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改良的跟骨外侧"L"形切口、外侧壁截骨减压、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修复周围软组织与肌力平衡的方法治疗严重跟骨骨折畸形愈合53例,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定手术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间足部功能评分。观察所有患者手术前、手术后末次随访时间跟骨侧位、轴位和CT片上测定的跟距骨影像学数据:跟骨结节关节角(Bhler角)、跟骨交叉角(Gissane角)、跟骨轴位角(Peries角)、跟骨宽度、跟骨轴长度,跟骨水平长度、跟骨结节部高度、跟骨丘部高度、距骨倾斜角。结果所有患者获得18~36个月的随访,无一例发生皮瓣坏死。无螺丝钉松动、断裂及内固定失败发生。手术后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评分:优23例,良22例,可8例,差0例,优良率为84.9%。手术后末次随访时足部功能评分及跟距骨影像学数据均较手术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跟骨截骨矫形距下关节植骨融合术充分考虑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病理特点及跟骨正常形态的解剖功能关系,同时兼顾周围关节、韧带、肌腱和神经,是一种改善足部畸形外观和恢复足部正常功能的可行方法,能显著降低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的病残率。  相似文献   

11.
张伟  于晓洁  赵敬凯  徐亚飞  张静 《安徽医学》2015,36(11):1396-1398
目的 探讨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负压封闭引流(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2例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行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对照组45例,行常规切开筋膜减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切口愈合优良率为91.49%,明显高于对照组7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创面二期关闭时间、创面愈合时间、肿胀消失时间、敷料更换次数分别为(7.95±0.53)d、(15.38±1.53)d、(14.51±2.98)d、(2.53±0.13)次,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植皮率与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改良小切口网状减压联合VSD治疗骨筋膜室综合征疗效明显优于切开筋膜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手术联合中医三期用药对老年跟骨骨折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高空坠落致老年跟骨骨折患者90例。患者分为单纯实施跟骨骨折手术治疗的对照组和采取跟骨骨折手术联合术后中医三期用药治疗的观察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功能恢复效果、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治疗前Maryland足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的Maryland足部功能评分较对照组高(P <0.05),观察组末次随访后疗效较对照组好(P <0.05),观察组末次随访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 <0.05)结论 跟骨骨折手术联合术后中医三期用药能够进一步提高高空坠落致老年跟骨骨折患者功能恢复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跟骨骨折患者联合应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与小切口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展开观察.方法:以55例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跟骨骨折患者为例,联合应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与小切口植骨方法对其展开治疗,统计并分析其手术治疗效果.结果:与手术前相比,患者手术后的宽度、高度、Gissane角与Bohler角得到明显改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经足部Maryland功能评分得知,患者的治疗优良率为87.3%.结论:通过联合应用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与小切口植骨的方法对跟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促进其跟骨愈合质量的提高,且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4.
李灏  王红建  李卫国 《河北医学》2010,16(5):592-594
目的:探讨小切口分次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3月对27例30足跟骨骨折,伤后2d内先行钢针撬拨恢复Blher角,肿胀减退后采用足外侧沿距下关节横形小切口,暴露距下关节面,拔除撬拨钢针,复位距下关节面并行植骨,最后再行撬拨复位固定。结果:23例26足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36个月,平均16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皮肤坏死和切口感染,Blher角及Gissane角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患者负重行走6个月,跟骨高度无明显丢失。依据美国足踝骨科协会的足部评分标准(AO-FAS)评定,优18足,良6足,可2足,优良率92.3%。结论:小切口分次撬拨复位植骨内固定是一种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李多玉  刘彬  鹿亮  曾建学  杨家赵 《安徽医学》2020,41(10):1151-1154
目的 探讨跟骨载距突螺钉固定治疗移位性关节内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9年1~10月36例跟骨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载距突有无螺钉固定,分为载距突固定组与载距突无固定组,每组18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学会(AOFAS)评分、贝氏角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获得半年随访,骨折均获得愈合。载距突固定组患者优良率为94.44%,载距突无固定组优良率为88.89%。两组患者术后贝氏角大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的推移贝氏角大小有逐渐减小趋势,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贝氏角大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手术方式和时间对术后贝氏角大小有交互作用(P<0.05)。载距突固定组患者术后6个月AOFAS评分为(88.92±7.21)分,高于载距突无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6个月AOFAS评分的差值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载距突置钉可以有效提高术后AOFAS评分,有利于骨折的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笔者医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行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共150例,其中SandersⅡ、Ⅲ、Ⅳ型各50例,观察术前、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度变化值,术后切口并发症,随访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以Maryland评分标准进行足部功能评估,优良率为79%,术后切口并发症为16%。结论 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SandersⅡ~Ⅳ术后优良率较高,探索影响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发现吸烟、糖尿病、手术时长、受伤至手术时间可使术后切口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17.
邱渝江  王忠平  姜光财  李一川 《河北医学》2012,18(12):1701-1704
目的:探讨植骨对跟距后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的影响.方法: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56例67足,均采用跟距后关节面融合术治疗,其中30例36足用同种异体骨或自体髂骨植骨为植骨组,26例31足未植骨患者为非植骨组,疗效以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同时记录两组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56例63足均得到随访:植骨组的30例36足中优13足,良18足,可3足,差2足;非植骨组的26例31足中优9足,良11足,可8足,差3足,两组优良率(分别为86.1%和64.5%)差异和术后B角和G角的恢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植骨组和非植骨组发生并发症(分别为25%和22.6%)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植骨对跟距后关节融合术治疗跟骨关节内粉碎性骨折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有限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选取34例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患者有限切口切开复位,钢板结合空心钉内固定术,分析其术后B 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情况,及优良率.结果 术后选用Fernandez评分标准评定分为4 级,优良率91.1%,手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明显的骨折再移位、切口边缘皮肤坏死等并发症.结论 有限切口内固定治疗关节面移位的跟骨骨折,切口小,术中关节面显露充分,B hler角和Gissane角恢复满意,创口感染、皮瓣坏死、骨折延迟愈合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9.
刘靖祎  金晶  叶茂昌 《安徽医学》2017,38(11):1467-1469
目的 探讨锥型束CT (CBCT)在双颌前突患者尖牙唇侧牙槽骨缺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12月于安徽省立医院就诊的未经正畸治疗的双颌前突成人患者65例,按照垂直骨面型将患者分为低角组(20例),均角组(31例)以及高角组(14例),在相同参数下拍摄CBCT,比较各组中尖牙唇侧牙槽骨缺损及骨开窗,骨开裂的检出率情况,并分析其分布特征。结果 65例患者中尖牙唇侧牙槽骨缺损检出率为67.31%,其中骨开窗检出率为40.77%,牙槽骨开裂检出率为26.54%。牙槽骨骨开窗主要发生在上颌(χ2=69.380,P<0.05),而骨开裂主要发生在下颌(χ2=18.959,P<0.05)。低角组骨开窗的检出率7.68%低于均角组21.92%和高角组1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骨开裂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46,P>0.05)。结论 CBCT可反映双颌前突患者尖牙唇侧牙槽骨缺损中骨开窗,骨开裂的易发部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同种异体骨充填植骨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方法对35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采用手术切开复位同种异体骨充填植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结果随访6个月~40个月,平均23个月。术后34例皮肤切口愈合好,1例跟腱附着点前方切口裂开(切口下面有钢板),经换药治疗切口愈合。平均11周(10周~12周)后,骨折全部愈合。除3例合并神经损伤者,其他患者平均5个月(4个月~6个月)后,基本恢复日常生活。结论同种异体骨充填植骨结合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