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CT及容积呈现技术(VRT)等三维重组技术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介入病房及宁波市第一医院DSA室的肝脏肿瘤患者43例,共69个病灶.其中34例均行CTA及常规DSA造影,9例行常规CT增强及DSA造影.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对CT三维重组图像进行评估,并评定肿瘤供血血管.结果 本研究69个病灶血管造影CT均可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以CTA为基础的CT三维重组图像显示更佳;VRT重组图像与DSA图像有非常好的符合率.结论 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T三维重组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VRT重组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HAE的远期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2.
血管造影CT在肝脏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管造影CT及容积呈现技术(VRT)等三维重组技术在肝脏肿瘤性病变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随机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介入病房及宁波市第一医院DSA室的肝脏肿瘤患者43例,共69个病灶.其中34例均行CTA及常规DSA造影,9例行常规CT增强及DSA造影.以肝固有动脉DSA为金标准,对CT三维重组图像进行评估,并评定肿瘤供血血管.结果 本研究69个病灶血管造影CT均可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以CTA为基础的CT三维重组图像显示更佳;VRT重组图像与DSA图像有非常好的符合率.结论 血管造影CT基础上的VRT三维重组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经皮肝动脉栓塞术(HAE)靶血管的选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利用VRT重组图像,结合肝固有动脉及间接门静脉DSA图像可对肝脏肿瘤性病变HAE的远期疗效进行有效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54例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MSCTA检查,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肝癌的MSCTA特点,并与17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的肝癌患者进行对比,以分析MSCTA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结果 肝癌患者MSCTA动脉期均可见程度不同的肿瘤染色,2例肝动脉门静脉瘘;部分患者在门静脉期及肝静脉期见到静脉癌栓;MSCTA显示肝动脉变异10例,变异率为18.5%(10/54),与DSA符合率为100.0%.MSCTA显示肝癌寄生动脉11支,1例DSA检查未发现,为右膈动脉供血的肝癌,两种方法显示肝癌寄生动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CTA为一种微创伤的肿瘤血供诊断方法,可清晰显示肝动脉及其分支的起源与走行、肝癌的供血动脉、肝癌寄生动脉,与DSA显示结果高度一致,对肝癌介入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评价原发性肝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的血供特点。方法 选择经临床诊断的PHC患者200例,采集一般临床资料并完善术前检查;在DSA设备下穿刺插管,行肠系膜上动脉造影、腹腔动脉造影、肝总动脉LTLRA,对造影图像进行综合分析,明确原发性肝癌的血供来源和特点。结果 200例PHC,其造影图像血供表现为:肝总动脉增粗、肝动脉受侵、抱球征、肿瘤血管、肿瘤染色、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肝静脉瘘等,其中以肿瘤染色和肿瘤血管出现率最高,均为100%;不同大小的病灶血供表现各不相同。结论 肝总动脉LTLRA对PHC肿瘤血供的显示有着重要的意义。PHC瘤体由小到大的生长过程中,伴随着血供不断的复杂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旋转DSA在临床上的技术应用和优点。方法:35例脑血管和肝动脉造影患者行普通DSA,其中24例患者行旋转DSA检查。结果:普通DSA,脑血管造影只能在正侧位上观察到部分病变,通过旋转DSA和工作站的三维重建可以清晰显示病变结构及周围解剖;对于肝脏肿瘤的肝动脉造影可清楚的显示肿瘤的供血动脉,是普通DSA无法做到的。结论:旋转DSA技术对脑血供及肝脏肿瘤的诊断和治疗具有很高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50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前瞻性分析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结果 CTA检查50例患者,检出43例脑动脉瘤,共46个病灶,采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以及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50例患者中DSA检查最后确诊为脑动脉瘤42例,共45个病灶,其中3例为多发(2个病灶),有8例结果为阴性,其中7例与CTA结果相符.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明显优于D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高,在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优于DSA.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68例拟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A检查,并行图像处理,观察患者的CTA特点,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对比.结果 68例患者共检查376条血管.CTA发现112条病灶,诊断正常血管数264条;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主要分布于颈内动脉(53条),大脑前、中、后动脉(共39条)及椎-基底动脉(20条).狭窄动脉段中,狭窄伴钙化的斑块32条,大部分位于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的海绵窦段及床突上段、椎动脉的颅内段.对于非钙化斑块,CTA显示模糊.DSA共显示128条病灶,诊断正常血管248条.CTA显示中重度狭窄率[9.31%(35/376)]与DSA[9.31%(35/376)]一致.38例患者临床诊断正确.结论 CTA为一种微创伤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方法,检查耗时少,费用低,且空间分辨率高,适合临床普及应用.  相似文献   

8.
郑虹  于小平  陈炜  杨双 《中国医师杂志》2012,14(9):1193-11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肝移植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行肝移植术的10例肝癌和22例肝硬化患者为病例组,在移植前后分别行多层螺旋cT多期扫描,并于肝动脉期和门脉期进行血管3D成像,重建方法包括MPR、MIP、VR,于MIP图像上分别测量腹腔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肝固有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及门静脉、脾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的管径。结果肝动脉期血管成像可清晰显示腹腔干、胃十二指肠动脉,肝固有动脉、肝左、右动脉及其分支;门静脉期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门静脉系统情况;利用MIP能准确测量腹腔大动脉血管管径及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及脾静脉的管径;CTA显示对照组与肝硬化组及肝癌组动脉管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门脉高压患者门静脉主干、脾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管径[(16.7±2.4)mm、(13.1±1.9)mm及(10.8±2.1)mm]均高于对照组[(13.8±1.6)mm、(8.9±1.1)mm及(8.2±1.7)mm,P〈0.05]。结论肝脏MSCTA是了解肝脏供血动脉和门静脉系统情况的无创性检查方法。联合应用MIP及VR准确显示血管解剖、变异及病变情况,为手术方式及制订术中血管吻合方案提供客观依据,并可监测术后血管并发症。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的应用及其对脑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50例临床怀疑为脑动脉瘤的患者行CT脑血管造影(CTA)检查,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前瞻性分析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对脑动脉瘤的诊断准确度及灵敏度。结果CTA检查50例患者,检出43例脑动脉瘤,共46个病灶,采用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能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与周围血管及颅骨的关系以及病灶与颅骨结构间的关系;50例患者中DSA检查最后确诊为脑动脉瘤42例,共45个病灶,其中3例为多发(2个病灶),有8例结果为阴性,其中7例与CTA结果相符。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在显示脑动脉瘤的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明显优于DSA,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6层螺旋CT小视野血管容积成像技术诊断脑动脉瘤灵敏度高,在显示脑动脉瘤形态特征及其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优于DSA。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64层螺旋CT技术可以通过多种图像后处理技术获得高质量的三维图像,进一步拓宽了CT检查手段的应用范围.多数学者认为冠状动脉造影(CTA)技术与传统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检查结果同样准确,而且价廉无创,CTA正取代DSA动脉血管造影.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价值。方法利用64排螺旋CT对20例脑动静脉畸形、2例脑静脉畸形、2例海绵状血管瘤患者行CT血管成像检查。对扫描图像分别进行多平面重组、容积再现及最大密度投影。结果 CT血管造影术(CTA)能显示脑动静脉畸形(AVM)的病变形态及准确部位,有效显示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血管巢。能清晰显示脑静脉畸形静脉血管的组成及引流静脉的数目和方向。但不能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血管结构,对其诊断价值不大。结论 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能清晰显示具有较粗大供血动脉或引流静脉、血管巢的脑血管畸形,对脑血管畸形的诊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双能量脑动脉CT血管造影(CTA)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30例经DSA证实为脑动脉瘤患者的双能量脑动脉CTA影像学特点,比较双能量脑动脉CTA和DSA检查对脑动脉瘤诊断准确性.结果 双能量脑动脉CTA能较好地显示脑动脉瘤的直接征象,对颈内动脉虹吸段的动脉瘤征象显示优于常规脑动脉CTA扫描.对瘤体及瘤颈的测量与DSA有较高的一致性,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能量脑动脉CTA辐射剂量为19.1~25.4(21.7±0.5) mSv.结论 双能量脑动脉CTA能够清晰显示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及瘤颈,对脑动脉瘤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CT血管成像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4例肝癌患者介入治疗前行64排CT血管成像检查,观察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两者肿瘤供血动脉的显示情况。结果:64排CT血管成像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显示的肿瘤供血动脉数量大致相同,但对于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的三维结构,优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结论:64排CT血管成像可更好地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在指导肝癌介入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周新华 《医疗装备》2022,(3):114-116
目的 探析旋转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三维重建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医院收治的60例肝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常规DSA、旋转DSA三维重建,记录并比较两种检查的图像质量、动脉与病灶显示情况、肝动脉分级检测情况.结果 旋转DSA三维重建甲级片多于常规DSA...  相似文献   

15.
麦栩榆 《现代医院》2009,9(4):77-78
目的探讨分析64排螺旋CT在颌面部血管畸形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6例颌面部血管畸形病例,行64排螺旋管CT平扫、CT血管造影(CTA)以及三维重建,评估各个图象显示病灶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的CT平扫片均显示病变呈边缘欠清的稍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可见病灶明显结构状强化,伴异常血管影。CTA可以清楚显示病灶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64排螺旋CT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颌面部畸形的形态特点,对病变的诊断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旋转DSA在脑动静脉畸形造影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旋转DSA在脑动静脉畸形造影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脑动静脉畸形传统及旋转DSA的造影影像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供血动脉的显示RDSA显示14例,常规造影10例;引流静脉的显示RDSA显示13例,常规造影8例;静脉窦狭窄的显示RDSA显示11例,常规造影6例。结论旋转DSA较常规DSA能更清楚地显示脑动静脉畸形的供血动脉、引流静脉、畸形血管团的特征,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信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GE Light speed 16 CT三期增强扫描对肝脏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手术及穿刺)为肝脏肿瘤的136例患者(病灶280个)的GE Light speed 16 CT三期增强扫描检查资料。结果:动脉期显示217(77.50%)个病灶,门静脉期显示195(69.64%)个病灶,延迟期显示196(70.00%)个病灶,三期综合显示267(95.36%)个病灶,总正确诊断率95.00%。结论:GE Light speed 16 CT三期扫描对肝脏肿瘤性病变的检出率及正确诊断明显高于单期相扫描和双期扫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肝脏双期扫描动门脉期三维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80例经临床、肝功能和影像学检查诊断的肝癌和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和2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多层螺旋CT双期扫描,在工作站利用容积再现技术(VR)和最大密度多平面重建技术进行重建。结果:肝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均能清晰显示腹腔干、脾动脉、肝总动脉左右动脉及其2~3级分支,包括肿瘤供血血管及变异血管、门脉期、VR图像和MIP多平面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1~6级门静脉血管结构及1~3级肝静脉血管分支,具有较强的空间立体感。结论:多层螺旋CT门静脉三维重建成像是一种快捷而有效的无创性血管造影技术,有助于临床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及进行疗效随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图像对主动脉缩窄(COA)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9例临床怀疑为主动脉缩窄(COA)的患者进行心脏CT血管成像(CTA)扫描。对扫描获得容积数据利用工作站行多平面重组及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结果 9例患者经行主动脉CT成像检查,均确诊为COA,其中有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2例合并有室间隔缺损,1例同时合并有房、室缺。结果与手术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检查结果棚一致。VR及MIP图像充分显示了缩窄及侧支循环情况。结论 多排螺旋CT(MSCT)二维与三维图像相结合对COA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以及术后随访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无创的检查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PTCA术后疗效判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局限性。方法21例PTCA术后患者做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CTCA),利用随机软件对所选心动周期各“时相点”上相应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曲面重组(CR)和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图像重组;筛选出CT图像质量符合诊断要求者用于对冠状动脉血管情况的评价;其中6例与传统冠状动脉DSA对照。结果21例患者(187段冠状动脉)92.6%的冠状动脉段得到较好的显示;以传统冠状动脉DSA作为参照标准,6例患者(49段冠状动脉)CTCA图像与之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冠状动脉CT成像能够满足临床对PTCA术后疗效的初步评估,甚至可以部分替代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方法;但是,由于金属伪影等因素的影响,在对留置血管内支架再狭窄的有无及其程度的判定方面,冠状动脉CT成像尚存在一定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