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3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组织中p27、p53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乙肝相关性肝细胞肝癌组织及其相应的癌旁组织中p27、p53与PCNA的表达。结果(1)p53蛋白在肝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47),低分化肝癌组织中p53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P=0.017)。(2)肝癌组织中p27蛋白染色指数明显低于癌旁肝组织(P=0.045),在肿瘤直径〉5cm(P=0.031)与存在肝外转移的肝癌组织中进一步降低(P=0.028)。(3)肝癌组织中PCNA染色指数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P=0.029)。在肿瘤直径〉5cm(P=0.037)与包膜侵犯的肝癌组织中进一步增高(P=0.035)。(4)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发现临床分期(P=0.028)为独立的预后因子。结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p53、p27与PCNA的异常表达与乙肝相关性肝细胞癌的分化、浸润及转移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癌旁组织中nm23-H1表达强度与HCC门静脉转移的关系。方法选择HCC111例,其中门静脉转移、无肝内外转移者各33例,肝外转移45例,另选肝血管瘤(HH)患者30例设为对照,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上述患者癌旁或瘤旁组织的nm23-H1蛋白的表达,采用等级相关分析探讨nm23-H1蛋白表达与门静脉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HCC伴门静脉转移组nm23-H1蛋白表达程度明显低于HCC无肝内外转移组及伴肝外转移组(P<0.05),HCC无肝内外转移组及伴肝外转移组nm23-H1蛋白表达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nm23-H1蛋白表达程度在HCC无肝内外转移组与伴肝外转移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CC癌旁组织nm23-H1表达程度与门静脉转移有关,nm23-H1表达程度低发生门静脉转移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法,对50例原发性肝细胞癌和34例癌旁组织(包括20例癌旁慢性肝炎、8例肝硬化、6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基因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并针对在Survivin在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mRNA表达相对值及不同类别癌组织中mRNA表达相对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中高表达,而在癌旁组织中无表达;Survivin的表达量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有关,与患者发病年龄、肿瘤大小、门静脉癌栓、肝内转移无关。结论: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细胞调控蛋白p27及其相关分子JAB1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选取60例HCC及癌旁组织,1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病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27及JAB1的表达.结果 p27主要在癌旁高表达,而JAB1蛋白在大部分HCA3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JAB1在HCC中表达高于癌旁和血管瘤旁肝组织.p27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高于HCC组织.结论 JAB1蛋白表达与p27呈负相关;JAB1可能是通过作用于p27,使其表达及代谢发生异常,导致细胞周期失控参与了HCA: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细胞调控蛋白p27及其相关分子JABl在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60例HCC及癌旁组织,10例肝血管瘤旁肝组织病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27及JABl的表达。结果p27主要在癌旁高表达,而JABl蛋白在大部分HCC组织中的表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JABl在HCC中表达高于癌旁和血管瘤旁肝组织。p27在正常组织和癌旁组织的表达高于HCC组织。结论JABl蛋白表达与p27呈负相关;JABl可能是通过作用于p27,使其表达及代谢发生异常,导致细胞周期失控参与了HCC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 p1 6、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 ,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30例肝细胞癌组织中 p1 6、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结果 ,p1 6、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肝细胞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36.67%、56.67%、83.33% ,且与肝细胞癌组织的分化程度及有无肿瘤包膜受侵有关。p1 6蛋白与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无明显相关 (P >0 .0 5) ,而 p53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阳性表达明显相关 (P <0 .0 5)。提示 p1 6基因失活、p53基因突变和细胞增殖活性增强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p1 6、p53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的表达对肝细胞癌的分级及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 ,有助于早期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survivin的表达在食管鳞癌(ES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p53、Bcl-2蛋白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survivin、p53和Bcl-2蛋白在50例ESC组织和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的表达。结果:50例ESC组织中survivin表达阳性率为80.0%,其表达与癌组织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而与癌组织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20例癌旁正常食管组织中survivin低表达,阳性率为5.0%(P〈0.01)。癌组织中p53和Bcl-2蛋白表达与survivin显著相关(P〈0.05)。结论:survivin在食管癌组织中异常表达,有望成为食管癌基因治疗的新靶点;抑癌基因p53的失活和凋亡相关基因Bcl-2的表达上调与survivin基因的表达可能在食管癌癌变中起协调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雷  孟俊红  雷淑兰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2):1972-1974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和肿瘤微血管生成与肝细胞癌(HCC)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36例肝细胞癌及15例癌旁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VD),分析两者间及其与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的相互关系。结果 肝细胞癌组HIF—1α的表达水平及MVD较癌旁组织增加(P〈0.01),且肝细胞癌组中无包膜及已转移者HIF-1α的表达水平和MVD相应较有包膜及未发生转移者高(P〈0.05);低分化肝细胞癌MVD较高分化肝细胞癌高(P〈0.01);肝细胞癌组织中HIF-1α表达水平和MVD呈正相关(r=0.746,P〈0.01)。结论 HIF-1α可能参与了肝细胞癌微血管形成的调控,HIF-1α表达水平和MVD可反映肝细胞癌的生物学行为,可作为预测肝细胞癌浸润转移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胡杰  韩正祥  杜秀平 《安徽医药》2021,25(3):512-515
目的 检测神经纤毛蛋白1(NRP-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肝细胞癌组织及其癌旁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同时探讨NRP-1和VEGFR2的表达与肝细胞癌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4年11月至2018年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学确诊为肝细胞癌病人的肿瘤石蜡标本40例及其癌旁正常肝组织标本2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细胞癌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NRP-1和VEGFR2的表达情况.对病人进行至少为期1年的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19年11月.结果 NRP-1、VEGFR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0.398±0.051)、(0.454±0.058)]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0.244±0.095)、(0.337±0.064)](均P<0.05).NRP-1、VEGFR2表达与肝细胞癌病人的肿瘤最大径、有无血管侵犯、分化程度、TNM分期明显相关(均P<0.05),而与病人的性别、年龄、有无慢性肝炎病毒感染、甲胎蛋白水平、肿瘤数目、有无肝硬化、Child-Pugh分级无关(均P>0.05).NRP-1和与VEGFR2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9,P<0.001).此外,NRP-1、VEGFR2表达高的肝细胞癌病人的术后1年内复发率高[63.64%(14/22)、55.00%(11/20)],而NRP-1、VEGFR2表达低的肝细胞癌病人的术后1年复发率较低[5.56%(1/18)、20.00%(4/20)](均P<0.05).结论 NRP-1、VEGFR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均有高表达,在肝细胞癌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而NRP-1、VEGFR2的高表达提示病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0.
c-met原癌基因的表达及其与人肝细胞癌转移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actin为内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研究c-metmRNA在32例肝癌组织、26例癌旁肝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32例肝癌组织、26例癌旁肝组织中均有c-met基因表达(表达率100%),但肝癌c-met基因的表达值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46.75%±13.03%对2531%±11,03%,P<0.001)。32例肝癌中c-met基因过度表达者有14例,统计分析发现c-met基因过度表达与肝细胞癌的分化程度及肝内转移有关。结果提示c-met基因在人肝细胞癌中高表达,并可能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urvivin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p53的关系。方法采用Wcstern blot和RT-PCR检测43例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和11例正常肝组织中Survivin蛋白和mRNA的表达情况。免疫组化(SP法)检测Survivin和13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43例HCC标本中分别有30例表达Survivin(69.8%),而除1例癌旁组织外,其他癌旁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未见Survivin表达。Survivin表达与肝癌组织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等无明显相关。Survivin表达与1353表达亦无明显相关。结论Survivin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Survivin的表达与p53基因的突变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2.
巴雅尔  张生彬  佟豪 《河北医药》2012,34(13):1927-1929
目的探讨P53、P63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其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手术切除后经病理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标本46例、另选肿瘤旁肝硬化组织包埋蜡块20例和肝良性病切除肝组织12例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肝癌组织、肝硬化、正常肝组织中P53和P63的表达,并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P6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癌基因的作用,在低分化肝细胞癌及有淋巴转移组中呈高水平表达,P5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并与肿瘤分化程度、有无门脉癌栓浸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关,肝细胞癌中P53和P63蛋白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 P6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癌基因的作用,P53在原发性肝细胞癌中起抑癌基因的作用,P53基因突变是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HCC)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临床资料的关系及意义。方法用固相夹心法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30例HCC及其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水平,常规检测患者术前血清AFP、AST、ALT、TBIL水平,并同时将30例肝癌患者按性别、年龄、Child分级、AFP、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肝硬化、TNM分期、肿瘤有无假包膜情况进行分组,通过方差分析与Logistic回归对肝癌及癌旁组织OSM、OSMR表达与以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原发性肝细胞癌中OSM OSMR表达与临床资料关系及意义。结果 1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年龄、性别、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Child分级、肝硬化、AST、ALT、TBIL等因素无关(P>0.05);2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AFP、TNM分期、肿瘤有无假包膜相关(P<0.05)。结论 OSM、OSMR与HCC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肝癌及癌旁组织中OSM、OSMR表达与AFP、TNM分期、肿瘤无假包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P53、AR、ER在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53、AR、ER、在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6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AR、ER的表达并进行观察.结果 P53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AR、ER在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P53、AR、ER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差异.结论 P53基因突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而且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显著性相关,P53高表达者预后差;AR、ER的表达则显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通过受体介导机制所致,并影响其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乏氧诱导因子-1α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癌旁肝硬化组织、非癌肝硬化组织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状态。方法收集2009年3月~2010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而行手术治疗的56例肝癌组织标本,同时收集合并有肝硬化背景的癌旁肝组织27例,因乙肝肝硬化门脉高压症而行门奇断流术的非癌肝硬化组织23例及11例取自肝血管瘤周围或肝外伤后切除的肝组织作为对照。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染色方法检测HIF-lα在4种肝脏组织中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在肝细胞癌组织中HIF-lα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71.4%,明显强于癌旁肝硬化组织中(48.1%)的表达,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肝硬化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又强于非癌肝硬化组织中的表达(17.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非癌肝硬化组织与正常肝组织(9.1%)比较,HIF-lα的表达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C中存在着乏氧现象,并以其为始动因素诱导了调控因子HIF-lα基因的过度表达。  相似文献   

16.
To study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alkaloid extracted from Oxytropis ochrocephala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we observed the effect of alkaloid on tumor weight and expression of PCNA and p53 in mice bearing H(2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by means of immunohistochemistry SP method. After treatment with alkaloid from Oxytropis ochrocephal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kaloid administration (25 and 50 mg/kg body weight, p.o.) could inhibit H(2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growth to various extent, and the rates of inhibition were 48.5% and 57.7% respectively (p<0.01).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alkaloid is in a dose dependent manner, with no signs of toxicity to weight, kidney and liver. The sections of tumor showed the number of tumor cell decreased and nucleus appeared putrescence such as nucleus atrophy, disintegrating and dissolving. Meanwhile, the expression of PCNA and mutant p53 protein positive cell numbers in mice bearing H(22)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also suppressed by alkaloid (p<0.05). It suggested that Alkaloid from Oxytropis ochrocephala showed antitumor effect and its possible mechanism might be associated with the expression inhibition of PCNA and mutant p53 protein. Further studies are needed to explore the antitumor activity of the other compounds of Oxytropis ochrocephala and to specify their possible mechanism of action.  相似文献   

17.
阿霉素对裸小鼠人肝癌原位移植瘤多药耐药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霉素对裸小鼠原位移植人肝癌多药耐药性的影响 ,并研究其耐药机制。方法 人肝癌 (BEL 740 2 )裸小鼠原位移植 ,用阿霉素腹腔注射诱导耐药 ,经MTT法检测原代培养的耐药细胞对抗癌药的敏感性 ,以流式细胞仪检测癌细胞表面mdr1基因产物P170的表达及功能。以裸小鼠原位移植人肝癌模型观察阿霉素对耐药组的疗效。结果 移植瘤组织形态及生物学方面符合人肝癌特征 ,耐药细胞表面P170表达为 75 45 %± 5 6 7% ,而对照组表达仅 4 2 5 %± 1 2 8% (P <0 0 1) ,对阿霉素的耐药倍数提高了 16 7倍 ,对羟基喜树碱和表阿霉素具有交叉耐受性(13 7倍和 7 5倍 )。耐药细胞表面P170有较强的药物外排功能。诱导后的肝癌在体内对阿霉素获得了明显的抗性。结论 阿霉素较易诱导原位移植于裸小鼠的人肝癌多药耐药性的产生 ,耐药机制主要与P170的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大肠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在大肠癌淋巴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SP法)检测大肠癌组织中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结果 224例大肠癌患者中,淋巴结的转移率随分化程度降低而增高;随癌组织浸润深度增加,淋巴结的转移率明显提高;淋巴结转移的阳性率还随癌基因及其产物P53、C-erbB2、rasP21的出现而增加,而随nm23-H1的表达而降低.结论 癌基因、抑癌基因的检测将有助于研究肿瘤淋巴转移的原因和机制,并对淋巴转移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9.
p-p38和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小勇  饶荣生 《江西医药》2009,44(2):107-109
目的研究磷酸化p38(p-p38)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衙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3例原发性肝癌组织,30例非癌肝组织中的p—p38和VEGF表达情况并分析其相关性及临床病理特征.结果p—p38和VEGF阳性表达率在原发性肝癌组织明显高于非癌肝组织,与患者年龄、性别、病理分型、肿块最大径等临床病理特征参数没有相关性。但与肝癌的转移、癌栓、组织分化程度有相关性,p—p38和VEGF在肝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58(P=0.001,P〈0.05)。结诊p-p38和VFCF讨表认存肝痛的发展及浔润转移中具有首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