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鲍曼不动杆菌脓毒症大鼠中性粒细胞翻译控制肿瘤蛋白(TCTP)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2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6)、脓毒症组(n=18)和血必净组(n=18)。腹腔注射鲍曼不动杆菌悬液造模成功后,根据取血提取中性粒细胞的时间,脓毒症组和血必净组又随机各分为6、12和24h3个亚组,每亚组6只。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中性粒细胞TCTP的表达,比较脓毒症和血必净各亚组TCTP的表达。结果:脓毒症各亚组中性粒细胞TCTP表达量较对照组均增高(P〈0.05);血必净组各亚组中性粒细胞TCTP表达量分别较脓毒症各对应亚组均降低(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脓毒症可能与抑制中性粒细胞TCTP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对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96例I级高血压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两组依据血压情况予降压治疗,观察组同时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维生素C)治疗。4周后评估患者血压和hs-CRP变化情况,分析hs-CRP与血压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压、hs-CRP水平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4周后,观察组收缩压、hs-CRP分别为(139±5) mmHg、(2.4±0.4) mg/L,均低于对照组的(146±3)mmHg、(3.1±0.4)mg/L(t=1.03、0.86,P<0.05);Pearson相关分析提示,hs-CRP与收缩压呈正相关(r=0.842,P<0.05),与舒张压无明显相关性(r=0.506,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检测血浆hs-CRP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降压药物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中、重度烧伤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48例中、重度烧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血必净注射液;分析2组患者的体温、心率、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肝功能指标(AST,ALT)和肾功能指标(BUN,Cr)值的变化,以及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能显著降低其体温、心率、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指标值,2组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肾功能的有关指标值经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用于治疗中、重度烧伤的疗效确切,且ADR少,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使用脉搏指示剂连续心排量监测( PiCCO)在指导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 EGDT)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诊断明确感染性休克患者42例,于确诊0 h、6 h、24 h记录HR、MAP、CVP,PiCCO组(n=26),根据监测心排指数(CI)、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VLW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及CVP指标指导液体复苏,对照组(n=16)仅采用监测CVP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液体复苏治疗后6 h、24 h的效果,观察PiCCO组患者CVP升高2 mmHg、GEDVI增幅是否大于10%分析CVP、GEDVI与C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iCCO组液体复苏6 h后HR、MAP较对照组改善明显[(101.3±7.8)次/min比(119.4±7.2)次/min,t=-7.520,P<0.05;(71.8±7.6) mmHg比(51.5±8.9) mmHg,t=7.873,P<0.05],早期液体复苏成功率较对照组高;APACHEⅡ评分、乳酸清除率均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住ICU天数较对照组减少[(17.0±3.4)分比(22.7±4.1)分,t=-4.978,P<0.05;(53.6±11.5)%比(-16.5±5.2)%,t=9.283,P<0.05;(13.8±2.6)d比(23.3±2.2)d,t=-5.075,P<0.05],28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2.162,P>0.05);PiCCO组中液体复苏前后GEDVI的变化与CI的变化呈正相关(r=0.799, P<0.05),CVP变化与CI的变化无明显相关(r=-0.446,P>0.05);GEDVI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6例中0 h CI≥3 L· min-1· m-2有13例(81.3%),GEDVI不随CVP升高而增加的10例中0 h CI≥3 L· min-1· m-2有3例(3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829,P<0.05)。结论 PiCCO监测所得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导下的感染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能有效地提高液体复苏的成功率。与CVP相比,GEDVI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前负荷,在感染性休克并心功能抑制患者中,CVP与GEDVI之间的变化关系更能有效反应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一日40mg强化降脂治疗与普伐他汀一日20mg常规治疗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脂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1月-2007年6月ACS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普伐他汀组(n=46)和辛伐他汀组(n=50),晚间一日1次口服普伐他汀20mg或辛伐他汀40mg,疗程4周,测定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血脂及CRP水平,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前两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CRP水平分别为(5.02±0.85)mmol/L、(1.74±1.52)mmol/L、(2.63±0.36)mmol/L、(1.19±0.05)mmol/L、(12.49±9.02)mg/L和(4.90±1125)mmol/L、(1.64±1.29)mmol/L、(2.62±0.47)mmol/L、(0.95±0.05)mmol/L、(12.67±17.97)mg/L,组间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分别为(4.50±0.89)mmol/L、(1.55±0.28)mmol/L、(2.36±0.39)mmol/L、(1.12±0.06)mmol/L、(3.11±9.33)mg/L和(4.11+050)mmol/L、(1.45±0.22)mmol/L、(2.04±0.24)mmol/L、(0.94±0.09)mmol/L、(1.70±1.42)mg/L,其中TC、LDL—C和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辛伐他汀组与普伐他汀组相比,前者TC、LDL—C和CRP水平下降更为显著(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非可逆性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与普伐他汀一日20mg相比,辛伐他汀一日40mg强化降脂治疗不仅能显著降低TC和LDL—C,而且能显著降低CRP,从而使ACS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体剥除联合甲氨蝶呤( MTX)肌内注射在预防继发性腹腔妊娠中的作用。方法观察组为宫外孕手术探查术中未找到绒毛而采用术中黄体剥除联合术后MTX肌内注射治疗的宫外孕患者,共25例;另选取25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输卵管妊娠患者为对照组,对比术后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下降情况,β-hCG降至正常持续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及月经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无1例发生继发性腹腔妊娠。治疗前两组β-hCG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h两组血β-hCG值均下降,但观察组[(3542.5±142.13)IU/L]与术前[(4142.54±153.23)IU/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2,P>0.05),对照组[(1596.38±112.03)IU/L]与术前[(4257.46±122.01)IU/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9,P<0.01),两组术后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34,P<0.01);术后72 h及7 d两组间血β-hC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阴道流血时间分别为(7.6±2.0)d、(15.8±3.7)d,观察组明显短于对照组(t=9.237,P<0.01)。两组术后β-hCG降至正常时间及月经恢复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黄体剥除联合MTX肌注在预防继发性腹腔妊娠中不失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术与保守治疗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SAHS)多导睡眠图( PSG)监测参数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OSAH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非手术处理。应用PSG 监测设备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AHI)、每小时发生呼吸暂停低通气时间指数( AHTI)、呼吸暂停低通气的总时间( AHT)、氧饱和度低于90%的时间(SAT 90%),最低SaO2和平均SaO2等。结果治疗后,对照组、观察组SAT90%为(38.4±13.4)%、(17.5±12.5)%,均显著降低,最低SaO2两组分别为(79.6±12.4)%、(83.7±11.2)%,均显著升高,平均SaO2为(85.4±16.3)%、(90.8±12.4)%,均显著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 =10.13、22.42、4.76、9.76、3.65、6.65,均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t=17.32、3.76、3.76,均P<0.05)。两组治疗后AHI、AHT及AHTI分别为(22.4±3.4)次/h、(14.5±2.5)次/h,(9.6±2.4) min、(5.7±1.2) min、(1.4±0.3)min、(0.8±0.4)min,均显著降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3、12.12、7.51、19.27、21.42、10.63,均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t=8.97、9.76、6.57,均P<0.05)。结论 OSAHS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后,各PSG监测参数显著改善,优于保守治疗,应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促性腺激素类似物( GnRHa)曲谱瑞林对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 ICPP)女童体质量指数(BMI)及最终成年身高(FAH)的影响。方法总结及追踪回访120例ICPP女童。62例ICPP女童接受曲普瑞林治疗(治疗组),观察治疗后6、12、18、24、36个月的骨龄(BA)、生长速率(GV)、BMI、预测身高(PAH),终身高及达终身高时的BMI。未治疗组(对照组)也观察相关的指标如BMI及终身高。结果曲普瑞林治疗后骨龄的增长低于年龄的增长,预测身高随着治疗疗程的增长有所提升。治疗后12、18、24、36个月PAH分别为(153.4±7.1)cm、(154.6±6.2)cm、(155.7±4.7)cm、(156.9±5.9)c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23、2.67、3.01、2.88,均P <0.01);BMI 分别为(16.37±1.41) kg/m2、(16.99±1.21) kg/m2、(17.17±1.38)kg/m2、(17.02±1.42)kg/m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69、1.28、0.89、1.11,均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终身高分别为(158.2±3.9) cm、(153.7±2.8) cm,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4,P<0.01)。达终身高时两组BMI分别为(19.1±1.9)kg/m2、(18.7±1.8)kg/m2,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35,P>0.05)。结论曲普瑞林能有效抑制ICPP的性征发育、骨龄增长、改善成年终身高,对BMI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内压变化率在评价腹腔内高压症( intra-abdominal hypertension ,IAH)患者病情及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经膀胱测压法监测85例IAH患者腹内压(intra-abdominal pressure,IAP),将(第3天平均腹内压-第1天平均腹内压)/第1天平均腹内压×100%的值定为腹内压变化率。检测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 CRP)水平,并计算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评分( 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及病死率。结果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CU)第1天时,腹内压变化率≤50%与>50%的患者APACHE Ⅱ评分及CRP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第3天时,腹内压变化率≤50%患者APACHE Ⅱ评分及CRP水平分别为(23.83±5.71)分和(197.01±32.05)mg/L,均显著低于腹内压变化率>50%的患者[(35.29±6.28)分和(346.35±60.18)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内压变化率与第3天APACHE Ⅱ评分及CRP水平呈显著正相关(APACHE Ⅱ:r=0.714,P<0.01;CRP:r=0.835,P<0.01)。腹内压变化率在死亡组与存活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经ROC曲线分析,腹内压变异率对于预测患者死亡率有意义(AUC=0.830,P<0.01)。结论腹内压变化率可反映IAH患者的病情和预后,有望为IAH患者的早期干预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 CSF )和血清内皮素-1( ET-1)含量及其临床意义。方法36例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和对照组以GCS评分分组( GCS≤12分为中/重型颅脑损伤组、GCS>12分为轻型颅脑损伤组),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患者CSF和血清ET-1浓度进行检测。结果颅脑损伤中,中/重型颅脑损伤组CSF中ET-1浓度[(38.89±9.50)μg/L]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组[(22.25±8.55)μg/L](t=5.453,P=0.000)和对照组[(15.67±7.72)μg/L](t =8.347,P=0.000);轻型颅脑损伤组 CSF 中ET-1浓度也高于对照组(t=2.390,P=0.023)。中/重型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107.02±17.25)μg/L]显著高于轻型颅脑损伤组[(46.21±11.19)μg/L](t=12.176,P=0.000)和对照组[(32.34±10.64)μg/L](t=16.163,P=0.000);轻型颅脑损伤组血清ET-1浓度也高于对照组(t=3.751,P=0.001)。在所有研究对象中,血清ET-1浓度高于脑脊液(t=9.974,P=0.000)。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ET-1水平与颅脑损伤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在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治疗中的疗效。方法选取肺炎继发性腹泻患儿82例,按入院顺序分成两组,对照组42例给予蒙脱石散(思密达)对症治疗继发性腹泻,观察组40例在其基础上口服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统计两组患儿腹泻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并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5,P<0.05);观察组腹泻持续时间[(2.3±1.1) d]、肺炎治疗疗程[(4.4±1.9) d]、住院时间[(4.5±2.1)d]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4.4±1.6)d]、[(6.8±2.3)d]、[(7.1±2.4)d](t=7.39、7.35、7.39,均P<0.05)。结论采用酪酸梭菌二联活菌散治疗小儿肺炎继发性腹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脏器功能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将邢台市人民医院ICU 2007年5月—2013年11月收治的7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8例)和观察组(38例)。两组均给予急诊多学科救治,观察组加用血必净注射液100 ml加生理盐水100 ml静脉滴注,2/d,疗程7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凝血功能、С-反应蛋白含量、肝肾功能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第7天观察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明显改善,С-反应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通过改善凝血功能、降低炎性介质的释放来保护、改善严重多发伤患者重要脏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血流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 60 例血流感染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血必净注射液 50 毫升(5 支)加入 0.9% 氯化钠注射液 100 mL 中,静滴,qd;对照组不加用血必净;两组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疗程为 2 周;评价两组治疗前后的感染控制情况。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值均明显下降(P<0.05),C-反应蛋白较对照组亦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患者体温恢复正常所需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抗感染药物治疗血流感染的效果比常规抗感染治疗效果好,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影响。方法 100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SASP)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灌肠。两组共治疗8周后分析疗效。测定患者血清hs-CRP和IL-6。结果观察组总疗效为96%,对照组总疗效为84%,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hs-CRP和IL-6均有明显降低,并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美沙拉嗪联合康复新液灌肠可以更明显抑制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PH与Milligan-Morgan手术治疗Ⅲ±176;~Ⅳ±176;痔的比较效果情况。方法分析本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普外科收治的痔疮患者120例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治疗措施不同进行临床随机分组, PPH组60例和Milligan-Morgan组60例。结果 PPH组痔疮患者治疗期间对术后肛管最大静息压、疼痛指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优于Milligan-Morgan组,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PH治疗痔疮可以明显降低术后疼痛和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氨溴索静滴结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患儿,所有患儿均采用氨溴索1.2mg/(kg·d)静滴,观察组使用阿奇霉素,先静脉滴注10mg/(kg·d),每日1次,连续治疗5d,后口服,10mg/(kg·d),每日1次,连续治疗2周,对照组仅使用阿奇霉素10mg/(kg·d)静脉滴注。比较两组临床症状消失时间、治疗不良反应及静脉输液不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热消失、喘息消失、咳嗽消失及啰音消失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现胃肠道不适及肝肾功能受损的比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未出现1例局部坏死情况,而对照组则出现2例,观察组发生输液后局部红肿和针头脱出的情况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氨溴索静滴结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能较快的改善小儿支原体肺炎患者临床症状,减少治疗不良反应,是提高治疗依从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并对其在临床上的相关应用进行相关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期间收治的3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注射丹参多酚酸盐,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水平以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血清浓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的减低,但是治疗组患者降低的幅度更为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可能与降低C反应蛋白的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及C反应蛋白水平与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相关性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科2008年6月~2012年6月出生后经血培养确诊为早发型败血症的患儿39例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非感染新生儿39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抗生素治疗前后测定两组患儿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结果 抗生素治疗前,实验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生素治疗后,实验组患儿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儿血清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升高对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并有助于评估疾病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脓毒症大鼠血清中MMP-9浓度的影响并结合肺脏形态学及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肺脏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45只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 Sham组)、盐水组( NS组)、血必净组( X组),每组15只。检测血清MMP-9水平、肺湿/干重比( W/D)、HE染色法光镜观察肺脏形态学改变,透射电镜观察肺脏血管内皮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与Sham组比较,NS组、X组大鼠肺湿/干重比均明显增大( P <0.01);与NS组比较,X组肺组织湿/干重比显著减小( P <0.01)。 NS组、X组血清中MMP-9水平均显著高于Sham组( P <0.01);与NS组比较,X组血清中MMP-9水平下降( P <0.01)。 Sham组大鼠肺组织结构及血管内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NS组有明显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细胞结构破坏等;X组改变明显减轻但较Sham组重。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减少血清MMP-9水平,从而减轻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改善肺血管通透性,对肺脏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