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HIF-1α、VEGF在COPD各阶段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肺血管重构的关系。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个组,每组8只。正常对照组(A):d 1、14气道内注入生理盐水,4周后检测;慢支组(B):d 1、14经气道内注入脂多糖(LPS),200μg/次,4周后检测;COPD组(C):d 1、14气道内注入LPS,200μg/次,香烟烟雾暴露1 h.d-1,共4周。各组测定气道阻力及平均肺动脉压力(mPAP)。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VG+维多利亚蓝特殊染色检测肺血管重构指标:肺小动脉血管壁厚度与血管外径比(WT%)、血管壁面积与血管总面积比(WA%)。RT-PCR、Western blot分别检测各组肺组织匀浆中HIF-1α、VEGF 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分析HIF-1α、VEGF的表达情况与肺血管重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①与A组相比,C组气道阻力、mPAP增加(P<0.05)。②VG+维多利亚蓝特殊染色显示C组WT%、WA%值高于A组。③RT-PCR、Westernblot结果显示,C组HIF-1αmRNA及蛋白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B、C组VEGF mRNA表达逐渐增强,C组VEGF蛋白表达较A组明显增加。HIF-1α、VEGF表达情况均与肺血管重构指标WT%、WA%呈正相关,(P<0.05)。结论 HIF-1α、VEGF与COPD的发病密切相关,其通过促进肺血管重构加重COPD的病情。改善缺氧状态及拮抗HIF-1α、VEGF的表达,尤其是在早期对VEGF的干预,可以减轻COPD的肺血管重构,减缓其到肺动脉高压的进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的表达。方法 COPD患者100例均分为急性加重(A)组和稳定(B)组,同期体检的健康人50例予以对照(C组)。检测并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NF-κB、MIF、IL-6和C反应蛋白(CRP)的表达。结果三组血清NF-κB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血浆MI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MIF mRNA高于B、C组(0.0314±0.0210vs.0.0130±0.0193、0.0175±0.0063)(P<0.05)。A组巨噬细胞CD4~+MIF~+T细胞和CD8~+MIF~+T细胞占总CD4~+T细胞的百分比均高于B、C组[(77.78±15.75)%vs.(60.39±20.71)%、(62.08±19.65)%和(76.97±19.89)%vs.(59.36±26.18)%、(55.72±28.94)%](P<0.05)。B、A组血清IL-6表达高于C组[(45.46±17.04)ng/L、(31.78±19.65)ng/L vs.(24.82±8.97)ng/L](P<0.05)。A组CRP高于B、C组[(28.23±37.56)mg/L vs.(8.23±17.21)mg/L、(2.82±4.79)mg/L](P<0.05)。结论血清巨噬细胞MIF和IL-6可能与COPD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哮喘大鼠气道炎症、气道反应性及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探讨用阿魏酸钠干预后对其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18只健康雄性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哮喘组(A组),阿魏酸钠干预组(Fe组)和正常对照组(C组),每组6只。A组和Fe组用卵清蛋白(OVA)致敏激发复制哮喘模型,Fe组每次激发前用阿魏酸钠干预,C组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测定哮喘大鼠的气道高反应性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免疫组化方法观察NF-κB、IκBα和ICAM-1在哮喘大鼠肺组织的表达。结果阿魏酸钠能降低哮喘大鼠的气道高反应,减少气道嗜酸性粒细胞的募集。A组支气管肺组织NF-κB[(38.03±2.89)%]和ICAM-1[(14.59±0.56)%]的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对照C组[分别为(5.26±0.41)%,(1.89±0.26)%],IκBα蛋白的表达[(1.58±0.34)%]低于C组[(15.49±1.32)%],有统计学差异(P<0.01)。Fe组NF-κB[(18.65±2.25)%]和ICAM-1[(6.75±0.61)%]的蛋白表达与A组相比显著降低(P<0.01),IκBα[(5.58±0.27)%]则增高(P<0.01)。哮喘大鼠肺组织NF-κB与ICAM-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878,P=0.022),与IκBα呈负相关(r=-0.824,P=0.044)。结论阿魏酸钠能够抑制哮喘大鼠肺组织IκBα的降解和NF-κB的激活,进而抑制ICAM-1的表达,最终抑制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哮喘大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对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 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A)、柳氮磺胺吡啶组(B)、地塞米松组(C)和正常对照组(D)。采用腹腔注射卵蛋白(OVA)和氢氧化铝制备大鼠哮喘模型,并给予NF-κB选择性抑制剂柳氮磺胺吡啶(SASP)进行干预,观察对哮喘的影响。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MIF、NF-κB的表达强度,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的IL-4水平。结果支气管哮喘模型组可见各级支气管周围炎症、管腔痉挛狭窄,肺组织MIF、NF-κB活化(P<0.05),血清IL-4水平增高(P<0.05);钝化NF-κB活化,肺组织中MIF表达降低(P<0.05),MIF表达、血清IL-4水平降低(P<0.05),与给予地塞米松干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NF-κB、MIF蛋白表达与血清IL-4水平两两之间具有高度相关性(P<0.01)。结论 NF-κB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病过程,其机制可能与激活MIF,诱导炎症细胞因子IL-4的过量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丹参酮ⅡA对EA.hy926细胞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丹参酮ⅡA对脂多糖(LPS)诱导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 TLR4/NF-κB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丹参酮ⅡA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观察丹参酮ⅡA低、中、高剂量组对LPS刺激EA.hy926细胞的保护作用,RT-PCR和Western bolt法检测TLR4、NF-κB、TNF-α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LPS刺激组TLR4、NF-κB和TNF-αmRNA和蛋白表达较正常组明显增加(P<0.05)。与LPS刺激组相比,丹参酮ⅡA低剂量组TLR4、NF-κB、TNF-αmRNA及蛋白表达无明显差异,而丹参酮ⅡA中、高剂量组TLR4、NF-κB和TNF-αmRNA及蛋白质表达明显降低(P<0.05)。结论丹参酮ⅡA抗AS的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干预TLR4/NF-κB信号通路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谷氨酰胺对COPD外周血NF-κB及HSP70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核因子-κB(NF-κB)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为研究对象,设为AECOPD组,将治疗10~20 d后处于稳定期的上述患者设为SCOPD组,分别以Gln干预,收集干预前后各组外周血PBMC,并以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PBMC中NF-κB P65 mRNA和HSP70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AECOPD和SCOPD组NF-κB P65、HSP70的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且急性期增高更为显著;AECOPD组和SCOPD组中,用Gln干预的较未用Gln的PBMC中HSP70表达升高(P<0.05),而NF-κB P65表达下降(P<0.01)。结论 Gln可抑制COPD患者炎症因子NF-κB的活性,升高HSP70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通络法对COPD大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大鼠肺血管重构IL-6/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采用气道滴注脂多糖联合香烟烟雾暴露的方法制备大鼠COPD肺血管重构模型。药物干预后各组大鼠右下肺叶行HE染色观察肺血管病理形态学变化,并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IL-6含量变化; 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p-JAK2和p-STAT3蛋白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肺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大鼠血清IL-6含量及肺动脉PCNA表达显著减少(P<0.05或<0.01),p-JAK2和p-STAT3表达显著降低(P均<0.01);中西医结合组较中药组及西药组p-JAK2表达均显著下降(P均<0.01)。结论 中医益气活血通络法能有效减轻COPD大鼠肺血管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L-6/JAK/STAT信号转导通路进而调节肺小动脉PC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张培琴  张葵  刘瑶  芦莉 《中国药房》2010,(7):595-597
目的:研究参芪补肺汤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模型大鼠气道结构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用烟、SO2定量熏吸并复合木瓜蛋白酶雾化吸入法复制COPD大鼠模型;实验分为6组,即正常、模型、布地奈德及参芪补肺汤高、中、低剂量组;光镜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形态学改变;半定量图像分析法测量大鼠小支气管管壁和平滑肌层厚度;实验动物肺功能分析系统测定肺功能。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支气管管壁及平滑肌层均显著增厚(P<0.01),0.3s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比值(FEV0.3/FVC)显著下降(P<0.01),肺呼气阻力(Re)和吸气阻力(Ri)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芪补肺汤高剂量组大鼠小支气管管壁及平滑肌层厚度显著降低(P<0.05),参芪补肺汤高、中剂量组大鼠FEV0.3/FVC显著升高(P<0.01)、Re和Ri显著下降(P<0.01)。结论:参芪补肺汤可抑制COPD模型大鼠气道重构,阻止其肺功能下降。  相似文献   

9.
谷氨酰胺对内毒素诱导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对内毒素(LPS)诱导大鼠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5组(n=10):对照组(A组);LPS组(B组),股静脉注射LPS 5 mg/kg;C、D、E组为谷氨酰胺+LPS组,分别于LPS注入前1 h时,LPS注入同时,LPS注入后1 h时,均静脉注射谷氨酰胺0.75 g/kg。于注射LPS后4 h时处死大鼠,测定肺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水平,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及iNOS mRNA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肺组织SOD活性下降,MDA、NO、tNOS水平、iNOS活性及iNOS mRNA表达均升高(P<0.05及P<0.01);与B组比较,C、D组肺组织SOD活性升高,MDA、NO、tNOS水平、iNOS活性及iNOS mRNA表达降低(P<0.05及P<0.01),E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早期给药可减轻LPS诱导肺组织氧化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胆红素对急性肺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对中性粒细胞肺浸润的抑制作用。方法: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LI模型组、胆红素干预组。检测肺组织肺系数(LI)、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计数、中性粒细胞(PMN)百分比。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肺血管内皮细胞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ALI模型组LI,BALF中WBC计数、PMN百分比和肺血管内皮细胞NF-κ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P<0.001)。胆红素干预组LI,BALF中WBC计数、PMN百分比和NF-κB核染色阳性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ALI模型组(P<0.01,P<0.05,P<0.001)。结论:胆红素对内毒素导致肺损伤的PMN肺浸润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能与抑制肺血管内皮细胞NF-κB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观察巨噬细胞炎症蛋白-1α(MIP-1α)和核因子-κB(NF-κB)在机械通气大鼠肺组织中的表达,探讨MIP-1α及NF-κB在呼吸机所致肺损伤(VILI)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32只雄性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小潮气量组、常规潮气量组和大潮气量组。分别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肺组织MIP-1α mRNA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测定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大潮气量组和常规潮气量组大鼠BALF中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以及细支气管上皮MIP-1α mRNA和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均明显高于小潮气量组和对照组(P<0.01)。对照组与小潮气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各组大鼠细支气管上皮MIP-1α mRNA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与BALF中性粒细胞计数和NF-κB p65蛋白阳性表达细胞百分比之间均呈正相关(r=0.546,r=0.482,均P<0.05)。结论在VILI发生过程中,MIP-1α是导致中性粒细胞在肺内募集、活化的重要细胞因子;肺组织细胞表达MIP-1α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NF-κB的调控;机械刺激→NF-κB→MIP-1α信号通路可能是VILI发生过程中细胞内信号传导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特异性抑制剂小白菊内酯(PTN)在大鼠心肌组织中的药效作用时间。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PTN组、二甲亚砜(DMSO)组、脂多糖(LPS)组和PTN+LPS组。第1天:PTN组、DMSO组和PTN+LPS组大鼠分别腹腔内注射PTN(500μg/kg)和PTN溶剂DMSO(相等容量);其余各组腹腔内注射相等容量的生理盐水。第2天(即PTN注射后24 h):LPS组和PTN+LPS组大鼠经皮下注射LPS(12.5 mg/kg);其余各组经皮下注射相等容量的生理盐水。每组在相当于注射LPS后1 h时取出心脏,采用Westernblot法分析心肌细胞细胞核内NF-κB p50和细胞浆中抑制蛋白(IκBα)、磷酸化抑制蛋白(p-IκBα)表达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相比,PTN组和DMSO组NF-κB p50I、κBα和p-IκB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LPS组和PTN+LPS组NF-κBp50表达上调(P<0.05),IκBα表达下调(P<0.05),p-IκBα表达上调(P<0.05)。结论LPS刺激可在1 h内激活NF-κB,PTN(500μg/kg)在大鼠体内代谢24 h后未见明显药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硫酸甲基异硫脲(SMT)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核因子(NF)-κB活性的影响.方法利用腹腔内注射内毒素(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模型,180只小鼠随机分为LPS组、LPS+SMT组(LPS注射前腹腔内注射SMT20 mg/kg),LPS注射后0 h、1 h、3 h、6 h、12 h迁移率改变电泳法(EMSA)检测肺组织NF-кB活性,同时测定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10(IL-10)浓度及其mRNA表达,并观察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与LPS组比较,1~12 h SMT组肺组织核蛋白NF-κB活性明显增强(P<0.05);肺组织匀浆细胞因子TNFα及其mRNA表达显著增高(P<0.05).与LPS组比较,SMT组IL-10及其mRNA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SMT通过活化NF-κB,启动炎症因子表达,但同时抑制抗炎介质的表达,加重肺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噻托溴铵早期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大鼠模型气道重塑及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的表达变化。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A组),COPD模型组(B组),噻托溴铵干预组(C组),采用熏烟并气管内注入脂多糖的方法建立COPD模型,C组于早期给予噻托溴铵雾化干预。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图像分析测量小气道管壁和平滑肌厚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MMP-9蛋白。结果与B组相比,C组大鼠肺组织气道重塑病理变化减轻,MMP-9降低。结论噻托溴铵对COPD气道重塑有抑制作用,可降低MMP-9表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自噬抑制剂3-甲基嘌呤(3-MA)对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取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LPS 15 mg/kg)组、药物对照(3-MA 20 mg/kg)组和低、高剂量治疗(LPS 15 mg/kg+3-MA 20、40 mg/kg)组,每组10只。除正常对照组和药物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小鼠ip LPS复制急性肺损伤模型,药物对照组和低、高剂量治疗组小鼠分别于建模前1 h ip相应剂量的3-MA。建模6 h后分别测量各组小鼠的肺湿/干质量比(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F-κB p65、LC3BⅡ/Ⅰ、激活型半胱氨酸氨基蛋白酶3(Cleaved-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W/D值和TNF-α、NF-κB p65、LC3BⅡ/Ⅰ、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增强(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剂量治疗组小鼠的W/D值和TNF-α、NF-κB p65、LC3BⅡ/Ⅰ、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均减弱(P<0.05),高剂量治疗组小鼠仅LC3BⅡ/Ⅰ蛋白表达减弱(P<0.01)。结论:在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小鼠模型中,过度自噬可能通过激活NF-κB通路参与炎症反应并诱导细胞凋亡;3-MA适度抑制自噬可减轻炎症反应并起到保护肺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金骨莲胶囊对炎症模型大鼠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金骨莲胶囊低、中、高剂量组(0.66、1.32、2.64 g/kg)和地塞米松组(阳性对照,0.945 mg/kg),每组8只。空白对照组和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水,其余各组大鼠灌胃相应药物,每天给药2次,连续3天。末次给药后30 min,模型组和给药组大鼠腹腔注射脂多糖(10 mg/kg)以复制炎症模型。腹腔注射6 h后,于大鼠尾静脉取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前列腺素E(2 PGE2)的含量;测定大鼠肺组织湿质量/干质量(W/D)比值;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肺组织的病理学形态变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TNF-α、IL-6、PGE2、IL-1βmRNA的表达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肺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PGE2的含量,肺组织W/D比值,肺组织中TNF-α、IL-1β、IL-6、PGE2 mRNA的表达水平和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升高,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P<0.01);大鼠肺组织中大量肺泡萎缩塌陷、壁增厚,可见肺实质化及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与模型组比较,金骨莲胶囊各剂量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低剂量组除外)、IL-6、PGE2的含量,以及肺组织中TNF-α(低剂量组除外)、IL-1β、IL-6(低、高剂量组除外)、PGE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金骨莲胶囊高剂量组大鼠肺组织W/D比值显著降低(P<0.05或P<0.01);金骨莲胶囊中剂量组大鼠肺组织中NF-κB p65蛋白磷酸化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κBα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大鼠肺泡结构较为清晰、壁轻度增厚,并见少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论:金骨莲胶囊对炎症模型大鼠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香烟暴露诱导慢性支气管炎模型大鼠肺组织中c-jun表达及与小气道重塑间关系.方法 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吸烟30 d组(Ⅰ组)、吸烟60 d组(Ⅱ组)及吸烟90 d组(Ⅲ组);被动吸烟诱导大鼠慢性支气管炎模型,镜下比较各组大鼠细支气管平滑肌及胶原层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中C-jun 表达蛋白JUN 的水平.结果 吸烟大鼠30 d后气道发生明显慢性炎症变化,与对照组比较,Ⅱ组、Ⅲ组大鼠细支气管管壁厚度与气管外径比值(MT%)及管壁面积与气管总面积比值(MA%)显著增高(P<0.05);Ⅰ组、Ⅱ组、Ⅲ组大鼠肺组织JUN 表达显著增强,且呈逐渐增加趋势.结论 被动吸烟导致大鼠慢性支气管慢性炎症及气道结构重建,c-jun 表达的增高可能在小气道重塑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潘永利 《医药导报》2013,32(10):1285-1288
目的 探讨吡拉米司特对内毒素(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LI模型组,吡拉米司特低、中、高剂量组(1,2,4 mg.kg-1),每组10只. 采用气管滴注LPS法复制ALI模型,对照组滴入等量0.9%氯化钠溶液. 造模前1 h灌胃给予吡拉米司特,造模6 h后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处死动物,采用酶联免疫法和免疫印迹检测肺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TNF-α受体(TNFR1)和核转录因子 κB (NF-κB)p65亚基的蛋白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动脉血pH和氧分压(PaO2)均显著下降(P<0.01),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明显上升(P<0.01),肺组织中TNF-α含量以及TNFR1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1). 吡拉米司特可升高动脉血pH和PaO2,降低PaCO2;抑制肺组织中TNF-α、TNFR1和NF-κB p65的蛋白表达. 结论 吡拉米司特对LPS所致ALI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NF-α/NF-κB信号通路介导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脂多糖(LPS)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的TNF-α/NF-κB信号转导机制及慢病毒介导的解整合素-金属蛋白酶17(ADAM17)RNA干扰(RNAi)对MMP-9表达的影响。方法构建ADAM17 siRNA慢病毒载体、包装重组慢病毒。以NF-κB抑制剂(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或TNF-α拮抗剂(etanercept)预处理HBE4-E6/E7细胞,以LPS刺激HBE4-E6/E7细胞24 h。以重组慢病毒感染HBE4-E6/E7细胞72 h后,以LPS或TNF-α刺激HBE4-E6/E7细胞24 h。以半定量RT-PCR检测MMP-9 mRNA表达;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TNF-α蛋白含量;以Western blot检测MMP-9蛋白表达;以凝胶阻滞分析实验检测NF-κB活性。结果 LPS或TNF-α刺激均明显增加HBE4-E6/E7细胞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及NF-κB活性(P<0.05);etanercept和PDTC均明显抑制LPS诱导的MMP-9表达及NF-κB活性(P<0.05)。慢病毒介导的ADAM17 RNAi明显降低LPS诱导的HBE4-E6/E7细胞上清液中TNF-α蛋白含量(P<0.05),亦明显降低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及NF-κB活性(P<0.05),但不能降低TNF-α诱导的MMP-9mRNA和蛋白表达及NF-κB活性(P>0.05)。PDTC明显抑制TNF-α诱导的MMP-9 mRNA和蛋白表达及NF-κB活性(P<0.05)。结论 TNF-α/NF-κB信号通路参与调控LPS诱导的气道上皮细胞MMP-9的表达,ADAM17通过调节TNF-α释放在其信号通路上游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①观察普伐他汀能否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②观察普伐他汀不同给药时间对改善心室重构的区别;③探讨普伐他汀改善心室重构和心功能的机制。方法制作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并分组。将32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A组假手术组、B组心肌梗死对照组、C组普伐他汀早期干预组、D组普伐他汀晚期干预组,每组8只。早期和晚期干预分别选择梗死后即刻和72小时后以普伐他汀(3mg/kg)灌胃,共持续8周,A、B组每日以等量水灌胃,其余喂养饲料相同。BL-420S生理机能实验系统记录ECG、LVSP、LVEDP、±dp/dtmax、HR、SBP、DBP。RT-PCR检测左心室非梗死区TNF-α、MMP-2、MMP-9的mRNA的表达。Western-blot测定左心室非梗死区TNF-α蛋白的表达。结果①血流动力学指标:4组的心率无明显变化;B、C、D组的LVEDP较A组有明显升高(P<0.01),SBP、DBP、LVSP、±dp/dtmax显著降低(P<0.01);C、D组的LVEDP显著低于B组(P<0.05),±dp/dtmax显著高于B组(P<0.05);C、D组与B组比较SBP、DBP、LVSP无明显变化。②TNA-αmRNA及蛋白表达:B、C、D组均比A组高(P<0.01),C、D组比B组低(P<0.05),C组比D组低(P<0.05)。③MMP-2、MMP-9的mRNA的表达:B、C、D组均比A组高(P<0.01),C、D组比B组低(P<0.05),C组比D组低(P<0.05)。结论①普伐他汀可以有效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②普伐他汀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与用药时间有相关性,尤其是早期干预较晚期干预在防治心肌梗死后心室重构效果更佳。③普伐他汀主要通过减少MMP-2、MMP-9的mRNA的表达并且抑制TNA-αmRNA及蛋白表达达到防治心肌梗死后的心室重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