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克氏针双侧张力带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对52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肘后正中切口,于直视下复位,用2枚克氏针交叉固定,2根钢丝或钢缆8字缠绕固定于两侧。结果:按Dodgt's疗效评价标准,优40例,良10例,差2例,优良率96.2%。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改良的克氏针双侧张力带固定,其固定可靠,能有效地防止肘内翻畸形的发生,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截骨交叉克氏针联合临时张力带手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6例肘内翻畸形患儿均行肱骨髁上闭合楔形截骨术、交叉克氏针联合临时张力带内固定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提携角的变化、肘关节活动度、肘关节功能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26例均获12—36个月的随访。截骨处于术后8周骨性愈合:术后3个月肘关节功能恢复至正常或达到术前范围。无一例术后提携角丢失,无肘内翻畸形复发、感染、退针及桡、尺神经损伤。结论采用交叉克氏针联合可吸收张力带作肘内翻截骨后内固定,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靠,内固定取出方便、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肘内翻畸形是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于远折端尺偏畸形愈合所致,自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本院对手术治疗的肱骨髁上骨折采用交叉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经随访疗效满意,未出现肘内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为观察克氏针张力带固定时克氏针植入位置与儿童肱骨外髁骨折治疗效果的关系,选择2000-05/2005-05襄城县人民医院骨科收治肱骨外髁骨折移位的儿童30例,治疗时将一根克氏针从骨折块外侧使克氏针与肱骨纵轴成90°或向远端成110°进针固定,另一根克氏针从骨折块外侧进入与肱骨纵轴向骨折近端成45°固定,钢丝从肱骨上方外侧进入,从内前方穿出,最后将钢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后随访时间≥1年,临床骨愈合时间为3或4周,肘关节伸屈功能完全正常,无肘内、外翻畸形。  相似文献   

5.
我院1997-01~2002-12单纯采用肱骨髁上外侧闭合楔形截骨,同侧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儿童肘内翻畸形20例,疗效满意,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肱骨髁上骨折是小儿常见病,约占肘部骨折的30%~40%,好发于5~12岁儿童。若处理不当,易引起关节功能障碍、神经损伤、Volkmann挛缩及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应给予足够重视。自2003年~2004年我院采用交叉克氏针加张力带钢丝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未出现肘内翻等并发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应用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45例。结果随访1年以上,骨折均愈合,肘关节功能良好。结论闭合复位、经皮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操作简便,内固定牢固,肘内翻发生率低,是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闭合复位经皮单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从1999年1月至2002年12月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闭合复位经皮单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32例。结果:本组32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4~12月),患儿全部骨性愈合,神经损伤1~4个月完全恢复,未出现Volkman缺血性挛缩、术中尺神经损伤和严重肘内翻畸形。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单枚克氏针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能有效维持复位、预防肘内翻畸形发生,方法简单、有效、安全,术后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术效果及方法。方法对2001年8月至2008年8月收治的98例明显移位的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结果随诊患者82例,时间为1个月~4年,肘关节屈伸功能正常,无血管神经损伤,肘内翻2例。结论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可有效复位固定,减少再发移位及肘内翻的发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0.
张君 《浙江临床医学》2014,(11):1793-1794
目的:探讨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术,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5例,从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两方面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术后随访7-30个月,平均16个月。所有骨折均获临床骨性愈合,并肘关节的功能和外观满意,术后无肘内翻等严重并发症。优23例,良2例。结论采用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交叉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治疗移位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创伤小,维持复位确切,固定可靠,可以获得良好的肘关节功能和外形,减少肘内翻畸形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多枚克氏针治疗肱骨髁上粉碎骨折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32例克氏针患者用多枚克氏针经内外侧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经摄像后拔掉克氏针,及时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均达到解剖复位,无血管神经损伤,3个月复查X光片,示骨折愈合26例经3年半随诊,无继发肘内翻及骨骺过早闭合。结论:把握手术时机,多枚克氏针固定肱骨髁上粉碎骨折是一个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我院选择27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治疗,克氏针针尾埋在皮下。结果骨折复位良好,2例病例发生轻度的肘关节内翻畸形(〈7°),外观无畸形,未作矫形处理。结论闭合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固定可靠,功能恢复快,骨折愈合快,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脱位的疗效是目前公认比较肯定的内固定方法 ,但存在着针尾触痛、针尖戳破皮肤、克氏针旋转致钢丝脱落、克氏针移位等缺点。为避免这些并发症的发生 ,笔者自1995年4月至1999年12月使用带孔克氏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关节内骨折脱位145例 ,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45例。男性92例 ,女性53例。年龄10岁至72岁。骨折类型 :闭合性107例 ,开放性38例 ,其中粉碎性骨折76例。骨折部位 :肱骨内上髁7例 ,肱骨外髁12例 ,尺骨鹰嘴33例 ,髌骨56例 ,胫骨内…  相似文献   

14.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的早期手术治疗(附3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止肘内翻畸形,伸屈肘受限,是儿童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治疗过程中的重要问题,采用早期手术切开复位,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治疗,术中将塌陷的内侧骨皮质整复,彻底清除肘前血肿,术后两周去外固定带针行主动伸屈功能锻炼,可以明显降低肘内翻及伸屈活动受限的发生率。本组31例均早期手术,经平均2.8年随访,无一例发生明显肘内翻畸形和肘伸屈功能障碍,介绍这种治疗的具体步骤,并对其降低肘内翻和伸屈付活动爱限的发生率进行了粗  相似文献   

15.
肘部骨折占儿童所有骨折的10%,而其中髁上骨折占75% [1].多发于6~7岁的儿童.若处理不当常可导致神经、血管损伤、Wolkmann缺血挛缩以及肘内翻并发症的发生.2005年3月~2007年10月,我们应用肘前外侧切口及克氏针内固定方法治疗儿童肱骨髁上骨折25例,经精心护理及康复指导,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手法复位与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儿童最常见的肘关节损伤,多见于5~10岁儿童.如果治疗不当,易发生肘内翻畸形和骨化性肌炎等,甚至前臂Volkmann挛缩,手部功能丧失,造成终身残废.治疗方式有手法复位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交叉克氏针内固定等,治疗效果各有优缺点.2004~2009年,作者采用C型臂X线机透视下中医整骨手法闭合复位经皮两枚细克氏针外侧放射状固定治疗小儿肱骨髁上骨折8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肱骨髁上骨折是发生在肱骨远端内、外髁上方2~3 cm位置的相关骨折,在儿童肘部损伤中约占75%,能引起缺血挛缩、神经血管损伤、肘内翻等相关并发症,影响患儿活动及学习、生活[1-2]。目前,临床治疗小儿不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多以传统石膏固定、克氏针内固定、切开复位、夹板固定等方式为主,但临床疗效存在差异[3]。本研究探讨克氏针平行固定治疗小儿不  相似文献   

18.
Gartland Ⅲ型儿童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29例,手术均采用牵引直视下复位骨折,自肱骨内、外髁向骨折近端以克氏针交叉固定的方法.术后石膏固定3~4周,8~12周拔除克氏针.随访并按照Jupiter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结果:解剖复位26例,随访6个月~4 a,平均2.5 a.Jupiter肘关节评分系统评价肘关节功能为优21例,良5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9.7%.3例肱骨远端前倾角较小(<30°);2例轻度肘内翻畸形,1例肘关节伸直受限20°.结论:切开复位及克氏针内固定治疗儿童Gartland Ⅲ型肱骨髁上骨折可迭较好的复位及固定效果.  相似文献   

19.
肱骨髁上骨折四种不同治疗方法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综合比较四种不同方法治疗肱骨髁上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四种不同治疗方法治疗94例肱骨髁上骨折,34例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22例采用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18例采用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20例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并随访术后骨折愈合情况、肘关节功能的恢复情况及肘内翻的发生率。结果:手法复位石膏外固定组优良率为73.5%。但避免了手术的再次创伤及手术并发症,经济负担低;闭合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81.8%;切开复位交叉穿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组优良率95%。结论:对于无移位或轻度移位的稳定性肱骨髁上骨折,可采用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对于移位严重或伴有血管神经损伤者,可采用切开复位钢丝张力带内固定。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肱骨髁上骨折的手木适应症,手术入路及疗效。方法:27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手术,术后用后侧石膏托外固定2周,去除石膏肘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痊愈。无肘关节功能障碍者26例,肘内翻畸形1例。无关节僵直及骨化性肌炎复发生。结论:肱骨髁上骨折手术适应症不仅限于合并血管、神经损伤及畸形愈合者。内侧手术入路软组织损伤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