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是一类与不良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疾病,主要包括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和肿瘤等。根据《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年)》公布的数据,我国的慢性病确诊人数已达2.6亿,且慢性病导致的死亡占我国总死亡的85%。慢性病已成为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1])。新近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  相似文献   

2.
慢性病的干预原则与健康传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慢性病的干预原则与健康传播张安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慢性肺疾患、糖尿病、慢性肝肾疾病等是行为和生活方式疾病,主要通过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预防和控制慢性病。1慢性病的干预原则1.1采取以社区为基础,全人群为对象的干预慢性病的流...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群的主要疾病负担来自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恶性肿瘤与呼吸系统疾病等慢性病。西方人群研究证据显示,吸烟、过量饮酒、体力活动不足、不健康的膳食习惯、肥胖等行为生活方式是主要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行为生活方式和疾病谱的差异,西方人群证据不一定适用于中国人群。在中国人群中确定行为生活方式与主要慢性病的关联方式和效应大小,有助于明确综合生活方式干预对我国慢性病负担的收益大小,及指导相关指南的制订。近年来,包括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在内的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的一系列前瞻性队列研究证据明确了几种不健康的行为生活方式对我国主要慢性病的影响,特别是补充了我国人群一些特定生活方式(如职业性体力活动)、当前营养膳食结构背景下的一些饮食习惯(如吃水果、鸡蛋、辣食和饮茶等)以及特有的健康问题(如出血性脑卒中、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的人群病因学证据。本文旨在综述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近年来获得的相关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4.
健康模式转变与中国慢性病控制策略   总被引:56,自引:7,他引:49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以下简称慢性病 )已经对全世界人群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根据对1 998年全球疾病负担的估计 ,43%归结为慢性病所致 ,而中国已经达到了 60 %。 1 999年世界卫生报告指出 ,在未来几十年 ,全世界 ,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抑郁症、心血管疾病将迅速代替传统的疾病 ,特别是传染性疾病和营养不良 ,成为致残和早死的主要原因〔1〕。决策者和卫生系统都不得不面临疾病的双重挑战。因此有必要对中国人群健康模式的转变及其慢性病流行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 ,讨论慢性病的防治和管理策略 ,为发展新的政策和控制策略提供依据。1…  相似文献   

5.
开展高血压健康促进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萍 《中国健康教育》2004,20(4):334-336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学模式的转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 ,疾病谱发生了重大变化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取代传染病成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全国疾病监测系统的资料表明 :同一人群中 ,慢性病在人口总死亡原因中所占的比例从 1 990年的 76%上升到 1 996年的 81 % [1 ] 。目前 ,中国每天约有 1 3万人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而死亡 ,占全国总死亡的 70 %以上 ,城市地区高达 85 %以上 ,其中 1 5岁以上慢性病死亡人口是传染病的 4 5倍。 1 997年全国死因顺位统计 :城镇居民的前 3位死因分别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心脏病等慢性病 ,占总死因…  相似文献   

6.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已经成为威胁中国居民健康的最主要因素。慢性病造成的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已经上升到了85%以上。慢性病之所以越来越多,与不良生活行为习惯密切相关,行为问题也已成为影响国民健康的主要因素。研究显示,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而单纯的高超医疗技术只能减少10%的过早死亡。然而,最令人担忧的现状是:大家对自身存在的行为危险因素缺乏足够的行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济宁市城乡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状况及变化趋势,为今后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使用由《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报告的死亡病例,通过整理、审核、修订保留下来的卡片,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采用Excel 2010、SAS 9.3、SPSS 20.0对2013—2018年济宁市居民死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利用寿命表法计算30~69岁人群中因4类疾病死亡的风险,分析4类重点慢性病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及其变化趋势。结果 2013—2018年4类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85.04%,粗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标化死亡率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恶性肿瘤患者早死构成比最高,其次为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早死构成比最低。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均呈缓慢下降趋势,且女性的下降幅度快于男性。心脑血管疾病和肿瘤的早死概率远高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女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早死概率明显低于男性。结论以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为主的4类慢性病引起的死亡已成为影响济宁市城乡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慢性病过早死亡是预防与控制慢性病的主要目标和防治效果检测指标,降低过早死亡率应从慢性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着手,改善超重或肥胖的身体状况,改变不健康的饮食、身体活动不足、吸烟、过度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推动医疗服务模式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  相似文献   

8.
我国主要慢病死亡分析与相关危险因素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国居民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等主要慢性病的死亡状况,探讨针对人们行为和生活方式等主要危险因素的干预措施,为慢性病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分析2006年我国部分城市居民的死因资料。结果我国城市居民前三位死因顺位是: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三种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居民死亡总人数的62.01%,心脑血管疾病死因在男女两性人群中的死亡率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心脏病等慢性病已成为我国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预防保健意识,改善居民的不良生活方式和习惯,降低危险因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阐述4大类主要慢性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国内外流行现状,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应对策略.方法 检索中外数据库,对4大慢性病的国内外流行病学数据与相关应对策略进行综述探讨.结果 2012全球总死亡人数5600万,慢性病死亡人数占到了全球总死亡人数的68%,4大类慢性病占总死亡人数的55.7%,我国慢性病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86.6%,其中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是主要3大死因,占总死亡的79.4%,远高于全球水平.结论 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对慢性病危险因素的综合干预是防治重点.应重视对老年慢性病人群的照料,实现医养结合,老有所医、老有所养.  相似文献   

10.
社区人群慢性病疾病谱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调查分析社区不同年龄人群慢性病发病情况,绘制慢性疾病谱,为社区人群疾病防治及生活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走访调查社区259户共892人,分五个年龄区段统计不同年龄人群慢性病发病情况,绘制疾病谱。结果①45岁以上人群慢性病发病率明显增高;②危害社区人群健康的主要慢性病依次为高血压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结论培养社区人群健康的生活方式,对社区人群多发病特别高血压病尽早进行防治和生活干预,对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减少老年人病死率、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1.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死亡和伤残的主要原因。科学证据表明,针对人群中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吸烟、饮酒、不合理饮食和身体活动不足等),从国家层面采取全面、联合行动对于减少主要慢性病的发病率是一个有效的、成本低效益高的和可持续的解决途径[1]。在以上科学认识的基础上,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了慢性病预防控制的推荐策略  相似文献   

12.
空气污染导致包括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内的健康风险日益受到关注,随着工业化及城镇化进程加速,空气污染物排放增加,与慢性病关联已成为研究热点。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4种慢性病是我国主要的慢性病,其导致的死亡数约占总死亡人数的86.6%,慢性病的防控特别是病因预防是关乎国民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本文综述了近期室内外空气污染与总死亡以及4种主要慢性病的死亡和疾病负担的研究现状,提出降低空气污染所致慢性病负担的建议,为我国修订空气质量标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由娜  梁小娴  阮慧红 《职业与健康》2023,(3):355-358+363
目的 分析2013—2020年广州市番禺区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及早死概率,评估早死概率下降目标的完成情况。方法 收集死亡日期为2013—2020年的番禺区户籍人口死亡资料,分析4类主要慢性病的死亡情况、早死概率及其年均变化速度,评估4类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2025年和2030年控制目标的完成情况。结果 2013—2020年番禺区4类主要慢性病的早死概率由14.01%降至11.26%,年均下降速度为3.07%,男性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远高于女性,恶性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早死概率远高于慢性呼吸系统和糖尿病。以2015年为基准,以目前早死概率的年均下降速度,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及4类主要慢性病合计均能实现2025年和2030年控制目标,但不同性别及全人群糖尿病和女性恶性肿瘤早死概率都不能达到控制目标。结论 男性是番禺区慢性病防治的重点人群,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慢性病防控的重点疾病。应做好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和干预,积极开展疾病早诊早治,降低慢性病早死概率,以实现“2025年慢性病中长期规划”和“健康中国2030”目标。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群的疾病构成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在现阶段已经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为了解慢性病在人群中的现患情况,2012年5月在杭州市上城区进行了一次人群调查,以了解人群慢性病的患病率和分布特征,明确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重点,为今后的慢性病干预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正>随着松江区近年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成为影响松江居民健康最主要的因素。由于慢性病大多是终生性疾病,病程长,耗资巨大,难以在短时间内见到明显预防与控制效果,因此慢性病防治显得尤为重要。1主要问题1.1多方因素导致慢性病人口快速增加近年来社会人群的行为方式、膳食结构、消费娱乐方式、工作内容与工作方式以  相似文献   

16.
不论是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主要慢性病,还是高血压、血脂异常、肥胖等中间疾病,或是吸烟、不合理膳食、少体力活动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数据都说明,慢性病是当前以及今后相当一段时期内对中国人群生命和健康的最大威胁,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1-3].  相似文献   

17.
目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已成为影响居民健康的最主要的疾病。慢性病之所以越来越多,并成为国人的主要死因,与不良生活行为方式密切相关。研究结果告诉我们:若能早期干预危险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约80%的心脏病、中风、2型糖尿病和40%的肿瘤可以预防:健康生活行为方式可以减少70%的过早死亡,而单纯的高超医疗技术只能减少10%的过早死亡。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017-2019年四川省宁南县死因监测数据,了解辖区户籍居民主要慢性病死亡情况及早死概率等数据,填补地区卫生数据空白,为地区卫生健康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7-2019年宁南县死因监测数据,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对数据进行分类,采用死亡率、早死概率等指标进行分析。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死亡数据统计与分析工具V3.0.1,导入2017-2019年凉山州人群死因监测数据库,人口数据采用2017-2019四川省公安厅户籍人口数据。结果 2017-2019年宁南县居民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比例为82.94%,男性慢性病粗死亡率高于女性;主要慢性病死亡占总死亡的73.18%,其中慢阻肺死亡率位列第2位,但呈下降;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粗死亡率呈上升;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在19.64%~20.87%之间波动,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的早死概率分别为10.78%、5.80%、3.29%和0.56%,随时间变化幅度较小。结论四大慢性病已成为宁南县居民慢性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制约健康预期寿命提高的重要因素。应通过健全慢性病防控体系、加强慢性病筛查与规范化管理、践行健康生活方式等综合防治预措施,以降低主要慢性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及时掌握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简称五峰县)人群死亡原因及特点,为制定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全县人群死亡信息采用网络直报的方式,数据统计分析采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系统的Deathreg 2005死亡医学登记系统.结果 2007-2009年,五峰县居民的粗死亡率为6.08%,标化死亡率为8.60%.男女死亡比为1.44:1.居民前5位死因分别为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损伤中毒、恶性肿瘤及消化系统疾病.结论 慢性病和意外伤害是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主要原因,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疾病预防以及健康教育、健康促进工作,提高居民对慢性病的预防保健意识,减少疾病和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阜阳市常住人口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四大类慢性病死亡状况、特征及变化趋势,为慢性病预防控制措施的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利用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和人口数据资料分析四大类慢性病死亡及早死状况,通过寿命表法计算30~69岁人群四大类慢性病死亡的风险。结果 阜阳市2018—2021年四大类慢性病年均死亡率为643.64/10万,年均早死概率为13.49%。总死亡中,四大类慢性病占85.76%,四大类慢性病过早死亡占24.07%,粗死亡率及占全人群死亡比例呈现整体上升趋势(χ2=180.861,P<0.001;χ2=152.759,P<0.001)。早死概率呈整体下降趋势(APC=-4.59%)。结论 四大类慢性病是导致阜阳市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阜阳市四大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处于一个相对较高的水平。降低慢性病过早死亡是慢性病防控的主要目标,全面加强慢性病危险因素的防控,推进全面健康生活方式将有助于降低四大类慢性病早死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