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心绞痛综合征。由于UAP的发病机制与AMI有共同的发病基础即与斑块破裂诱发血栓形成有关,故溶栓治疗已在临床中试用[1]。我院1998年6月~1999年9月在收治的UAP患者中将符合条件的103例中随机抽取72例行溶栓治疗,并做QT离散度(QTd)分析。以观察溶栓治疗对UAP患者心肌电生理稳定性的影响[2]。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1.1.1 病例选择 同时具备以下3条标准的初发劳力型和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196h内心绞痛突然加重,活动耐量明显下降;224h内至少伴有1次以上自…  相似文献   

2.
赖敏 《医学文选》2003,22(6):863-864
不稳定性心绞痛 (UAP)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之间的临床状态 ,极易发展为 AMI或心脏性猝死。UAP的病理基础多与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及附壁血栓形成有关。其治疗手段近年不断发展 ,对 UAP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已基本确认 ,但是否采用溶栓治疗至今意见不一。我院对 UAP患者 35例入院后采用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小剂量尿激酶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2 0 0 0~ 2 0 0 2年在本院住院的UAP患者 68例均符合 1 979年 WHO制订的 UAP标准[1 ] ,且无溶栓禁忌症。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相似文献   

3.
赖敏 《微创医学》2003,22(6):863-864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临床状态,极易发展为AMI或心脏性猝死.UAP的病理基础多与动脉硬化斑块的破裂及附壁血栓形成有关.其治疗手段近年不断发展,对UAP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方法已基本确认,但是否采用溶栓治疗至今意见不一.我院对UAP患者35例入院后采用抗心绞痛常规治疗加低分子肝素钙小剂量尿激酶,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UAP)病情进展迅速,是处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表现,易移行发展为心肌梗塞(MI)或猝死.目前认为UAP很大程度上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及附壁血栓形成有关.国内有静脉溶栓治疗UAP报道.本文作者于1996年开始采用冠状动脉内溶栓治疗UAP12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一种病情较重、预后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AP)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或猝死之间的一组冠脉综合征。治疗UAP的目的是缓解心绞痛症,降低心脏事件的发生率,改善疾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1 溶栓疗法UAP的溶栓治疗仍有许多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首先是病例选择,再则是溶栓剂剂量,溶栓方式及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药物的配合使用。Rakov等[1]对65例常规治疗无效的UAP患者进行溶栓治疗,发现其能缓解UAP病症及改善预后。Itoh等[2]的研究显示:UAP患者冠脉内溶栓(ICT)的效果与冠脉造影的形态学改变有关。ICT后3种冠状血管造…  相似文献   

6.
祁斌良 《微创医学》2002,21(1):65-66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与急性心肌梗塞(AMI)和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由于其病情多变化,可逆转为SAP,但亦可迅速进展为AMI或猝死,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为探索路路通对缺血性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作用,1999年4月至20 00年12月观察了路路通与丹参注射液对UAP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张爱论 《新疆医学》1998,28(1):23-24
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由于极易发展为AMI甚至猝死,所以有效地控制这种心绞痛,使之逆转为稳定性心绞痛,是十分重要的。我们于1992年5月~1996年1月对38例UAP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  相似文献   

8.
不稳定性心绞痛 ( UAP)是一种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 ( AMI)之间的临床状态 ,容易发展为 AMI或心脏性猝死。在 UAP发作期 ,冠脉造影和血管镜检查发现冠脉内血栓高达 40 %~85 % [1] ,这为抗凝溶栓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近年来 ,我们采用低分子肝素与通心络联合治疗 UAP3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予报道。1 临床资料UAP住院患者 5 7例中男 40例 ,女 1 7例 ,年龄42~ 78岁 ,平均 63岁。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30例 ,男 2 1例 ,女 9例 ;对照组 2 7例 ,男 1 9例 ,女 8例 ,两组间年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诊断标准依据1 979年 WHO…  相似文献   

9.
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和急性心肌梗塞(Acute mvocar-dial infarct,AMI)之间的一组不稳定的心肌缺血综合征.UAP患者的发生与冠脉内血栓形成和血小板聚集有关,如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可发展为AMI或猝死,在临床上选择适宜的药物治疗方案,对改善UAP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不稳定型心绞痛 ( UAP)是介于急性心肌梗死( AMI)与稳定型心绞痛之间的一种表现。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处理 ,病人可能发展成为 AMI,甚至猝死 ,故临床工作中应当充分重视[1] 。近年来对 UAP的治疗研究较多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对改善其预后有重要意义。 UAP治疗的目的是缓解心绞痛症状 ,降低心脏事件发生率 ,改善疾病预后 ,提高生活质量 [2 ] 。我们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采用扩冠、抗凝、溶栓、降脂等措施联合治疗以观察其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的治疗价值。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 ,其中男 40例 ,女 …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在充分抗栓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72 h内心绞痛突然加重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16例,经强化抗栓抗缺血治疗48 h仍频发自发性心绞痛者,配合小剂量尿激酶 0.3~0.4万u∕(kg·日)、静脉滴注2小时、连用5天,观察1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4例完成全程溶栓.其中11例在溶栓治疗期间内静息心绞痛缓解; 3例在1周左右自发性心绞痛消失.完成全程溶栓14例UAP患者30天内随访观察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结论在抗拴治疗充分发挥作用后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可减少UAP的心绞痛频发和AMI的发生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2.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SAP)和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异质性较强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极易发展成AMI或猝死[1].对UAP患者的肌钙蛋白Ⅰ(CTn Ⅰ)检测能更好地对UAP病情进行监测,指导临床诊治,减少心脏事件发生.本文通过对部分UAP患者、SAP患者及健康人血清CTnI,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定量测定,以探讨CTnⅠ在UAP诊断及预后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对比溶栓治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合并及不合并糖尿病(DM)的临床疗效以及对其近期预后进行观察,旨在探讨AMI患者合并糖尿病溶栓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以及对其近期预后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参照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的AMI溶栓疗效参考方案[1].自1994年8月至2004年1月符合溶栓条件的380例AMI患者入选.①溶栓距发病时间≤12 h,且无溶栓禁忌证者;②年龄≥70岁,一般情况也可入选.  相似文献   

14.
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不稳定型心绞痛 (unstableanginapectoris,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急性心肌局部缺血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发病机制主要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诱发血小板聚集 ,不全阻塞性血栓形成有关[1 ] 。笔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 ,采用小剂量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UAP患者 3 0例 ,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选择 1 999年 3月~ 2 0 0 2年 9月间 ,我科住院的UAP患者共 60例 ,均符合 1 994年南京UAP诊断治疗研讨会诊断标准 (已除外AMI及使用尿激酶、低分子肝素禁忌证患者 )…  相似文献   

15.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心绞痛,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一种[1].目前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已成为治疗UAP的标准[2],本研究旨在探讨在低分子肝素和阿司匹林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新型的抗血小板的药物-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心绞通患者100例,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有效控制UAP发作可减少心源性死亡及AMI的危险。我们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合心爽治疗,疗效满意,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3年4月—2005年8月在我院循环内科住院的UAP患者30例,所有患者对于包括硝酸酯类药物、调脂药物、阿斯匹林、β阻滞剂等常规治疗48h无效,诊断符合UAP诊断与治疗建议标准[1]。静息心电图示:相临2个导联动态性ST段压低≥0.1mV。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8~79岁,平均(64±5.4)岁。初发劳力性心绞痛…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目前认为产生UAP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膜损伤、痉挛或收缩,冠状动脉狭窄以及斑块破裂出血、血栓形成等.治疗UAP的目的是缓解症状,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西医治疗多用硝酸酯类、钙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他汀类药物等,但部分患者效果不理想.笔者2007年8月~2009年6月,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UAP,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充分抗栓的基础上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疗效及护理。方法:选择72 h内心绞痛突然加重的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16例,经强化抗栓抗缺血治疗48 h仍频发自发性心绞痛者,配合小剂量尿激酶0.3-0.4万u?(kg.日)、静脉滴注2小时、连用5天,观察1个月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4例完成全程溶栓。其中11例在溶栓治疗期间内静息心绞痛缓解;3例在1周左右自发性心绞痛消失。完成全程溶栓14例UAP患者30天内随访观察无1例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结论:在抗拴治疗充分发挥作用后配合小剂量尿激酶(UK)多次延迟静脉滴注可减少UAP的心绞痛频发和AMI的发生率,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安全实用。  相似文献   

19.
梗死前心绞痛[1]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不稳定型心肌缺血综合症,也是心脏意外发生的前驱信号.这类患者是发生心脏意外的高危对象,约有10%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发展为AMI[2],而老年人的UAP患者中存在患病率高、症状不典型、病情进展快、易发展为AMI等特点,因此,对老年UAP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护理尤为重要.对老年UPA病人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为探讨老年UAP患者在实施不同的护理干预中所产生的不同护理效果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塞(AMI)之间的中间状态,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MI或猝死。目前主张应用肝素抗凝治疗,本院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UAP患者31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