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的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对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分析与评价,制定相应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方法选择与该建设项目类似的工程进行类比调查,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该建设项目属于一般职业病危害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设计、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本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和噪声。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某塑料改性剂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提出相应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方法选择与本建设项目类似工艺的企业进行类比调查,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本建设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本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化学毒物(包括氯、氯化氢、氢氧化钠)、噪声。类比企业粉尘、氯化氢、噪声检测合格率100.0%,氯气检测点11个,合格率90.9%。结论本建设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建设项目的职业危害类别,对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分析和评价,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方法采用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结合进行类比调查。结果本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一般的项目;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等方面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本项目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粉尘、噪声和钨及其化合物。结论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是可以预防的,只是某些职业病防护设计有待强化。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识别、评价和分析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对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进行分析与评价,制定相应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为卫生行政部门审批建设项目提供可行的技术依据。方法 选择与该建设项目类似的工程进行类比调查,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 该建设项目属于严重职业病危害项目;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等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但生产车间的光照度和局部通风设施仍有待改善。本项目可能产生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毒物(包括丙酮、五氯化磷蒸气、三氯化磷蒸气、二氯甲烷和盐酸)、粉尘、噪声和高温。结论 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的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杨丽坤  徐学峰  李艳梅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87-1088
目的识别、分析某油田三元复合驱产能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是否符合要求及该建设项目的可行性。方法选择与该建设项目类似的类比现场进行类比调查,采用类比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进行评价。结果该项目属职业病危害一般的建设项目;选址、总平面布置、生产工艺及设备布局合理,建筑物卫生学、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卫生辅助用室设施配置等符合国家卫生标准;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其他粉尘、非甲烷总烃、氢氧化钠、噪声和工频电场等。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病预防角度考虑,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某化工公司合成氨尿素装置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防护效果。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和《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的要求,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与定量分级法相结合的原则进行评价。结果类比企业粉尘检测的8个点中有2个点超标,合格率为75%;本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噪声、氨、尿素、CO等,但各检测点均未超标,合格率为100%。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设计、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等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识别、评价和分析某公司年产2万t黄原胶建设项目可能产生或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方法综合运用检查表法、类比调查等对该建设项目进行职业病危害评价和分析。结果类比企业粉尘检测的9个点中有1个点超标,合格率为88.9%;噪声检测的22个点中有2个点超标,合格率为90.9%;本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氢氧化钠、盐酸,各监测点均未超标。该建设项目的选址和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设计、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等均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基本符合国家标准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识别、分析某油库改扩建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危害程度,探讨防护对策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 方法 采用检查表法和类比法相结合,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 结果 拟建设项目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汽油、柴油、苯、甲苯、二甲苯、丙酮、噪声、工频电场、不良气象条件等,其防控重点为化学性危害因素,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均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结论 该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识别、评价和预测乙二醇建设项目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危害程度及防护效果,论证该项目职业卫生的可行性。方法依据国家相关法规和标准,采用类比法、检查表法与工程分析法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果该项目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一氧化碳、氨、甲醇、乙二醇、硫化氢、氯化氢、氢氧化钠、氮氧化物、噪声、高温等。类比企业一氧化碳、氨甲醇、硫化氢、氯化氢、氢氧化钠等毒物检测浓度均符合国家职业接触限值;对17个接触噪声的工种进行了噪声等效声级测定,其中10个工种的作业工人接触的8 h等效声级超过职业接触限值的规定。该建设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拟采取的职业病防护措施设计符合国家卫生标准,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配置、辅助用室的卫生设施配置、职业病防治专项经费概算等基本符合国家卫生标准。结论该建设项目属于职业病危害严重的建设项目,如能认真落实拟采取的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防护措施及本评价报告中所提出的补充控制措施,从职业卫生防护角度分析,该项目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识别、分析某多晶硅建设项目可能产生及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确定危害类别,预测其对劳动者健康的危害程度;探讨防护对策和职业卫生管理措施。方法采用类比法对建设项目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评价。结果拟建设项目存在或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粉尘、氯化氢、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氟化氢、氨、二氧化氮、噪声、高温、高频电磁辐射、电离辐射、工频电场、不良采光照明等,其防控重点为化学性危害因素。项目的选址与总体布局、生产设备布局、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等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结论该项目拟采取的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基本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卫生要求,从职业卫生角度分析,该建设项目可行。  相似文献   

11.
剖宫产术式对放置IUD手术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的剖宫产术式对以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手术的影响。方法:对本院208例两种剖宫产术后0·5~2年宫内放置3种类型IUD,比较改良新式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引起术后放置IUD困难的差异;观察剖宫产术式对MCuIUD、吉妮IUD和药铜环165IUD放置术的影响。结果: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引起术后IUD放置术的困难因素(子宫倾屈度≤90°、宫腔深度≥10cm、宫颈管狭窄)明显低于新式剖宫产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后放置MCuIUD的成功率明显高于新式剖宫产术,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MCuIUD、吉妮IUD、药铜环165IUD的放置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术后子宫形态及位置影响小,比新式剖宫产术后放置IUD手术操作容易、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河南扶沟县2007~2013年剖宫产率及各项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率的对策。方法对2007~2013年扶沟县妇幼保健院5 606例剖宫产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瘢痕子宫、胎儿宫内窘迫、巨大儿为剖宫产主要指征,且比例逐年上升,其中社会因素上升最快;以胎位异常、妊娠合并症、产程异常为剖宫产指征的比例逐年下降。结论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因社会因素而行的剖宫产,提高产科质量,广泛开展分娩镇痛是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株洲市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选择株洲市160所助产医院住院分娩5年间剖宫产74 591例,分析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果①2004-2008年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阴道助产率逐年降低。②剖宫产各因素所占的比例发生明显变化,其中以社会因素、疤痕子宫上升最快。结论剖宫产率升高是受多种因素影响,因此需要提高产科质量,正确掌握剖宫产指征,实行导乐陪伴与无痛分娩,建立卫生行政监督机制,加强健康教育,优化医疗环境可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冰冻切片与细胞印片联合应用在临床病理术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对73例乳腺肿物和138例甲状腺肿物术中冰冻切片及印片细胞学诊断和术后石蜡诊断对比分析。结果 73例乳腺肿物,术中冰冻确诊70例,确诊率95.91%,印片细胞学确诊69例,确诊率94.52%,二者联合确诊71例,确诊率97.26%;138例甲状腺肿物术中冰冻切片,确诊131例,确诊率94.92%,印片细胞学确诊132例,确诊率95.65%,二者联合确诊134例,确诊率97.1%。结论将细胞印片及冰冻切片联合应用于临床病理术中诊断,可以相互弥补,减少误诊,提高快速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Of 249 women whose last pregnancy was terminated by a caesarean section, 57 (22.9%) were delivered again by a primary caesarean section. The other 192 (77.1%) were allowed to attempt vaginal birth. Of these, 151 (60.6%) were successful, and 41 (16.5%) underwent a repeat caesarean section. The percentage of successful vaginal births was strongly correlated with the indication for the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There was one case of incomplete uterine rupture. The maternal morbidity was lowest in the group who had a vaginal delivery. One child developed an Erb-Duchenne paralysis in addition to a mechanical birth trauma. In the secondary caesarean section group there were more children with a low one minute Apgar score than in the group delivered vaginally or by a primary caesarean sect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re are sufficient arguments against routinely performing a repeat caesarean section after a previous one. The indication for the previous caesarean section can be an important aid in the selection of women to be allowed to try a vaginal delivery.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剖宫产指征的变化,分析剖宫产率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剖宫产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1)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002年为38.88%,2006年为52.46%,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剖宫产指征前3位依次为:难产、社会因素和胎儿宫内窘迫。结论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变化,探讨剖宫产率居高不下的原因及降低剖宫产率的可行性措施。方法:对松江分院2000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住院剖宫产分娩的8 888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社会因素位居第一,其次依次为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疤痕子宫、臀位等。②10年来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呈快速上升趋势,在3个阶段的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分别为8.2%、54.4%和37.6%。第三阶段社会因素剖宫产指征构成比较前明显下降,P<0.01,是总剖宫产率明显下降的主要原因,P<0.01,但仍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10年来以疤痕子宫为指征在剖宫产指征构成比中有逐年上升趋势,P<0.05或<0.01。③围产儿死亡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①降低剖宫产率的关键在于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提高阴道助产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保健及其健康教育,提高人们对剖宫产并发症的认识,降低以社会因素为指征的剖宫产率。②剖宫产率在一定范围内降低了围产儿死亡率,但剖宫产率的进一步升高,围产儿死亡率并未随之下降。因此,应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河北省某市剖宫产的情况及其时间趋势,分析剖宫产的影响因素,为合理降低剖宫产率提供依据。方法调取河北省某县级市卫生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中2015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15~49周岁育龄产妇住院分娩的病案首页数据12507份,剔除重复、死产、死胎等病例1043份,共11464份病例纳入本研究。应用修正版Robson法进行分类,按照孕周(妊娠≥37周、妊娠<37周)、产次(初产、经产,有无剖宫产史)、胎位(头位、臀位、横位或斜位)和胎数(单胎、多胎)等变量将所有产妇分为8组,分组计算剖宫产频数及构成比,计算组内剖宫产率和各组对总剖宫产率的贡献。修正版Robson分类的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相当于经典分类中自然临产初产妇组与引产或临产前剖宫产初产妇组之和,单胎头位足月无剖宫产史经产妇组相当于经典分类中自然临产无剖宫产史经产妇组与引产或临产前剖宫产无剖宫产史经产妇组之和。结果共纳入3年内住院分娩的11464例孕产妇,平均剖宫产率为56.8%,2015—2017年剖宫产率55.5%~59.1%。应用修正版Robson分类发现,剖宫产构成比最高的是单胎头位足月有剖宫产史经产妇组(45.7%),其次是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33.5%)。单胎头位足月有剖宫产史经产妇组对总剖宫产率的贡献从2015年21.5%(95%CI:20.2%~22.9%)上升至2017年31.2%(95%CI:29.6%~32.7%),增长了9.7个百分点,是对总剖宫产率贡献的最大组(26.0%,95%CI:25.2%~26.8%)。单胎头位足月初产妇组对总剖宫产率的贡献排在第2位(19.0%,95%CI:18.3%~19.7%)。结论单胎头位足月有剖宫产史经产妇是对总剖宫产率贡献最大的人群,应在具备明确的适应症情况下,开展剖宫产后阴道分娩技术来控制剖宫产率的不合理增长。降低无医学指征的初次剖宫产,可消减未来有剖宫产史经产妇的分娩比例,对降低剖宫产率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卢学莲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90-1792
目的:通过分析剖宫产率增高的因素来探寻降低剖宫产率的临床措施。方法:选取2009年收治的2 336例待产孕妇,对1 428例剖宫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足月儿剖宫产率为61.1%,其中剖宫产史及臀先露的剖宫产率为95.4%。造成剖宫产的主要原因是胎儿窘迫、羊水过少、剖宫产史、臀先露、重度妊娠并发症及巨大儿、珍贵儿等。结论:剖宫产率上升与诸多因素有关,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产前检查、产时观察,通过医患双方及全社会共同努力,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才能有效地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20.
某综合医院2005-2007年传染病管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解医院传染病管理的现状,提高医院的传染病管理水平。方法对医院2005-2007年共计3 688名就诊的传染病患者进行了回顾性调查和分析。结果1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的及时率、完整率和准确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报卡所用时限越来越短。2门诊、病房和感染科比较时,及时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感染科、门诊、病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完整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感染科、病房、门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由于医院的管理措施到位,医院的传染病管理质量在这三年内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