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输卵管结扎术与胚胎移植间隔时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8年7月在安徽省立医院生殖中心实施双侧输卵管结扎术后行IVF-ET的214例患者按输卵管结扎术与胚胎移植间隔时间分成3组。A组89例:输卵管结扎与胚胎移植手术间隔≤3个月者;B组55例:输卵管结扎与胚胎移植手术间隔4~6个月者;C组70例:输卵管结扎与胚胎移植手术间隔>6个月者。治疗结束后比较3组鲜胚周期移植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及活产率。结果 IVF-ET助孕后,3组的生化妊娠率、临床妊娠率、异位妊娠率、早期流产率、活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与IVF-ET的间隔时间对生化妊娠、临床妊娠、异位妊娠、早期流产率与活产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6,(24):104-106
目的探讨不同人工流产方法对重复流产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8月我站63例人工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不同分组,A组28例采用药物流产,B组35例采用电动负压吸宫术,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后避孕情况及重复流产率。结果 A组术后主动避孕率低于B组,再次妊娠率、重复流产率明显高于B组,术后性生活恢复时间、两次流产间隔时间显著短于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电动负压吸宫术相比,药物流产虽然能够减轻患者的痛苦,但其再次妊娠风险及重复流产率较高。因此,对流产术后患者应加强计划生育宣教工作。  相似文献   

3.
王雪冰  龙驭云 《河北医药》2016,(22):3440-3442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和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发生孕产期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有人工流产史的孕妇108例作为人工流产组,选择同期有药物流产史的孕妇108例作为药物流产组,选取同期无流产史的孕妇10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再次妊娠发生孕产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孕期并发症发生方面,药物流产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9.26%,先兆流产发生率为11.11%,人工流产组前置胎盘发生率为19.44%,先兆流产发生率为28.70%,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在产期并发症发生方面,药物流产组胎盘残留发生率为10.19%,产后出血的发生率为8.33%,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人工流产组胎盘残留率、胎盘粘连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人工流产组与药物流产组的胎盘残留、胎盘粘连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人工流产组流产次数<2次与流产次数≥2次的前置胎盘、胎盘残留、胎盘粘连、产后出血、先兆流产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人工流产组流产次数<2次与药物流产组流产次数<2次的前置胎盘、胎盘残留、胎盘粘连、产后出血及先兆流产等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减少流产史对确保母婴安全,降低再次妊娠孕产期并发症发生有重要意义,药物流产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要少于人工流产,应当作为临床终止早期妊娠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流产方式对妇女再次妊娠以及再妊娠孕产期并发症造成的影响。方法将采取人工流产的150例孕妇设为A组,采取药物流产的150例孕妇设为B组,选择没有流产史的孕妇150例设为对照组,对三组孕产期的并发症出现率进行对比。结果 1先兆流产及胎盘前置等孕期并发症出现率,A、B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2观察组产后出血症状、胎盘残留症状及胎盘粘连症状等产期并发症出现率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产妇在其他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两组孕产期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发现,两组产妇中流产2次以上的孕妇各种孕期并发症与产期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流产2次以下的孕妇,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流产次数对孕产期母婴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早期妊娠选择药物流产对妇女再次妊娠具有重要的意义,要避免进行多次人工流产。  相似文献   

5.
胡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3,(30):170-171
目的 比较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经产妇再次妊娠的母体与其胎儿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恰当的流产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在2007~2012年到本院就诊的孕妇中,选择900例曾有一次中断正常妊娠经历的健康孕妇.其中450例曾接受一次药物流产,450例接受过一次人工流产.对孕妇的妊娠过程进行监测,妊娠后跟踪随访两周.结果 药物流产组再妊娠自然流产、早产发生率较人工流产低,人工流产组胚胎停育、胎死宫中、继发不孕发生率低于药物流产.结论 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各有利弊,但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都较低,两者对经产妇再次妊娠都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影响VBAC试产结局的相关因素及瘢痕子宫二次妊娠时限与子宫下段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行阴道试产的均有剖宫产史( VBAC)的孕妇132例,回顾性分析孕妇年龄、孕周、宫颈成熟度、新生儿体重、子宫下段厚度、距前次剖宫产再次妊娠时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等与阴道试产结局关系。分析再次妊娠时间间隔与子宫下段厚度的关系。结果 VBAC试产成功组和失败组孕妇年龄、宫颈成熟度、24 h失血量、新生儿体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分娩间隔≤36个月组及36个月<间隔时间≤108个月组子宫下段厚度较大,显著高于>108个月组( P <0.01);分娩间隔≤36个月的先兆子宫破裂率(19.05%)大于间隔为36个月以上者(0.90%);72例(54.54%)试产成功;先兆子宫破裂5例(3.79%),4例两次分娩间隔时间在36个月内,1例间隔时间为109个月,而且分娩前B超检测子宫下段厚度均大于3.5 mm。结论剖宫产术后36个月内子宫下段厚度并非预测先兆子宫破裂的重要指标;年轻、有过顺产史、宫颈评分高、新生儿体重较轻的孕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两种方法在早期妊娠终止中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方法选取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我科收治的要求终止早期妊娠的健康孕妇86例,按不同流产方案分为无痛人工流产组43例和药物流产组43例,分析比较两种妊娠终止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人工流产组43例孕妇完全流产率达到90.70%,对比药物流产组(69.77%)有显著性差异(P<0.05);人工流产组患者腹痛平均持续时间和再次流产率均低于药物流产组患者(P<0.05)。结论无痛人工流产用于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流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对经孕妇再次妊娠时母体与胎儿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恰当的流产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患者意愿随机选择300例曾经药物流产一次的健康孕妇作为药物流产组,同时选择300例曾经人工流产过一次的健康孕妇作为人工流产组。观察两组的孕期和分娩期中孕妇与胎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随访到分娩后1周。结果药流流产组再妊娠自然流产、早产发生率低,胚胎停育、胎死宫内发生率高,继发不孕发生率高。结论药物流产和人工流产各有利弊,但由于其并发症发生率都较低,两者对经产妇再次妊娠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不同时限及子宫下段厚度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科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产妇51例。分析再次妊娠时间间隔和子宫下段厚度与先兆子宫破裂率、试产成功率、产后24 h出血量、产妇平均住院日及新生儿Apgar评分的关系。结果(1)剖宫产后间隔时间≤3年者子宫下段厚度值最大,显著高于其他两组;(2)时间间隔≤3年者试产时先兆子宫破裂率(23.5%)显著高于时间间隔>3年组;(3)51例试产者共有48例试产成功;不同时间间隔组间在试产成功率,产后出血,产妇住院日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但不同子宫下段厚度组间上述指标差异不明显( P>0.05)。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时间间隔是预测试产母婴结局的指标,而子宫下段厚度预测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比药物流产与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就诊的90例终止早期妊娠的孕妇,随机分为观察组(无痛人工流产术)和对照组(药物流产)各45例.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完全流产率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P<0.05).观察组出血时间、出血量、腹痛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再次清宫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无痛人工流产术终止早期妊娠可以有效减少出血量,缩短出血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和再次清宫率,效果优于药物流产,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朱英 《海峡药学》2013,25(9):127-129
目的比较米福和复方米非司酮终止早期妊娠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妊娠早期妇女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米福,对照组给予复方米非司酮,两组均于第三天加服米索前列醇。观察分析两组流产率、完全流产率、孕囊排出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并比较分析两组完全流产率与有无药物流产史的关系。结果①观察组完全流产率94%,孕囊排出时间6h以内者73%,阴道流血<7d者94%;对照组分别为82%、84%及8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中既往有药物流产史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VS 25%,P>0.05)。结论米福中的米非司酮为最低有效剂量,可提高完全流产率,疗效优于复方米非司酮,有药物流产史患者仍可选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药物流产和手术流产对再次妊娠的影响,为医院选择合适的流产方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药物流产史的108例健康妇女和手术流产史的108例健康妇女,分别设为药物流产组和手术流产组,观察两组妊娠期的先兆流产、早产、胎盘前置和产后出血等并发症,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手术流产组再次妊娠的先兆流产、胎盘粘连、胎盘前置及产后出血率较药物流产组高,有显著差异(P<0.01),药物流产组较手术流产组产后出血率低(P<0.05)。结论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的不良影响较手术流产低得多,因此意外妊娠可首选药物流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流产方式和次数对再妊娠分娩并发症和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方法,对135例有人工流产史(1次流产85例,两次或以上50例)、150例药物流产史(1次90例,两次或以上60例)进行随访观察,另选取同期无流产史妇女100例为对照组,观察三组再次妊娠的并发症和结局。结果人流组出现胎盘异常、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分别为16.29%和12.59%,均显著高于药流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但三组早产、胎儿窘迫及剖宫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尸〉0.05);人工流产组和药物流产组流产次数大于两次者均易出现胎盘异常和产后出血,与流产1次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人工流产史或流产次数大于两次者妇女均对再次妊娠结局和分娩有重要影响,做好避孕工作,减少计划外妊娠,从根本上杜绝人流产后再次妊娠的不良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人T流产与药物流产对再次妊娠并发症的影响,比较两种方法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本科收治的178例曾行人工流产和180例药物流产史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同时以200例无流产史的正常孕产妇体对照,比较3组孕产妇孕产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人工流产与药物流产组的先兆流产和前置胎盘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产后出血、胎盘残留以及胎盘粘连发生率较对照组高(P〈0.05)。过期妊娠、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流产组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人工流产组。结论流产术可增高育龄妇女再次妊娠和分娩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药物流产较人工流产者再次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米索前列醇不同给药方式对终止早期妊娠效果的影响,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方法选取自愿要求药物流产终止早期妊娠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米非司酮片给药方式相同,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口服米索前列醇片600μg,观察组将米索前列醇600μg纳入阴道穹窿,比较二者流产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完全流产32例、不全流产6例和用药无效2例;观察组患者完全流产38例、不全流产2例;观察组患者完全流产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流产时间、阴道出血量及阴道流血持续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20.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索前列醇阴道穹窿给药可以提高药物流产成功率,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终止早期妊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苏卉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201-202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用于带器妊娠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站3年来确诊为意外妊娠要求药物流产者240例,观察组120例为带器妊娠者,对照组120例为单纯宫内早孕者,均采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妊娠。分别观察临床效果及药物流产后出血量、出血时间、月经复潮时间等相关反应。结果:带器妊娠组完全流产率90%,失败率10%,官内节育器(IUD)自然排出率28.125%;单纯宫内妊娠组完全流产率90.83%,失败率9.1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用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可以用于终止带器妊娠药物流产,但实施需谨慎。  相似文献   

17.
杨素娟  尹桂然  刘慈  郝桂敏  王振海 《河北医药》2010,32(24):3486-3487
目的探讨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免疫治疗效果。方法以2002年2月至2007年10月在我院就诊的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335例为研究对象,取其丈夫(或第三者)外周静脉血20ml,分离淋巴细胞于孕前、孕后注射于患者前臂,产生主动免疫,随访妊娠结局。结果接受治疗的335例患者共有妊娠296例(88.35%),其中足月分娩228例(68.05%);目前尚在妊娠中33例(9.85%);再次自然流产35例(10.44%);未受孕39例(11.64%)。年龄33~38岁者流产率明显高于32岁以下者(P〈0.05);孕后免疫治疗2~3次者有较高的足月分娩率。孕后未治疗或仅治疗1次者,足月分娩率明显降低(P〈0.05),再次流产率明显升高(P〈0.05)。结论主动免疫治疗URSA疗效肯定,治疗后妊娠成功率高。对于35岁以上的患者,建议早期保胎治疗。免疫治疗后3个月内受孕,孕后再行治疗2次或2次以上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反复IVF-ET失败后宫腔镜后再次胚胎移植的最佳时间。方法: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生殖中心曾行IVF-ET失败要求再次行IVF-ET患者共205例,年龄20~35岁,既往行IVF-ET失败≥2次,ET日内膜厚度≥7mm。Logistic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宫腔镜检查距离胚胎移植时间与患者临床妊娠率负相关,根据宫腔镜检查距离胚胎移植时间分为3组,第1组距离胚胎移植时间60d以内,148例;第2组距离胚胎移植时间60d~8个月,37例;第3组距离胚胎移植时间8个月以上,20例。结果:3组的着床率分别为25.%,16.21%,20.%;临床妊娠率分别为47.97%,27.02%,35%;流产率为11.26%,20%,14.28%。结论:宫腔镜检后再次ET的间隔时间与临床妊娠率相关,其最佳的时间为60d之内。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痛人工流产和传统人工流产术式选择对重复流产的影响。方法选择235例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妇女,其中行无痛人工流产术者145例为无痛组,行传统人工流产术者90例为传统组,术后对二组跟踪调查1年,内容包括1年内有无重复人工流产以及次数,主动了解避孕知识情况,重复人工流产者前次流产术后避孕情况,术后恢复性生活时间,前后2次人工流产间隔。结果无痛组重复流产率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痛组重复人工流产次数、术后主动了解避孕知识、采取有效避孕方法、1个月内即恢复性生活、未转经即妊娠和6个月内再次妊娠与传统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无痛人工流产虽然能缓解术中的疼痛问题,但术后重复流产率高,应开展优质的流产后计划生育服务,以减少重复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调经促孕丸联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7年3月到商南县中医医院接受治疗的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51例。对照组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枸橼酸氯米芬胶囊,50 mg/次,1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月经周期第5天开始口服调经促孕丸,5 g/次,2次/d。1个月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和比较两组的排卵率、妊娠率、妊娠早期流产率、激素水平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排卵率分别为71%、92%,妊娠率分别为69%、91%,妊娠早期流产率分别为10%、2%,两组排卵率、妊娠率、妊娠早期流产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LH/FSH水平均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这些激素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显著减少,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明显小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经促孕丸联合枸橼酸氯米芬胶囊治疗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降低FSH、LH水平,改善子宫内膜厚度,提高排卵率和妊娠率,降低妊娠早期流产率,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