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儿童期精神疾病的护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儿童期精神疾病的护理陈明敏我院于1985~1995年期间,收治儿童期精神疾病患者75例,其中男33例,女42例;年龄7~14岁(平均13.5±1.2岁),其中14岁53例。按CCMD—2诊断标准,诊断为精神分裂症43例,分裂样精神病18例,情感性精神...  相似文献   

2.
急性精神分裂症脑电地形图研究陈竹孙方舟陈振强对首次发病,符合CCMD—2中分裂样精神病诊断标准的患者100例作脑电地形图(BEAM)检查。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17~56岁,平均28.4岁;病程3~36天,平均22.0天。可排除其他神经精神疾病...  相似文献   

3.
分裂样精神病的预后和转归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前对精神分裂症仍难作出完整性定义,DSM-Ⅲ以病程2周~6月的为分裂样精神病,CCMD-2(1989)及CCMD-2-R(1994)以病程不到3个月可采用此诊断。本文以此为依据,对我院44例首次住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患者进行再诊断,探讨其预后和转归...  相似文献   

4.
分裂样精神病的归属问题一、120例随访研究孙振晓于相芬Langfeldt于1937年首先创用分裂样精神病(SFP)这一术语。在ICD—10、DSM—Ⅳ及CCMD—2等国内外精神疾病分类中均被列入精神分裂症(SP)的亚型,并依据病期长短与之区别,而在C...  相似文献   

5.
奥氮平临床应用14例观察小结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奥氮平是一种新的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属噻吩苯二氮艹卓,与5-HT2亲和力相对高于D2受体。1997年美国Beasley等经多中心临床试验认为:奥氮平是一种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抗精神病药物[1]。我院于1999年2月开始使用,现将门诊和会诊中14例患者应用情况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4例中,男5例,女9例。年龄15~45岁。按CCMD-2-R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0例(8例复发,2例首发),病程3月~10年;脑器质性精神障碍2例;产后分裂样精神障碍1例;强迫症1例。奥氮平剂量为5~15mg/d,其…  相似文献   

6.
维思通临床应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以维思通治疗精神分裂症和分裂样精神病共30例,其中前者25例;后者5例,住院26例,门诊4例;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6~62岁,平均33.2岁;病期2周~24年,平均1.87年;治疗6~8周,平均48.4天;每日剂量4~8mg,平均5.6mg...  相似文献   

7.
10年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年前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比较吴洪军刘六仔丁跃庆朱良君比较1985年与1995年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抗精神病药治疗情况。诊断均按CCMD—2—R再审定。1985年组230例,其中男140例,女90例;年龄16~62岁;平均28.9±9.7岁。1995...  相似文献   

8.
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617061)杜海英①王耀华戎建铁DSM-IV和CCMD-2-R诊断标准中,均把病程的长短作为区别分裂样精神病和精神分裂症的主要尺度,其科学性和正确性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仅对我院收治的现已确诊为精神...  相似文献   

9.
利培酮(维思通)是一种新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在许多精神病院广泛应用。对于首发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由于传统的药物存在疗效不确切、副作用大等问题,如果能找出一种首选药物,对我们医生的治疗实践会带来极大方便。利培酮能否担此重任,我们对在本院住院的2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研究。l 对象1.1 入组标准 在本院住院的26例病人,年龄16~60岁,按CCMD-II-R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或分裂样精神病;BPRS总分>18分;既往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连续治疗不超过8周。l.2 排除标准 ①纳入时,需采用心境稳定剂或抗抑郁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作为一个过渡性诊断,能否成为一个独立的诊断。方法 用事件相关电位N100(N1)、P300(P3)检测分裂样精神病40例,精神分裂症40例与正常人40例。结果 分裂样组、分裂症组与正常组相比,N1、P3潜伏期有显差异(P<0.05),而分裂样组与分裂症组各项指标无显差异(P>0.05)。结论 支持分裂样精神病为精神分裂症亚型的分类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为探讨精神分症和分裂样精神病前躯症状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0例首次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复发后改诊为精神分裂症的病人(SC组)与60例诊断精神分例症的病人(SCF组)的前躯症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 前躯症发生率,尤其是不恰当行为、性格改变、讲话离题、躲避亲人或与人疏远、敏感多疑、怪异想法、无端恐惧、强迫症状等发生率,SC组显著高于SCF组。结论 提示精神分裂症与分裂样精神病的前躯症状确有差异。  相似文献   

12.
药源性意识障碍12例报告福建闽清精神病统治院黄建新报道本文男8例,女4例,年龄17—35岁4例、40—55岁5例、大于60岁3例,诊断:躁郁症3例,精神分裂症6例,晚发性精神分裂症、老年性痴呆、分裂样精神病各1例.人院时意识均清晰.药物种类及发生意识...  相似文献   

13.
帕罗西汀联合氯丙嗪对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0年5月~1998年1月,随机选择符合CCMD-2-R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21例,均以阴性症状为临床主要表现。其中男12例,女9例;平均年龄48.5±10.7岁,平均病程21.5±5.1年;以往曾经多种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BPRS≥3...  相似文献   

14.
氯氮平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脑脊液催乳素的影响郑忠烈孙全新周益辉程平华曙光胡正达对1991年符合CCMD—2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病人27例,在氯氮平治疗前后作脑脊液催乳素(PRL)测定,其中男10例,女17例;年龄16~45岁,平均27.2±7.4岁;...  相似文献   

15.
分裂样精神病106例随访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诊断及转归的影响因素。方法对106例首次住院诊断为分裂样精神病的患者进行1~6年随访,将资料作分析研究。结果106例患者中维持分裂样精神病诊断30例(283%),改诊为精神分裂症72例(68%),情感性精神病4例(37%)。分裂样精神病改诊为精神分裂症或情感性精神病与其病前性格、社会功能恢复状况、思维形式及情感障碍等因素有关,而与家族遗传史、起病形式以及精神症状中幻觉、妄想、行为障碍关系不大,治疗效果两者差异亦较大。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作为过渡诊断仍有保留之必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阴性和阳性症状的特点。方法:对49例分裂样精神病与7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阴性和阳性症状作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阳性和阴性症状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分裂样精神病组中有妄想症状者明显多于精神分裂症组;而精神分裂症组中情感平淡、思维贫乏等阴性症状者明显多于分裂样精神病(P〈0.01)。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与精神分裂症在阴性、阳性症状方面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行为治疗对住院精神病人攻击行为的临床应用罗继明移有松作者观察2个男病区一年内发生攻击性行为6次以上者21例,年龄20~51岁,平均32.5±8.2岁;住院1~8年,平均4.5±1.2年。按CCMD-2诊断,有精神分裂症10例,精神发育迟滞6例和癫痫性...  相似文献   

18.
105例分裂样精神病的临床观察和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7年Langfeldt提出典型精神分裂症与类精神分裂症(亦称分裂样精神病或急性精神分裂症)名称,试图从精神分裂症(分裂症)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疾病单元[1];我国始自1989年CCMD—2将本病列入260不典型分裂症中的一个亚型[2],至199...  相似文献   

19.
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临床特征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方法:选取同期出院的分裂样精神病、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各45例进行临床特征比较。结果: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在思维贫乏、懒散、紧张恐惧和冲动破坏方面差异显著。结论:分裂样精神病与首发精神分裂症相比,某些症状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0.
儿童少年情感性精神障碍40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儿童少年期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与成人不很相同。我院自1991年1月~1996年4月共收治18岁以下情感性精神障碍(以下简称AD)40例,报道如下。1 对象全部病例均符合CCMD2R及ICD10AD诊断标准。男19例,女21例;初发年龄11~18岁;首次住院平均年龄158岁;病程1月~4年,平均236月;有躁狂症12例,抑郁症10例,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18例(躁狂相15例,抑郁相3例);精神病家族史阳性10例,其中AD2例,精神分裂症5例,其他3例;病前性格内向30例,外向10例。2 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