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株洲市孕产妇死亡相关因素及降低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方法 株洲市妇幼保健院收集上报孕产妇个案调查表,结合十二表格评审法,对2005 - 2011年67例孕产妇进行死因评审分析. 结果 株洲市7年孕产妇死亡率整体逐年下降,2010年略微反弹,2011年降至历史最低.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9.32/10万,死亡原因前三位的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其中栓塞性疾病发生呈增多趋势. 结论 健全的三级网络、加强各级医疗保健技术人员的业务水平,加强孕产妇的系统管理,注重高危面访工作,做好孕产妇死亡的评审工作,加大卫生行政部门监管力度,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孕产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方法 对株洲市2003年1月-2007年12月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近5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30.69/10万,有逐年下降趋势;死因及相关因素发生改变. 结论 进一步做好基础保健服务工作,加强高危妊娠管理,共同探讨流动人口及计划外生育的保健管理模式,继续巩固和加强株洲市的产科建设工作,积极推进县级产科急救中心建设,全面提高产科质量及综合救治能力,是降低株洲市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3.
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梁燕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483-3485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探讨孕产妇死亡率的变化趋势和死亡相关因素,以便制定有效地干预措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1~2006年广东省茂名地区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茂名市孕产妇死亡率比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低,产科出血为首位死亡原因,妊娠合并内科病第二位,羊水栓塞为第三位。结论:应加强政府支持力度、强化妇幼保健管理、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高危妊娠诊治水平及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可有效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4.
缙云县1996~2004年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文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0):1415-1416
目的:分析缙云县1996~2004年产妇死亡率和死亡原因的变化情况,探讨进一步降低我县产妇死亡率的对策。方法:收集1996~2004年我县全部孕产妇死亡资料,分别统计死亡率、死亡原因、分娩地点、是否接受系统孕期保健等,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结果:我县1996~2004年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8.02/10万,低于同期我国农村水平,已经远低于发展国家水平。从2001~2004年的孕产妇死亡原因来看,出血已经不是我县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结论:我县采取的针对孕产妇的积极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问题。加强管理,加强对育龄妇女的宣教,多渠道筹集资金是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李宏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4801-4802
目的:分析本溪市2005~2011年孕产妇死亡原因,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产科质量,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11年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年中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率为23.16/10万,死因前5位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结论:本溪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提高产科医疗质量,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各级妇幼保健人员知识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6.
1992~2005年长春市孕产妇死亡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玉伟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4):1903-1904
目的:分析影响孕产妇死亡因素,提出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1992~2005年长春市孕产妇死亡223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4年长春市平均孕产妇死亡率31.66/10万。孕产妇死亡主要原因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和羊水栓塞。结论:加强对各级产科技术人员的知识技能培训,加强孕产期保健和医疗保健机构的协作,提高医疗保健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经验教训,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完善妇幼卫生工作制度,为各级政府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淄博市2002~2006年的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年来淄博孕产妇平均死亡率为21.60/10万,且有逐年下降趋势,但不稳定。在死亡的孕产妇中未接受过孕产妇系统化保健的比例增加,妊娠合并内科疾病、智力因素引起的死亡呈上升趋势,前5位死因分别为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及智力因素。结论:淄博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对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住院分娩率和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加强基层产科的建设,提高婚检率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花更茹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0):3051-3052
目的:了解2000~2007年驻马店市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为制订干预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根据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和死亡漏报调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0年1月1日~2007年9月30日活产数590 508例,孕产妇死亡221例,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37.43/10万。死亡原因前4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妊高征、羊水栓塞。结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关键是各级政府重视妇幼卫生工作,健全三级妇幼保健网络,强化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科建设,提高产科质量,减少孕产妇死亡。  相似文献   

9.
沈阳市1991~2000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 ,总结沈阳市孕产妇系统管理工作经验教训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沈阳市近 10年孕产妇死亡病例及评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沈阳市 10年孕产妇死亡率明显下降 ,从 1991年的 2 5 .43/ 10万 ,下降到 2 0 0 0年 18.75 / 10万。 10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前 6位依次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妊高征、心脏病、肝病、异位妊娠。通过专家评审结果发现 :该市孕产妇死亡原因主要问题与医疗保健因素尤其是医务人员知识技能相关 ,而农村死亡的孕产妇则与个人家庭因素尤其是知识水平及经济状况有关。沈阳市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全国先进地区水平 ,要进一步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 ,必须加强宣传 ,提高农村孕妇自我保健水平。加强培训 ,提高医务人员的三基技能 ,从而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北京市朝阳区孕产妇死亡情况,了解本地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加强孕产期保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2011—2020年朝阳区孕产妇死亡个案及评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011—2020年朝阳区孕产妇死亡24例,死亡率为7.20/10万;年死亡率从2011年21.77/10万下降至2020年的0。孕产妇死亡原因前3位分别是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异位妊娠。结论 朝阳区孕产妇死亡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提升孕产妇危险识别能力、做好外地人口围生期保健服务、加强异位妊娠和肿瘤等的重视、提升妇幼技能降低产后出血和羊水栓塞,有望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延边州2005~2009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吉林省孕产妇监测方案》,对延边州开展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2000~2004年间,孕产妇死亡率为35.79/10万,2005~2009年孕产妇死亡率为31.93/10万,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主要死因中直接产科原因比间接产科原因死亡率高,其中产科出血占居首位,占总死亡人数的34.78%,其次为羊水栓塞,占总死亡人数的21.74%;20周之前死亡占30.43%;地市和省级医院在比例占82.6%。结论:加强产科建设,深入开展母婴安全工程,加强孕前,产前保健,降低早期孕妇死亡,加强乡镇卫生院质量建设和专业技术培训,确保绿色转载通道畅通等有效措施能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2.
李秋玲  刘彩霞  胥数  崔红  那全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7):2657-2659
目的:分析及探讨盛京医院孕产妇死亡的原因及影响因素,提高盛京医院产科质量,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收集2004年1月~2008年12月盛京医院46例死亡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孕产妇死亡原因,了解孕产妇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在盛京医院,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是造成孕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因素,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最终原因的前3位顺位是MODS、D IC、艾森曼格综合征,造成孕产妇死亡的前3位疾病顺位是先天性心脏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科出血。结论:加强社区和乡村孕产妇保健管理,加强各阶层产科医务人员业务素质,保证绿色通道的通畅,加强盛京医院产科与其他学科的共同协作,可明显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银川市辖区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规律及死亡原因,制定相应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通过对2001~2010年银川市的孕产妇死亡率、死亡原因、死亡孕产妇地点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寻找其规律性。结果:银川市辖区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平稳下降趋势;前4位死亡原因分别是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死亡孕产妇中流动、贫困孕产妇,经产妇,计划外妊娠所占比例较大。结论:提高各级医疗保健机构高危妊娠诊治水平和重视程度,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健康教育宣传力度,实施孕产妇保健统一管理,统一发放母婴健康手册,落实贫困救助政策,进一步提高流动孕产妇的管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宣武区128例围产儿死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围产儿死亡的原因,进一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5~2007年宣武区围产儿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产前检查情况、死亡原因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全区围产儿死亡率为7.75‰,本市户口死亡率为5.87‰,外地户口死亡率为10.65‰,76例未进行定期的产前检查,死亡原因中妊高征为首位因素。结论:整合社会资源加强流动人口的孕产妇保健水平及提高孕产妇的知识技能水平,有效降低围产儿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5.
杨芩  曹启权  任红云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6):3657-3658
目的:通过对22例孕产妇死亡资料的相关因素分析,提出相应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干预措施,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根据随州市卫生局基层卫生与妇幼保健科、随州市妇幼保健院提供的资料,对随州市(地级市)辖区内的2个市及1个区2001年1月~2005年12月孕产妇从妊娠开始到产后42天死亡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死亡原因依次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羊水栓塞。与死亡相关的高危因素是农村人口,文化程度低,不重视孕产期保健。孕产妇死亡地点依次是:区、市级医院、乡镇卫生院、转诊途中。结论:通过调查分析,认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各级医院产科质量及提高各级医院保健人员的助产技能和急救水平,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琚莹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1):4861-4863
目的:通过对78例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提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防治对策。方法:对安庆市2005~2011年的孕产妇死亡报告卡、妇幼保健年报表及市级评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安庆市2005~2011年的孕产妇死亡率为20.17/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可避免死亡67例,占85.90%,孕产妇死亡前3位原因是产科出血、内科合并症、羊水栓塞。结论:孕产妇死亡率仍有较大的下降空间,应针对病因采取相应的防治对策,加强孕产妇健康教育,普及围产期保健知识;巩固妇幼保健三级网络,推进围产期系统管理;开展医护人员培训,规范围产期诊疗规程,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抚顺市孕产妇死亡原因、构成特点及影响因素。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动态分析方法,对1996-2003年33例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析。结果:8年活产数107 444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30.71/10万。前4年死亡率逐年下降,2000年以后死亡率无明显下降且有反弹趋势。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为孕产妇死亡主要死因。近两年,产科出血超越羊水栓塞居第1位。农村孕产妇死亡率近4年逐年上升。结论: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医疗保健人员技术水平,加强高危人群筛查及管理,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整顿医疗市场,杜绝非法接生,是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变化趋势,为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对1995-2009年大丰市孕产妇死亡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前4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羊水栓塞、妊高征.结论:进一步加强乡镇医院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术培训,加强孕产妇系统管理,加大基层健...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动态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为降低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 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43.74/10万下降到2013年的15.95/10万。产科出血为湖南省孕产妇首位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为主的直接产科因素死亡的比例由81.25%下降到39.2%,间接产科因素由18.75%上升到60.8%。影响孕产妇死亡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城乡分布情况、孕产期保健情况、是否住院分娩和各级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结论 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加强对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助产医务人员处理产科危急症的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增强群众的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20.
钦州市2000~2007年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钦州市2000~2007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进行分析,了解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其影响因素与对策。方法:按照中国和广西《孕产妇死亡监测方案》,根据逐级上报报表及孕产妇死亡报告卡资料,开展全市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结果:7年来孕产妇死亡率为36.94/10万。影响孕产妇死亡的原因中,直接产科原因比间接产科原因死亡率高,其中产后出血位居榜首,占死亡人数的34.06%;其次为妊娠合并内科疾病,占31.88%;孕37周后死亡占57.97%;死亡地点在镇级卫生院比例高,占26.81%;37.68%的孕产妇未作过产前检查。结论:2000~2003年孕产妇死亡率呈波动下降,2004年有明显回升,2005~2007年孕产妇死亡率稳步下降。因此,继续深入开展母婴安全工程,提高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前、产时保健,加强镇级卫生院产科质量建设和专业技能培训,确保绿色通道畅通等措施,能进一步有效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