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发热是外感病的主要见症之一 ,依据其程度不同 ,《伤寒论》中亦作“身热”、“烦热”、“无大热”等。最典型的发热要数太阳的翕翕发热 ,阳明的蒸蒸发热 ,少阳的往来寒热。“无大热”症应属发热程度较轻或最轻者。论中论及的条文约有 6处 ,即原文第 63条、1 62条的麻杏甘石汤证、1 69条的白虎加人参汤证、61条的干姜附子汤证、1 36条的大陷胸汤证、2 69条的“阳去入阴”证。笔者在学习《伤寒论》过程中 ,体会到仲师除重视六经辨证、八纲辨证外 ,在症状辨证上亦有规律可循 ,值得探讨和研究 ,今以“无大热”一症为例 ,试析其症状辨证之特点。1…  相似文献   

2.
根据妇科病之经,带,带,胎,产,杂的发病特点,将各病的辨证要点做一归纳,即在阴阳,表里,虚实,寒热的八纲辨证原则下,突出妇科病的辨证特点,以脏腑,气血辨证贯穿在八纲之中,且指出了各病需注意的辨证依据。使学习者容易掌握,并利用指导临证拟定治法和选方用药。  相似文献   

3.
阴阳辨证在八纲辨证中具有统率其他六纲的作用,是对病情进行更高层面或总的归纳,在中医临证过程中阴阳辨证贯穿疾病诊治过程的始末。阴阳辨证对于帕金森病而言尤为重要,不同症状表现、病情发展过程中病机的转化和中西医治疗都体现了阴阳对立制约、互根互用、消长转化的特点。该文从阴阳辨证的源流及应用、阴阳辨证是帕金森病辨证基础、阴阳辨证在帕金森病临证中的地位和作用3个方面论述了阴阳辨证产生的背景、应用的基础和价值,以“阴阳为纲”的辨证方法来指导帕金森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特应性皮炎(AD)患者的中医证型及分布特点,探讨其与皮损积分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中医辨证规律。方法:对50名AD患者进行综合辨证和皮损严重程度的积分评价,分析证型特点、皮损积分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AD的常见证型为血虚风燥、阴虚血燥、脾虚血燥、湿热蕴结、脾虚湿困、心火炽盛;各证型之间的皮损总积分无显著差别;6种皮损中积分最高的是皮肤干燥,其次为表皮剥脱和皮肤苔藓样变;红斑皮损积分在阴虚血燥证和湿热蕴结证中较高,渗出积分在脾虚湿困证中积分最高。结论:特应性皮炎不同皮损的积分与中医辨证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施治治疗感冒,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总结了感冒常见的中医辨证分型,归纳了其常见症状、治法和方药。结果:感冒分为风寒、风热、暑湿、气虚、血虚、阴虚、阳虚之证;常见的夹杂证为夹食、夹燥、夹火。结论:中医治疗感冒应当严格遵守辨证论治的原则,辩清病邪性质、疾病虚实、有误夹杂情况,方能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6.
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的现代文献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证候研究已日渐成为我国中医领域的重要研究内容,症状的规范化、证候的标准化尤其成为该领域的科研重点。但目前有关研究存在症状缺乏规范、辨证标准不一致的状况,而肝郁脾虚证又为中医临床常见证候,故文章对近十年来的肝郁脾虚证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研究,旨在分析肝郁脾虚证的症状特点及辨证标准,为肝郁脾虚证的标准化、规范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汉代张仲景在《素问·热论篇》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完善起来的一套综合性辨证大纲.六经即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六经辨证则是概括了人体的脏腑、经络、阴阳、气血等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结合参考机体抗病能力的强弱,致病原因的性质,病位所在的浅深,病势演变的进退缓急,对临床各种证候进行分析、综合、归纳,紧扣其证候特点,从而辨到了病情的性质、病位的所在、寒热的盛衰程度、正邪的消长态势,而予以立法、处方、遣药.所以,六经辨证实际上涵盖了所有的辨证方法在内,如八纲辨证、经络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气血辨证、三焦辨证等.在此本篇重点阐述六经辨证与八纲辨证之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宜健 《河南中医》2011,31(5):448-449
临床辨治"气上冲"证按八纲辨证之表里、寒热、阴阳、虚实进行归纳分类,首辨表里,再分寒热,其次区别阴虚阳虚,最后鉴别心阳虚或脾阳虚.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中医辨证分型的聚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中医辨证分型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利用冠心病个体化诊疗研究平台,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对744例AMI患者的四诊信息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再对每种类型进行主成分分析,判定每种类型的代表症状,归纳出证型。结果调查收集AMI患者的症状共有46种,症状频率出现较高的为胸闷、胸痛、乏力、气短、心悸、喘憋;舌质多见暗红、淡暗、紫暗,舌苔以腻、白为主;常见的脉象为弦滑、弦、滑、弦细;总结出八种证候群。结论根据聚类分析结果并结合临床实践,认为AMI患者分为八型较符合临床实际,聚类分析有助于中医辨证客观化研究。  相似文献   

10.
以《伤寒论》阳明三承气汤证辨证为例,对仲景辨证之典型症状辨证法、预测法、试探法、反证法、筛选法等常用方法进行了辨析和归纳,以期达到举一反三,提高中医辨证论治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赵正红  马宝芹 《河北中医》2003,25(7):545-545
辨证论治对中医临床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 ,是中医诊疗疾病普遍应用的科学方法。辨证就是运用望、闻、问、切四诊采集患者的自觉症状和各种临床表现 ,进行分析、归纳、综合以判断疾病的证候。辨证是决定治疗和护理的前提和依据 ,其中根据不同“证”进行不同的护理亦是十分必要的。咳嗽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 ,中医学将其分为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两大类。在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内治与外治相兼的同时 ,采取辨证施护的方法 ,对提高其疗效尤为重要。1 辨明病因 ,随证施护1 .1 咳嗽兼恶寒发热 ,鼻塞身痛 ,吐白色痰 ,为外感风寒之证。是风寒之…  相似文献   

12.
中医将疾病的病位深浅、病证性质、邪正盛衰、证候类别等情况归纳为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的辨证分析方法,称为八纲辨证。  相似文献   

13.
浅谈瘀血发黄在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症状的辨析,结合辨证与辨病,从中医的血瘀证的标准入手,并综合现代医学的观点,归纳总结本病的发病机理为因瘀致虚,瘀血发黄。强调辨证之要在于瘀血,以活血化瘀贯穿治疗之始终,同时兼顾气血及兼夹证。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石化地区居民混合痔的中医辨证分型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设计具有实用性的混合痔各证型中医辨证量表,对我院中医肛肠科门诊首诊的混合痔患者469例进行调查分析,统计各型混合痔的人数比例、性别、年龄、诱发因素、病程、临床症状、疼痛情况等,以确定其流行病学特点。结果:便秘、劳累、腹泻占据了混合痔发作诱因的前三位。4型痔疮存在不同的流行病学特点。脾虚气陷证患者平均年龄明显高于其他3型(P0.05),平均病程明显长于其他3型(P0.05);气滞血瘀证男女比例与其他3型有明显差异(P0.05)。脱出为4型混合痔的最基本的症状,此外气滞血瘀证和湿热下注证还常见疼痛和出血,但是比例不同,脾虚下陷证还常见出血和坠胀,风伤肠络证常见出血和瘙痒。结论:运用混合痔分型量表可以有效地为各型混合痔进行辨证分型,各类不同证型的痔疮有其不同的临床流行病学特点。  相似文献   

15.
宋代著名医家许叔微对不寐论治颇有卓见,赏其医案,辨证立足于脏腑,又结合八纲辨证,可将其归纳为肝虚受风、肝气乘脾、心血亏虚、风痰阻络、胆气亏虚、肾精亏虚六类证型,辨证细致,治法独特,提出不寐梦多是由肝魂飞扬所致,当治以养血镇肝、祛风安神,并善于灵活化载经方及独创新方,且临床上取得良好疗效,值得后学者借鉴及学习。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病""证"的含义及辨证的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病”、“证”是《伤寒论》使用频率极高的字眼,正确理解其“病”、“证”合义,对于正确认识《伤寒论》辨的内容,明确辨证十分重要。“征”在《伤寒论》中有症状、代病、证候三重合义,“病”的命题意义有表疾病的状态、病位、疾病种类界定、证候/症状的代称等四个方面。弄清它们的区别,是认识《伤寒论》辨证的前提。《伤寒论》辨征的重点在于对症状的分析而最终作出征候结论,概括起来有两大的步骤:第1步,运用规范了的病的标准,首先进行病的分辨;第2步,运用正邪、阴阳、脏腑经络等理论对刻诊症状体征进行综合分析,作出刻诊的病机诊断——证。由于“证”合义的多重性,导致辨证概念合糊不清,故症状和病的含义应从“证”中剥离出来,“证”不能既是症状又是证候,而只能是证候的简称。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寒饮蕴肺证的证候特点。方法 :从临床调查入手 ,并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DME) ,对寒饮蕴肺证的症状进行概率统计。结果 :该证的辨证要点为 :咳喘气逆、胸闷憋喘、咳痰清稀或泡沫痰、畏寒肢冷、舌苔白腻或白滑 ,脉弦滑或弦紧 ,或兼痰多、喉中痰鸣。结论 :与文献总结的寒饮蕴肺证的辨证要点基本符合。  相似文献   

18.
辨证与辨病古今有之:古以证名病,如《伤寒论》中凡属太阳中风者均可予桂枝汤,此即辨病施治,桂枝证之各加减法,即为辨证施治;今之辨证虽同为辨别证候,而辨病则为辨西医之病种,与古迥异。然其哲理则一,因古之辩病系通过一系列症状体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历代中医各家对“中风”的辨证分型进行了一系列研究。有病因辨证、经络脏腑辨证、阴阳辨证等等。但这些分法均有其各自的优点及不足之处。引入“病机证素”的概念,最终将中风提练出瘀热、风、火热、痰热、痰湿、血瘀、气虚、阴虚八个病机证素。  相似文献   

20.
现有的症状辨证意义分析主要以主观分析为主,缺乏客观依据.医案是临床资料的最直接反映,是症状辨证意义级差研究最可靠的依据.随机选取丁甘仁医案41例7种证型,以支持度和置信度分析各证中症状的辨证意义,同时与当代证候诊断书籍中对应主症对比分析.结果 表明各证中存在症状的辨证意义级差,且现有书籍的以主症为主辨证要点完全不能代替详细的以临床实践为基础的症状辨证意义级差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