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 毫秒
1.
宋超  王彦霞 《光明中医》2016,(10):1362-1363
目的探讨肺栓塞中医证型分析结果与西医分类关联。方法本次选取肺栓塞患者80例,均为我院呼吸内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依据西医分类划为3个组别,即A组:急性广泛型30例;B组:急性亚广泛型40例;C组:伴肺动脉高压型10例。并行中医辨证分型,分析与西医分类间的相关性。结果 80例中,气虚水停型6例,占7.5%;气虚血瘀型28例,占35%;痰浊阻肺型20例,占25%;阳气暴脱型26例,占30%。阳气暴脱型血糖高于其他证型,脉压低于其他证型(P0.05),其他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气虚血瘀型C组占86.7%,痰浊阻肺B组占50%;阳气暴脱A组占72%,与同证型其他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临床显性肺栓塞中,阳气暴脱、痰浊阻肺、气虚血瘀为主要证型,气虚血瘀型多见于慢性肺栓塞,痰浊阻肺型以急性亚广泛性肺栓塞为主,阳气暴脱型以急性广泛性肺栓塞为主,分析证型,可对肺栓塞的病程急缓、程度间接反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肺栓塞中医不同证型与西医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首次确诊为肺栓塞的病例189例,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痰瘀互阻、痰浊闭阻、阳气暴脱四型。对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分层,总结中医证型与西医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结果高危组中阳气暴脱型占44.4%,中危组中气虚血瘀型和痰瘀互阻型均占35.7%,低危组中痰瘀互阻型占43.6%。不同中医证型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假设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高危组死亡率较中低危组死亡率高,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假设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高危组以阳气暴脱型为主,中危组以气虚血瘀型和痰瘀互阻型为主,低危组以痰瘀互阻型为主,肺栓塞死亡率与危险分层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汤翠英  胡绚  庾慧 《新中医》2016,48(12):22-23
目的:探讨肺栓塞不同中医证型与西医危险分层及预后的关系。方法:肺栓塞患者共78例,中医证型分为气虚血瘀、阳气暴脱、痰浊阻肺、气虚水停、痰瘀互结5型。对所有患者进行危险分层,分析中医证型与危险分层及预后关系。结果:高危组中阳气暴脱证为50.0%,中危组气虚血瘀证为46.9%,低危组痰瘀互结证为44.4%。不同中医证型与危险分层的相关性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假设检验,P=0.004。高危组院内死亡、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率均显著高于中危组(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假设检验,P=0.020)。低危组患者无不良事件发生。阳气暴脱型预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经Fisher确切概率法假设检验,P=0.015)。结论:肺栓塞中医证型对患者危险分层及预后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有助于入院早期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及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收集肺栓塞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病或慢性支气管炎病患病案资料,根据不同中医证型分组,比较其差异性,为病情的评估、疾病预后及中医治疗法则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调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自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首次明确诊断肺栓塞的432例住院患者病案,筛选出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57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的52例,收集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一般资料、肺栓塞危险因素、辅助检查等,使用Epidata 3.1进行资料录入,设定每个变量的可选择范围,并双次录入(第二次录入错误报警模式)进行核对以确保数据准确性,统计软件选用SPSS 21.0,得出各组中医证型之间的差异。结果纳入109例病患,平均年龄77.01岁,70岁以上病患82例,70岁以下病患26例,住院天数中位数为12.5d。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各证型之间的比较:气虚血瘀型50例,痰浊闭阻型41例,痰瘀互阻型17例,阳气暴脱型1例,70岁以上患者以气虚血瘀型及痰浊闭阻型多见,70岁以下患者以痰浊闭阻型与痰瘀互阻型多见,各证型之间肺动脉栓塞部位、危险分层、栓塞严重程度评分之间无差异,气虚血瘀型患者下肢症状阳性的人数多于痰瘀互阻型,与气虚血瘀型相比痰瘀互阻型乳酸值中位数较高且右室内径中位数较高。结论肺栓塞病患中,气虚血瘀型、痰浊闭阻两型较多,痰瘀互阻型次之,阳气暴脱型偶见。70岁以上患者以气虚血瘀型及痰浊闭阻型较多,70岁以下患者以痰浊闭阻型与痰瘀互阻型较多。气虚血瘀型患者与痰瘀互阻型相比可能更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痰瘀互阻型患者比气虚血瘀型更易发生乳酸升高及右室增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初步验证本项目所建立的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标准的诊断效能。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收集4所三级医院支气管哮喘患者300例资料并建立数据库,采用"支气管哮喘中医证候诊断调查表"调查患者外寒内饮证、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风痰阻肺证、血瘀证、肺气虚证、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肺肾阳虚证、阳气暴脱证10个证候分布情况,同时以专家经验辨证进行对照。选择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曲线下面积作为评价指标。结果发放表格300份,收回300份,有效300份,其中急性发作期200份,慢性持续期30份,临床缓解期70份。10个常见证候中,敏感度范围为78.26%~98.48%,其中血瘀证的敏感度最高(98.48%),阳气暴脱的敏感度最低(78.26%);特异度范围为90.64%~99.15%,其中血瘀证的特异度最高(99.15%);准确度范围为90.67%~99.00%,其中血瘀证的准确度最高(99.00%);阳性预测值范围为60.98%~97.01%;阴性预测值范围为95.38%~99.57%;阳性似然比范围为9.70~115.23;阴性似然比范围为0.02~0.23。ROC曲线下面积范围为0.803~0.954,其中血瘀证曲线下面积最大(0.954),其次是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分别是0.913、0.901,肺肾气虚证、阳气暴脱证的曲线下面积较小,分别为0.803、0.809。结论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标准有较好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性,其中实证的诊断效能优于虚证,实证中血瘀证的诊断效能最好,其次是痰热壅肺证、痰浊阻肺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6~2010年颈动脉狭窄患者的相关资料,对其证型及其他资料进行综合统计分析,探讨颈动脉狭窄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符合要求的15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的中医证型、基本资料与其他医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颈动脉狭窄总体辨证有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证、气虚血瘀、精髓亏虚、气虚证、痰浊内阻证、气滞血瘀证、血瘀证、气阴亏虚证、气滞证、阴虚风动证等11个常见证型;从证类分布看,气滞血瘀证类达所有病例的50%,而阴虚证类则仅占5%。结论:颈动脉狭窄主要以痰瘀阻络、气虚并痰浊内阻、气虚血瘀、精髓亏虚4种证类为主,其中血瘀证类分布所占比例最高,血瘀可能是颈动脉狭窄的主要病机之一。  相似文献   

7.
潘光明  邹旭  姚耿圳 《新中医》2018,50(8):43-4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 3 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诊断、中医证型、合并症等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合并症所占比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脏瓣膜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性证素先后顺序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血虚气滞。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心脾=肺肾肝。中医证型最多为气虚痰瘀证,占19.82%,而后依次为气阴两虚痰瘀(占13.81%),气虚血瘀(占11.4 1%),气阴两虚血瘀(占10.21%),阳虚水泛兼瘀血阻络(8.11%),其他证候较为分散。证候虚实中,单纯性虚证占6.9 1%,单纯实证占6.3 1%,本虚标实证占86.7 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性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水饮为主,本病病位主要涉及心、脾、肾,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气阴两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8.
王瑞 《新中医》2021,53(14):56-59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力衰竭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及超声心动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02例,依据超声心动监测进行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型,具体包括气虚血瘀组、气虚血瘀兼水停组、气虚血瘀兼痰浊组、气虚血瘀兼痰水互结组,并进行患者心功能等级的判断,观察比对不同组患者信息数据结果。结果:心功能Ⅱ级病例占比较多的为气虚血瘀(50.98%)和气血血瘀兼浊痰组(41.18%);心功能Ⅲ级病例占比较多的则为气虚血瘀兼水停(45.10%)和气虚兼痰水互结组(49.02%);从左心房扩大看,气虚血瘀兼痰水互结和气虚血瘀兼水停,明显高于气虚血瘀兼浊痰和气虚血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和左室射血分数≤40%的出现率,心功能Ⅱ级患者均低于心功能Ⅲ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治疗中,中医证候与心功能分级、超声心动指标之间存在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心绞痛患者320例证素分析和证候分型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冠心病心绞痛(胸痹心痛)的证素及证型的变化及现状,为探讨中医证素分布及证型分类提供参考。方法对32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证素的分析及辨证分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证素分布频次由高到低分别为血瘀、痰浊、气虚、气滞、寒凝和阴虚;男性排前3位的证素分别是痰浊、血瘀、气虚;女性排前3位的证素为血瘀、气虚和痰浊;男女之间证素分布有统计学差异。(2)痰痹胸阳证、气虚血瘀证2个证型占所有证型的83%,前者以男性为主,后者女性为多;在痰痹胸阳证中男性比例为58%,气虚血瘀证中女性比例为66%。结论冠心病心绞痛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血瘀、痰阻、气虚是主要病变。  相似文献   

10.
庞庆荣  陈守强 《光明中医》2014,(10):2075-2077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查找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见证型,提取出ACS的证候要素,并制定其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方法检索1998~2013年关于中医治疗ACS的文献,构建数据库,找出ACS的常见证型,提取出证候要素并制定其诊断标准,再运用直接法或合并法,制定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结果 ACS常见证型有16个:痰浊内阻、心血瘀阻、寒凝心脉、热毒痹阻、心气虚弱、心阴亏虚、阳气虚衰、阳气欲脱、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热毒血瘀、热毒痰阻、痰瘀互阻、气虚痰瘀、热毒痰瘀,证候要素有9个: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热毒、气虚、阴虚、阳虚、阳脱,制定了每个证候要素及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结论较传统对ACS的认识新增了热毒1个证候要素,热毒血瘀、热毒痰阻、热毒痰瘀3个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11.
支气管哮喘中医辨证治疗概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证候诊断要点及辨证治疗规律。方法:基于近年来有关中医药诊疗支气管哮喘文献,结合长期的临床实践与研究结果,总结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特点。结果:认为急性发作期的基本病机为伏痰遇感引动,痰气搏结,以实证为主;慢性持续期以虚实兼夹为主,表现为阳虚与饮伏、气虚与痰阻、气阴虚与痰热等;临床缓解期以虚为主,表现为肺、脾、肾气虚。拟订有关证候诊断要点,并总结辨证治疗规律。结论:常见证候为三期十证候,即急性发作期的外寒内饮、痰浊阻肺证、痰热壅肺证、阳气暴脱证,慢性持续期的阳虚饮伏证、气虚痰阻证、气阴虚痰热证,临床缓解期的肺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血瘀为主要兼证,常兼见于上述证候中。为支气管哮喘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邹国庆 《新中医》2023,55(20):63-65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头颅MRI 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1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 行辨证分型及头颅MRI 检查,观察各中医证型急性脑梗死头颅MRI 责任病灶检出率、病灶分布情况及病灶表 现。结果:174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以风痰阻络证、气虚血瘀证多见。头颅MRI 共检出责任病灶170 例,检出率 97.70%。不同中医证型头颅MRI 责任病灶检出率相近。痰热腑实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前循环皮质,占 47.62%;气虚血瘀证、肝阳暴亢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后循环皮质,分别占53.19%、61.90%;阴虚风动证、 风痰阻络证患者病灶主要分布在基底节,分别占54.84%、48.00%。痰热腑实证患者病灶多表现为大片状,占 61.90%;气虚血瘀证、肝阳暴亢证、阴虚风动证、风痰阻络证患者病灶多表现为小片状,分别占59.57%、 66.67%、64.52%和60.00%。结论: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与头颅MRI 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可将辨证分型与头颅 MRI 检查相结合,以提高临床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充血性心力衰竭辨证分型与血管活性肽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辨证以气虚血瘀为基本特点 ,在气虚基础上可进一步演变为气阳两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脱 ,在血瘀基础上可进一步演变为血瘀兼水停、血瘀兼痰浊及血瘀兼水停痰浊等 ,虚实并见错综复杂。充血性心力衰竭不同的辨证分型特点与部分血管活性肽活性关系密切 ,随病情进展 ,证型复杂 ,血管活性肽水平增高。部分血管活性肽可能为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复杂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将976例冠心病按单一证候、2个证候组合、3个及以上证候组合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计算构成比并分析其分布规律。结果:单一证候分为血瘀、痰浊、气滞、络阻、热(火)、水饮、寒凝、气虚、血虚、阴虚、阳虚11个证候,血瘀(93. 44%)为本病核心证候,络阻(88. 62%)、痰浊(71. 41%)与热邪(65. 88%)占重要位置; 2个证候组合分为痰瘀互结、痰热互结、血瘀络阻、气滞血瘀、气虚血瘀、寒凝血瘀、气阴两虚、气血两虚、阳虚水泛9个证候,血瘀络阻(86. 16%)、痰瘀互结(69. 15%)与痰热互结(62. 70%)占主导地位; 3个及以上证候组合分为血瘀痰浊络阻(或兼热)、气滞血瘀络阻、气虚血瘀络阻、气阴两虚兼络瘀5个证候,血瘀痰浊络阻(68. 34%)占主导地位,偏热者尤多(65. 88%)。结论:血瘀为冠心病核心证候,其次是络阻、痰浊。本病是由2个及以上证候组合引起,3个及以上证候组成的复杂证候占主导,血瘀痰浊络阻为核心证候,其中偏热者尤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为"辨体-辨病-辨证"论治COPD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9年6月广东省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收治的COPD患者416例,采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对患者体质进行判定,采集患者四诊资料以进行中医证型判定,并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中医体质与COPD证型、COPD分级、体质量指数、年龄的相关性。结果 COPD患者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 COPD证型以肺肾气虚证、痰浊阻肺证、痰热郁肺证为主;气虚质、阳虚质与肺肾气虚证相关,气虚质、痰湿质与痰浊阻肺证相关,湿热质与痰热郁肺证相关,阳虚质与阳虚水泛证相关;不同病情、体质量指数、年龄患者体质分布具有明显差异。结论 COPD患者体质以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血瘀质为主,证型以肺肾气虚证、痰浊阻肺证、痰热郁肺证为主,体质与证型密切相关,同时受病情、体质量指数、年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UA)具有进行性恶化的特点,易演变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现将近年来UA的中医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病因病机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范畴,其发生与寒邪内侵、饮食失节、情志失调、劳倦内伤、年迈体虚等有关,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为气虚、气阴两虚、阳气虚衰;标实为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任建勋等[1]指出UA最常见于痰瘀互结证。李振中等[2]认为气虚不仅导致脂质在脉道蓄积过量而为浊邪,而且气虚鼓动无力导致血液瘀滞,脾气虚弱、无力运化水湿、湿聚而为痰。吴以岭[3]强调“络脉瘀阻或瘀塞日久,瘀血与痰浊凝聚成形”,沉积于心络壁形成心络“癥积”,致使“络道痹阻,而致胸痹心痛,即冠心病心绞痛发作”,病机为浊痰瘀血集聚融合物阻痹络道。王阶等[4]发现气虚血瘀是UA的核心病机。并且气虚血瘀,痰瘀互阻,阳虚寒凝,心肾阴虚,心脾两虚为UA的基本证型。林钦等[5]研究发现10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痰阻心脉证28例(26.67%),心血瘀阻证23例(21.90%),而具有血瘀证表现的心血瘀阻证、气虚血瘀证、气滞血瘀证共41例(39.05%),血瘀证加痰浊证共69例(65.72%)。中医证型以痰阻心脉证和心血瘀阻证最为常见,提示痰浊和瘀血是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因素。阳虚寒凝,血瘀痰浊为主要证型。  相似文献   

17.
178例急性冠脉综合征证候要素应证组合的回顾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衷敬柏 《北京中医药》2008,27(9):675-677
目的 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方法 对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8例,采用证候要素辨证方法进行分析,运用频数统计及聚类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在178例ACS患者中共提取证候要素12个,其中血瘀、气虚、痰浊检出率最高,分别为94.94%、66.85%和57.30%.聚类结果示分为4类时,各类别是血瘀寒凝、气阴两虚痰瘀互阻、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其中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组合最多;分为5类时有痰热互结、血瘀痰浊、血瘀寒凝、气虚血瘀及痰瘀夹热,其中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组合最多.不稳定性心绞痛组的内热低于急性心肌梗死组.结论 从本组病例提取ACS证候要素12个,以血瘀、气虚及痰浊为主,应证组合以气虚血瘀及血瘀痰浊居多.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并探讨其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将406例患者,按照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风火上炎证、风痰瘀阻证、痰热腑实证、气虚血瘀证和阴虚风动5个证型,统计各证型所占的比例;同时选取74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入院次日对所有人员进行TG、TC、LDL-ch及HDL-ch水平检测。结果:406例患者中风痰瘀阻证139例、占34.2%,气虚血瘀证97例、占23.9%,痰热腑实证86例、占21.2%,均显著高于其他证型;与对照组比较,各证型中TG、TC、LDL-ch水平均明显升高,其中痰热腑实证型明显高于其他证型。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以风痰瘀阻及气虚血瘀证型为主,痰热腑实及风痰瘀阻证型患者的TG、TC、LDL-ch水平较高,中医的痰瘀可能与血脂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急性心肌梗死(AMI)住院患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采用临床调查表的方式对2002年1月1日-2005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14家中医医院AMI住院患者进行调查,ACCESS建立数据库, SPSS统计软件进行中医证型规律及其与病死率关系等分析。结果:1124例AMI患者中男女患病比例为1.75∶1,患者平均年龄(66.7±12.3)岁。证素分布虚证以气虚所占比例最多(58.1%),实证以血瘀所占比例最多(85.1%)。临床证型分布中共出现74个证型,证型中所占比例在5%以上的为:气虚血瘀证、痰瘀互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分类证型分布中虚证占5.2%,实证占30.9%,虚实夹杂占63.9%。住院期间AMI总病死率14.0%。证素中血虚证、阳虚证、阴虚证的患者死亡风险较高,而以血虚证为最。气虚血瘀证,血瘀痰阻证,气虚兼痰瘀互阻证,气阴两虚兼痰瘀互阻证4个临床证型与死亡风险无明显相关性。分类证型中虚证与死亡具有相关性,是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从基本证素分析,以气虚、血瘀所占比例最高;临床实际证型过多;分类证型显示虚实夹杂证为主。证素及分类证型研究结果均提示虚证与死亡有相关性,其中以血虚证为最。提示虚证是AMI死亡的危险因素,治疗上应注重标本兼顾。临床实际证型与病死率无明显相关性,可能与中医证候诊断标准化不足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冠心病中医证型、体质类型与客观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62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中医、西医诊断情况。结果:62例冠心病患者中按中医证型分布,气虚痰瘀型最高,占22.58%;其次分别为痰浊内阻型、气虚血瘀型、痰淤互阻型、瘀血阻脉型、气阴两虚型、阳虚、气虚;痰淤互阻型、气虚痰瘀型、瘀血阻脉型、痰浊内阻型患者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但各中医证型间血管病变支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平均狭窄支数较高患者均伴有痰浊症状,痰浊组患者病变支数及病变程度明显高于非痰浊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采用中医证型论治与现代先进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诊断冠心病,可提高对冠心病中医辨证治疗规律的认识,有效保证冠心病诊治的科学性、规范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