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目的 评估肝活检与B超在脂肪肝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对比分析62例B超检查未诊断为脂肪肝但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诊断为肝细胞脂肪变性患者的结果, 并结合肝功能、血脂、血糖、体重指数进行分析.结果62例B超检查未诊断脂肪肝的患者, 经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提示肝细胞脂肪变性5%33%.其中B超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23例,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18例, 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17例, 肝脏弥漫性损伤4例, 分别占37.01%、29.03%、27.42%、6.45%;病理提示5%≤肝脂肪变性≤19%有45例, B超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18例,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8例, 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17例, 肝脏弥漫性损伤2例, B超改变以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和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为主;病理提示20%≤肝脂肪变性≤33%有17例, B超检查提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6例, 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5例, 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5例, 肝脏弥漫性损伤1例, B超改变主要表现为肝实质回声未见异常、肝实质回声稍细密增强和肝实质回声稍增粗欠均.分析患者的肝功能、体重指数、血脂和血糖对B超改变的影响, 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谷氨酰转移酶、碱性磷酸酶、体重指数、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值越大, 越容易导致肝脏弥漫性损伤;脂肪变性程度越大越容易导致肝脏弥漫性损伤.结论 对脂肪肝的诊断, 当肝细胞脂肪变性低于1/3时, B超检查不能表现出脂肪肝的特征性改变, 应密切观察B超或行肝穿刺组织学检查以明确脂肪肝诊断.  相似文献   

2.
B超检查在闭合性肝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B超检查在闭合性肝外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08年10月在我院应用西门子公司SEQUIOA512彩色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2.0~5.0 MHz)诊断且经术后证实的48例闭合性肝外伤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B超检查结果.结果 48例患者中,肝脏真性破裂33例,被膜下破裂10例,中央型破裂5例.(1)真性破裂:肝脏外形增大,形态不规则,轮廓线中断;包膜不完整、断离、缺损,断离口周围常伴有不规则混合性强回声区,边界模糊;肝实质内可见强弱不均的杂乱回声,与正常肝组织无明显分界,损伤早期表现为不规则模糊的絮状、云雾状或斑块状强回声,随着时间的延长,病灶密度逐渐变为低回声或无回声液性暗区.肝肾间隙探及不等量的无回声区.(2)被膜下破裂:肝脏大小、形态正常,内部回声均匀,肝包膜强回声亮线与肝实质间出现无回声区,呈棱形改变,随着时间的延长,血肿机化时呈较强回声.(3)中央型破裂:肝脏肿大,形态异常,但包膜完整,内部回声紊乱,肝实质内出现不规则的液性暗区及强弱不均的回声区,边界欠清晰.结论 B超检查诊断肝脏外伤方便、快捷、准确性高,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应注意随诊动态观察,难以探查的部位应扩大扫描视野,对肝脏周围及腹腔全面扫查,并进行必要的鉴别.  相似文献   

3.
<正> 患者男性,53岁.1986年经广西医学院诊断原发性肝癌(晚期),于同年11月25日入院治疗.B 超检查:肝脏明显增大,肝右叶中部探及1个直径约129 mm 类圆形强回声团.边缘清晰,内部回声不均,其余肝组织回声正常.诊断为巨块型肝癌.酶标法测定 AFP  相似文献   

4.
报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 12 9例肝内强回声病变超声检查的定性诊断符合率为 93.0 %。与 CT检查结果相比 ,诊断符合率有显著性差异 ( P<0 .0 1 )。结果表明 :B超对肝内强回声病变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为外科手术前提供充分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 ,47岁。因“体检发现右肝包块 5月”于 2 0 0 3年 1月入院。患者 2 0 0 2年 8月在我院体检B超发现右肝包块 ,大小1 3cm× 1 5cm ,当时疑为“右肝血管瘤” ,未引起重视。 2 0 0 2年10月B超提示包块略有增大。 2 0 0 2年 12月B超发现包块大小2 2cm× 2 4cm ,CT提示 :右肝中后段块影 ,大小 3cm× 2cm低密度块影 ,考虑肿瘤 :①肝血管瘤可能性大 ;②腺瘤与小肝癌待进一步除外。为明确诊断 ,5d前在B超引导下肝脏穿刺病理活检提示 :考虑肝透明细胞癌。术中B超见肝内 3cm× 2cm实质增强回声 ,边界清 ,内部回声不均质 ,可…  相似文献   

6.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消化代谢器官,对脂类的消化、吸收、氧化、分解、合成、转化等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使其保持动态平衡。当肝细胞内脂质蓄积超过肝湿重的5%,或组织学上每单位面积1/3以上肝细胞脂变时称为脂肪肝。近年来报道脂肪肝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随着B超检查的普及和B超技术的提高,无症状或轻微症状的脂肪肝检出率有明显提高。我院对68例弥慢性脂肪肝患者进行了B超检查,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68例患者,男38例,女30例;年龄25~70岁,平均年龄43&#177;3.1岁;合并慢性胆囊炎11例,胆囊结石8例,高血压病26例,糖尿病7例,血脂增高33例(其中胆固醇增高25例,甘油三酯高47例)。68例患者中饮酒32例,体型肥胖者22例。68例患者中32例经CT检查、21例患者行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脂肪肝。2方法使用美国GE公司的GOGIQ5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5MHz,嘱患者空腹,常规检查和观察肝脏大小、回声及肝内胆管系统,肝肾回声等。3结果本组68例均提示弥慢性脂肪肝。其中轻度脂肪肝31例:肝脏形态大小正常,前场肝实质光点细密,回声轻度增强;远场肝实质回声轻度衰减,后方轮廓结构及肝内管道显示尚清晰。中度脂肪肝...  相似文献   

7.
男40岁.平素体健.1990年11月24日B超检查发现肝右叶靠近肾脏上极边缘有一2.2×2.0 ×2.0cm椭圆形低回声结节,内部回声均匀,周边有明亮的边界回声,双肾回声正常.B超示:肝有叶实质占位病变。1个月后B超复查,在右肋间及右肋下斜切扫查时,发现肿物似位于肝右后叶内;当右肾背部纵切时,肿物位于右肾上极内上方,下腔静脉后方.通过多切面、多方向扫查,见肿物与肝脏及右肾均不相连.超声提示:右肾上腺实质肿瘤。1991年1月31日行右臂上腺肿瘤探查术,术中见肿瘤约4.0×1.9×1.5cm,包膜完整,切面呈黄色,均匀细腻.病理诊断:右肾上腺嗜铬细胞瘤。术后病人恢复良好,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B超对外伤性肝破裂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8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40例外伤性肝破裂肝破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均给予B超检查,对比B超检查结果和手术减产结果的符合率。结果:B超诊断结果:包膜下肝破裂10例,中央型肝破裂16例,真性肝破裂12例,手术探查结果:包膜下肝破裂10例,共38例,中央型肝破裂17例,真性肝破裂13例,共40例,二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5%(38/40);B超影像学图像表现为肝体增大明显,内部基本未见回声或回声较低,肝体轮廓呈不规则形状,包膜呈不连贯中断情况,包膜下水肿回声较低并呈漂移状,包膜与肝实质见回声呈不规则性。结论:B超外伤性肝破裂的确诊率比较高,且操作简单方便,重复使用性强,在临床诊断中具有积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华支睾吸虫病胆道扩张的超声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东芝240型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3.75 MHz,行胆道系统各切面连续扫查,测量肝内外胆管内径胆管壁厚度,观察胆管内胆汁的透声性.结果:华支睾吸虫病胆道扩张的病人B超特征表现为:大多数呈弥漫性的肝内胆小管扩张,肝管壁回声增粗、增强,仅少数病例肝外胆总管中度或轻微扩张,部分病例在扩张的胆管内可见无声影,回声弱,可自发或随体位改变而漂游的回声灶.结论:B超对肝吸虫性胆道扩张的诊断及判定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3年我院对4230例进行健康体检,B超诊断脂肪肝432例,现就脂肪肝发病情况与血脂、血糖等因素作分析如下。1材料和方法1.1研究对象我院2003年对本市4230例成年人进行健康体检,年龄20岁~82岁,平均年龄42岁。男性2914例,女性1316例。1.2方法1.2.1空腹血糖、血脂禁食12h后,取空腹静脉血血清。空腹血糖≥6.1mmol/L,计为高血糖,甘油三酯(TG)≥1.7mmol/L和(或)胆固醇(CH)≥5.7mmol/L,计为高血脂。1.2.2脂肪肝空腹B超检查。肝肿大、角征阳性;肝部回声密集均匀、回声增强(大于肾或脾实质回声),中重度肝远场回声衰减;肝内部管道结构变细者,计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