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分型和鉴别诊断,加深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对53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和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表现为椎体后缘松质骨内类圆形、不规则形骨质缺损区,大小不一,与椎间盘密度一致,周围有不同程度的硬化,缺损区后方骨块突人椎管内,全部或部分与椎体分离或不分离。根据软骨结节后壁是否完整可分为后缘软骨板完整型(28个,占44.44%)和后缘软骨板破裂型(35个,占55.56%)。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对34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患者的CT表现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主要CT表现为腰椎椎体后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缺损后方有~骨块突入椎管,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对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具有肯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林益良 《右江医学》2010,38(3):315-316
目的探讨腰椎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发病机理,提高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03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典型CT表现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局部骨质缺损,边缘硬化;②骨皮质撕裂向椎管内移位;③硬膜囊、神经根受压,常合并椎间盘突出,侧隐窝变窄。结论 CT扫描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是诊断LPMN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 结果 典型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影像改变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完全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③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④多伴有椎间盘突出并造成椎管狭窄. 结论 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LPMN)的CT诊断价值,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并做好鉴别诊断。方法对本院5年来收治的35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典型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CT表现为:①椎体后上缘或后下缘类圆形或不规则形骨质缺损,边缘致密硬化;②缺损后方有一小骨块突入椎管,完全游离或部分与椎体相连;③对应层面的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④多伴有椎间盘突出并继发椎管狭窄。结论CT检查能够明确地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的病因、CT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致椎管狭窄150例的临床表现及CT所见。结果:椎体后缘软骨结节(67例,占44.67%);椎间盘钙化(45例,占30%);椎体后缘骨质增生(29例,占19.33%);后纵韧带骨化(9例,占6%)。结论:CT扫描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骨质异常所致的腰椎管狭窄症,为临床诊断和治疗腰腿痛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钱兰林 《吉林医学》2010,(24):4137-4138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CT诊断价值。方法:通过回顾分析42例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结果:典型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影像主要表现为以下4点:一是腰椎椎体后下缘或者后上缘类圆形骨质缺损,而且边缘致密硬化;二是圆形骨质缺损后方骨块突入椎管,呈现出完全游离或者部分与椎体相连的状态;三是大多数伴有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并且造成椎管狭窄;四是硬膜囊及神经根受压。结论:通过CT检查能够确诊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认识。方法对38例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临床特征和X线、CT表现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38例均以腰腿痛为主诉就诊,部分伴有间歇性跛行,X线腰椎侧位片见病变椎体(以腰4、5椎体为主)后下(或上)角有骨缺损及该区有游离骨块突入椎管内,CT主要特征表现为软骨结节,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区和凸向椎管内的骨突环碎片,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扫描对椎体后缘软骨结节有特征性表现,具有可靠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肖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1):868-869
目的提高对腰椎后缘软骨结节CT表现的认识以正确诊断。方法对35例腰椎后缘软骨结节的CT资料进行分析,15例与常规X线片比较。结果CT特点为:①腰椎后缘骨质缺损,密度与椎间盘相似,周边硬化;②缺损区后壁有突入椎管骨块;③多伴有椎间盘突出(24/35)。结论CT能明确诊断腰椎后缘软骨结节,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0.
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 X线和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的影像学表现。方法通过对12例经临床证实的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作回顾性分析,归纳其影像学特征。结果X线片示椎间孔内骨性结节影,CT示椎体后缘骨质缺损,其内充填椎间盘密度影,椎管内弧形骨块致椎管、侧隐窝狭窄,硬膜囊、神经根受压。结论CT检查能明确诊断腰椎椎体后缘软骨结节,并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经皮内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LD)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LDH)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2014年7月至2015年8月采用PELD治疗FLLDH患者10例,其中椎间孔内型7例,椎间孔外型3例。于术前、术后1d、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末次随访时按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术后1d、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及JOA评分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效果,其中优4例,良4例,可2例。10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症状均无复发。结论PELD治疗FLLDH可获得良好的近期效果,且安全、微创。  相似文献   

12.
腰椎滑脱症是脊柱骨科临床常见疾病,随着老年化社会的到来,该病发病率逐年升高,它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多数患者经过保守治疗症状可以缓解,部分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目前腰椎滑脱症的手术治疗方案多种多样且疗效各异。手术方式包括传统开放手术和微创手术。符合要求的手术治疗应该包括受滑脱椎体的复位或部分复位、受压神经组织的减压、滑脱椎体与邻近椎体的融合。手术前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慎重考虑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观察腰椎骨关节炎腰痛急性发作时的磁共振信号改变,评价小关节或其周围组织高信号区对腰椎骨关节炎急性腰痛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腰椎骨关节炎急性腰痛患者50例和正常体检者20例的磁共振影像学资料,观察其腰椎小关节及周围组织的信号情况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50例腰痛患者中有42例出现腰椎小关节或周围组织高信号反应,20例正常体检者中出现腰椎小关节或周围组织高信号8例,经统计学分析,在腰椎骨关节炎腰痛急性发作时,小关节及周围组织的高信号对于临床诊断有意义(P<0.05),高信号区所处腰椎小关节位置则无(P>0.05).结论 腰椎骨关节炎患者磁共振上小关节或周围组织局部高信号与腰痛急性发作有关,对腰椎骨关节炎急性腰痛的诊断具有辅助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3例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患者行椎弓根内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手术治疗。结果23例患者术后骨性融合率97.2%,临床症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JOA)下腰痛评分标准评价,临床优良率89.2%,1例出现神经根激惹。本组无内固定松动、断裂。结论腰椎不稳合并椎间盘突出行椎弓根内固定、髓核摘除、椎间植骨有良好近期疗效,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腰源性腿痛患者的症状、体征与腰神经根的对应关系,为腰神经根周围减压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526例腰源性腿痛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及手术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针对引起症状、体征相应的腰神经根周围减压治疗腰源性腿痛,疗效优良率可达98%。结论临床症状和体征是确定腰源性腿痛最重要的指标,单侧或双侧开窗手术入路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腰椎失稳对腰椎间盘、关节突关节组织、黄韧带内炎性因子和炎性细胞浓度的影响.【方法】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自2010年1月-2011年7月间收集我院行腰椎融合术的退变性腰椎失稳症患者40例,术中分别切取失稳节段与邻近正常节段椎间盘组织、关节突关节组织、黄韧带组织,采用ELISA法分别比较两组标本的IL-1β、IL-6、TNF-α的浓度;采用高倍镜下计数法比较两组标本中CD20、CD45、CD68标记的阳性细胞数.【结果】失稳节段与邻近正常节段比较:IL-1β、IL-6、TNF-α3种因子在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组织中的含量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黄韧带组织中;IL-1β浓度在两组中差别有统计学意义,IL-6、TNF-α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失稳节段的B细胞CD20、T细胞CD45、巨噬细胞CD68在椎间盘及关节突关节组织中的阳性细胞数高于临近节段(P〈0.05),而在黄韧带组织中三种细胞的阳性数量无统计差别.【结论】腰椎失稳造成的脊柱异常应力的增加,引起三关节复合体及韧带组织创伤性炎性反应,导致椎间盘和关节突组织的炎症细胞和炎性因子的聚集.局部炎症因子的增加会导致腰痛,并进一步破坏椎间盘及关节,增加腰椎不稳,成为腰椎失稳性疼痛的只要致病原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C臂X光机影像引导下,介入法穿刺腰椎侧隐窝,行腰椎脊髓麻醉实验后,探讨侧隐窝局部注射胶原酶(胶原蛋白水解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有效性。方法 8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突出部位左侧46例,右侧36例,双侧4例。其中L4~5椎间盘突出45例,L5~S1椎间盘突出39例,L4~5、L5~S1双椎间盘突出2例,均经患侧小关节内侧缘穿刺进入硬膜外侧隐窝,先行硬膜外造影证实,再行腰椎脊髓麻醉实验呈阴性后,局部缓慢注入胶原酶1200 U(2 ml)。结果所有患者均无不良反应发生,溶盘后症状、体征在2周内明显改善,2周及1年优良率分别为80.2%和88.5%,有效率分别为96.5%和96.2%。结论介入法腰椎硬膜外侧隐窝穿刺造影及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方法安全可靠,定点准确而个体化,操作简单而损伤小,易于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臭氧椎旁间隙注射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疗效。方法1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每组44例,均给予臭氧腰椎旁间隙注射治疗,A组浓度为25μg/ml,B组为40μg/ml,C组为60/,g/ml,注射量均为10~15ml,对比i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术后3个月、6个月及12个月时的优良率均显著高于A、C丽组(P〈0.01);三组患者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analoguescore,VAS)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且B组显著低于A、C两组(P〈0.01或P〈0.05)。结论臭氧腰椎旁间隙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但40μg/ml浓度的臭氧对于该病的治疗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腰神经后支与骨纤维管解剖结构,为临床准确诊断腰腿痛等疾病及合理实施治疗方案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将纳入标准的15具尸体解剖并观察腰神经后支的走行、分支、分布及与其周围有关的解剖结构,用游标卡尺测量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的长度、出口的纵径和横径。结果:腰神经后支主干长(6.03±1.23)mm,直径(1.18±0.09)mm,腰神经后内侧支、后外侧支起始处的直径分别为(0.83±0.21)mm、(0.46±0.57)mm;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为腰神经后支骨纤维孔的延续,走行向后,上壁前缘为横突间韧带的镰状缘、后外侧部有上关节突副突间韧带覆盖,下壁为下位椎骨横突的上缘,内侧壁为下位椎骨上关节突的外缘与横突根部之间的骨面,外侧壁为横突间韧带的内侧缘;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平均长度为(5.72±0.94)mm,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出口分为近圆型、近椭圆型、裂隙型3型。结论: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为狭窄、坚固管道,对穿过其中的腰神经后支起到保护作用;腰神经后支走行、分支均经过骨纤维管,任何一处病变均会导致腰神经后支发生卡压;腰神经后支及其骨纤维管与后正中线的距离、与体表的深度为临床经皮行微创脊椎内固定术、针刀松解腰神经后支骨纤维管、缓解腰神经后支卡压张力、选择性定点封闭穿刺术等操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优势。方法:在2006年3月~2009年2月期间对5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采用了内固定椎间融合器治疗,其中单侧椎弓根固定组24例,双侧椎弓根固定组28例。比较两种手术患者手术前后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及腰痛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住院费用、融合率的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2~20个月(平均16个月),两组患者术前JOA和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的JOA及ODI评分、融合率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的功能参数均优于术前。单侧椎弓根固定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费用方面优于双侧椎弓根固定组(P〈0.01)。结论:单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结合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取得同双侧椎弓根钉内固定相同的手术效果,而且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适于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