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7 毫秒
1.
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治疗颈椎病,由于其独特的优点,患者恢复快,不仅能最大限度保留患者病变节段椎间盘活动度,还可克服因颈椎前路融合术后所致相邻节段继发性退变而引起的新症状出现。我科从2005—05~2009—03对6例颈椎病患者实施了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1],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但近几年发病年龄逐渐呈年轻化。有调查显示:青少年颈椎病患者占患病人群的10%~20%,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进一步了解中医内固定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与颈前路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对比情况,研究系统评价中医内固定法与颈前路植骨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对比。方法:将12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医内固定法作为实验组60例,颈前路植骨作为对照组60例。经过手术治疗和颈前路植骨治疗2月后,观察疗效。通过Х^2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对两组的疗效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120例患者中,中医内固定法治疗组有效率91.37%,颈前路植骨治疗组的有效率为84.69%。经Х^2检验两两比较,中医内固定法激光治疗组的有效率均高于单独用颈前路植骨组,P值为0.041。在两组治疗过程中,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中医内固定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效果明显好于单独用颈前路植骨的有效率。同时,在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4.
王丽萍 《人民军医》2014,(5):540-541
颈型颈椎病以颈椎椎间盘退行性变为主,属于颈椎病早期,发病率仅次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表现多以单纯颈部症状为主,是最常见的颈椎病类型。2009年10月--2013年10月,我们采用刮痧加温针灸联合正骨治疗颈型颈椎病298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脊髓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类型.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是脊髓型颈椎病最重要的手术方法.2003年8月~2008年3月配合颈前路间隙减压与开槽减压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术148例治疗脊髓型颈椎病,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将手术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多表现为颈肩背部疼痛,给上肢麻木患者的生活带来不便。 我们对临床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均拍摄颈椎正侧及双斜位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颈椎病致颈段食管外压性改变60例X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段食管后外压性改变多数由颈椎病引起,笔者回顾分析60例颈椎病所致颈段食管后外压性改变的X线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装甲车乘员由于在训练中身体经常受到颠簸、冲击、震荡等,导致其罹患颈椎病的概率增大,其中颈型颈椎病最为常见。2002年以来,我们采用针刺、中药离子导入和颈部功能锻炼综合疗法治疗装甲车乘员颈型颈椎病181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颈痛颗粒治疗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颈痛颗粒(4克/袋),每次1袋,每日3次,开水冲服,16天一个疗程,连续服用2疗程。结果颈痛颗粒治疗颈椎病总的疗效为临床控制14例(23.3%),显效20例(33.3%),有效19例(31.7%),无效7例(11.7%),总有效率为88.3%;而对临床比例较多的颈型和神经根型疗效,前者临床控制和显效迭77.3%,总有效率100%,后者分别为47.4%和89.5%,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颈痛颗粒治疗颈椎病有确切疗效,并且颈型疗效优于神经根型。  相似文献   

10.
黄振俊  陈建新 《武警医学》2007,18(12):901-903
 目的 观察颈康细粒剂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该药的作用机制.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颈康细粒剂组)30例,对照组(颈复康组)30例,治疗前后两组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并比较椎动脉的血管参数及血流速度参数值,结合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颈康细粒剂组)总有效率为96.7%,痊愈显效率为80%,对照组(颈复康组)总有效率为86.7%,痊愈显效率为63.3%,两组间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治疗组用药前后血管内径、PI、RI、RPS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仅Vm有差异.结论 颈康细粒剂能够有效改善或消除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改善椎动脉狭窄,降低血管阻力,改善血管弹性,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许珂 《民航医学》2006,16(1):20-21
眩晕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患者表现为视物旋转,也可有自身平衡障碍、晃动、欲跌倒之感觉。在现代高速发展的社会中,中青年出现眩晕症状的患者越来越多。引起眩晕的病因有很多,中青年患者常见于颈椎病引起的颈性眩晕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所致眩晕。本院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了100例中青年眩晕患者,结合临床做出了相应诊断,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2.
颈总动脉是供应颅内血液的主要血管。观察颈总动脉的内膜、内径及其弹性变化,可间接反映出颅内血管的供应状态,为开展早期预防和治疗提供帮助。我们对152例患者进行了观察,现总结如下。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所观察的152例受检者来自住院和门诊患者,主要是颈椎病、中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上颈段(C1~C4)颈椎退变性颈肩痛的临床特点并比较不同康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临床诊断为颈肩部肌肉筋膜炎的患者分为三组:上颈段颈椎退变1组(A组,16例),上颈段颈椎退变2组(B组,15例)和非上颈段颈椎退变组(C组,21例).三组均采用相同的推拿和中频电治疗.不同的是A组增加了颈椎牵引和针对根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3组的治疗时间均为2周,治疗次数均不超过10次.治疗前后进行VAS疼痛评分,并对各组疗效进行Odom评定.结果:三组之间性别、年龄和病程均无显著差异性.上颈段颈椎退变性颈肩痛的主要临床特点是伴随斜方肌张力升高和压痛的锁骨水平以上部位的颈肩部肌肉筋膜炎表现.治疗后A组和C组V.AS评分明显改善,均好于B组(P=0.000).Odom评定结果显示:A组治疗优良率(93.8%)和C组(95.2%)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692),均优于B组(P=0.001).结果提示:对于伴有斜方肌张力升高和压痛的颈肩部肌肉筋膜炎患者应常规摄颈椎X线片了解上颈段颈椎退变情况.对于伴随上颈段颈椎退变和上颈段椎间孔狭窄的患者,建议按神经根型颈椎病而不是单纯颈肩部肌肉筋膜炎的康复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中的一种常见多发病,1948年Brocin与Ball等首先将颈椎间盘退行改变、骨质增生及所导致的临床症状综合起来称之为颈椎病。此后,国内外学者又对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影像表现进行了大量研究。1984年我国的全国颈椎病会议给颈椎病的定义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变本身及其继发改变所致失稳、压迫邻近组织而引起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颈舒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8例,采用颈舒汤治疗;对照组52例,采用颈复康治疗。对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差异显著或非常显著(P〈0.05或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8%,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颈舒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6.
俯卧扳颈法治疗颈椎病63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丁柱  朱兆红 《人民军医》2000,43(4):234-235
1998年以来 ,我们采用俯卧扳颈法治疗颈椎病 63例 ,取得较好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本组男 3 2例 ,女 3 1例 ;年龄 3 570岁 ,平均 51岁 ;颈型 1 8例 ,神经根型 2 1例 ,椎动脉型1 7例 ,交感神经型 5例 ,脊髓型 2例[1] ;病程 3 0d1 5年 ,平均 2 3年 ;全部病例均无严重心脑血管疾病。1 2 治疗方法1 2 1 预备手法 患者俯卧 ,头置于软枕上 ,两手自然置于两侧。弹拨 ,按揉颈、肩、背部肌肉及风府、风池、肩井、天宗等肩背部腧穴 5min ,使患者充分放松。1 2 2 俯卧扳颈手法 以向右侧扳为例。使患者脸转向右侧 ,下颌靠向…  相似文献   

17.
马云  贺前松  赵泰晟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0):1106-1108
目的观察何氏风湿痹痛散(加热型)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相关标准,选择120例颈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风湿痹痛散(加热型)外贴和针灸疗法,治疗时间1~2 w。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症状、体征和总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5.0%,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何氏风湿痹痛散(加热型)治疗颈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8.
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一体化颈椎钢板融合器(PCB)的优越性。方法 颈前路椎间盘摘除后,选用适当型号的一体化颈前路钢板融合器(PCB)置入,不需透视帮助即可拧入螺钉和松质骨碎片植骨。治疗颈椎创伤伴急性椎间盘突出症15例;脊髓型颈椎病14例。术后随访4~33个月,平均16个月。结果 在15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12例颈髓不全损伤者基本恢复正常,3例颈髓完全损伤者截瘫无恢复。14例颈椎病术前日本骨科学分(JOA)评分为7~13分,平均为9.6分,术后评分为12~17分,平均15.8分,术后改善率为83.8%。21例患者接受单节段的固定,7例为双节段,1例为三节段固定。无术中并发症发生,仅有1枚螺钉松动部分脱出。供骨部位无并发症。结论 PCB的优点在于防止供骨和植骨部位并发症发生,提供即刻的生物力学稳定性,预防螺钉松动及断裂,并恢复椎间隙高度及脊柱前凸。术后无需使用颈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转颈试验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患者椎-基底动脉血流速度的影响.方法:应用TCD对98例CSA患者和86例正常人做常规及转颈试验检查,经枕窗分别检测双侧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记录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Vp)、平均血流速(Vm).结果:CSA组TCD转颈试验阳性率为96%,而正常对照组的阳性率仅为16%,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CSA组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p和Vm转颈前后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椎动脉和基底动脉的Vp和Vm转颈前后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转颈试验测定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速度有助于提高TCD对CSA患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半导体激光治疗颈背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半导体激光治疗颈背痛华桂如半导体激光器的出现,为物理治疗增添了一个新的光疗手段。因应用时间不长,临床报道尚少。我们应用半导体激光仪治疗颈背痛60例,获得较满意疗效。一、材料和方法颈背痛60例,男27例、女33例,年龄17~67岁。颈椎病40例、颈背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