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如将皮上划痕茵茵不仅注入皮下或肌肉,由于皮内注射与皮上划痕方法所用菌苗浓度相差甚大,形成超量深部接种,局部会发生严重反应。现报道一例因误种致强反应者,在全身抗病治疗的同时.外敷利福定.收到很好效果。患儿,男,7岁,月前经校医误将供皮上划痕卡介苗接种于左臂三角肌皮下,2天后,局部红肿硬结达1.scm,且逐渐扩大。7天时皮下有波动感且有水样分泌物流出,伴有发热,创面直径达3.scm。校医给肌注链霉素、口服利福定(均为常规量),局部敷雷米封换药达2月,未有好转而转本所门诊。经检查…  相似文献   

2.
卡介苗的剂型有皮上划痕剂(每ml含菌量75mg)、皮内注射剂(每ml含菌量0.5~0.75mg)、口服制剂(每mg含菌量100mg)等三种,含菌量相差100倍以上,若不慎误种常会发生严重反应,应引起重视。一、皮内注射卡介苗误注入皮下卡介苗皮内注射液现最为常用,注入皮内便即出现白色皮丘。注入皮下时则不会出现皮丘,而且往往超过剂量。误注原因都因未掌握皮内注射技术。误注后接种部位出现硬结,短时间体温升高至38℃左右。一般无淋巴结肿大体征。注射部位硬结约半数以上在30~50天内破溃。  相似文献   

3.
关于卡介苗接种事故和反应的来稿较多,限于版面不能一一刊用。本期选刊3篇有代表性的文章,以供参考。投寄本刊的同类稿件还有: 山东省苍山县卫生防疫站刘洪亮等的“接种卡介苗致母子皮肤感染的调查报告”; 湖南省黔阳县卫生防疫站唐长生等的“新生儿接种卡介苗过敏致死一例报告”; 安徽省阜南县卫生防疫站王修道等的“59例皮内用卡介苗注射引起局部强烈反应的调查”; 河南省潢川县卫生防疫站王立东等的“46例超深接种卡介苗的处理及观察报告”; 河北省卢龙县卫生防疫站王朝栋等的“卡介苗接种事故原因的调查分析”; 湖南省南县卫生防疫站唐介人的“一起皮下注射卡介苗事故的处理”; 四川省达县卫生防疫站罗建军等的“122例皮上划痕用卡介苗误种调查”, 云南省永胜县卫生防疫站黎尚雄的“89例皮上划痕用卡介苗误种皮内的调查”。来稿反映的主要问题是:(1)皮划菌苗错当皮内菌苗使用(超量10倍);(2)皮内菌苗错注入皮下或肌肉(注射过深);(3)过敏体质或免疫缺陷引起紫癜、牛皮癣、肾功能障碍、死亡等。为避免卡介苗接种事故和反应的发生,必须:(1)对接种者进行组织培训,未经培训不得参加接种;(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3)严格掌握适应症,对有禁忌症者不予接种;(4)出现差错,事故及时上报、处理,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接种卡介苗差错事故分析与处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核病给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目前唯一有效地预防措施是接种卡介苗 ,然而在接种工作中因种种原因会发生差错事故 ,给接种对象带来不必要的痛苦和伤害。现将 2 0年来发生的 16 5例卡介苗接种差错事故报告如下。错误类型  (1)接种途经错误 :卡介苗接种有皮肤划痕、皮内及皮下注射等方法 ,容易发生接种部位过深而引发事故 ,共发生 2 1例占 12 7%。 (2 )注射剂量错误 :卡介苗接种剂量严格控制在 0 1ml,如果超剂量注射即可造成接种事故 ,共发生17例占 10 7%。 (3)疏忽性接种错误 :应接种其它疫苗而接种卡介苗 ,引起接种差…  相似文献   

5.
银屑病属卡介苗接种禁忌症。1977年,我县首次开展卡介苗接种工作,由于接种人员未严格掌握禁忌症,对1例银屑病患者以皮上划痕法接种卡介苗,激发全身性银屑病。 1977年初,一7岁女患,在左肘部及右胸前有2块铜钱大小结痂斑,表面粗糙增厚,有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儿童卡介苗接种后的免疫效果,于1986~1988年连续三年,在石岐城区对接种卡介苗后12周的1周岁内婴儿进行结核菌素阳转率考核,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一、对象与方法:出生1周岁以内婴儿,卡介苗接种后12周作结核菌素试验(简称结试)。于前臂掌侧中央皮内注0.1ml结核菌素。在注射后72小时检查反应,局部红晕与硬结的直径≥5mm为阳性。由中山市结核病防治所进行观察,记录。  相似文献   

7.
皮内注射是将小量药液注入表皮和真皮之间的方法〔1〕,免疫预防接种常用的卡介苗(BCG)、卡介苗纯蛋白衍生物(BCG-PPD)接种均为皮内注射。全国《预防接种工作规范》规定〔2〕卡介苗注射部位为上臂三角肌外下缘皮内。PPD试验注射部位在前臂掌侧中部,方法同卡介苗接种。由于表皮和真皮内有丰富的感觉疼痛的神经末梢,因而,当接种人员用传统的方法以15°角进针皮内时,多数受种者都有程度不同的疼痛感,婴儿则因疼痛而哭闹不安,难以控制受种部位而导致进针深浅不易掌控,造成一次性接种成功率较低。有学者报道〔3〕皮内注射采用45°角进针皮内…  相似文献   

8.
为考核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质量,进一步提高结核病的免疫效果,将合肥市1992~1996年的卡介苗接种资料分析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以1992~1996年合肥市8所医院的新生儿为调查对象,在接种卡介苗后12周至1年按常规方法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皮内注射用冻干卡介苗和结核菌素试验用PPD均由安徽省结核病防治所供应.考核人员由市妇幼保健所组织,均为经过统一培训的专业人员.2 结果与分析5年间结核菌素试验共20870人,阳性19618人,阳性率为94.00%,其中强阳性197人,占阳性者的1.00%.历年各医院阳性率为78%~99%,见表.3 讨论调查结果表明,近五年来,合肥市各医院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质量普遍较好,达到安全率100%、阳性率90%的标准.但1994年质量有所下降.为此,合肥市在  相似文献   

9.
自从卡介苗(BCG)问世以来,如何提高其免疫成功率便一直成为该苗应用技术中的首要问题。在实践中,人们在疫苗特性、储运条件、以及现场操作等方面已采取一系列改进措施,诸如改变接种方法(由皮上划痕法改作皮内注射法),控制储运温度(实施BPI系统),现场操作规范化(重视培训接种人员)等等。尽管成效显著,但实际免疫效果与理论免疫成功率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多方面探明潜在性的影响因素,进而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控制,是进一步提高BCG免疫成功率的必要手段,笔者通过对13个村级接种站  相似文献   

10.
结核病仍然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WHO宣告结核病是全球性的一个突出问题,处于紧急状态。目前全国约有600万人正罹患活动性肺结核,结核病死亡率为20.9/10万,死亡人数是我国每年死于各种传染病总人数的2倍。预防控制结核病有效的手段和措施之一是卡介苗接种,尤其对防止儿童结核病卓有成效。为了解卡介苗接种效果,我们连续3年对新生儿进行卡介苗初种后12周效果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对象选择1994~1996年出生,且卡介苗接种均定点在我站计鬼门诊的新生儿共629名作为监测对象。2.方法卡介苗初种12周…  相似文献   

11.
金美君 《上海预防医学》2002,14(10):483-483
结核病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预防结核病的主要手段是接种卡介苗 ,结核菌素试验则能反映接种卡介苗后的免疫效果和接种的质量。1 材料与方法1 .1 对象海曙区 4个街道 1个乡 (湖西、鼓楼、西门、灵塔街道、西郊乡 )卡介苗初免后 1 2~ 2 4周的儿童共 70 5人。1  相似文献   

12.
颜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6):4117+412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卡介苗接种的最佳注射方法.方法 选取804例符合卡介苗接种条件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各402例,实验组新生儿采用卡介苗皮内注射旋转式拔针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接种,比较两种方法接种的免疫效果.结果 实验组发生菌苗外溢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接种效果、卡痕的大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用SPSS统计软件方差分析中LSD法分析结果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实验组新生儿皮内注射旋转武拔针法可明显减少药液外溢,降低药液污染的危害性,有效提高卡介苗接种效果.  相似文献   

13.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病的有效措施,其接种质量直接影响到人群结核病的流行情况。为了解温泉城区新生儿卡介苗接种质量,于2005年1~12月对咸宁市温泉城区1岁以内婴儿进行了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选择咸宁温泉城区接种卡介苗后  相似文献   

14.
接种卡介苗是预防儿童结核性脑膜炎和血型播散型肺结核的有效措施之一 ,但接种卡介苗后的淋巴结异常反应给儿童造成的痛苦亦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其异常反应的处理方法各地都有很多丰富的经验。现将武汉市结核病防治所治疗的 3 9例淋巴结异常反应的临床特点、处理方法总结如下。1 资料与方法3 9例淋巴结异常反应者均系武汉市部分综合医院产科出生的健康新生儿 ,无结核病接触史 ,生后 1周内按常规接种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皮内冻干卡介苗。接种后 12~ 16周到全市各专业机构用上海生物制品研究所生产的纯结素 ( 5 IU/ m l,以下简称 PPD)…  相似文献   

15.
王建华  徐明 《职业与健康》2003,19(5):119-120
目前国内预防接种使用的卡介苗(BCG)为冻干皮内注射用BCG。BCG是预防结核病,特别是预防结核性脑膜炎、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有效疫苗。接种后一般不会发生不良反应。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局部溃疡,淋巴结肿大、化脓、极少见BCG骨髓炎、BCG全身播散等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做好卡介苗淋巴结炎的监测、诊断、治疗、处理提供科学依据,对菏泽市一例卡介苗淋巴结炎诊断、治疗作一分析研究。方法 :根据该病例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系统资料、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资料、预防接种相关资料、临床诊断治疗等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依据国家、省有关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处置要求,本病例的最终诊断为卡介苗淋巴结炎。结论 :接种时未充分摇匀,皮内注射过深和受种者免疫状况可能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应严格执行卡介苗接种操作规程,接种时应充分摇匀,严防皮内注射过深,以减少卡介苗淋巴结炎的发生。对于严重的卡介苗淋巴结炎手术治疗是可行的,传统的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应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家长意愿和医院治疗水平综合分析来决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强结核病的防治 ,内蒙古阿盟卫生防疫站在阿盟阿左旗地区开展了卡介苗接种后阳转率的测定 ,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8年内蒙古自治区阿盟阿左旗地区 2所医院 ,接种卡介苗的儿童 40 0名。1.2 方法 :在接种对象的左臂三角肌外侧接种疫苗 0 .1ml ,接种后 12周做卡介苗 -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 (BCG -PPD )试验和查验卡痕 ,用结核菌素在前臂掌侧中 1/ 3交界处皮内注射0 .1ml ,12h观察局部反应 ,以硬结为准。结核菌素反应判定标准 ,硬结均径 >5mm为阳性。2 结果与分析2 .1 阳性率和卡痕均径 :40 0名接种卡…  相似文献   

18.
接种卡介苗:预防和减少儿童结核病卡介苗是目前唯一一种用于预防结核病的疫苗,接种对象是新生儿。孩子出生后打的第一个疫苗,就是卡介苗。  相似文献   

19.
我国卡介苗接种工作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卡介苗接种工作概况宋文虎(卫生部结核病控制中心,北京市,101149)1卡介苗接种在我国开展情况1933年王良医师在法国巴斯德研究院学习后,取得卡介苗(BCG)菌种返回重庆,制造的BCG品种有口服的(10mg/ml)及皮内注射的(05mg/ml...  相似文献   

20.
为了了解龙口市中小学校肺结核感染率和卡介苗接种效果.为今后更好地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据,龙口市结核病防治所于1995~1996年对龙口市13936名中小学在校学生的卡介苗免疫情况及结核病的感染情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调查对象 龙口市部分在校中小学生.1.2 调查时间 1995年10月至1996年12月.1.3 调查方法1.3.1 卡介苗接种率及卡疤,共抽查在校学生13936人,其中7岁年龄组6640人,10岁年龄组2814人,12岁年龄组4482人.对所有儿童逐个询问结核病发病史及家族成员结核病患病史,并详细查看卡疤.同时到乡镇医院防度科逐个核对卡介苗接种记录,有接种登记者列入接种过卡介苗,并进行详细登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