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肽Y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神经肽Y放射免疫分析法的建立及其临床应用曾春雨刘光耀王旭开孙久福程绍钧神经肽Y(NPY)是一种含有36个氨基酸的多肽,广泛地分布于中枢和外周交感神经系统,具有广泛的生物学功能。为此,我科建立了NPY放射免疫分析(RIA)法,以探讨NPY在心血管系统疾...  相似文献   

2.
神经肽Y(NPY)有增强去甲肾上腺素(NE)的缩血管作用。本研究测定了8只正常血压大鼠(WKY)、8只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31例健康人以及6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NPY的含量,以探讨NPY在高血压发病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一、对象与方法1?..  相似文献   

3.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神经肽Y受体的测定曾春雨刘光耀王旭开孙久福程绍钧神经肽Y(NPY)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多种组织器官中,可能在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起一定作用〔1〕。有研究提示NPY受体存在于动脉血管中〔2〕,且放射自显影已证实血管平...  相似文献   

4.
为了从脑组织神经肽Y水平探索运动性疲劳产生及药物调节的机理,采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图象分析,观察中药复方“体复康”对运动性疲劳大鼠不同脑区神经肽Y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一定强度(速度由15m/min递增至35m/min,运动时间为20至25min/d)长期(共7周)运动的大鼠,安静状态下在丘脑室旁核(PV)、下丘脑背内侧核(DM)、下丘脑腹内侧核(VMH)等核团NPY无显著性变化;在此基础上的未次急性运动结束后3小时NPY变化尤为明显。中药复方“体复康”对于慢性运动应激过程中NPY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在急性运动应激中,中药复方对NPY的调节在运动结束后3小时尤为明显,且呈双向调节,即在PV、DM核团下调,而在VMH核团上调,结论:神经肽Y在运动性疲劳大鼠不同脑区呈现不同的动态变化趋势,中药复方“体复康”对NPY有双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5.
颅脑损伤后神经肽含量变化与脑脊液压力的关系李云辉,梁瑞奇,罗晓阳,张桂萍,李丽芳,纪玉清,王青梅,王育敏通过测定15例急性颅脑损伤病人脑脊液中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1—13和P物质(SP)等三种神经肽含量变化情况,探讨其与脑脊液压力的关系及...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测定了肾衰(CRF)伴肾性高血压患者血透及降压药物治疗前后血浆中神经肽Y(NPY)的含量的变化。一、资料与方法正常对照组30例,男20例,女10例,平均年龄33(18~54)岁,均为健康献血员。CRF血液透析治疗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平...  相似文献   

7.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46例脑梗塞和37例脑出血患者的脑脊液和血清中TNF含量。结果显示两组脑脊液中TNF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较脑梗塞组增高更明显。脑梗塞组血清TNF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脑出血组血清TNF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但增高幅度低于脑脊液。两组患者脑脊液中TNF含量与发病初期收缩压呈显著正相关。提示TNF参与急性脑血管病脑组织损伤过程,亦可能是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徐鹏霄  李红 《武警医学》1995,6(3):132-134
为了观察神经肽Y,神经纤维在脑表层、室管周期的分布特征、探讨NPY神经末梢与软脑膜、致这膜及脑脊液的关系,分析脑脊液中NPY的来源部位及NPY释放的形放的形态学基础,对12只SD大鼠脑进行了免疫细胞化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大鼠大脑皮质浅层有着十分密集的NPY神经纤维分布,其末梢穿过软脑膜伸向蛛网膜下腔;在第三脑室及中脑导水管周围也有丰富的NPY神经纤维分布。作者认为这部分NPY神经属于接触脑脊液神经  相似文献   

9.
运用免疫组化的染色方法,对12只成年Wistar大鼠心瓣膜中P物质和神经肽Y两种肽能神经纤维的分布特征、纤维密度等进行了对比观察,以探讨其生理和病理意义。结果显示:大鼠心房室瓣与半月瓣的膨体型、串珠状、呈网状和束状分布的SP神经纤维及NPY神经纤维。NPY神经纤维的数量约2倍于SP纤维,其分布并不均匀。这种纤维都在房室口周围最密,呈环状分布;由瓣膜基部向其游离缘推进,成放射状,密度渐减,终止于近游  相似文献   

10.
脑出血合并脑梗死25例分析100021北京市垂杨柳医院尹小虹关键词脑出血;脑梗塞;治疗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743.34脑出血合并脑梗死临床并不少见,治疗存在一定难度,为探讨其临床、CT特点及治疗对策,现将我院于1996年1月至1997年10月收治25...  相似文献   

11.
YAG激光治疗船员肛瘘18例孔宪臻,郑绪鹏我们从1990年11月至1993年4月共治疗肛瘘108例,其中18例船员(16.7%)均进行YAG激光治疗,术后随访1~2年无复发,疗效满意。现报告于下。一、临床资料本组18例均为男性船员;年龄24~58岁;...  相似文献   

12.
1987年Ericson等〔1〕提出血小板中也存在神经肽Y(NPY)。至今对血小板储存释放NPY的缩血管功能以及与疾病的关系了解不多。我们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对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进行血小板提取液与不含血小板血浆中NPY免疫活性分析,...  相似文献   

13.
脑出血142例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出血142例死因分析100700北京北京军区总医院范正公鲍兰云戴馨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死亡原因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27脑出血是脑血管病中发病急剧、致残严重、病死率较高的疾病对我院急诊及神经内科的142例脑出血的死亡原因进行分析,旨在探讨脑出血的...  相似文献   

14.
Nd∶YAG激光接触式照射前列腺切除术450例杜成炯包贻洪宛家辉刘艮牛白开国我院于1993年11月至1996年10月,应用Nd∶YAG激光治疗前列腺增生症患者450例,近远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年龄55岁~94岁,平均769岁;病程...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CJR-Y)后继发生高胃酸分泌的机制,作者对CJR-Y术后患者的胃酸分泌变化和血,胃液,胃窦部粘膜组织内生长抑素,胃泌素的改变进行了研究。证实此手术后发生了继发性高胃酸分泌,并发现血液,胃液及胃窦部粘膜组织内SS含量明显下降,而G17含量升高。认为SS的改变是CJR-Y术后继发性高胃酸分泌的重要原因,并在此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CJR-Y)后继发性高胃酸分泌的机制,作者对CJR-Y术后患者的胃酸分泌变化和血、胃液、胃窦部粘膜组织内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胃泌素(gastrin,G_17)的改变进行了研究。证实此手术后发生了继发性高胃酸分泌,并发现血液、胃液及胃窦部粘膜组织内SS含量明显下降,而G_17含量升高。认为SS的改变是UJR-Y术后继发性高胃酸分泌的重要原因,并在此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7.
Nd∶YAG激光照射治疗鼻出血60例皮士军张文山自1994年以来,我们对60例鼻出血患者采用Nd∶YAG激光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临床资料60例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10岁~75岁,年龄分布及出血部位见附表。附表鼻出血的年龄分布及出血部位年龄...  相似文献   

18.
Lewis Y拟糖脂脂质体探针的制备及免疫活性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自行合成LewisY拟糖脂并寻找一种合适的标记拟糖脂的方法。方法:应用LewisY四糖合成了LewisY拟糖脂,以此制备了含^3H-胆固醇标记和LewisY拟糖脂的脂质体,利用LewisY糖特异性的抗体鉴定了糖脂的免疫学活性,并检测了LewisY拟糖脂-脂质体与该抗体的结合能力。结果:在适宜条件下,LewisY四糖拟脂的合成率为40%,合成的特异性糖脂高效薄层层析为单一条带;制备的Lewis  相似文献   

19.
Nd:YAG激光治疗早晚期食管癌疗效观察王玉梅,贾建红,孟伟,杨观瑞,赵立群,李姗姗,裘宋良应用内镜Nd:YAG激光治疗早期食管贲门浅表癌24例,男15例,女9例;年龄30~68岁,平均55岁;充血型5例,糜烂型13例,斑块型4例,乳头型2例;病变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血肿周围组织脑水肿形成机制及其与局部脑血流变化间的关系,为脑出血临床救治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雄性大鼠70只,随机数字抽样法分为注血组和对照组,分别将40山新鲜自体血或生理盐水通过微量注射泵注入大鼠脑右侧尾状核制备脑出血模型,利用CT灌注成像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进行动态增强扫描,通过计算机辅助脑灌注成像软件制作大鼠脑CT灌注参数图,对血肿周围局部脑血流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flow,rCBF)、局部脑血容量(regional cerebral blood volume,rCBV)和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ean transit time,MTT)脑灌注参数进行相对值(病侧/健侧)测量,并与血肿周围脑组织水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鼠脑注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存在低灌注梯度,血肿周围rCBF呈波动性改变,注血后1h rCBF降至最低,以后逐渐回升,分别于注血后6h和24h2次回升至峰值,并随后再度下降;血肿周围rCBV在注血后1h降至最低,随后逐渐增加,并于注血后24h增加至峰值;血肿周围脑组织水含量在注血后24h最高,并延续至72h;血肿周围脑组织水含量与血肿边缘区rCBV具有明显相关性,r=0.372(单侧),P〈0.05。结论 血肿周围组织脑水肿的形成是血脑屏障破坏、细胞毒性水肿及渗透性活性物质共同作用的结果,脑出血早期rCBF下降以及rCBV代偿性增加在脑出血血管源性脑水肿形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CT灌注成像是活体下研究血肿周围脑血流变化与脑水肿形成机制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